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un Laoghaire是都柏林的一个区,游艇会设施良好,有航游人所需的一切,“海友”在这里停留了五天。爱尔兰人友善热情,不装腔作势,我很喜欢爱尔兰口音,听着就实在,就像中国人听天津话一样。游艇会一出门就是火车站,20分钟就进城了,都柏林市中心按历史时间分几个区,乔治区有漂亮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和诸多博物馆;老区Templer Bar很热闹,到处都是餐馆酒吧;维京中世纪区是大教堂和都柏林城堡的所在;演艺区充斥着画廊剧场和表演学校。
与巴黎伦敦等大都市相比,都柏林的老建筑朴素而低调,有些甚至寒酸,爱尔兰曾经是个很穷的国家,受剥削压迫由来已久,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饥荒和大规模移民迁徙,1922年才得到独立。金融危机前爱尔兰经济繁荣,因为惠税大公司如苹果、谷歌欧洲总部设在这里,都柏林有些新建筑很有创意,比如游艇会傍边的海事标示局,整个建筑就像一座航标灯,Dun Laoghaire图书馆大胆标新,尽管老公说它方头方脑突兀不稳。
漫步在都柏林老区,明显地感到一股 浓郁的文学气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都柏林为“文学之城”。爱尔兰出了很多大文豪,萧伯纳(Bernard Shaw)、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ackett)、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威廉·勃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他们的画像、语录、剧照随处可见,甚至墙上的涂鸦也拿他们说事儿。这几位文豪的戏剧(除了WB Yeats)我都看过一两出,特别是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印象尤为深刻,文人们写戏剧诗歌小说,码字表达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爱尔兰有听众有共鸣。
都柏林大大小小几十家剧院,游艇会旁边就有一间“Pavilion Theatre”,我跟老公看了一场话剧《关怀》(Care),讲的是医院临终关怀的方方面面。我以前的工作经常要去老人院查起搏器,偶尔去临终关怀调整除颤器,也曾去殡仪馆关机,所以这个话题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离世不是大家所喜欢讨论的,话剧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演员毫不隐讳的台词跟每个人都有关,对于所爱的人的离去,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我们自己的那一天将会如何?
必须说看戏跟看电影感觉完全不同,真人在你面前表演,那种跟演员的联系和由此激发的共鸣比看电影要真实和强烈得多。比如说《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Samuel Beckett ),看过后我头脑中的风暴持续了好几个月,我太喜欢这部话剧了,因为作者用比兴的手法,暗喻出很深的道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解释不尽相同。话剧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就是两个流浪汉每天来到一棵大树下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可他总是爽约,派一个小男孩传话说明天会来,等待期间遇到有钱有势的绅士和他俯首帖耳的仆人,五个人之间的对话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种种,看后心中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与其说吃了橄榄,不如说哑巴吃黄莲。我认为虚构人物戈多,英文Godot,是God do it 的连写,“等待戈多”,也许意在等待救世主,至于等到了没有?等待时发生了什么?只有自己去看,然后自己去诠释。
网络时代对纸媒冲击似乎是颠覆性的,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能踏踏实实完整地看完一本书的人越来越少。书店日子不好过,但在都柏林却能看到大大小小很多书店,我走进一家珍版书店,里面卖古董图书,文豪们所发行戏剧小说的第一版,等等。街上也有不少书摊卖二手书,我误打误撞地进了两个跟书有关的展览,真的很幸运。
白手起家的美国矿业大亨切斯特·比替(Chester Beatty)祖籍爱尔兰,《书之艺术》(Arts of Books)展出的是他毕生收藏的珍贵书籍和印品:埃及莎草纸书,上千年保存下来可不易,看着纸页好像都快碎了;欧洲中世纪圣书装订精美,花体的拉丁文配有精美插图;十七世纪Ruzbihan亲手抄写的《古兰经》,华美的装饰宝石一般艳丽,花纹如此精细得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波斯手抄本;印度微型画;日本浮世绘……中国艺术品收藏也很丰富:精美的玉书;十八世纪木版印刷的乾隆御笔《阿尔楚尔之战》;道光年间出版的《百美图》,图文并貌,每个美女都有题诗,相当于现在的时尚杂志吧。
凯尔斯圣书(Book of Kells)是三一学院的镇院之宝,这是九世纪爱尔兰修道院的修士们用鹅毛笔在乳牛皮革上抄写的圣经,圣书装璜华丽色彩鲜艳图案复杂,一千多年来历经劫难保存下来。展览详细介绍了乳牛皮革的制作工艺,装帧技巧,颜料来源等等,并选了几页详细解释图案每一个细节所代表的涵义。五世纪修道院的建立,不仅把基督教传入爱尔兰,同时也输入了文字,爱尔兰成为圣人和学者之岛(Island of Saint and Scholars)。展览里有一首九世纪爱尔兰修士写的诗,用圣书风格的花体做成一幅巨大的墙画,我在心里出声地把诗吟诵了一遍,不禁红了眼圈,随后翻译了几段,恐怕已经减色不少。首先为修士丰富的内心所感动,中世纪修士们过着在现在看来似乎非人道的生活,但他以一颗敏感的心对一只猫仔细观察,并幽默诙谐地和自己相提并论,他的心里是开着花的,修士们研究神学,“黑暗变成光明”,这正是心智的启蒙。再为感动的是修士为了寻找合适的文字彻夜钻研,对喜欢文字的人来说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用爱尔兰人的话说:我们跟文字有场恋爱(Our love affairs with words)。
2016年5月24日于北爱尔兰Strangfort。
附:《Pangur Bán》。 《潘哥猫》
I and Pangur Ban my cat, 我和潘哥--我美丽的猫,
'Tis a like task we are at: 使命相似且命运相交:
Hunting mice is his delight, 乐此不疲它擒猎鼠辈,
Hunting words I sit all night. 彻夜不眠我把文字推敲。
Better far than praise of men 我不求世人唏嘘感叹,
'Tis to sit with book and pen; 只愿终日书笔为伴;
Pangur bears me no ill-will, 潘哥从不抱怨牢骚,
He too plies his simple skill. 重复操练简单技巧。
'Gainst the wall he sets his eye 潘哥向壁圆睁双目
Full and fierce and sharp and sly; 锐利凶猾全力以赴
'Gainst the wall of knowledge I 知识高墙难以逾越
All my little wisdom try. 我智卑微但心坚如铁
When a mouse darts from its den, 鼠儿出洞急窜惊慌
O how glad is Pangur then! 噢!正是潘哥快乐时光
O what gladness do I prove 当我的疑难得到解答
When I solve the doubts I love! 噢!我的幸福无以复加
Practice every day has made 日复一日业业兢兢
Pangur perfect in his trade; 潘哥擒技炉火纯青
I get wisdom day and night 我的智慧与日俱增
Turning darkness into light. 黑暗渐渐变成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