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视频电影
航海文库
造船图纸
航海摄影
下载APP
手机精选
每日签到
帖子
淘专辑
导读
淘专辑
好友
收藏
排行榜
动态
分享
广播
门户
勋章
活动中心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返回列表
【专稿】AIS船舶监控数据质量的局限性说明
[ 复制链接 ]
紫菱
2017-3-14 13:27 ·
大杂烩
关注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导读:什么是AIS?AIS的工作原理是什么?AIS对于船舶监控的局限性如何?AIS数据存在哪些常见问题?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室、港航大数据研究室主任徐凯博士今日细说AIS。什么是AIS?
船舶智能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是一种海上辅助助航通信系统,旨在实现船舶避碰、保障海事安全。船舶安装了AIS通信设备后,就会通过VHF (Very High Frenquency)无线电波向周围20海里内的船舶和港口定时广播船舶的船位、航向、航速等动态信息和船名、呼号、
船型
等静态信息。
AIS 工作原理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AIS的应用不仅限于小范围的通讯用途,通过分布式采集技术将AIS这种局部广播式信息通过互联网汇集到一起。一方面,通过将分布在沿海和内河岸边的大量的基站接收附近的AIS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低轨道卫星收集的海上AIS数据(见图1)。通过这两方面的数据采集,人们就可以实现对全球船舶的监控。并且AIS数据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海事应用,由于AIS其中蕴含着大量对港航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AIS数据的挖掘可以为港航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对港航业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经济运行分析、海事安全分析、物流运输分析、港航决策支持等大数据应用,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如图1所示,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每天可以采集到大量船舶位置信息。根据2015年9月1日的船讯网数据,我们可以接收到的AIS数据广播为396311条不同的MMSI,其中包含IMO号码的静态数据为82658条,其中有船名的船舶约有281055条。
AIS对于船舶监控的局限性
AIS的原理导致的监控局限性首先,岸基AIS的覆盖范围易受影响。岸基AIS数据接收主要由分布在世界各地港口、河道、岛屿的基站采集有效信号范围内的船舶AIS广播消息得到。由于AIS技术是工作在无线电甚高频段(VHF87B和88B频道)上,在给定发射机功率的条件下,其信号有效作用范围受到VHF无线电波直线转播特性,即地球表面曲率和设备无限高度等因素的制约。 一般认为,船载AIS设备的海上有限作用范围半径为20n mile 左右,但天气因素、岛屿遮挡都有可能减小有效的监控范围。即使在有效接收范围内,若该区域船舶数量超过监控通道的上限,也会造成AIS信息缺失,特别是沿海大量渔船用的B级AIS设备,占用大量通道资源。
其次,卫星AIS监控船舶数量受到通信时隙制约,在船多的区域信号丢失难以避免。在岸基接收不到的地方,通常利用装载有AIS接收器的低轨道小卫星接受AIS信息。低轨道卫星在太空中实时接收并存载AIS所发射的信息,再转发给地面接收站,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监控船舶交通,即基于低轨道小卫星技术的空间AIS系统。 船载AIS的通信机制是在VHF87B和88B频道上采用自组织时分多址技术(SOTDMA)协议,即将每分钟每个信道时间分为在时域上互不重叠的,固定长度为26.67ms的2250个时隙。一般情况下,船载AIS在其VHF作用范围内的船舶数量有限,使得在海上船载AIS之间的通信所占用的时隙总数不会超过AIS信道理论时隙数量4500个。然而,当利用低轨道小卫星检测船载AIS信号时,却决于卫星轨道高度的卫星在海面上的覆盖范围,往往远大于船载AIS的VHF作用范围,即卫星在海面上的覆盖范围会包含多个VHF作用范围。因此,AIS卫星会接收到不同SOTDMA区域但占用相同时隙的AIS信息,会使得AIS信息的时隙冲突的概率增加。或是传输路径长度的不同,使得AIS信息虽来自不容STMDA区域,但占用相邻时隙,也会造成信息的冲突。AIS时隙冲突,就会造成AIS信息的缺失,从而无法监控到相应船舶。卫星交织组成了监控的“星座”系统,而卫星采集船舶位置取决于卫星与船舶相遇的时刻,理论上系统内卫星数量越多,相遇并采集到数据的概率也会越大。
第三,在舟山渔场等B类船很多的地方,A类船的接收会受到影响。船载AIS协议分为A类和B类两种。 A类船载AIS必须遵守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船载自动识别要求,超过300吨之国际航线商用船必须装载A类船载AIS设备。 B类实用于中小型船舶,AIS有两种协议,分别是SOTDMA(自组织时分多址)和CSTDMA(载波侦听时分多址)。B类SOTDMA型AIS和A类AIS通信协议相同,与A类AIS在同一网络下发布接收信息,不会与原AIS发生时隙冲突,但会加大原AIS的网络负担。B类CSTDMA型AIS采用先侦听后发送技术,它不断在在AIS无线电频道上倾听,当检测到没有其它台站进行数据传输时才发布消息,因其不预约时隙,且发射时隙为1而对AIS网络负载非常小。目前,我国渔船安装的B类AIS设备既有SOTDMA型,也存在CSTDMA型。 AIS的人为因素影响监控效果
首先,AIS是通信协议,其ID为MMSI,但是船舶的唯一ID是IMO号,这两者匹配关系常常出错。一方面,在AIS设备中MMSI输入无格式限制,因此输入不正确或随意输入MMSI的情况都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同一条船有时会对应多个MMSI,就像一个人可能会有两个手机号码一样,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是有一些船为了躲避追踪会安装两套AIS设备在到港后切换使用。总之,由于AIS位置信息以MMSI为标识ID,一旦出错就无法将要监控的船舶与AIS信息对应,则会导致AIS信号缺失。实际航运当中,常会遇到同一时间,有两艘船舶的MMSI相同;或非常短的时间,同一MMSI号显示的经纬度相差很远的情况。
其次,即便是船舶的唯一ID号IMO号码,由于在AIS设备中需要手工输入,也有可能出错或者缺失。IMO号码有七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配给每一艘船,是船舶的永久“身份证”。一般国际航行船舶都有IMO号码,但目前有不少船舶的AIS设备中不输入(特别是 “二手船”)或随便编一个号码输入。
第三,AIS船载设备可以人为关掉。导致认为关闭的可能性很多,比如肇事逃逸、躲避海事监管、运力封存、设备故障等,在此阶段AIS信号也会中断。
第四,基站分布和建设的挑战。全球经济发展不平均,再加上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在如日本海西,中国南海,东海舟山等区域,基站建设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即使设有基站的地方,由于数据传输依赖互联网UDP协议,网络质量也会影响基站数据的回传,在一些政治敏感区域出于军事目的存在人为干扰AIS信号接收的情况。
AIS数据的常见问题概括
第一,AIS数据在船舶数量密集的地方普遍较差,包括渔船密集的区域;
第二,AIS数据在公海上的更新频率往往达到数个小时,并且分布不均匀,这与卫星与船舶的会遇概率和报文冲突等因素有关;
第三,AIS数据在政治敏感海域、岛屿丰富区域、高纬度区域、基站分布不充分的区域质量都会下降;
第四,互联网存在通信的不稳定性,AIS基站不会一直在线,因此会出现间歇性的失连。结论
AIS作为一种新兴的航海仪器,其通信协议还在不断完善中,加上其本来作用只是对防止碰撞等海事安全事故发生,并非用于大范围水域的船舶监控和数据分析,因此上述局限性问题是普遍存在于各AIS数据服务商之间的共性问题。在全球范围,是依靠公约国家的海事执法手段确保执行,强制和监督能力有限,因此通常不会以AIS信息的覆盖率和更新频率来度量数据的质量。
基于目前的现状,本人推荐以以下指标来评估AIS的数据质量:
指标一、对岸基数据而言,AIS岸基总数和平均在线岸基数量是度量的最好指标;
指标二、对于卫星AIS数据而言,运行中的卫星“星座”系统小卫星数量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指标三、以单位时间内动态轨迹点数量总数和静态报文MMSI总数来评价。
将来,随着AIS操作日趋规范化,基站网络的扩大,AIS低轨道卫星数量的增加,AIS的数据质量会越来越好,AIS在船舶运输监控上的运用将有更大空间。
AIS船舶监
,
船用AIS
让心和浪花约会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期待你的评论哦~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导读:什么是AIS?AIS的工作原理是什么?AIS对于船舶监控的局限性如何?AIS数据存在哪些常见问题?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室、港航大数据研究室主任徐凯博士今日细说AIS。什么是AIS?
船舶智能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是一种海上辅助助航通信系统,旨在实现船舶避碰、保障海事安全。船舶安装了AIS通信设备后,就会通过VHF (Very High Frenquency)无线电波向周围20海里内的船舶和港口定时广播船舶的船位、航向、航速等动态信息和船名、呼号、
船型
等静态信息。
AIS 工作原理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AIS的应用不仅限于小范围的通讯用途,通过分布式采集技术将AIS这种局部广播式信息通过互联网汇集到一起。一方面,通过将分布在沿海和内河岸边的大量的基站接收附近的AIS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低轨道卫星收集的海上AIS数据(见图1)。通过这两方面的数据采集,人们就可以实现对全球船舶的监控。并且AIS数据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海事应用,由于AIS其中蕴含着大量对港航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AIS数据的挖掘可以为港航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对港航业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经济运行分析、海事安全分析、物流运输分析、港航决策支持等大数据应用,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如图1所示,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每天可以采集到大量船舶位置信息。根据2015年9月1日的船讯网数据,我们可以接收到的AIS数据广播为396311条不同的MMSI,其中包含IMO号码的静态数据为82658条,其中有船名的船舶约有281055条。
AIS对于船舶监控的局限性
AIS的原理导致的监控局限性首先,岸基AIS的覆盖范围易受影响。岸基AIS数据接收主要由分布在世界各地港口、河道、岛屿的基站采集有效信号范围内的船舶AIS广播消息得到。由于AIS技术是工作在无线电甚高频段(VHF87B和88B频道)上,在给定发射机功率的条件下,其信号有效作用范围受到VHF无线电波直线转播特性,即地球表面曲率和设备无限高度等因素的制约。 一般认为,船载AIS设备的海上有限作用范围半径为20n mile 左右,但天气因素、岛屿遮挡都有可能减小有效的监控范围。即使在有效接收范围内,若该区域船舶数量超过监控通道的上限,也会造成AIS信息缺失,特别是沿海大量渔船用的B级AIS设备,占用大量通道资源。
其次,卫星AIS监控船舶数量受到通信时隙制约,在船多的区域信号丢失难以避免。在岸基接收不到的地方,通常利用装载有AIS接收器的低轨道小卫星接受AIS信息。低轨道卫星在太空中实时接收并存载AIS所发射的信息,再转发给地面接收站,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监控船舶交通,即基于低轨道小卫星技术的空间AIS系统。 船载AIS的通信机制是在VHF87B和88B频道上采用自组织时分多址技术(SOTDMA)协议,即将每分钟每个信道时间分为在时域上互不重叠的,固定长度为26.67ms的2250个时隙。一般情况下,船载AIS在其VHF作用范围内的船舶数量有限,使得在海上船载AIS之间的通信所占用的时隙总数不会超过AIS信道理论时隙数量4500个。然而,当利用低轨道小卫星检测船载AIS信号时,却决于卫星轨道高度的卫星在海面上的覆盖范围,往往远大于船载AIS的VHF作用范围,即卫星在海面上的覆盖范围会包含多个VHF作用范围。因此,AIS卫星会接收到不同SOTDMA区域但占用相同时隙的AIS信息,会使得AIS信息的时隙冲突的概率增加。或是传输路径长度的不同,使得AIS信息虽来自不容STMDA区域,但占用相邻时隙,也会造成信息的冲突。AIS时隙冲突,就会造成AIS信息的缺失,从而无法监控到相应船舶。卫星交织组成了监控的“星座”系统,而卫星采集船舶位置取决于卫星与船舶相遇的时刻,理论上系统内卫星数量越多,相遇并采集到数据的概率也会越大。
第三,在舟山渔场等B类船很多的地方,A类船的接收会受到影响。船载AIS协议分为A类和B类两种。 A类船载AIS必须遵守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船载自动识别要求,超过300吨之国际航线商用船必须装载A类船载AIS设备。 B类实用于中小型船舶,AIS有两种协议,分别是SOTDMA(自组织时分多址)和CSTDMA(载波侦听时分多址)。B类SOTDMA型AIS和A类AIS通信协议相同,与A类AIS在同一网络下发布接收信息,不会与原AIS发生时隙冲突,但会加大原AIS的网络负担。B类CSTDMA型AIS采用先侦听后发送技术,它不断在在AIS无线电频道上倾听,当检测到没有其它台站进行数据传输时才发布消息,因其不预约时隙,且发射时隙为1而对AIS网络负载非常小。目前,我国渔船安装的B类AIS设备既有SOTDMA型,也存在CSTDMA型。 AIS的人为因素影响监控效果
首先,AIS是通信协议,其ID为MMSI,但是船舶的唯一ID是IMO号,这两者匹配关系常常出错。一方面,在AIS设备中MMSI输入无格式限制,因此输入不正确或随意输入MMSI的情况都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同一条船有时会对应多个MMSI,就像一个人可能会有两个手机号码一样,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是有一些船为了躲避追踪会安装两套AIS设备在到港后切换使用。总之,由于AIS位置信息以MMSI为标识ID,一旦出错就无法将要监控的船舶与AIS信息对应,则会导致AIS信号缺失。实际航运当中,常会遇到同一时间,有两艘船舶的MMSI相同;或非常短的时间,同一MMSI号显示的经纬度相差很远的情况。
其次,即便是船舶的唯一ID号IMO号码,由于在AIS设备中需要手工输入,也有可能出错或者缺失。IMO号码有七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配给每一艘船,是船舶的永久“身份证”。一般国际航行船舶都有IMO号码,但目前有不少船舶的AIS设备中不输入(特别是 “二手船”)或随便编一个号码输入。
第三,AIS船载设备可以人为关掉。导致认为关闭的可能性很多,比如肇事逃逸、躲避海事监管、运力封存、设备故障等,在此阶段AIS信号也会中断。
第四,基站分布和建设的挑战。全球经济发展不平均,再加上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在如日本海西,中国南海,东海舟山等区域,基站建设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即使设有基站的地方,由于数据传输依赖互联网UDP协议,网络质量也会影响基站数据的回传,在一些政治敏感区域出于军事目的存在人为干扰AIS信号接收的情况。
AIS数据的常见问题概括
第一,AIS数据在船舶数量密集的地方普遍较差,包括渔船密集的区域;
第二,AIS数据在公海上的更新频率往往达到数个小时,并且分布不均匀,这与卫星与船舶的会遇概率和报文冲突等因素有关;
第三,AIS数据在政治敏感海域、岛屿丰富区域、高纬度区域、基站分布不充分的区域质量都会下降;
第四,互联网存在通信的不稳定性,AIS基站不会一直在线,因此会出现间歇性的失连。结论
AIS作为一种新兴的航海仪器,其通信协议还在不断完善中,加上其本来作用只是对防止碰撞等海事安全事故发生,并非用于大范围水域的船舶监控和数据分析,因此上述局限性问题是普遍存在于各AIS数据服务商之间的共性问题。在全球范围,是依靠公约国家的海事执法手段确保执行,强制和监督能力有限,因此通常不会以AIS信息的覆盖率和更新频率来度量数据的质量。
基于目前的现状,本人推荐以以下指标来评估AIS的数据质量:
指标一、对岸基数据而言,AIS岸基总数和平均在线岸基数量是度量的最好指标;
指标二、对于卫星AIS数据而言,运行中的卫星“星座”系统小卫星数量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指标三、以单位时间内动态轨迹点数量总数和静态报文MMSI总数来评价。
将来,随着AIS操作日趋规范化,基站网络的扩大,AIS低轨道卫星数量的增加,AIS的数据质量会越来越好,AIS在船舶运输监控上的运用将有更大空间。
AIS船舶监
,
船用AIS
让心和浪花约会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配件改装
沃尔沃环球帆船赛
现代中式帆船研究组
帆船设计
紫菱
俺是青岛银
1058
积分
25
帖子
0
精华
发布新话题
返回版块列表
千万粉丝的大本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发送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