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史上十大海盗 郑成功之父进前三 其母还是日本人

2017-5-12 14:14 · 大杂烩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索马里海盗劫掠商船震惊世界,以致多国海军护航亚丁湾。海盗的行为应当谴责,然而回顾历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止是烧杀掳掠。在某种意义上,海盗是一个边缘群体对正统社会法则的反抗。他们的生存和经营,也是人性的挣扎和磨砺。
NO.10:倭寇
上榜理由:在东亚地区活动300余年,破坏力巨大

7b56d0a3675327cfb6db2fea241cf482.jpg

元至元二年(1336年),日本内部分裂为以天皇醍醐和大封建领主足利尊氏为首的南北朝,相互攻伐不已。战乱中的溃兵败将,亡命海岛,与冒险商人相勾结,到中国沿海进行走私和疯狂掠夺。这些武士、浪人和商人被统称为"倭寇"。
中国境内的一些海寇、奸商和流氓分子也乘机打劫,与倭寇狼狈为奸,为害百姓。明朝政府为防止倭寇的侵扰,不断加强海防,所以在嘉靖以前虽然不断有倭寇来犯,但终未酿成大祸。至嘉靖时期,明朝国势衰微,军备废弛,使倭患日重,沿海人民深受其害。

1ae8d0c4e4d6eeb0dfb5cd258a1b7d98.jpg

中国沿海军民抵御倭寇的袭扰
倭寇先是侵扰山东,以后渐次南下,经江苏,浙江而达于福建、广东沿海,所在出没无常,忽来忽去,杀伤居民,掠夺财货。但在明朝初年,由于沿海加强海防,倭寇不敢肆虐,没有酿成大患。

1d898574589af141a8d09a13fb12dc6d.jpg

倭寇为患最烈的时期,是在明世宗嘉靖年间。那时奸臣严嵩当权,政治极其腐败,海防松弛。如明初沿海防倭各军,每卫约五千余人,至此无一足额,甚至仅余一半,惟余老弱。沿海防倭战船也多年失修,存者仅十之一二。因此倭寇所至,无力抵御。
另外,中国沿海地区也由于工商业的发达、许多土豪大家、富商巨贾都私自出海贸易,或与倭寇相勾结。在走私贸易中,又出现一些亦商亦盗的海盗集团,如著名的头子有许栋(徽州歙县人)、李光头(闽人)、汪直(或作王直,徽州歙县人)、徐海(徽州人)等,莫不建造巨舰,结穴于海中岛屿,不仅从事武装走私,又兼行劫掠活动,而且勾引倭寇劫掠。由于这些原因,倭寇更猖獗。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与汪直,徐海等勾结,率战舰数百艘,分路进扰浙东、西及江南、北,沿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嘉靖三十四年,倭寇流劫数省,并深入内地、攻掠徽州、芜湖、南京,所至掘坟墓,掳妇女,杀掠甚惨。有一股倭寇不过七十二人,自浙江严州、衢州,过江西饶州,历徽州等地,而至南京。南京明军与之接战,死者八、九百人,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大小官员皆登城守门,全城百姓也被点上城,虽然倭寇已退走,犹不敢解严。明朝官吏和官军的腐败无能,于此可见一斑。

c5766dfff135532fd2ddb75bc2382b8a.jpg

嘉靖后期,明廷适时起用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他们组练新军,改变阵法,使抗倭实力大增,相继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给倭寇以重创。嘉靖四十五(1566年),彻底剿灭倭患,中国人民的抗倭斗争最终以胜利而告结束。
NO.9:海盗姐妹花——安妮·波尼和玛丽·里德
上榜理由:女海盗很少见,能被历史记住的女海盗就更少见了。在海盗行当中,巾帼同样不让须眉。

8826328fbaf016cf3f55b9f4ba116b34.jpg

尽管在谈到海盗的时候,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事实,而哪些只是传说,但无可争辩的是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女海盗。18世纪初在牙买加岛上两名女海盗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a66d22da6c5d18f78a5d70df99f4da49.jpg

玛丽·瑞德(Mary Read)17世纪末出生在英国伦敦,从小女扮男装,一直到当水手、当兵,就像花木兰那样。玛丽·瑞德曾经和骑兵团里的战友相爱结婚,但丈夫不久就死了,她重新装扮成男子到处漂泊。

在随船前往加勒比海的途中玛丽被海盗掳获,于是入伙成了一员,后来被俘,以海盗身份被判绞刑。当时她身怀六甲,没等到孩子出生,她就死在了牢房里。玛丽·瑞德在法庭上做过这么一次陈述:“其实绞刑并没什么可怕的。要不是有绞刑,那些胆小的人也可以成为海盗,那么勇敢的人就找不到用武之地了。”

安妮·邦尼据说儿时就被人刺中过腹部,后来她与一名水手私奔到新普罗维斯顿的海盗避难所。在那里,她设法干掉了自己的丈夫,然后另起炉灶,抢占了一条荷兰船开始单干。 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玛丽·瑞德。据说她们在杀死对手之前常常会裸胸相向,以此向其证明他们是被妇人所杀。

eccc57cb10f1e1906295aedbf59a2444.jpg

1720年被捕后,安妮幸运逃出,玛丽却不幸死在狱中。但安妮却并不知道,为了等玛丽还建了一艘海盗船。下面这番话是安妮·邦尼在臭名昭着的“斑点杰克”上绞架之前和他说的一番话:“在这里看到你我感到很难过,杰克,但如果你像个男人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在这儿象狗一样地被吊死”。
NO.8:张保仔

上榜理由:中国海盗王。在清朝走向衰落的时候,他的船队能让西方列强闻风丧胆。几百年后,他的形象又在好莱坞复活。
势力范围:香港岛,珠江三角洲,南海海域及东南亚、新加坡。

经营手段:专劫官船、粮船和洋船(东印度公司及葡、西、荷、英等国船只)。
张保仔可以说是中国版的海盗王,电影《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中,由周润发饰演的华人海盗啸风的原型就是他。

7e55d548a957dd97e1f0939e8b18d105.jpg

张保仔原名张保,广东江门人,以捕鱼为生,因抗拒清朝水师勒索,船被击毁,全家失散。张保仔靠渔民抚养,少时习武艺。他15岁时随众出海捕鱼,被海盗掳去。海盗头见张保仔聪明机警,收留他在身边。张保仔就这样被迫“落水”,成为“海盗”。

海盗头死后,大权逐渐落到张保仔手中。他以香港为根据地,开荒生产,标榜自己为“第二郑成功”。还常与海外华侨往来,使当时荒凉的香港岛兴旺起来,居民达20多万。

0d829530b7036d8a8296b26ce488eb3a.jpg

清嘉庆中叶,张保仔共拥有大船800艘、小船过千、徒众数万,活动于珠江出海口香港的大屿山一带,后称霸珠江三角洲,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最盛时,聚众达10万人。
张保仔不喜欢抢劫乡人。他的船队往来香港、澳门各处,专劫欧洲商船,夺其军火。一次在南海与葡萄牙船队发生冲突,全歼葡队,发现葡舰上的财物全是袭击掳掠中国客船得来,张保仔极愤慨。于是常集结大队纵横海上,袭击侵犯我国领海的葡、西、荷、英等国船舰,使殖民者提起张保仔都心惊。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九月十七日,张保仔掳获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囚船主索赎,得款万元及鸦片烟土两箱、火药两箱等物。被清政府联合英、葡帝国主义者的联军围攻。
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张百龄到香山县芙蓉沙接受张保仔投诚,并授“守备’之职,戴红顶花翎。张保仔向清政府交出船270多艘,大炮1200门,刀、矛等兵器7,000多件,部众16,000多人,同时自己更名张宝。

不久,随官兵出海缉捕海盗,擒获蓝旗帮首领乌石二(即麦有金),首立战功。这时张保仔与石氏正式结为夫妻。 张保仔当了清朝水师官员后,因是海盗出身,时常受到同僚的嘲讽、为难。但他积极剿灭海盗,屡立战功,得到朝廷赏识,多次升迁。嘉庆二十四年,擢升为福建闽安副将,委任到澎湖驻守,石氏被诰封为命妇。
71d825bf2be06a6f00adfde6a4bca422.jpg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监察御史林则徐向朝廷上奏,提出“勿忘台湾郑氏”,意见被朝廷采纳,从此,张保仔再没有升职,以副将终身。道光二年(1822年),张保仔病死于任上。两年后,石氏携子回南海县定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五月,石氏的命妇衔被朝廷追夺回去而成平民。

NO.7:威廉·基德
上榜理由:被写进文学名著的海盗,而且,他至死不承认自己是海盗!
电影里疾恶如仇的小铁匠威尔·特纳,得知自己父亲是海盗时,说什么也不能接受。但是在17世纪的加勒比海,正邪间的界限就是这样模糊,即便是缉捕海盗的官军,也不乏落草为寇的例子。

ed4bee4514ebdc935b5ba543dba19049.jpg

威廉·基德是一位极富争议的船长。他是一位家境富裕的苏格兰移民,曾经是战争英雄,后成为赏金猎人,最后却以海盗罪被处死,但他至死不承认自己是海盗。
他是海盗史上最有名的家伙,有“海盗之王”的称号,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不懈的寻找那传说中的属于基德船长的宝藏,在各种电影和小说里他的名字被一遍一遍的提起,甚至成为“海盗”的代名词,但事实上他是海盗史上空前绝后的倒霉蛋,再没有什么人比他点儿更背了。
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逆境面前他没有低头,而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与其抗争,直到毁灭。”这一切再一次验证了那句名言“悲剧比喜剧更容易震撼人们的心灵”。
威廉·基德大约出生于1645年,是苏格兰格林诺克郡一位牧师的儿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孩提时代就随船出航,20岁移民美洲时已经是一个有丰富经验及高超航海本领的船长了。
1689年英法开战时,他已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但还是应征入武当上了武装民运船的船长,在西印度群岛和加勒比海一带同法国人作战,屡建战功,甚至还得了英国女皇的亲自嘉奖,回国后,他在纽约娶妻生子,购置房产(在曼哈顿至今还有基德船长的故居)。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利,没有一点不详的征兆。
1695年,基德经商途中路过伦敦,很偶然的机会经一位熟人介绍他认识新任纽约总督爱尔兰贵族贝洛蒙勋爵,开始了他不幸的后半生。
当时的英国政府正在为东方的海盗发愁,尽管东印度公司多次催促皇家海军前来,但时值英法交战,皇家海军实在是抽不出身。
在此情况下,贝洛蒙提议纠集一些权贵出资入股经营一艘武装民运船,该船的任务就是攻击海盗船,夺回被抢财物。这样于公可以打击海盗们的气焰,于私可以把抢劫来的钱洗干净放入自己的腰包,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船长的人选,则需要找一名正直可靠有丰富航海经验的人来担当,他们选定了基德,而基德也表示“可以一试”。
10月出资者已经找齐了,包括海军大臣在内的四名权贵联合赞助了这次行动。贝洛蒙和基德签暑了协议,规定基德每一笔“收入”的65%归投资者,基德自己分15%,剩下的归水手,基德还拿到了袭击法国船只的“民船委任状”和一张皇帝颁布的委托书,授权他抓捕四名情节严重的海盗头子,其中就有亨利·埃夫里和托马斯·图(其实托马斯在一个月前已死,只是消息没有传过来)。
12月基德乘坐“冒险”号出发了,他满心欢喜的认为自己有强力的靠山,必定马到成功。殊不知,船还没行出泰晤河就惹出了第一件麻烦事儿——他的船员由于行为无礼得罪了皇家海军,结果一大帮士兵涌上船来不由分说的抓走了基德那些最好的水手,无奈基德只得临时召募了一批乌合之众匆忙上路了。
整整一年,“冒险”号飘荡在大西洋上,没有碰到一艘海盗船,还处处被皇家海军欺负。基德的心情很坏,更糟的是水手们开始抱怨了,有些人甚至煽动大家去当海盗。
为了稳住局势,基德被迫驶往红海,在那里他偷偷抢了几条印度商船,把财物分给了水手,这违反了他与赞助人的第一条约定,而且从法律上讲他犯了海盗罪,但这只是开始。

aa07dd8fee0a239a886e025a638622cd.jpg

8月14日晚在穆哈港外,他又驾驶“冒险”号混进一只“法国船队”(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第二天一早“冒险”号开始了进攻,他首先击毁了一条商船的主桅,接着又与迎面冲来的护航兵舰对射。让他大吃一惊的是对方竟然升起了米字旗,倒霉的基德这才发现他所袭击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而和他作战的是正是英国皇家海军。基德赶紧撤退,但“冒险”号还是被认了出来,于是“基德已经变成海盗”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东印度公司和皇家海军也向政府递交了报告,基德的后台老板们害怕闹出丑闻,竟没有一人站出来替他说话。海军部迅速作出反应,一方面派出舰队去抓捕“冒险”号,另一方面通告各殖民地基德的行为,要求“总督们只要看见就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基德也上了通辑令,而且和他一直不懈追捕的亨利·埃夫里一前一后排上了头两把交椅。有口难辩的基德只能一边寻求非英港口,一边靠打劫过活,但他一直相信,凭借他手中的文件,只要能回到英国他就一定能澄清事实。
就这样,1698年4月1日基德的船队驶进了马达加斯加群岛的一个小港,这个小港怡巧就是海盗聚集地圣·马丽诺,罗伯特·卡利福船长的海盗船“莫查”号正停在这里。天真的基德此时还认为自己是一个海盗缉捕者,竟然下令向海盗开火,但他的水手拒绝这样做。他们给基德两条路,要么死,要么当海盗,陷入绝境的基德选择了后者,正式成了一名海盗。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坚信“只要回到英国一切都会好办”。
1699年6月10日,在基德离家3年后,他的船停泊在了北美的奥伊斯特湾,在那里他给在波士顿的贝洛蒙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的支持。贝洛蒙满口答应,花言巧语把基德骗进了港,在收回了几份可以作为证据的文件后立即命人逮捕了基德,并抄了他的家——找到1,111盎司的黄金、2,353盎司的白银,以及一磅多的钻石,但其它的宝物被藏在了哪里无从得知。

c5698f594b58e1dfe0cfa184dac862f2.jpg

基德被关进了伦敦的新门监狱,由于所有的证据都被贝洛蒙拿走了,他无法证实自己的清白,相反却有大批曾被他抢劫过的船主站出来指证他。1701年5月9日在一场“走过场式的审讯”中他被认定有罪判处绞刑,就这样曾经的海军英雄、大名鼎鼎的基德船长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1701年5月23日,基德在伦敦码头被执行绞刑。第一次上绞架,绳子断了,第二次才绞死了他。

cfdf080ae362a9830eb56900f443e7d4.jpg

为了警示其它的海盗,基德的尸体被涂满了柏油,用铁圈固定挂在了泰晤士河边——这一挂就是好几年,海欧啄去他的眼睛,野狗对着他的腐尸吠叫,而他的宝藏一直没有被找到,和他那坎坷传奇的经历一起成为了永远的传说。
关于威廉·基德前往印度洋之后的事迹,各方的评价差异很大。设身处地地考虑,他必须对付各种各样的敌人。包括嫉妒的英国海军军官,难缠的东印度公司官员,以及哗变的水手。他被陷害的说法并非全然不可靠,但对他的指控似乎也言之凿凿。
他究竟身兼几重背景?是爱国者、富商、赏金猎人、被迫胁当的海盗或是纯粹的海盗船长,恐怕已经没人说得清了。而直到今天,许多苏格兰人仍像崇拜英雄一样,将他视为苏格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
NO.6:威廉·丹彼尔
上榜理由: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并为《鲁宾逊漂流记》的创作提供了故事。尽管他曾是一名海盗,但是人们铭记的却是他对科学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做海盗做到这个份儿上,牛。

ab211930137c9b2b63fa21e411b9453c.jpg

威廉·丹彼尔,1652年出生,英国人,在印度洋上当过见习水手,后来应征入武成了一名皇家海军,并参加了英荷海战。据资料记载,他是一个思想敏锐、性格豪放的年轻人,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同军队作风格格不入。
1673年,21岁的他开了小差,加入了西印度群岛一带的海盗集团,袭击西班牙的船只。1683年他们又转移到几内亚湾打劫,并广泛的穿梭于南美沿岸攻击西班牙商船,凭着他的胆量和才干,很快就成了船长。
和其它海盗不同,他对金钱和珠宝并不在意,却对气象、水文现象和海洋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漫长的旅途中他所搜集的资料比那些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在大英博物馆坐十年所学的还要多。
当别的海盗在甲板上狂饮滥赌时,他则把自己关在船长室,埋头整理研究笔记。他指出“所谓的台风就是一种大规模类似于旋风的气旋运动”,这是气象学史首次对台风进行描述的记载。凭着多年的勘测结果,他还重新绘制了太平洋沿岸岛屿及南美洲海岸线的地图。
和当年的德雷克一样,由于打劫了太多的西班牙船只,他也不敢冒险穿过西班牙封锁线回欧洲,无奈只得继续向西。1688年春天,丹彼尔的船来到了南纬16°30’一块地图上从未有过记载的陆地,他无法确认这是一个大岛还是一片大陆,但他下了断言,“这里即不是亚洲也不是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

1860f74f861ebc3bb67d9c864ae6ece6.jpg

由于是在逃亡过程中,因此他没能多作停留,就这样经过长达数年的“环球航行”,1691年丹彼尔回到了日夜思念的伦敦。因为恶行并不显著,政府并没有对他加以追究。丹彼尔整理了多年积累的资料,于1697年出版了《新环球旅行记》,获得极大的轰动。丹彼尔也由此一举成名,就连笛福和史蒂文森这些后来的大作家也常常从他的书中汲取灵感。
1699年丹彼尔再次出航,不再是以海盗身份,而是响当当的“皇家海军军官”,他受任命指挥罗巴克号军舰考察南太平洋,可以真正的一展身手了。

eda2d3d9d6057f32fe9c4ed2ce190d15.jpg

1700年2月中旬,他又来到了当年那片只有“一面之缘”的神秘陆地,丹彼尔驾船考察了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发现这里不是什么“大岛”,而是一块真正的新大陆。他以女王的名义宣布这里为大英帝国的领土,并命名为“新大不列颠”,这就是今天的澳大利亚。

丹彼尔继续航行,又发现了一系列的群岛和海峡,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给世人展现了一张完整的南太平洋海图,1700年丹彼尔回国发表了《风论》,在书中对大量气象规律进行了总结,成为海洋气象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1708至1711年间,丹彼尔参加了伍德罗·罗吉斯船长的考察队,开始又一次环球航行。
1709年1月当他们行至智利附近一个荒芜人烟的岛屿——胡安·菲南德时,发现了一个身着羊皮的“野人”。起先这个“野人”只会和着手势,伊伊呀呀,约莫过了一周他才恢复了说话能力。他说他叫亚力山大·塞尔科克,是苏格兰人,1704年因和船长发生纠纷被遗弃在了岛上,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本能已在此生活了四年零四个月。
这件事在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也造就了一代名家丹尼尔·笛福,他那本根据塞尔科柯的事迹改编的《鲁滨逊漂流记》也获得了轰动,之所以叫鲁滨逊是因为以前在丹彼尔的著作中所记载过一个叫鲁滨(Robin)的印度水手的勇敢事迹,笛福为了记念这位水手就把主人公起名叫Robinson,意为“鲁滨之子”。

ae63bb99791a023810e4c1b12c4f7514.jpg

1715年,63岁的丹彼尔病逝于伦敦,尽管他曾是一名海盗,但他对于科学所做的巨大贡献是无法埋没的,提起丹彼尔的名字,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探险家”并不是“海盗船长”。
在丹彼尔的一生中,不管处于何种环境下,他那颗热爱科学、勇于探求未知的心都从未改变过。地图上,至今还有“丹彼尔群岛”和“丹彼尔海峡”的名字,在澳大利亚丹彼尔当年第一次登上的地方被命名为丹彼尔地,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海盗探险家”。
NO.5:黑色准男爵塞亨马缪尔·罗伯茨
上榜理由:制定了海盗戒律。所谓盗亦有道,他的贡献可不小。

1f4c4762705fc91953e1049b7f281ab1.jpg

破烂的齐腰马甲配上豪华的绯红马裤,除了刀枪弹药,身上还缀满珠宝。这身繁琐又随性的装束,让玩世不恭的杰克船长成为银幕上最有个性的海盗。这位杰克虽未见诸史册,但这样的形象绝不仅仅是艺术造型。
历史上就有着这样一位著名的海盗罗伯茨船长,不仅穿着古怪,奢华上不输杰克,行事作风更是特立独行;他形貌英俊,酷爱华丽衣装,有品茶的雅好,做着杀人越货的勾当,却虔诚地信奉基督。而在他两年多的职业生涯中截获400艘船的辉煌纪录,足以令他睥睨全球同行,江湖人称“黑色准男爵”。

a50178af9226ced0bd64ce98e93a6041.jpg

他是第一个严格执行自己所制定规则的海盗。作为一个普通人,都很难做到遵守规定,何况是一个海盗。
塞亨马缪尔·罗伯茨,1682年出生于英国的威尔士,早年间曾在武装民船上服役,当黑胡子在美洲沿岸威名远扬的时候,他还是一艘巴巴多斯商船的大副。
在当了近20年普通水手后,他终于悟出了某些东西,觉得这样干下去,终老一生,也不会有什么作为。用他的话说:“反正偷一先令就要上绞架,同样是偷为什么不去偷更大笔的财富呢!在这个年代,在规规矩矩的劳动中,工作劳累、工资微薄,而在这边(指做海盗)则可以丰衣足食,获得舒适和快乐以及自由和权力,为什么不干呢?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绞死时接受人们轻蔑的几瞥罢了,短暂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这就是我的座右铭。”
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他加入了戴维斯船长的海盗帮,在一次和葡萄牙人的战斗中戴维斯被打死了,水手们一致推举罗伯茨做船长,很快罗伯茨就以他个人独特的作风成为了当时最伟大的船长。
1719年7月,他指挥“皇家流浪汉”号出发了。在戴维斯遇害的地方,为了清算血债,他夷平了那里的葡萄牙殖民地。然后沿着非洲沿岸一路南下,9月抢劫了由42条葡萄牙商船组成的船队。接着进入加勒比海,向北驶往纽芬兰,抢劫那些横渡北大西洋的船队。
1720年6月,“皇家流浪汉”号竟然高高悬挂着骷髅旗,大摇大摆的闯进了特雷巴西港,罗伯茨将停在这里的150余条船洗劫一空,并且从中挑了一条最好的快船做为他新的旗舰,罗伯茨给它起名叫“皇家幸福”。刚一出港他又抢了六艘法国商船,在英格兰海岸,他又劫了一大批英国商船。
到处都在通缉罗伯茨,不过他并不在意,还开玩笑说:“如果我被捕,就开枪点着火药,大伙一起快快活活的下地狱去。”
在10月28日至31日之间,这些海盗在多米尼加一带又抢了十五条英法船只,还击沉了一艘有42门大炮的荷兰军舰。在有重炮把守的圣·克里斯托弗港,他们竟然迎着炮火驾着小艇冲进港去,抢了几头羊回来(因为船上没有肉了)。
到了1721年,加勒比海航运完全被他破坏了,无奈他们只能转回非洲。在利比亚某地,当他们想用一些“廉价工艺品”(可能就是些玻璃球吧)换牛羊时与土人发生了冲突,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圣诞节的时候,这群闹事的家伙才回到了他们设在塞拉利昂的据点。
罗伯茨制定的海盗守则
在罗伯茨的海盗生涯中他总共抢劫了四百多条船,他有着非常复杂的人格内涵。首先和别的海盗不一样,他从不喝烈酒,只喝淡茶,他还是一个非常注重章程的人,有一份罗伯茨制定的船规是这样写的:
一、对日常的一切事务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表决权;二、偷取同伙的财物的人要被遗弃在荒岛上;三、严禁在船上赌博;四、晚上8点准时熄灯;五、不许佩带不干净的武器,每个人都要时常擦洗自己的枪和刀;六、不许携带儿童上船,勾引妇女者死;七、临阵逃脱者死;八、严禁私斗,但可以在有公证人的情况下决斗,杀害同伴的人要和死者绑在一起扔到海里去(皇家海军也有类似规定);九、在战斗中残废的人可以不干活留在船上,并从“公共储蓄”里领800块西班牙银币;十、分战利品时,船长和舵手分双份,炮手、厨师、医生、水手长可分一又二分之一份,其它有职人员分一又四分之一份,普通水手每人得一份。
其它的海盗船也有类似的规定,但执行最严格的就是罗伯茨。由于这种种行为,他获得了“黑色准男爵”的绰号,这份海盗的“十诫”用后世历史学家的话说洋溢着“原始的民主主义”。

be696e4742ae47841f7eeea1d06578dc.jpg

1722年2月10日晨,在非洲沿岸距离当年戴维斯船长遇难地王子岛不远的洛佩斯角,英国皇军海军的“皇家燕子”号巡洋舰遭遇了“皇家幸福”号,激战中,一块弹片击中了罗伯茨的喉咙,他当场毙命。传说他的舵手,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硬汉完全无视周围的枪弹,抱着他的尸体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海盗史上最后一位伟大的船长巴塞·罗缪尔·罗伯茨结束了他那“快乐而短暂”的一生,随着最后一位主角的退场,“30年海盗黄金时代”也在历史舞台上缓缓降下了它的帷幕。 NO.4: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
上榜理由:帮助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改变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

f541410124815c9710448abc7dbda5ae.jpg

弗朗西斯·德雷克,出生于英国德文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学徒干到水手,最后成为商船船长,而赞助人就是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
当时的英国虽然已经开始过渡到生产力急速发展的资本主义时期,但由于原始积累不够,还并不是什么航海大国,当时的海上霸主是西班牙人。
早在十五世纪,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就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赞助下发现了美洲大陆(西、葡两国的关系非常亲密,还曾一度合并为一个国家);后来麦哲伦又完成了环球航行,使得西班牙对海洋的认识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欧洲国家,西班牙率先进入美洲,葡萄牙人则开进了印度。
1519年西班牙人找到了传说中的黄金之国,在毁灭了阿兹特克和印加这两支玛雅人的后裔后,彻底控制了南美大陆,控制了秘鲁的金矿,为了袭断与亚洲和美洲的贸易,他们封锁了航路,严禁一切他国船只的来往,非西班牙的船只甚至连太平洋都没有见过,太平洋变成了西班牙的私海。英法等国虽有怨气,却也是敢怒不敢言,只得通过奴隶贸易分一些油水。
1572年,德雷克召集了一批人乘坐小船偷偷横渡大西洋,躲进了巴拿马地峡,像当年的探险家一样,横穿了美洲大陆,第一次见到了浩瀚的太平洋。在南美丛林里他们蹲守了近一个月后,抢劫了运送黄金的骡队,又抢下了几艘西班牙大帆船,成功的返回了英国成为了英雄。

f7e5a1821d0da9c5a85e1a3bf38b81fe.jpg

这次行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获得黄金,更重要的是德雷克证明了西班牙人并不是不可侵犯的,他受到女王的召见,并很快成为了女王的亲信。
夹在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域的狭窄水道是海峡;而在海洋中连接两块陆地的狭窄陆地则是地峡。巴拿马地峡(Isthmus of Panama)是美洲中部的一个地峡,从哥斯大黎加边界延伸至哥伦比亚边界,全长约640公里,连接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开凿于其上。

1d1bdcc31150cd540aee92df1d1fd431.jpg

1577年,他再次从英国出发,乘着旗舰“金鹿”号直奔美洲沿岸,一路打劫西班牙商船。西班牙人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自家后院胡闹”,当他们派出军舰追击时,德雷克早已逃往南方。但由于西班牙的封锁,他无法通过狭窄的麦哲伦海峡,在一次猛烈的风暴中,“金鹿”号同船队其它伙伴失散了,被向南吹了5°之多,来到了西班牙人也未曾到过的地方。

287e2a887ef1a20af9edbbb064498324.jpg

自从麦哲伦海峡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海峡以南的火地岛就是传说中的南方大陆的一部分,但此时呈现在德雷克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直到今天我们还称这片广阔的水域为“德雷克海峡”),德雷克被这意外的发现惊呆了,他很高兴的向大家宣布“传说中的南方大陆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一定是在南方更寒冷的地方。”但德雷克却一直向西横渡了太平洋。

2db28a902f86f653e181c8e3f5cb1072.jpg

1579年7月23日,他到达了马里亚纳群岛,8月22日穿过北回归线,9月26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普次茅斯港,再次成为了“民众的英雄”。这次航行是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但德雷克却是第一个自始至终指挥环球航行的船长(众所周知,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土人做成三明治吃掉了)。
德雷克带回了数以吨计的黄金白银,丰富了女王的腰包,更重要的是德雷克为英国开辟了一条新航路,大大促进了英国航海业的发展,而且他还发现了宽阔的德雷克海峡。自此以后,太平洋再也不是西班牙的海了,作为一个探险家德雷克的业绩到此为止,但作为海战史上著名的海战专家,他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15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处死了亲西班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西班牙对英宣战,积怨已久的两国终于拔剑相向。但当时英国海军还非常弱小,仅有三十四艘战舰,根本无力与西葡联盟作战。危机时刻,德雷克带领着25只海盗船赶到了。
沿着西班牙的海岸,德雷克开始“外科手术式的清洗”。在加的斯港外他击沉了36艘西班牙补给舰,接着又冲进加的斯港击沉了33艘西班牙船只。5月15日,德雷克舰队突袭里斯本附近的船舶锚地,在混乱中多艘船只相撞沉没。接着,他又攻占了圣维森特角要塞,扼住了地中海的咽喉。在回国的路上,他又劫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私人运宝船,抢到了价值11万镑的财富。由于这一系列的行动,战争至少延后了一年,从而为英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588年5月20日,由10个支队,130条船舰组成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起航,7月19日,开始在英吉利海峡布阵。英国方面除三十四艘皇家海军战舰外,还有私人船舰60艘,前锋是由34艘战舰组成“德雷克支队”,德雷克的表兄海盗船长霍金斯也赶来帮忙,两人准备一起为当年死于墨西哥湾的同伴们报仇。
英方的总指挥是霍华德勋爵,西班牙方面则是米地拉公爵领军。此时的西班牙战舰仍旧是以老式的楼船为主,这种船非常大。除了水手外,还装满步兵,火力配备主要以重型的加农炮为主。作战的西班牙海军仍旧使用古老的横队战术,即是让舰船肩并肩的前进,用舰首炮轰击后靠近敌船打接舷战。十七年前,西班牙人就是凭借着这种战术取得了勒班托海战的胜利。
但此时英国人却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战术,英国战舰多为船身轻便的快帆船,除了水手外,不带任何步兵。这种船灵活轻便,更易于转向和突进,而且完全舍弃了“接舷战”这种落后的方式。用德雷克的话说:“海上的事要由船来解决,和步兵没有关系。”在火力配备方面英国人使用轻型的长炮且多布置在两舷,战斗时则采用德雷克发明“纵队战术”——让舰船首尾相接的排列,用舷炮轰击。这是海战史上的一次革命,自此以后火炮才取代步兵成为海战的主角,就这样在战争还没开始前,西班牙舰队覆灭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好了。
7月22日晨英国舰队借着顺风,以“一条单长线”的队型楔入西班牙舰队,由于先进的战术和灵活的机动性,没有一艘船被西班牙步兵抢占。到7月25日西班牙已经损失了十分之一的舰船,而英国方面则汇合了西莫尔勋爵的援军使舰船总数达到136艘。

f7e827d6741d4edfe53dde75e40ebc9a.jpg

7月28日晚,在德雷克等人的建议下,霍华德下令采取古老的火船战术(参看“赤壁之战”),西班牙舰队阵脚大乱,无法保持队形,英舰趁机突击。从29日上午9时,到下午6时,双方舰队在没有编队的情况下,互相混杂,三五成群的对射,直到都没有炮弹为止,西班牙损失了近一半的船只死伤1,400人,英军则一船未沉且死伤不足百人,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英西大海战。

a0463e0fe7f132226f8f79598bebd934.jpg
位于德文郡的德雷克雕像
自此以后,西班牙一蹶不振,英国逐渐取代其成为海上的霸主,而德雷克则被封为英格兰勋爵,登上海盗史上的最高峰。 No.3:郑芝龙
上榜理由:当海盗,兼营海商,亦商亦盗;最后由盗而官,亦商亦官。身兼商、盗、官三种名分与经历的奇人。
绰号:“ 海上大王 ”,郑成功的老爸。
势力范围:福建沿海、台湾岛、日本海域。
经营手段:主业海盗,擅长“黑吃黑”,兼营海外贸易,亦商亦盗。

ea8ab9137120c6ae4bb4529611b61b04.jpg

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字飞黄(一说字飞龙),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盗,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
郑芝龙以东南沿海为基地活跃舞台的海商兼海盗(随朝廷政策的变化身份随变),以其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发迹于日本平户,为明郑势力的开始。郑芝龙在离开日本到台湾建立新的根据地,不仅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私人海军,而且效仿明朝在台湾设官建置,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其实力最鼎盛时能号集大海船三千艘,可称为世界史上第一个船王。
明政府无力剿灭便转而招安,1628年,郑芝龙受到明廷招抚,官至都督同知。不久清军入关,郑芝龙于1646年降清后被软禁北京;清朝利用郑芝龙多次招降其子郑成功不成,遂于1655年入狱;于1661年11月24日被杀。

e6b14d8d58391fe611f010cff817da81.jpg


据记载,郑芝龙娶日本女子田川氏为妻,田川氏为郑芝龙生下一子,取名福松,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郑成功。因为母系的日本血统,郑成功在日本至今仍被看做民族英雄。
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周旋于东洋及西洋势力之间,并于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夺了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0aa1f4bd10b762c2fdb57c9099613cde.jpg

郑芝龙对历史的其他影响还有作为先于荷兰人的,和李旦和颜思齐等人及部众在台湾建立基础,为汉人移台的主要据点。并为其子郑成功留下强大海上基业,郑成功以此资本抗清并在南京兵败后以海上武力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
NO.2:维京海盗
上榜理由:建立了前无史例的精锐船队,最东达俄国的伏尔加河,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比哥伦布更早到过美国。

5f3c73a9fbce900c3611aebf3ce85e20.jpg

维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欧,即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等地。当时欧洲人更多将之称为Northman,即北方来客。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他们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但他们第一次在当地百姓面前出现,就是以海盗的身份抢劫掠夺。

f9ead183749168275766540217195de4.jpg

维京人是强悍的战士,他们的人数较少,于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划与出其不意的突袭。在战斗中他们又表现得异乎寻常的狂热,悍不畏死,于是人们谈海盗色变。他们的突击常分成两节:先远距离投掷长矛和发射火箭;然后用剑和战斧做近距离的了断。
在海上相遇时,海盗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地将船系在一起。在船头搭上跳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光,或者自己战死,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复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转身跳进海里,没有人会追杀逃兵,但放弃战斗资格的人与死者无异,从此连家人都会忽视他的存在。因此排在船头第一个上阵的,通常是最精锐的战士。他们在战斗中赤裸上身,发着粗野的吼声,忘情地享受战斗的酣畅。他们知道,脚下的跳板浸透着祖辈的鲜血,自己的后代也会落脚在同一个地方。

38164712f6511357721c5d97dc11a7a6.jpg

愤怒使维京海盗显得强大而骇人,这种战士被称为Berserker,即狂战士。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种原始的战斗会激发出这么惊人的人类本性,狂战士的故事被代代相传。
公元789年,一伙维京海盗洗劫了多赛特郡,从此英格兰就不断受到骚扰。当地人与强盗们英勇地战斗过,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缴纳赎金,称为Danegeld(今天丹麦的赋税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让灾星快快离去。但钱不是总可以解决问题的,海盗有好几股,这个大王离去,另一个头领翩翩登场。在防守薄弱的地区,维京海盗很是猖獗。
强盗的斧头毕竟无法和上帝的力量相抗衡,维京人在征服着,他们高傲地将欧洲大地踩在脚下,可是基督教却慢慢地侵蚀了他们的灵魂,改变了他们的信仰,他们融入了曾经被自己征服的文化——征服者变成了被征服者。阴郁的中世纪随后笼罩了欧洲大地,这就注定了无法出现像维京人那样勇敢而伟大的海盗——虽然这个时候,北非的柏柏尔海盗在地中海横行无忌,但是他们很快又被历史的海浪给卷了下去。
正是因为历史上维京人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大陆,所以与北欧海盗或者是北欧神话相关的游戏很多——维京武士、北欧海盗、维京战船、北欧天神奥丁……这些人物或者物品频频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影视游戏里面。
NO.1:海民
上榜理由:最早的海盗,消灭了希泰族、美锡尼族、米坦尼帝国。 早在3,400年,引起地中海东部骚乱的海民被认为是最早的海盗。在记录法老王梅尼普塔统治时期的象形文字有涉及到海民,很少人知道海民,大部分有关他们的资料分散在各大洲,仅知的他们很可能是圣经中提到的粗鄙并且是希伯来族的敌人印欧人,他们非常强大,很多人相信是他们消灭了希泰族,美锡尼族,米坦尼帝国!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索马里海盗劫掠商船震惊世界,以致多国海军护航亚丁湾。海盗的行为应当谴责,然而回顾历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止是烧杀掳掠。在某种意义上,海盗是一个边缘群体对正统社会法则的反抗。他们的生存和经营,也是人性的挣扎和磨砺。
NO.10:倭寇
上榜理由:在东亚地区活动300余年,破坏力巨大

7b56d0a3675327cfb6db2fea241cf482.jpg

元至元二年(1336年),日本内部分裂为以天皇醍醐和大封建领主足利尊氏为首的南北朝,相互攻伐不已。战乱中的溃兵败将,亡命海岛,与冒险商人相勾结,到中国沿海进行走私和疯狂掠夺。这些武士、浪人和商人被统称为"倭寇"。
中国境内的一些海寇、奸商和流氓分子也乘机打劫,与倭寇狼狈为奸,为害百姓。明朝政府为防止倭寇的侵扰,不断加强海防,所以在嘉靖以前虽然不断有倭寇来犯,但终未酿成大祸。至嘉靖时期,明朝国势衰微,军备废弛,使倭患日重,沿海人民深受其害。

1ae8d0c4e4d6eeb0dfb5cd258a1b7d98.jpg

中国沿海军民抵御倭寇的袭扰
倭寇先是侵扰山东,以后渐次南下,经江苏,浙江而达于福建、广东沿海,所在出没无常,忽来忽去,杀伤居民,掠夺财货。但在明朝初年,由于沿海加强海防,倭寇不敢肆虐,没有酿成大患。

1d898574589af141a8d09a13fb12dc6d.jpg

倭寇为患最烈的时期,是在明世宗嘉靖年间。那时奸臣严嵩当权,政治极其腐败,海防松弛。如明初沿海防倭各军,每卫约五千余人,至此无一足额,甚至仅余一半,惟余老弱。沿海防倭战船也多年失修,存者仅十之一二。因此倭寇所至,无力抵御。
另外,中国沿海地区也由于工商业的发达、许多土豪大家、富商巨贾都私自出海贸易,或与倭寇相勾结。在走私贸易中,又出现一些亦商亦盗的海盗集团,如著名的头子有许栋(徽州歙县人)、李光头(闽人)、汪直(或作王直,徽州歙县人)、徐海(徽州人)等,莫不建造巨舰,结穴于海中岛屿,不仅从事武装走私,又兼行劫掠活动,而且勾引倭寇劫掠。由于这些原因,倭寇更猖獗。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与汪直,徐海等勾结,率战舰数百艘,分路进扰浙东、西及江南、北,沿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嘉靖三十四年,倭寇流劫数省,并深入内地、攻掠徽州、芜湖、南京,所至掘坟墓,掳妇女,杀掠甚惨。有一股倭寇不过七十二人,自浙江严州、衢州,过江西饶州,历徽州等地,而至南京。南京明军与之接战,死者八、九百人,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大小官员皆登城守门,全城百姓也被点上城,虽然倭寇已退走,犹不敢解严。明朝官吏和官军的腐败无能,于此可见一斑。

c5766dfff135532fd2ddb75bc2382b8a.jpg

嘉靖后期,明廷适时起用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他们组练新军,改变阵法,使抗倭实力大增,相继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给倭寇以重创。嘉靖四十五(1566年),彻底剿灭倭患,中国人民的抗倭斗争最终以胜利而告结束。
NO.9:海盗姐妹花——安妮·波尼和玛丽·里德
上榜理由:女海盗很少见,能被历史记住的女海盗就更少见了。在海盗行当中,巾帼同样不让须眉。

8826328fbaf016cf3f55b9f4ba116b34.jpg

尽管在谈到海盗的时候,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事实,而哪些只是传说,但无可争辩的是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女海盗。18世纪初在牙买加岛上两名女海盗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a66d22da6c5d18f78a5d70df99f4da49.jpg

玛丽·瑞德(Mary Read)17世纪末出生在英国伦敦,从小女扮男装,一直到当水手、当兵,就像花木兰那样。玛丽·瑞德曾经和骑兵团里的战友相爱结婚,但丈夫不久就死了,她重新装扮成男子到处漂泊。

在随船前往加勒比海的途中玛丽被海盗掳获,于是入伙成了一员,后来被俘,以海盗身份被判绞刑。当时她身怀六甲,没等到孩子出生,她就死在了牢房里。玛丽·瑞德在法庭上做过这么一次陈述:“其实绞刑并没什么可怕的。要不是有绞刑,那些胆小的人也可以成为海盗,那么勇敢的人就找不到用武之地了。”

安妮·邦尼据说儿时就被人刺中过腹部,后来她与一名水手私奔到新普罗维斯顿的海盗避难所。在那里,她设法干掉了自己的丈夫,然后另起炉灶,抢占了一条荷兰船开始单干。 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玛丽·瑞德。据说她们在杀死对手之前常常会裸胸相向,以此向其证明他们是被妇人所杀。

eccc57cb10f1e1906295aedbf59a2444.jpg

1720年被捕后,安妮幸运逃出,玛丽却不幸死在狱中。但安妮却并不知道,为了等玛丽还建了一艘海盗船。下面这番话是安妮·邦尼在臭名昭着的“斑点杰克”上绞架之前和他说的一番话:“在这里看到你我感到很难过,杰克,但如果你像个男人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在这儿象狗一样地被吊死”。
NO.8:张保仔

上榜理由:中国海盗王。在清朝走向衰落的时候,他的船队能让西方列强闻风丧胆。几百年后,他的形象又在好莱坞复活。
势力范围:香港岛,珠江三角洲,南海海域及东南亚、新加坡。

经营手段:专劫官船、粮船和洋船(东印度公司及葡、西、荷、英等国船只)。
张保仔可以说是中国版的海盗王,电影《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中,由周润发饰演的华人海盗啸风的原型就是他。

7e55d548a957dd97e1f0939e8b18d105.jpg

张保仔原名张保,广东江门人,以捕鱼为生,因抗拒清朝水师勒索,船被击毁,全家失散。张保仔靠渔民抚养,少时习武艺。他15岁时随众出海捕鱼,被海盗掳去。海盗头见张保仔聪明机警,收留他在身边。张保仔就这样被迫“落水”,成为“海盗”。

海盗头死后,大权逐渐落到张保仔手中。他以香港为根据地,开荒生产,标榜自己为“第二郑成功”。还常与海外华侨往来,使当时荒凉的香港岛兴旺起来,居民达20多万。

0d829530b7036d8a8296b26ce488eb3a.jpg

清嘉庆中叶,张保仔共拥有大船800艘、小船过千、徒众数万,活动于珠江出海口香港的大屿山一带,后称霸珠江三角洲,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最盛时,聚众达10万人。
张保仔不喜欢抢劫乡人。他的船队往来香港、澳门各处,专劫欧洲商船,夺其军火。一次在南海与葡萄牙船队发生冲突,全歼葡队,发现葡舰上的财物全是袭击掳掠中国客船得来,张保仔极愤慨。于是常集结大队纵横海上,袭击侵犯我国领海的葡、西、荷、英等国船舰,使殖民者提起张保仔都心惊。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九月十七日,张保仔掳获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囚船主索赎,得款万元及鸦片烟土两箱、火药两箱等物。被清政府联合英、葡帝国主义者的联军围攻。
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张百龄到香山县芙蓉沙接受张保仔投诚,并授“守备’之职,戴红顶花翎。张保仔向清政府交出船270多艘,大炮1200门,刀、矛等兵器7,000多件,部众16,000多人,同时自己更名张宝。

不久,随官兵出海缉捕海盗,擒获蓝旗帮首领乌石二(即麦有金),首立战功。这时张保仔与石氏正式结为夫妻。 张保仔当了清朝水师官员后,因是海盗出身,时常受到同僚的嘲讽、为难。但他积极剿灭海盗,屡立战功,得到朝廷赏识,多次升迁。嘉庆二十四年,擢升为福建闽安副将,委任到澎湖驻守,石氏被诰封为命妇。
71d825bf2be06a6f00adfde6a4bca422.jpg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监察御史林则徐向朝廷上奏,提出“勿忘台湾郑氏”,意见被朝廷采纳,从此,张保仔再没有升职,以副将终身。道光二年(1822年),张保仔病死于任上。两年后,石氏携子回南海县定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五月,石氏的命妇衔被朝廷追夺回去而成平民。

NO.7:威廉·基德
上榜理由:被写进文学名著的海盗,而且,他至死不承认自己是海盗!
电影里疾恶如仇的小铁匠威尔·特纳,得知自己父亲是海盗时,说什么也不能接受。但是在17世纪的加勒比海,正邪间的界限就是这样模糊,即便是缉捕海盗的官军,也不乏落草为寇的例子。

ed4bee4514ebdc935b5ba543dba19049.jpg

威廉·基德是一位极富争议的船长。他是一位家境富裕的苏格兰移民,曾经是战争英雄,后成为赏金猎人,最后却以海盗罪被处死,但他至死不承认自己是海盗。
他是海盗史上最有名的家伙,有“海盗之王”的称号,直到今天,还有人在不懈的寻找那传说中的属于基德船长的宝藏,在各种电影和小说里他的名字被一遍一遍的提起,甚至成为“海盗”的代名词,但事实上他是海盗史上空前绝后的倒霉蛋,再没有什么人比他点儿更背了。
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逆境面前他没有低头,而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与其抗争,直到毁灭。”这一切再一次验证了那句名言“悲剧比喜剧更容易震撼人们的心灵”。
威廉·基德大约出生于1645年,是苏格兰格林诺克郡一位牧师的儿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孩提时代就随船出航,20岁移民美洲时已经是一个有丰富经验及高超航海本领的船长了。
1689年英法开战时,他已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但还是应征入武当上了武装民运船的船长,在西印度群岛和加勒比海一带同法国人作战,屡建战功,甚至还得了英国女皇的亲自嘉奖,回国后,他在纽约娶妻生子,购置房产(在曼哈顿至今还有基德船长的故居)。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利,没有一点不详的征兆。
1695年,基德经商途中路过伦敦,很偶然的机会经一位熟人介绍他认识新任纽约总督爱尔兰贵族贝洛蒙勋爵,开始了他不幸的后半生。
当时的英国政府正在为东方的海盗发愁,尽管东印度公司多次催促皇家海军前来,但时值英法交战,皇家海军实在是抽不出身。
在此情况下,贝洛蒙提议纠集一些权贵出资入股经营一艘武装民运船,该船的任务就是攻击海盗船,夺回被抢财物。这样于公可以打击海盗们的气焰,于私可以把抢劫来的钱洗干净放入自己的腰包,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船长的人选,则需要找一名正直可靠有丰富航海经验的人来担当,他们选定了基德,而基德也表示“可以一试”。
10月出资者已经找齐了,包括海军大臣在内的四名权贵联合赞助了这次行动。贝洛蒙和基德签暑了协议,规定基德每一笔“收入”的65%归投资者,基德自己分15%,剩下的归水手,基德还拿到了袭击法国船只的“民船委任状”和一张皇帝颁布的委托书,授权他抓捕四名情节严重的海盗头子,其中就有亨利·埃夫里和托马斯·图(其实托马斯在一个月前已死,只是消息没有传过来)。
12月基德乘坐“冒险”号出发了,他满心欢喜的认为自己有强力的靠山,必定马到成功。殊不知,船还没行出泰晤河就惹出了第一件麻烦事儿——他的船员由于行为无礼得罪了皇家海军,结果一大帮士兵涌上船来不由分说的抓走了基德那些最好的水手,无奈基德只得临时召募了一批乌合之众匆忙上路了。
整整一年,“冒险”号飘荡在大西洋上,没有碰到一艘海盗船,还处处被皇家海军欺负。基德的心情很坏,更糟的是水手们开始抱怨了,有些人甚至煽动大家去当海盗。
为了稳住局势,基德被迫驶往红海,在那里他偷偷抢了几条印度商船,把财物分给了水手,这违反了他与赞助人的第一条约定,而且从法律上讲他犯了海盗罪,但这只是开始。

aa07dd8fee0a239a886e025a638622cd.jpg

8月14日晚在穆哈港外,他又驾驶“冒险”号混进一只“法国船队”(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第二天一早“冒险”号开始了进攻,他首先击毁了一条商船的主桅,接着又与迎面冲来的护航兵舰对射。让他大吃一惊的是对方竟然升起了米字旗,倒霉的基德这才发现他所袭击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而和他作战的是正是英国皇家海军。基德赶紧撤退,但“冒险”号还是被认了出来,于是“基德已经变成海盗”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东印度公司和皇家海军也向政府递交了报告,基德的后台老板们害怕闹出丑闻,竟没有一人站出来替他说话。海军部迅速作出反应,一方面派出舰队去抓捕“冒险”号,另一方面通告各殖民地基德的行为,要求“总督们只要看见就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基德也上了通辑令,而且和他一直不懈追捕的亨利·埃夫里一前一后排上了头两把交椅。有口难辩的基德只能一边寻求非英港口,一边靠打劫过活,但他一直相信,凭借他手中的文件,只要能回到英国他就一定能澄清事实。
就这样,1698年4月1日基德的船队驶进了马达加斯加群岛的一个小港,这个小港怡巧就是海盗聚集地圣·马丽诺,罗伯特·卡利福船长的海盗船“莫查”号正停在这里。天真的基德此时还认为自己是一个海盗缉捕者,竟然下令向海盗开火,但他的水手拒绝这样做。他们给基德两条路,要么死,要么当海盗,陷入绝境的基德选择了后者,正式成了一名海盗。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坚信“只要回到英国一切都会好办”。
1699年6月10日,在基德离家3年后,他的船停泊在了北美的奥伊斯特湾,在那里他给在波士顿的贝洛蒙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的支持。贝洛蒙满口答应,花言巧语把基德骗进了港,在收回了几份可以作为证据的文件后立即命人逮捕了基德,并抄了他的家——找到1,111盎司的黄金、2,353盎司的白银,以及一磅多的钻石,但其它的宝物被藏在了哪里无从得知。

c5698f594b58e1dfe0cfa184dac862f2.jpg

基德被关进了伦敦的新门监狱,由于所有的证据都被贝洛蒙拿走了,他无法证实自己的清白,相反却有大批曾被他抢劫过的船主站出来指证他。1701年5月9日在一场“走过场式的审讯”中他被认定有罪判处绞刑,就这样曾经的海军英雄、大名鼎鼎的基德船长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1701年5月23日,基德在伦敦码头被执行绞刑。第一次上绞架,绳子断了,第二次才绞死了他。

cfdf080ae362a9830eb56900f443e7d4.jpg

为了警示其它的海盗,基德的尸体被涂满了柏油,用铁圈固定挂在了泰晤士河边——这一挂就是好几年,海欧啄去他的眼睛,野狗对着他的腐尸吠叫,而他的宝藏一直没有被找到,和他那坎坷传奇的经历一起成为了永远的传说。
关于威廉·基德前往印度洋之后的事迹,各方的评价差异很大。设身处地地考虑,他必须对付各种各样的敌人。包括嫉妒的英国海军军官,难缠的东印度公司官员,以及哗变的水手。他被陷害的说法并非全然不可靠,但对他的指控似乎也言之凿凿。
他究竟身兼几重背景?是爱国者、富商、赏金猎人、被迫胁当的海盗或是纯粹的海盗船长,恐怕已经没人说得清了。而直到今天,许多苏格兰人仍像崇拜英雄一样,将他视为苏格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
NO.6:威廉·丹彼尔
上榜理由: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并为《鲁宾逊漂流记》的创作提供了故事。尽管他曾是一名海盗,但是人们铭记的却是他对科学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做海盗做到这个份儿上,牛。

ab211930137c9b2b63fa21e411b9453c.jpg

威廉·丹彼尔,1652年出生,英国人,在印度洋上当过见习水手,后来应征入武成了一名皇家海军,并参加了英荷海战。据资料记载,他是一个思想敏锐、性格豪放的年轻人,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同军队作风格格不入。
1673年,21岁的他开了小差,加入了西印度群岛一带的海盗集团,袭击西班牙的船只。1683年他们又转移到几内亚湾打劫,并广泛的穿梭于南美沿岸攻击西班牙商船,凭着他的胆量和才干,很快就成了船长。
和其它海盗不同,他对金钱和珠宝并不在意,却对气象、水文现象和海洋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漫长的旅途中他所搜集的资料比那些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在大英博物馆坐十年所学的还要多。
当别的海盗在甲板上狂饮滥赌时,他则把自己关在船长室,埋头整理研究笔记。他指出“所谓的台风就是一种大规模类似于旋风的气旋运动”,这是气象学史首次对台风进行描述的记载。凭着多年的勘测结果,他还重新绘制了太平洋沿岸岛屿及南美洲海岸线的地图。
和当年的德雷克一样,由于打劫了太多的西班牙船只,他也不敢冒险穿过西班牙封锁线回欧洲,无奈只得继续向西。1688年春天,丹彼尔的船来到了南纬16°30’一块地图上从未有过记载的陆地,他无法确认这是一个大岛还是一片大陆,但他下了断言,“这里即不是亚洲也不是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

1860f74f861ebc3bb67d9c864ae6ece6.jpg

由于是在逃亡过程中,因此他没能多作停留,就这样经过长达数年的“环球航行”,1691年丹彼尔回到了日夜思念的伦敦。因为恶行并不显著,政府并没有对他加以追究。丹彼尔整理了多年积累的资料,于1697年出版了《新环球旅行记》,获得极大的轰动。丹彼尔也由此一举成名,就连笛福和史蒂文森这些后来的大作家也常常从他的书中汲取灵感。
1699年丹彼尔再次出航,不再是以海盗身份,而是响当当的“皇家海军军官”,他受任命指挥罗巴克号军舰考察南太平洋,可以真正的一展身手了。

eda2d3d9d6057f32fe9c4ed2ce190d15.jpg

1700年2月中旬,他又来到了当年那片只有“一面之缘”的神秘陆地,丹彼尔驾船考察了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发现这里不是什么“大岛”,而是一块真正的新大陆。他以女王的名义宣布这里为大英帝国的领土,并命名为“新大不列颠”,这就是今天的澳大利亚。

丹彼尔继续航行,又发现了一系列的群岛和海峡,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给世人展现了一张完整的南太平洋海图,1700年丹彼尔回国发表了《风论》,在书中对大量气象规律进行了总结,成为海洋气象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1708至1711年间,丹彼尔参加了伍德罗·罗吉斯船长的考察队,开始又一次环球航行。
1709年1月当他们行至智利附近一个荒芜人烟的岛屿——胡安·菲南德时,发现了一个身着羊皮的“野人”。起先这个“野人”只会和着手势,伊伊呀呀,约莫过了一周他才恢复了说话能力。他说他叫亚力山大·塞尔科克,是苏格兰人,1704年因和船长发生纠纷被遗弃在了岛上,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本能已在此生活了四年零四个月。
这件事在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也造就了一代名家丹尼尔·笛福,他那本根据塞尔科柯的事迹改编的《鲁滨逊漂流记》也获得了轰动,之所以叫鲁滨逊是因为以前在丹彼尔的著作中所记载过一个叫鲁滨(Robin)的印度水手的勇敢事迹,笛福为了记念这位水手就把主人公起名叫Robinson,意为“鲁滨之子”。

ae63bb99791a023810e4c1b12c4f7514.jpg

1715年,63岁的丹彼尔病逝于伦敦,尽管他曾是一名海盗,但他对于科学所做的巨大贡献是无法埋没的,提起丹彼尔的名字,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探险家”并不是“海盗船长”。
在丹彼尔的一生中,不管处于何种环境下,他那颗热爱科学、勇于探求未知的心都从未改变过。地图上,至今还有“丹彼尔群岛”和“丹彼尔海峡”的名字,在澳大利亚丹彼尔当年第一次登上的地方被命名为丹彼尔地,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海盗探险家”。
NO.5:黑色准男爵塞亨马缪尔·罗伯茨
上榜理由:制定了海盗戒律。所谓盗亦有道,他的贡献可不小。

1f4c4762705fc91953e1049b7f281ab1.jpg

破烂的齐腰马甲配上豪华的绯红马裤,除了刀枪弹药,身上还缀满珠宝。这身繁琐又随性的装束,让玩世不恭的杰克船长成为银幕上最有个性的海盗。这位杰克虽未见诸史册,但这样的形象绝不仅仅是艺术造型。
历史上就有着这样一位著名的海盗罗伯茨船长,不仅穿着古怪,奢华上不输杰克,行事作风更是特立独行;他形貌英俊,酷爱华丽衣装,有品茶的雅好,做着杀人越货的勾当,却虔诚地信奉基督。而在他两年多的职业生涯中截获400艘船的辉煌纪录,足以令他睥睨全球同行,江湖人称“黑色准男爵”。

a50178af9226ced0bd64ce98e93a6041.jpg

他是第一个严格执行自己所制定规则的海盗。作为一个普通人,都很难做到遵守规定,何况是一个海盗。
塞亨马缪尔·罗伯茨,1682年出生于英国的威尔士,早年间曾在武装民船上服役,当黑胡子在美洲沿岸威名远扬的时候,他还是一艘巴巴多斯商船的大副。
在当了近20年普通水手后,他终于悟出了某些东西,觉得这样干下去,终老一生,也不会有什么作为。用他的话说:“反正偷一先令就要上绞架,同样是偷为什么不去偷更大笔的财富呢!在这个年代,在规规矩矩的劳动中,工作劳累、工资微薄,而在这边(指做海盗)则可以丰衣足食,获得舒适和快乐以及自由和权力,为什么不干呢?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绞死时接受人们轻蔑的几瞥罢了,短暂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这就是我的座右铭。”
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他加入了戴维斯船长的海盗帮,在一次和葡萄牙人的战斗中戴维斯被打死了,水手们一致推举罗伯茨做船长,很快罗伯茨就以他个人独特的作风成为了当时最伟大的船长。
1719年7月,他指挥“皇家流浪汉”号出发了。在戴维斯遇害的地方,为了清算血债,他夷平了那里的葡萄牙殖民地。然后沿着非洲沿岸一路南下,9月抢劫了由42条葡萄牙商船组成的船队。接着进入加勒比海,向北驶往纽芬兰,抢劫那些横渡北大西洋的船队。
1720年6月,“皇家流浪汉”号竟然高高悬挂着骷髅旗,大摇大摆的闯进了特雷巴西港,罗伯茨将停在这里的150余条船洗劫一空,并且从中挑了一条最好的快船做为他新的旗舰,罗伯茨给它起名叫“皇家幸福”。刚一出港他又抢了六艘法国商船,在英格兰海岸,他又劫了一大批英国商船。
到处都在通缉罗伯茨,不过他并不在意,还开玩笑说:“如果我被捕,就开枪点着火药,大伙一起快快活活的下地狱去。”
在10月28日至31日之间,这些海盗在多米尼加一带又抢了十五条英法船只,还击沉了一艘有42门大炮的荷兰军舰。在有重炮把守的圣·克里斯托弗港,他们竟然迎着炮火驾着小艇冲进港去,抢了几头羊回来(因为船上没有肉了)。
到了1721年,加勒比海航运完全被他破坏了,无奈他们只能转回非洲。在利比亚某地,当他们想用一些“廉价工艺品”(可能就是些玻璃球吧)换牛羊时与土人发生了冲突,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圣诞节的时候,这群闹事的家伙才回到了他们设在塞拉利昂的据点。
罗伯茨制定的海盗守则
在罗伯茨的海盗生涯中他总共抢劫了四百多条船,他有着非常复杂的人格内涵。首先和别的海盗不一样,他从不喝烈酒,只喝淡茶,他还是一个非常注重章程的人,有一份罗伯茨制定的船规是这样写的:
一、对日常的一切事务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表决权;二、偷取同伙的财物的人要被遗弃在荒岛上;三、严禁在船上赌博;四、晚上8点准时熄灯;五、不许佩带不干净的武器,每个人都要时常擦洗自己的枪和刀;六、不许携带儿童上船,勾引妇女者死;七、临阵逃脱者死;八、严禁私斗,但可以在有公证人的情况下决斗,杀害同伴的人要和死者绑在一起扔到海里去(皇家海军也有类似规定);九、在战斗中残废的人可以不干活留在船上,并从“公共储蓄”里领800块西班牙银币;十、分战利品时,船长和舵手分双份,炮手、厨师、医生、水手长可分一又二分之一份,其它有职人员分一又四分之一份,普通水手每人得一份。
其它的海盗船也有类似的规定,但执行最严格的就是罗伯茨。由于这种种行为,他获得了“黑色准男爵”的绰号,这份海盗的“十诫”用后世历史学家的话说洋溢着“原始的民主主义”。

be696e4742ae47841f7eeea1d06578dc.jpg

1722年2月10日晨,在非洲沿岸距离当年戴维斯船长遇难地王子岛不远的洛佩斯角,英国皇军海军的“皇家燕子”号巡洋舰遭遇了“皇家幸福”号,激战中,一块弹片击中了罗伯茨的喉咙,他当场毙命。传说他的舵手,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硬汉完全无视周围的枪弹,抱着他的尸体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海盗史上最后一位伟大的船长巴塞·罗缪尔·罗伯茨结束了他那“快乐而短暂”的一生,随着最后一位主角的退场,“30年海盗黄金时代”也在历史舞台上缓缓降下了它的帷幕。 NO.4: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
上榜理由:帮助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改变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

f541410124815c9710448abc7dbda5ae.jpg

弗朗西斯·德雷克,出生于英国德文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学徒干到水手,最后成为商船船长,而赞助人就是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
当时的英国虽然已经开始过渡到生产力急速发展的资本主义时期,但由于原始积累不够,还并不是什么航海大国,当时的海上霸主是西班牙人。
早在十五世纪,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就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赞助下发现了美洲大陆(西、葡两国的关系非常亲密,还曾一度合并为一个国家);后来麦哲伦又完成了环球航行,使得西班牙对海洋的认识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欧洲国家,西班牙率先进入美洲,葡萄牙人则开进了印度。
1519年西班牙人找到了传说中的黄金之国,在毁灭了阿兹特克和印加这两支玛雅人的后裔后,彻底控制了南美大陆,控制了秘鲁的金矿,为了袭断与亚洲和美洲的贸易,他们封锁了航路,严禁一切他国船只的来往,非西班牙的船只甚至连太平洋都没有见过,太平洋变成了西班牙的私海。英法等国虽有怨气,却也是敢怒不敢言,只得通过奴隶贸易分一些油水。
1572年,德雷克召集了一批人乘坐小船偷偷横渡大西洋,躲进了巴拿马地峡,像当年的探险家一样,横穿了美洲大陆,第一次见到了浩瀚的太平洋。在南美丛林里他们蹲守了近一个月后,抢劫了运送黄金的骡队,又抢下了几艘西班牙大帆船,成功的返回了英国成为了英雄。

f7e5a1821d0da9c5a85e1a3bf38b81fe.jpg

这次行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获得黄金,更重要的是德雷克证明了西班牙人并不是不可侵犯的,他受到女王的召见,并很快成为了女王的亲信。
夹在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域的狭窄水道是海峡;而在海洋中连接两块陆地的狭窄陆地则是地峡。巴拿马地峡(Isthmus of Panama)是美洲中部的一个地峡,从哥斯大黎加边界延伸至哥伦比亚边界,全长约640公里,连接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开凿于其上。

1d1bdcc31150cd540aee92df1d1fd431.jpg

1577年,他再次从英国出发,乘着旗舰“金鹿”号直奔美洲沿岸,一路打劫西班牙商船。西班牙人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在“自家后院胡闹”,当他们派出军舰追击时,德雷克早已逃往南方。但由于西班牙的封锁,他无法通过狭窄的麦哲伦海峡,在一次猛烈的风暴中,“金鹿”号同船队其它伙伴失散了,被向南吹了5°之多,来到了西班牙人也未曾到过的地方。

287e2a887ef1a20af9edbbb064498324.jpg

自从麦哲伦海峡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海峡以南的火地岛就是传说中的南方大陆的一部分,但此时呈现在德雷克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直到今天我们还称这片广阔的水域为“德雷克海峡”),德雷克被这意外的发现惊呆了,他很高兴的向大家宣布“传说中的南方大陆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一定是在南方更寒冷的地方。”但德雷克却一直向西横渡了太平洋。

2db28a902f86f653e181c8e3f5cb1072.jpg

1579年7月23日,他到达了马里亚纳群岛,8月22日穿过北回归线,9月26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普次茅斯港,再次成为了“民众的英雄”。这次航行是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但德雷克却是第一个自始至终指挥环球航行的船长(众所周知,麦哲伦在菲律宾被土人做成三明治吃掉了)。
德雷克带回了数以吨计的黄金白银,丰富了女王的腰包,更重要的是德雷克为英国开辟了一条新航路,大大促进了英国航海业的发展,而且他还发现了宽阔的德雷克海峡。自此以后,太平洋再也不是西班牙的海了,作为一个探险家德雷克的业绩到此为止,但作为海战史上著名的海战专家,他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15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处死了亲西班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西班牙对英宣战,积怨已久的两国终于拔剑相向。但当时英国海军还非常弱小,仅有三十四艘战舰,根本无力与西葡联盟作战。危机时刻,德雷克带领着25只海盗船赶到了。
沿着西班牙的海岸,德雷克开始“外科手术式的清洗”。在加的斯港外他击沉了36艘西班牙补给舰,接着又冲进加的斯港击沉了33艘西班牙船只。5月15日,德雷克舰队突袭里斯本附近的船舶锚地,在混乱中多艘船只相撞沉没。接着,他又攻占了圣维森特角要塞,扼住了地中海的咽喉。在回国的路上,他又劫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私人运宝船,抢到了价值11万镑的财富。由于这一系列的行动,战争至少延后了一年,从而为英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588年5月20日,由10个支队,130条船舰组成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起航,7月19日,开始在英吉利海峡布阵。英国方面除三十四艘皇家海军战舰外,还有私人船舰60艘,前锋是由34艘战舰组成“德雷克支队”,德雷克的表兄海盗船长霍金斯也赶来帮忙,两人准备一起为当年死于墨西哥湾的同伴们报仇。
英方的总指挥是霍华德勋爵,西班牙方面则是米地拉公爵领军。此时的西班牙战舰仍旧是以老式的楼船为主,这种船非常大。除了水手外,还装满步兵,火力配备主要以重型的加农炮为主。作战的西班牙海军仍旧使用古老的横队战术,即是让舰船肩并肩的前进,用舰首炮轰击后靠近敌船打接舷战。十七年前,西班牙人就是凭借着这种战术取得了勒班托海战的胜利。
但此时英国人却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战术,英国战舰多为船身轻便的快帆船,除了水手外,不带任何步兵。这种船灵活轻便,更易于转向和突进,而且完全舍弃了“接舷战”这种落后的方式。用德雷克的话说:“海上的事要由船来解决,和步兵没有关系。”在火力配备方面英国人使用轻型的长炮且多布置在两舷,战斗时则采用德雷克发明“纵队战术”——让舰船首尾相接的排列,用舷炮轰击。这是海战史上的一次革命,自此以后火炮才取代步兵成为海战的主角,就这样在战争还没开始前,西班牙舰队覆灭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好了。
7月22日晨英国舰队借着顺风,以“一条单长线”的队型楔入西班牙舰队,由于先进的战术和灵活的机动性,没有一艘船被西班牙步兵抢占。到7月25日西班牙已经损失了十分之一的舰船,而英国方面则汇合了西莫尔勋爵的援军使舰船总数达到136艘。

f7e827d6741d4edfe53dde75e40ebc9a.jpg

7月28日晚,在德雷克等人的建议下,霍华德下令采取古老的火船战术(参看“赤壁之战”),西班牙舰队阵脚大乱,无法保持队形,英舰趁机突击。从29日上午9时,到下午6时,双方舰队在没有编队的情况下,互相混杂,三五成群的对射,直到都没有炮弹为止,西班牙损失了近一半的船只死伤1,400人,英军则一船未沉且死伤不足百人,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英西大海战。

a0463e0fe7f132226f8f79598bebd934.jpg
位于德文郡的德雷克雕像
自此以后,西班牙一蹶不振,英国逐渐取代其成为海上的霸主,而德雷克则被封为英格兰勋爵,登上海盗史上的最高峰。 No.3:郑芝龙
上榜理由:当海盗,兼营海商,亦商亦盗;最后由盗而官,亦商亦官。身兼商、盗、官三种名分与经历的奇人。
绰号:“ 海上大王 ”,郑成功的老爸。
势力范围:福建沿海、台湾岛、日本海域。
经营手段:主业海盗,擅长“黑吃黑”,兼营海外贸易,亦商亦盗。

ea8ab9137120c6ae4bb4529611b61b04.jpg

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字飞黄(一说字飞龙),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盗,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
郑芝龙以东南沿海为基地活跃舞台的海商兼海盗(随朝廷政策的变化身份随变),以其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发迹于日本平户,为明郑势力的开始。郑芝龙在离开日本到台湾建立新的根据地,不仅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私人海军,而且效仿明朝在台湾设官建置,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其实力最鼎盛时能号集大海船三千艘,可称为世界史上第一个船王。
明政府无力剿灭便转而招安,1628年,郑芝龙受到明廷招抚,官至都督同知。不久清军入关,郑芝龙于1646年降清后被软禁北京;清朝利用郑芝龙多次招降其子郑成功不成,遂于1655年入狱;于1661年11月24日被杀。

e6b14d8d58391fe611f010cff817da81.jpg


据记载,郑芝龙娶日本女子田川氏为妻,田川氏为郑芝龙生下一子,取名福松,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郑成功。因为母系的日本血统,郑成功在日本至今仍被看做民族英雄。
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周旋于东洋及西洋势力之间,并于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夺了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0aa1f4bd10b762c2fdb57c9099613cde.jpg

郑芝龙对历史的其他影响还有作为先于荷兰人的,和李旦和颜思齐等人及部众在台湾建立基础,为汉人移台的主要据点。并为其子郑成功留下强大海上基业,郑成功以此资本抗清并在南京兵败后以海上武力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
NO.2:维京海盗
上榜理由:建立了前无史例的精锐船队,最东达俄国的伏尔加河,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比哥伦布更早到过美国。

5f3c73a9fbce900c3611aebf3ce85e20.jpg

维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欧,即今天的挪威、丹麦和瑞典等地。当时欧洲人更多将之称为Northman,即北方来客。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在北欧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他们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但他们第一次在当地百姓面前出现,就是以海盗的身份抢劫掠夺。

f9ead183749168275766540217195de4.jpg

维京人是强悍的战士,他们的人数较少,于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划与出其不意的突袭。在战斗中他们又表现得异乎寻常的狂热,悍不畏死,于是人们谈海盗色变。他们的突击常分成两节:先远距离投掷长矛和发射火箭;然后用剑和战斧做近距离的了断。
在海上相遇时,海盗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地将船系在一起。在船头搭上跳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光,或者自己战死,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复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转身跳进海里,没有人会追杀逃兵,但放弃战斗资格的人与死者无异,从此连家人都会忽视他的存在。因此排在船头第一个上阵的,通常是最精锐的战士。他们在战斗中赤裸上身,发着粗野的吼声,忘情地享受战斗的酣畅。他们知道,脚下的跳板浸透着祖辈的鲜血,自己的后代也会落脚在同一个地方。

38164712f6511357721c5d97dc11a7a6.jpg

愤怒使维京海盗显得强大而骇人,这种战士被称为Berserker,即狂战士。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种原始的战斗会激发出这么惊人的人类本性,狂战士的故事被代代相传。
公元789年,一伙维京海盗洗劫了多赛特郡,从此英格兰就不断受到骚扰。当地人与强盗们英勇地战斗过,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缴纳赎金,称为Danegeld(今天丹麦的赋税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让灾星快快离去。但钱不是总可以解决问题的,海盗有好几股,这个大王离去,另一个头领翩翩登场。在防守薄弱的地区,维京海盗很是猖獗。
强盗的斧头毕竟无法和上帝的力量相抗衡,维京人在征服着,他们高傲地将欧洲大地踩在脚下,可是基督教却慢慢地侵蚀了他们的灵魂,改变了他们的信仰,他们融入了曾经被自己征服的文化——征服者变成了被征服者。阴郁的中世纪随后笼罩了欧洲大地,这就注定了无法出现像维京人那样勇敢而伟大的海盗——虽然这个时候,北非的柏柏尔海盗在地中海横行无忌,但是他们很快又被历史的海浪给卷了下去。
正是因为历史上维京人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大陆,所以与北欧海盗或者是北欧神话相关的游戏很多——维京武士、北欧海盗、维京战船、北欧天神奥丁……这些人物或者物品频频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影视游戏里面。
NO.1:海民
上榜理由:最早的海盗,消灭了希泰族、美锡尼族、米坦尼帝国。 早在3,400年,引起地中海东部骚乱的海民被认为是最早的海盗。在记录法老王梅尼普塔统治时期的象形文字有涉及到海民,很少人知道海民,大部分有关他们的资料分散在各大洲,仅知的他们很可能是圣经中提到的粗鄙并且是希伯来族的敌人印欧人,他们非常强大,很多人相信是他们消灭了希泰族,美锡尼族,米坦尼帝国!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753积分
21帖子
1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