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漂流连载-24】 包虫病之殇三:恐惧是有时效性的
麻木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包虫病体检的最初几日,大家连洗脸都不敢用生水,随着采挖冬虫夏草季节的到来,大家仿若忘记了包虫病,生水也喝上了,酒也喝上了,狗也摸上了。 我们来看看对包虫病污染源的调查情况,这次从平民开始说吧,公平一点。 才让说:是生水引起的。 李师傅所:粪便。 根乐爷爷说:水源吧。 卫生所宣传手册说:主要是由狗和狐狸的粪便来传播的。 百度百科说:家犬和狐狸等野生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县长说: 导致该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我想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牧民群众大多沿袭传统放牧方式,牲畜产生的粪便沾染水草,造成污染,人体接触污染源后引发疾病; 二是牧民群众惯食生肉、生水等生活陋习,卫生健康、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加速了包虫病传播蔓延。 三是牧民群众普遍信奉佛教,宗教思想、传统观念较重,患病后往往不愿意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而是选用民间土偏方治疗效果不佳,不仅延误了病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且对患者及家人带来了更大伤害与损失。 综合来看,在人群聚集地,“犬的粪便污染水源”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乡村,家犬多半被拴着,只有野狗到处游荡。
我们来看看控制包虫病的措施: 达日县县长讲话:去年(2014年)我县投入21.6万元专项经费加强流浪犬类管理,捕杀流浪犬570余条。 投资426万元在特合土、满掌、上红科等5乡10村实施了牧区安全饮水工程,投资792.5万元实施启动县城水源地修复及主管网延伸改造工程,为地方病防范救治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同时我们通过省州“两会”等不同渠道,积极呼吁寻求上级支持,开展了一些牧民群众健康体检等活动。 可见政府为了控制包虫病的传染,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羚羊:这个乡就这么点大, 但是街上有很多穿僧服的人,到底有多少位阿卡啊?(据说阿卡是介于普通僧人和喇叭之间的一个等级) 乡政府干部:50多个吧,寺庙的力量非常大,活佛一句话大过县委书记。活佛要是发一句话让大家来盖房子,90%以上的人会来。县委书记一句话,大家转头就忘了。 据说包虫病患者做不做手术,不是患者本身能做的决定,需要当地活佛的态度。 我们来看看控制包虫病诸多措施的实施结果如何: -街道上依然是野狗成群 街上无处不在的野狗,每到晚上,百狗齐鸣。配合着经堂里喇叭彻夜播放的经文,让羚羊每晚都做噩梦。 她说,梦里,喇叭变身成菩萨,对着百狗口中念念有词,野狗们则幻化成一个个披着黑色斗篷的幽灵,对着菩萨狂吠。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然后每晚周而复始。 我告诉羚羊,我有刀不用怕,一有情况,我就会到你梦里去。 图:学校的水井
-安全饮水 乡里打了几口井,但是有些没水了。我们去到的时候,乡民基本都去学校和乡政府的水井打水。据学校老师和根乐爷爷说,学校水井并非地下水,而是从山上用水管引来的山水。 我们试图去寻找草山的水源,可惜未能找到。观察了一下学校水井,井盖不密封,水面浮着不少垃圾。 羚羊:你们现在还会喝生水吗? 尕杰:在家喝热水,出去还是喝生水,习惯了,不怕的。 羚羊:我觉得很奇怪,大家都说不喝黄河水了,因为怕感染包虫病。但如果黄河水有问题,怎么可能只有达日县这里人群感染这么厉害,其他地方没有呢? 闪米特:漂流了这么多天,以黄河的水流流速来看,应该没那么容易滋生包虫。而且黄河内的生物性比较丰富,从生物链来分析,包虫没那么容易存活的。 羚羊:水井水可靠吗? 闪米特:地下水能过滤寄生虫,如果井盖密封,应该很安全。但是来自于草山的水源就很难说,即使肉眼感觉清澈,但是它流动性差,如果水源附近有牲畜粪便,应该就比较容易污染水源。 图:粪便
羚羊:为什么就狗会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是因为‘粪便’造成污染,牛啊羊的粪便不是一样吗? 闪米特:但只有狗吃屎啊,所以狗的感染率应该会比其他动物高很多。 看看这几年包虫病的发病率有否减低? 县长引用的‘13.3%’是青海省地方病防治所在2009年对特合土乡的调查结果。 百度百科的‘10.36’是2012年达日县的发病率。 院长告知的13.1%;乡政府干部说得14%;根乐爷爷说的25%是2015年5月份告诉我们的结果。 也许没有人知道,发病率是否降低了? 我们带着如下疑问,将继续顺流而下,进行第二期的调研。 -政府做了如此多工作后,包虫病发病率到底有否降低? -散居牧民的人口数量,远远比乡里固定人口多,他们对包虫病到底有着怎样的认知?是否采取了预防措施? -乡里的固定居民喝的是水井水?散居的牧民喝的是什么水? -人群聚集地是狗粪便带来的污染,那零散牧区的污染源是什么? -黄河在包虫病方面,是被冤枉的吗? 第一期调研感慨: 恐惧是有时效性的,无论是对包虫病的恐惧,还是对不能过好来生的恐惧。在最初,这种恐惧会制约人们的行为,但不会持续很久。 所以人们会经常听活佛讲经,产生新的对来生的恐惧,虔诚得以持续。而包虫病,每次政府来体检一次,人们也会因恐惧而改善自己的行为,减少感染机会。 与其说包虫病的防治,依赖于科学与信仰的和谐发展,不如说,它是一场活佛讲经次数与体检频率的较量。 (敬请期待第二期包虫病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