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开启左侧

【古今中式帆船大比拼】

ssail 来自: 福建泉州
泉州后渚宋船 、华光礁一号、南海一号、这些宋船都是多层船壳,都是小长宽比、小方形系数,水下线型消瘦,后世的福船广船水下线型更丰满些长宽比也更大。南海一号保留的船体会比泉州宋船和华光礁一号更多些,期待后续船体考古。=================================================================
南海一号,就目前发掘情况看,沉船上部建筑和部分船板受损,甲板及以上大部分缺失,甲板以下保存较好。船体残存结构基本清晰,左右舷板、水线甲板、肘骨板、隔舱板、舱内垫板、舵承孔及固定隔舱板的舱壁扶强材等船体结构已经比较明了,船桅夹、抱面梁、甲板、船壳板、底板和纵隔板多已显露,船板搭接等部分造船工艺比较明确。沉船的木船体残长约22.1米,船体保存最大船宽约9.35米,已发掘的船舱内最深处约2.8米,分布轮廓面积约179.15平方米,共有14道横向隔舱壁板,分15个船舱。船体中上部使用多重木板对接或搭接结构和榫卯嵌合、铁钉和木钉等铆合固定的工艺技术,两舷上部及船壳板多为三重板结构。沉船船型宽扁,船艏平头微起翘,两侧船舷略弧曲,艏艉部弧收,具有一定的型深,沉船是长宽比例小、安全系数高、耐波性好、装货量大的短肥性船型,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与福建泉州湾后渚沉船、海南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结构相近,共同反映了南宋远洋商船制造技术和工艺特征。沉船的船体结构基本保存于海泥之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结构完整的水下遗存,在相关的文物船体、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古学观察,其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杂,对于开展我国古代造船技术、海外航运、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对泉州湾宋代海船的研究认为:泉州宋船的宽度大而长宽比小,这对保证船舶稳性是极为有利的。船长不过分也有利于尽量减少板材的接头,对加大船体强度有利。这样小的长度比也并不会影响到船的快速性。因为木帆船毕竟比现代船舶的航速低得多,对应于较低的航速选小的长度比还是可行的。特别应当指出,古船的型线非常瘦削,这对保证快速性是很重要的。正如宋代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所说:上平如衡, 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也。由复原的型线图可见,横剖线呈V 形,斜剖线很平缓。水流除满载水线附近是沿水线流动之处,主要是沿斜剖流动。据计算,该船的方形系数为0.44,中剖面系数为0.69,均较现代货船小得多,这一点可弥补长宽比过小对快速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 平缓的斜剖线可使弯曲外板的加工工艺得到改善,V型的横剖面有利于改善耐波性,尖底和深吃水相配合可有较好的适航性,受到横向风吹袭时,抗横漂能力也很强。由此可见,泉州湾宋代海船的船型设计是综合考虑了稳性、快速性、耐波性和加工工艺等多种要求的。

南海一号
810e73e59a9e40699b1b77daca36ebf1.jpeg
微信图片_20180325185519.jpg

泉州宋船
qzsc8.jpg
qzsc9.jpg
qzsc5.jpg
qzsc92.jpg


华光礁一号
华光礁一号古船考古实测图.jpg
E号横剖面图.jpg

华光礁宋代古船船型线图.png



2019-5-13 00:36
yacht 来自: 福建厦门
一切从实用角度出发。中式帆船,利用八面来风,采用水密隔舱,安装披水板,升降舵,开孔舵,无不是实践总结发明出来的。遗憾的是,历史文献缺乏理论文字方面的记载。
2019-5-26 08:49
泉州后渚宋船 、华光礁一号、南海一号、这些宋船都是多层船壳,都是小长宽比、小方形系数,水下线型消瘦,后世的福船广船水下线型更丰满些长宽比也更大。南海一号保留的船体会比泉州宋船和华光礁一号更多些,期待后续船体考古。=================================================================
南海一号,就目前发掘情况看,沉船上部建筑和部分船板受损,甲板及以上大部分缺失,甲板以下保存较好。船体残存结构基本清晰,左右舷板、水线甲板、肘骨板、隔舱板、舱内垫板、舵承孔及固定隔舱板的舱壁扶强材等船体结构已经比较明了,船桅夹、抱面梁、甲板、船壳板、底板和纵隔板多已显露,船板搭接等部分造船工艺比较明确。沉船的木船体残长约22.1米,船体保存最大船宽约9.35米,已发掘的船舱内最深处约2.8米,分布轮廓面积约179.15平方米,共有14道横向隔舱壁板,分15个船舱。船体中上部使用多重木板对接或搭接结构和榫卯嵌合、铁钉和木钉等铆合固定的工艺技术,两舷上部及船壳板多为三重板结构。沉船船型宽扁,船艏平头微起翘,两侧船舷略弧曲,艏艉部弧收,具有一定的型深,沉船是长宽比例小、安全系数高、耐波性好、装货量大的短肥性船型,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类型。与福建泉州湾后渚沉船、海南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结构相近,共同反映了南宋远洋商船制造技术和工艺特征。沉船的船体结构基本保存于海泥之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结构完整的水下遗存,在相关的文物船体、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古学观察,其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杂,对于开展我国古代造船技术、海外航运、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对泉州湾宋代海船的研究认为:泉州宋船的宽度大而长宽比小,这对保证船舶稳性是极为有利的。船长不过分也有利于尽量减少板材的接头,对加大船体强度有利。这样小的长度比也并不会影响到船的快速性。因为木帆船毕竟比现代船舶的航速低得多,对应于较低的航速选小的长度比还是可行的。特别应当指出,古船的型线非常瘦削,这对保证快速性是很重要的。正如宋代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所说:上平如衡, 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也。由复原的型线图可见,横剖线呈V 形,斜剖线很平缓。水流除满载水线附近是沿水线流动之处,主要是沿斜剖流动。据计算,该船的方形系数为0.44,中剖面系数为0.69,均较现代货船小得多,这一点可弥补长宽比过小对快速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 平缓的斜剖线可使弯曲外板的加工工艺得到改善,V型的横剖面有利于改善耐波性,尖底和深吃水相配合可有较好的适航性,受到横向风吹袭时,抗横漂能力也很强。由此可见,泉州湾宋代海船的船型设计是综合考虑了稳性、快速性、耐波性和加工工艺等多种要求的。

南海一号
810e73e59a9e40699b1b77daca36ebf1.jpeg
微信图片_20180325185519.jpg

泉州宋船
qzsc8.jpg
qzsc9.jpg
qzsc5.jpg
qzsc92.jpg


华光礁一号
华光礁一号古船考古实测图.jpg
E号横剖面图.jpg

华光礁宋代古船船型线图.png



2019-5-13 00:36
一切从实用角度出发。中式帆船,利用八面来风,采用水密隔舱,安装披水板,升降舵,开孔舵,无不是实践总结发明出来的。遗憾的是,历史文献缺乏理论文字方面的记载。
2019-5-26 08:49
12
PIANC 国际航运协会游艇港专家委员 ISOCARP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会士 中国首本《游艇港》工具书作者 浙江海洋学院客座教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香港注册建筑师
1865积分
35帖子
4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1
11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