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视频电影
航海文库
造船图纸
航海摄影
下载APP
手机精选
每日签到
帖子
淘专辑
导读
淘专辑
好友
收藏
排行榜
动态
分享
广播
门户
勋章
活动中心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返回列表
行业资讯
航海博物馆:芬兰航海博物馆
[ 复制链接 ]
月光航线
2017-3-14 21:06 ·
行业新闻
关注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芬兰航海博物馆位于芬兰奥兰岛的马里哈姆镇,是一座 3 层的浅黄色船形建物。该博物馆自 1946 年开始动工兴建,3 年后竣工,1954 年起开始对外开放。
芬兰的奥兰群岛扼守在波罗的海前往波的尼湾的交通要道上,位置显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该群岛几易其主,到1921年6月24日经国际联盟协调,确定该岛主权仍归芬兰,现在是芬兰唯一的一个自治省。它由6500个小岛组成,岛上居民25万人。
芬兰奥兰群岛的玛丽港(英版海图名称Mairenhamn,有人直译为“马里安哈米纳”),是群岛上唯一一座城市。这里虽说是经波罗的海进入波的尼亚湾的交通要道,但来到这里的中国船只并不多,国人对于当地的风景和风土人情都不太熟悉。
航海博物馆坐落在海边,远远望去,是一幢三层的浅红色建筑,要不是海边停泊着一艘属于博物馆的
帆船
,我们差点和它擦肩而过。可是当进入馆内,就应了“人不可貌相”那句俗语!博物馆内的设计别具匠心,馆内房舍结构仿造古代船只的舱室而成,游客可身临其境地参观古代的船长室、船员舱、卧室等舱室。在大型展厅内,游人可以欣赏到许多和古代航海
活动
相关的模型和资料,如航海仪器、船用武器、
水手
用品等。这些用品虽然都不能和现代的船上用品相比,但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历史缩影。北欧、西欧国家的经济基础、历史文化、人们的视野都与古代航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各国都注重航海博物馆的建造和文物古迹的收藏,以及历史资料的挖掘和整理,甚至将古代的海盗视为本国的骄傲。玛丽港虽然城市不大,但此处的风光与芬兰内地截然不同,岛上有众多的古迹诸如中世纪的城堡、教堂,还有俄国人建的博马松德(Bomarsund)海上要塞等,岛上建的这座航海博物馆也是理所当然的芬兰航海博物馆。
航海博物馆1946年开始动工兴建,3年后竣工,1954年开始对外开放。博物馆内部的布置让当时的设计人员费了一番脑筋,因为1954年以前,欧洲已经有了多家航海博物馆,同为航海博物馆,走别人的路没意思,所以就想出了按照古代轮船式样设计布置。这种设计不但创意深奥,既有文化品味,又有航海气息,还属于世界首创,所以开馆后便一炮而红。当游客迈入博物馆的展厅时,就已经站在船桥的甲板上了。左边是船头,右边是船尾。在古代的舰船上,船桥是露天的,驾驶人员要经受风吹雨淋,没有今天轮船上舒适的驾驶室和正规的海图室,更谈不上有什么航海仪器了。同为航海人,真是不得不感叹古代远洋航行的艰难。
船桥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悬挂在四周墙壁上的14个船头装饰人身塑像,用木材或陶瓷制成,做工精细,形象逼真,有男有女,非常生动。这种装饰一是将船人格化,并将它作为保佑船员平安无事的海神的象征;另一方面,当时的人们认为,在船头安装饰像,可以作为船的眼睛来引航。这种设计可能源于当年欧洲海盗船,当年北欧海盗船的船头或装有一个手持兵器的大力神雕像,恶眉瞪眼,看一眼令人生畏,要不就是船头高悬一个可怖的骷髅头,这也是当年海盗船的标牌,意为“海盗来了,快给我让路”,当年的平民百姓那真是“望海盗船生畏”。
跨过船桥便进入展览走廊。这里的陈列品十分丰富,包括各种轮船模型、实物、绘画、图片、船板、
造船
工具、雕像、航海仪表、船用钟、武器,甚至还有海盗的旗帜。这些东西旧旧的,大都没注明年代,但依笔者的观察和几十年的航海经验看,有些东西算不上文物古迹级,只是早期一些船上用过的物品。在展览厅四周的玻璃橱窗中,陈列着芬兰各个历史时期的船只模型:从19世纪下半叶的木壳帆船、渔船、三桅或四桅钢壳帆船到20世纪初以来的小型客货轮、万吨巨轮、油轮和集装箱货轮等等,反映了芬兰航海发展史的概貌。虽然是模型,但做工却很精细,是大船的缩影,从做工中也可以看出艺术家身手不凡,耗时不少,很有艺术美感。
在展厅的墙上还悬挂着从1850年以来的30多位船主的照片(其中有两位女船主),他们对发展芬兰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个时代航海本来就是一种探险,人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开辟新的航线,船体和航海设备与现在相比,都是初级化,每一次航程都是九死一生,但他们却都前赴后继,不断追求探索。虽然他们当初的出海目的各不相同,但凭着探险这种勇气,还是值得纪念的。
从展厅顺着舷梯下到船舱,便是船员卧室、船长会议室、起居室以及厨房、餐厅等设施。从后舱的舷梯上来,是航海仪器展览室。这里展出的各种仪器仪表包括测程仪、望远镜、海图、航海日记等,古色古香,并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展室的墙上两幅精美的彩色帆船油画,格外引人注意。左边一幅是三桅帆船“佩尔・布拉赫”号,这是1878~1880年进行
远航
的第一艘奥兰岛船。右边一幅是三桅帆船“阿文尼亚”号,船上还有一面海盗旗,旗上画的是一个头骨骷髅和两只交叉的腿骨,令人毛骨悚然。
博物馆外的码头上停泊着一艘英国在100年前制造的远洋帆船“波默恩”号(Pommern),有资料说这是世界最后一艘远洋帆船,是一艘1903年建造于格拉斯哥(苏格兰第一大城和第一大商业港,英国第三大城市)的四桅帆船,至今仍保存完好。该船体长95米,宽13米,吃水深7.5米,桅高48米,全部张帆面积为3240平方米,载重14050吨。1923年,芬兰人从希腊人手中买回这艘船,并于1952年捐赠给了航海博物馆。这艘帆船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它静静地泊在岸边,就像博物馆的广告词,因为它的外形实在很吸引人的眼球,高高的桅杆远远就能看到。100多年前,这么大的帆船的确称得上世界之最了,因为现代的万吨商船一般也才100-130米长。
航海博物馆建成后,就成了芬兰的一个旅游景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的大量游人前去参观。我们去时,正遇到30多个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欧洲沿海国家对航海和海洋知识的教育都是从小抓起,给他们幼小的心里打上烙印,那就是征服海洋。(来源:海运世界)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期待你的评论哦~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芬兰航海博物馆位于芬兰奥兰岛的马里哈姆镇,是一座 3 层的浅黄色船形建物。该博物馆自 1946 年开始动工兴建,3 年后竣工,1954 年起开始对外开放。
芬兰的奥兰群岛扼守在波罗的海前往波的尼湾的交通要道上,位置显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该群岛几易其主,到1921年6月24日经国际联盟协调,确定该岛主权仍归芬兰,现在是芬兰唯一的一个自治省。它由6500个小岛组成,岛上居民25万人。
芬兰奥兰群岛的玛丽港(英版海图名称Mairenhamn,有人直译为“马里安哈米纳”),是群岛上唯一一座城市。这里虽说是经波罗的海进入波的尼亚湾的交通要道,但来到这里的中国船只并不多,国人对于当地的风景和风土人情都不太熟悉。
航海博物馆坐落在海边,远远望去,是一幢三层的浅红色建筑,要不是海边停泊着一艘属于博物馆的
帆船
,我们差点和它擦肩而过。可是当进入馆内,就应了“人不可貌相”那句俗语!博物馆内的设计别具匠心,馆内房舍结构仿造古代船只的舱室而成,游客可身临其境地参观古代的船长室、船员舱、卧室等舱室。在大型展厅内,游人可以欣赏到许多和古代航海
活动
相关的模型和资料,如航海仪器、船用武器、
水手
用品等。这些用品虽然都不能和现代的船上用品相比,但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历史缩影。北欧、西欧国家的经济基础、历史文化、人们的视野都与古代航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各国都注重航海博物馆的建造和文物古迹的收藏,以及历史资料的挖掘和整理,甚至将古代的海盗视为本国的骄傲。玛丽港虽然城市不大,但此处的风光与芬兰内地截然不同,岛上有众多的古迹诸如中世纪的城堡、教堂,还有俄国人建的博马松德(Bomarsund)海上要塞等,岛上建的这座航海博物馆也是理所当然的芬兰航海博物馆。
航海博物馆1946年开始动工兴建,3年后竣工,1954年开始对外开放。博物馆内部的布置让当时的设计人员费了一番脑筋,因为1954年以前,欧洲已经有了多家航海博物馆,同为航海博物馆,走别人的路没意思,所以就想出了按照古代轮船式样设计布置。这种设计不但创意深奥,既有文化品味,又有航海气息,还属于世界首创,所以开馆后便一炮而红。当游客迈入博物馆的展厅时,就已经站在船桥的甲板上了。左边是船头,右边是船尾。在古代的舰船上,船桥是露天的,驾驶人员要经受风吹雨淋,没有今天轮船上舒适的驾驶室和正规的海图室,更谈不上有什么航海仪器了。同为航海人,真是不得不感叹古代远洋航行的艰难。
船桥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悬挂在四周墙壁上的14个船头装饰人身塑像,用木材或陶瓷制成,做工精细,形象逼真,有男有女,非常生动。这种装饰一是将船人格化,并将它作为保佑船员平安无事的海神的象征;另一方面,当时的人们认为,在船头安装饰像,可以作为船的眼睛来引航。这种设计可能源于当年欧洲海盗船,当年北欧海盗船的船头或装有一个手持兵器的大力神雕像,恶眉瞪眼,看一眼令人生畏,要不就是船头高悬一个可怖的骷髅头,这也是当年海盗船的标牌,意为“海盗来了,快给我让路”,当年的平民百姓那真是“望海盗船生畏”。
跨过船桥便进入展览走廊。这里的陈列品十分丰富,包括各种轮船模型、实物、绘画、图片、船板、
造船
工具、雕像、航海仪表、船用钟、武器,甚至还有海盗的旗帜。这些东西旧旧的,大都没注明年代,但依笔者的观察和几十年的航海经验看,有些东西算不上文物古迹级,只是早期一些船上用过的物品。在展览厅四周的玻璃橱窗中,陈列着芬兰各个历史时期的船只模型:从19世纪下半叶的木壳帆船、渔船、三桅或四桅钢壳帆船到20世纪初以来的小型客货轮、万吨巨轮、油轮和集装箱货轮等等,反映了芬兰航海发展史的概貌。虽然是模型,但做工却很精细,是大船的缩影,从做工中也可以看出艺术家身手不凡,耗时不少,很有艺术美感。
在展厅的墙上还悬挂着从1850年以来的30多位船主的照片(其中有两位女船主),他们对发展芬兰的航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个时代航海本来就是一种探险,人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开辟新的航线,船体和航海设备与现在相比,都是初级化,每一次航程都是九死一生,但他们却都前赴后继,不断追求探索。虽然他们当初的出海目的各不相同,但凭着探险这种勇气,还是值得纪念的。
从展厅顺着舷梯下到船舱,便是船员卧室、船长会议室、起居室以及厨房、餐厅等设施。从后舱的舷梯上来,是航海仪器展览室。这里展出的各种仪器仪表包括测程仪、望远镜、海图、航海日记等,古色古香,并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展室的墙上两幅精美的彩色帆船油画,格外引人注意。左边一幅是三桅帆船“佩尔・布拉赫”号,这是1878~1880年进行
远航
的第一艘奥兰岛船。右边一幅是三桅帆船“阿文尼亚”号,船上还有一面海盗旗,旗上画的是一个头骨骷髅和两只交叉的腿骨,令人毛骨悚然。
博物馆外的码头上停泊着一艘英国在100年前制造的远洋帆船“波默恩”号(Pommern),有资料说这是世界最后一艘远洋帆船,是一艘1903年建造于格拉斯哥(苏格兰第一大城和第一大商业港,英国第三大城市)的四桅帆船,至今仍保存完好。该船体长95米,宽13米,吃水深7.5米,桅高48米,全部张帆面积为3240平方米,载重14050吨。1923年,芬兰人从希腊人手中买回这艘船,并于1952年捐赠给了航海博物馆。这艘帆船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它静静地泊在岸边,就像博物馆的广告词,因为它的外形实在很吸引人的眼球,高高的桅杆远远就能看到。100多年前,这么大的帆船的确称得上世界之最了,因为现代的万吨商船一般也才100-130米长。
航海博物馆建成后,就成了芬兰的一个旅游景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的大量游人前去参观。我们去时,正遇到30多个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欧洲沿海国家对航海和海洋知识的教育都是从小抓起,给他们幼小的心里打上烙印,那就是征服海洋。(来源:海运世界)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月光航线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915
积分
149
帖子
0
精华
发布新话题
返回版块列表
千万粉丝的大本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发送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说说你的想法......
1
0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