开启左侧

航海故事分享 浦朗克 小提琴奏鳴曲 ------音樂導聆

2017-5-30 06:38 · 我的航海故事
来自: 台湾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浦朗克 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119 (Francis Poulenc Violin Sonata, FP 119)
如果說巴克斯用中提琴奏鳴曲表達他對愛爾蘭這片土地的情懷,而理查·史特勞斯的小提琴奏鳴曲是一位青年作曲家對未來的浪漫憧憬;那麼,浦朗克的小提琴奏鳴曲則重現了戰爭的無情撕裂,是對現實陰暗絕望,並刻意以嘹亮高亢,和片段優美旋律掩飾不安。這首曲子是獻給與他同年出生的西班牙詩人兼劇作家羅卡 (Federico Garcia Lorca 1899-1936)。羅卡在西班牙內戰中,因為支持第二共和國的民主政府,於1936年遭到逮捕並殘忍殺害,當年37歲。為了紀念他這悲劇性的短暫人生,浦朗克這首小提琴奏鳴曲,刻意承襲了羅卡詩文中一貫的抑鬱悲憤。
浦朗克於1899年出生於巴黎醫藥製造商之家,他的父親是虔誠天主教徒,他的母親思想活潑開放,熱愛藝術。父母親性格與觀念的差異,造就出浦朗克多元豐富的音樂風格。他雖然從小學習音樂,但並無正規音樂教育,因此他的音樂作品沒有嚴格的作曲格式,但卻流露出舒暢、自由不拘的優美特質。浦朗克曾說:「我的『標準』就是本能;我沒有所謂的主義,故以此為榮;我沒有作曲方法上的體系,這是值得感謝的。『靈感』是神祕的東西,沒有說明的必要。」,這種創作上的隨心所欲使他無可取代,在法國二十世紀六人團(Les Six)中佔有一席之地。
這首1943年創作的小提琴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熱烈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 由尖銳短促的小提琴撥奏和弦開啟悲劇的序幕—聽眾不難聯想到在西班牙內戰遭到槍殺的詩人羅卡,浦朗克接著用鋼琴與小提琴交替演奏附點節奏以及十六分音符,用不和諧音程營造出戰爭時的不安。除了緊湊富有節奏感的段落,浦朗克同時也穿插著優美如歌的旋律,和類似軍隊行進的樂曲片段,使整體對比諷刺。浦朗克在第二樂章(Intermezzo) 的開頭寫上的羅卡的一段詩句:“the guitar makes dreams weep” 就像這詩句一般,本樂章小提琴採用了滾奏法來撥奏和弦(rolled chords),揣摩吉他撥奏的音效。浦朗克在抑鬱的樂章中同時穿插了如夢境般的優美片段,刻意與前後樂章形成了強大的對比。最後一個樂章悲劇的急板 (Presto tragico) ,緊接在前一個樂章的柔美鋪陳之後,完全沒有留給觀眾絲毫喘息的空間,令人坐立難安。接著富有節奏感的小調快速音群層層往上堆疊,累積,直到曲子中段倏然由鋼琴帶出豁然開朗的旋律。可惜好景不常,接著是悲慘的結尾。關於這首曲子的結尾,有個令人惋惜的故事: 這首曲子是應法國名小提琴家妮芙(Ginette Neveu )邀請創作並在1943年擔任首演,1949年妮芙發生空難身亡,浦朗克於哀痛之中改寫了這首曲子的結尾。由鋼琴在極低音域奏出石破天驚的巨大聲響,而小提琴則從極高音域一路往下降,象徵著載著妮芙的飛機從高空中墜落緊接著的是一段不和諧音程組成嘆息似的曲調。全曲的結尾則是透過頻頻出現象徵槍響的極短和弦:砰!像短暫駐足於亂世中的詩人羅卡,在短促的槍聲中失去性命,只留下美麗的文字讓後人反思戰爭的無情與殘酷,更讓普羅大眾省思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https://m.youtube.com/watch?v=4hF1AyHFHG8



182514evfdzksiiq0fvdos.jpg

182518ytptkphphhhziyyu.jpg

182520ofqdezbq1x5cbi1h.jpg

William wang
alann 来自: 香港
你這是看直播喔,我們現在嚴禁看直播,
2017-5-29 22:26
wpwpdog 楼主 来自: 台湾
alann 发表于 2017-5-29 22:26
你這是看直播喔,我們現在嚴禁看直播,

古典音乐而已!
2017-5-30 06:38
William wang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浦朗克 小提琴奏鳴曲 作品119 (Francis Poulenc Violin Sonata, FP 119)
如果說巴克斯用中提琴奏鳴曲表達他對愛爾蘭這片土地的情懷,而理查·史特勞斯的小提琴奏鳴曲是一位青年作曲家對未來的浪漫憧憬;那麼,浦朗克的小提琴奏鳴曲則重現了戰爭的無情撕裂,是對現實陰暗絕望,並刻意以嘹亮高亢,和片段優美旋律掩飾不安。這首曲子是獻給與他同年出生的西班牙詩人兼劇作家羅卡 (Federico Garcia Lorca 1899-1936)。羅卡在西班牙內戰中,因為支持第二共和國的民主政府,於1936年遭到逮捕並殘忍殺害,當年37歲。為了紀念他這悲劇性的短暫人生,浦朗克這首小提琴奏鳴曲,刻意承襲了羅卡詩文中一貫的抑鬱悲憤。
浦朗克於1899年出生於巴黎醫藥製造商之家,他的父親是虔誠天主教徒,他的母親思想活潑開放,熱愛藝術。父母親性格與觀念的差異,造就出浦朗克多元豐富的音樂風格。他雖然從小學習音樂,但並無正規音樂教育,因此他的音樂作品沒有嚴格的作曲格式,但卻流露出舒暢、自由不拘的優美特質。浦朗克曾說:「我的『標準』就是本能;我沒有所謂的主義,故以此為榮;我沒有作曲方法上的體系,這是值得感謝的。『靈感』是神祕的東西,沒有說明的必要。」,這種創作上的隨心所欲使他無可取代,在法國二十世紀六人團(Les Six)中佔有一席之地。
這首1943年創作的小提琴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熱烈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 由尖銳短促的小提琴撥奏和弦開啟悲劇的序幕—聽眾不難聯想到在西班牙內戰遭到槍殺的詩人羅卡,浦朗克接著用鋼琴與小提琴交替演奏附點節奏以及十六分音符,用不和諧音程營造出戰爭時的不安。除了緊湊富有節奏感的段落,浦朗克同時也穿插著優美如歌的旋律,和類似軍隊行進的樂曲片段,使整體對比諷刺。浦朗克在第二樂章(Intermezzo) 的開頭寫上的羅卡的一段詩句:“the guitar makes dreams weep” 就像這詩句一般,本樂章小提琴採用了滾奏法來撥奏和弦(rolled chords),揣摩吉他撥奏的音效。浦朗克在抑鬱的樂章中同時穿插了如夢境般的優美片段,刻意與前後樂章形成了強大的對比。最後一個樂章悲劇的急板 (Presto tragico) ,緊接在前一個樂章的柔美鋪陳之後,完全沒有留給觀眾絲毫喘息的空間,令人坐立難安。接著富有節奏感的小調快速音群層層往上堆疊,累積,直到曲子中段倏然由鋼琴帶出豁然開朗的旋律。可惜好景不常,接著是悲慘的結尾。關於這首曲子的結尾,有個令人惋惜的故事: 這首曲子是應法國名小提琴家妮芙(Ginette Neveu )邀請創作並在1943年擔任首演,1949年妮芙發生空難身亡,浦朗克於哀痛之中改寫了這首曲子的結尾。由鋼琴在極低音域奏出石破天驚的巨大聲響,而小提琴則從極高音域一路往下降,象徵著載著妮芙的飛機從高空中墜落緊接著的是一段不和諧音程組成嘆息似的曲調。全曲的結尾則是透過頻頻出現象徵槍響的極短和弦:砰!像短暫駐足於亂世中的詩人羅卡,在短促的槍聲中失去性命,只留下美麗的文字讓後人反思戰爭的無情與殘酷,更讓普羅大眾省思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https://m.youtube.com/watch?v=4hF1AyHFHG8



182514evfdzksiiq0fvdos.jpg

182518ytptkphphhhziyyu.jpg

182520ofqdezbq1x5cbi1h.jpg

William wang
你這是看直播喔,我們現在嚴禁看直播,
2017-5-29 22:26
alann 发表于 2017-5-29 22:26
你這是看直播喔,我們現在嚴禁看直播,

古典音乐而已!
2017-5-30 06:38
William wang
Vivien帆船
10378积分
195帖子
0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2
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