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陈平逍遥游七岛,林静舒然会三毛--《再济沧海》(79)

2016-10-3 00:11 · 林静的航海生活
来自: 西班牙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image.jpeg image.jpeg
作家三毛有篇游记《逍遥七岛游》,写的是她和丈夫荷西四十年前游历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的故事。1973年三毛与荷西结婚后住在西撒哈拉,摩洛哥与西撒哈拉长期存在主权争端,1975年开始打了一仗,因此三毛与荷西撤离了西撒哈拉,搬到了对岸大加那利岛居住。主权争端还在继续,西撒哈拉现在仍是危险地区,“海友”离开摩洛哥没有光顾西撒哈拉,直接去了加那利群岛。群岛有七个主要岛屿,所以三毛叫它“七岛游”。这是我们第二次航游这个群岛,十一年前“同道者号”曾在群岛航游三个星期,那时因赶着参加ARC集体过大西洋的行动,七岛当中只游了两个岛。

三毛的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中国,刚上大学的我也沉浸在三毛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说来奇怪,同时期流行的琼瑶并不那么让我痴迷,感觉琼瑶式的爱情不大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琼瑶的作品有套路,她笔下那些俊男靓女的爱恨情仇来来回回就那么点儿事,看了几本就厌倦了。可三毛的作品完全不同,七十年代她就一个人跑到北非大沙漠居住,说明她很有探险精神啊,三毛笔下的异域风情就像天方夜谭一样让我着迷,她童真般的好奇心带着我跟她一起到处流浪,那略带忧伤的浪漫陪我度过了寂寞的青春。那时不大理解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就把它当作神话传说了,是沙漠里乌托邦式的生活让我觉得既原始又神秘。。三毛成集的作品我几乎都看过,最爱《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三毛所展示给我们的理念,就是“诗和远方”啊!

现在三毛已经不在了,她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也留下了永远也理不清的争议。我想那些对三毛的非议不一定都是空穴来风,有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走访和调查,但我觉得花能量去扯清这些争议完全没有意义,三毛本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跟她书中写的三毛不是一回事。三毛写的是小说,素材来自于她的生活,既然是小说就有虚构的成分,这再正常不过了。三毛的原名是陈懋平,她嫌“懋”字难写,自己改名为陈平,三毛是她的笔名。争议来自于三毛小说中的人物用的是现实中的真名,如果用其他名字就完全没有问题了,比如“荷西”改叫“荷东”,“三毛”改叫“四毛”。

钱钟书的《围城》走红后,不少中外人士很想见他,钱钟书曾婉言谢绝一位粉丝的邀请,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大概意思是一只母鸡下了一个漂亮的蛋,欣赏鸡蛋就可以了,何必非要见那只母鸡。钱钟书说得很有道理,喜欢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不要把艺术家和作品完全等同替代,把艺术家想象得超过其本人的品性。虽然爱屋及乌容易理解,不要忘记羡慕嫉妒恨也是人天性中的一种,粉丝一旦成了发烧粉,感情用事到了一定程度,理性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粉丝把艺术家抬高到脚不沾地,然后有人“解谜真相”,三毛的情形如此,钱钟书也如此。

不管陈平是否有意误导读者混淆“作家三毛”和“小说人物三毛”,我们自己要把这两者分开。其实陈平自己也是受害者,她把自己也绕了进去,分不清什么是创作时虚幻的想象,什么是生活中真实的现实。我在澳大利亚看过报纸上关于一位畅销小说家的文章,其中一条评论是很难分清他说的话是虚构还是事实,看来写作是个蛮危险的游戏呢,我执意把《再济沧海》系列放在“纪实”栏目里,也是提醒我自己坚持写真实的故事,脚踏实地地过真实的生活。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自己已经出来流浪了二十多年,嫁了一个欧洲丈夫,并开始写作,我对三毛的理解多了一些,摩洛哥之行,让我见识了北非的骄阳和干燥酷热的天气,知道了屋顶带阳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更对《撒哈拉的故事》有了感性认识。来加那利群岛之前上网找到了三毛的《逍遥七岛游》,读后跟三毛的距离又近了一步。三毛文中说:“每去一个新的地方之前,一定将有关书籍仔细的念过,先充分了解了它的情况,再使自己去亲历其境,看看个人的的感受是否跟书中写的相同”,我也是同样啊!旅游指南《Lonely Planet》是必读的呀,三毛不知道现在还可以上网Google任何信息啊。现在游加那利群岛,我不仅要看个人感受是否跟书上写的相同,还要看跟三毛的经历是否相同呢。

我不是个追星族,对明星公众人物往往只是远远地观望,假设三毛还活着,还生活在加那利群岛,偶然地在市场碰到了,会是一种怎样的相遇呢?她当然不认识我,我也不会大惊小怪让她不舒服,我会对她莞尔一笑,告诉她我读过她的很多作品,很喜欢,我也很喜欢她写的那首歌《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

三毛曾经评论过《橄榄树》,写这首歌是因为三毛很爱橄榄树,橄榄树美,荷西的故里在西班牙南部,最有名的就是产橄榄。我在摩洛哥罗马古城Volubilis 附近见到大片古老橄榄园,老树可以存活两千年,古老的树干扭曲盘桓,沧桑中透着坚韧,活像一尊尊雕塑,橄榄树确实美。三毛还声明歌词中“小鸟、小溪、草原”那几句不是她写的,她说“如果流浪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也罢”。我非常认同,参加个旅游团,九天十国,小鸟、小溪、草原就都搞定了,这些外在景观根本不是流浪的目的。

流浪是找流浪的感觉,为的是心灵的故乡。

2016年10月1日于加那利群岛Graciosa。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image.jpeg image.jpeg
作家三毛有篇游记《逍遥七岛游》,写的是她和丈夫荷西四十年前游历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的故事。1973年三毛与荷西结婚后住在西撒哈拉,摩洛哥与西撒哈拉长期存在主权争端,1975年开始打了一仗,因此三毛与荷西撤离了西撒哈拉,搬到了对岸大加那利岛居住。主权争端还在继续,西撒哈拉现在仍是危险地区,“海友”离开摩洛哥没有光顾西撒哈拉,直接去了加那利群岛。群岛有七个主要岛屿,所以三毛叫它“七岛游”。这是我们第二次航游这个群岛,十一年前“同道者号”曾在群岛航游三个星期,那时因赶着参加ARC集体过大西洋的行动,七岛当中只游了两个岛。

三毛的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中国,刚上大学的我也沉浸在三毛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说来奇怪,同时期流行的琼瑶并不那么让我痴迷,感觉琼瑶式的爱情不大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琼瑶的作品有套路,她笔下那些俊男靓女的爱恨情仇来来回回就那么点儿事,看了几本就厌倦了。可三毛的作品完全不同,七十年代她就一个人跑到北非大沙漠居住,说明她很有探险精神啊,三毛笔下的异域风情就像天方夜谭一样让我着迷,她童真般的好奇心带着我跟她一起到处流浪,那略带忧伤的浪漫陪我度过了寂寞的青春。那时不大理解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就把它当作神话传说了,是沙漠里乌托邦式的生活让我觉得既原始又神秘。。三毛成集的作品我几乎都看过,最爱《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三毛所展示给我们的理念,就是“诗和远方”啊!

现在三毛已经不在了,她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也留下了永远也理不清的争议。我想那些对三毛的非议不一定都是空穴来风,有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走访和调查,但我觉得花能量去扯清这些争议完全没有意义,三毛本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跟她书中写的三毛不是一回事。三毛写的是小说,素材来自于她的生活,既然是小说就有虚构的成分,这再正常不过了。三毛的原名是陈懋平,她嫌“懋”字难写,自己改名为陈平,三毛是她的笔名。争议来自于三毛小说中的人物用的是现实中的真名,如果用其他名字就完全没有问题了,比如“荷西”改叫“荷东”,“三毛”改叫“四毛”。

钱钟书的《围城》走红后,不少中外人士很想见他,钱钟书曾婉言谢绝一位粉丝的邀请,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大概意思是一只母鸡下了一个漂亮的蛋,欣赏鸡蛋就可以了,何必非要见那只母鸡。钱钟书说得很有道理,喜欢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不要把艺术家和作品完全等同替代,把艺术家想象得超过其本人的品性。虽然爱屋及乌容易理解,不要忘记羡慕嫉妒恨也是人天性中的一种,粉丝一旦成了发烧粉,感情用事到了一定程度,理性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粉丝把艺术家抬高到脚不沾地,然后有人“解谜真相”,三毛的情形如此,钱钟书也如此。

不管陈平是否有意误导读者混淆“作家三毛”和“小说人物三毛”,我们自己要把这两者分开。其实陈平自己也是受害者,她把自己也绕了进去,分不清什么是创作时虚幻的想象,什么是生活中真实的现实。我在澳大利亚看过报纸上关于一位畅销小说家的文章,其中一条评论是很难分清他说的话是虚构还是事实,看来写作是个蛮危险的游戏呢,我执意把《再济沧海》系列放在“纪实”栏目里,也是提醒我自己坚持写真实的故事,脚踏实地地过真实的生活。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自己已经出来流浪了二十多年,嫁了一个欧洲丈夫,并开始写作,我对三毛的理解多了一些,摩洛哥之行,让我见识了北非的骄阳和干燥酷热的天气,知道了屋顶带阳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更对《撒哈拉的故事》有了感性认识。来加那利群岛之前上网找到了三毛的《逍遥七岛游》,读后跟三毛的距离又近了一步。三毛文中说:“每去一个新的地方之前,一定将有关书籍仔细的念过,先充分了解了它的情况,再使自己去亲历其境,看看个人的的感受是否跟书中写的相同”,我也是同样啊!旅游指南《Lonely Planet》是必读的呀,三毛不知道现在还可以上网Google任何信息啊。现在游加那利群岛,我不仅要看个人感受是否跟书上写的相同,还要看跟三毛的经历是否相同呢。

我不是个追星族,对明星公众人物往往只是远远地观望,假设三毛还活着,还生活在加那利群岛,偶然地在市场碰到了,会是一种怎样的相遇呢?她当然不认识我,我也不会大惊小怪让她不舒服,我会对她莞尔一笑,告诉她我读过她的很多作品,很喜欢,我也很喜欢她写的那首歌《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

三毛曾经评论过《橄榄树》,写这首歌是因为三毛很爱橄榄树,橄榄树美,荷西的故里在西班牙南部,最有名的就是产橄榄。我在摩洛哥罗马古城Volubilis 附近见到大片古老橄榄园,老树可以存活两千年,古老的树干扭曲盘桓,沧桑中透着坚韧,活像一尊尊雕塑,橄榄树确实美。三毛还声明歌词中“小鸟、小溪、草原”那几句不是她写的,她说“如果流浪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也罢”。我非常认同,参加个旅游团,九天十国,小鸟、小溪、草原就都搞定了,这些外在景观根本不是流浪的目的。

流浪是找流浪的感觉,为的是心灵的故乡。

2016年10月1日于加那利群岛Graciosa。
四海为家,一生追梦。得到太多,回报尚少。虽为螺丝钉,愿做明白人。
57900积分
456帖子
9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