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漂流连载-18】 生存之战,沙漠化能被人类降服吗?
0370热曲村---黄河乡(漂离黄河源头370公里) 沙漠带着吞噬一切的力量,扑面而来。人们远离故乡,一退再退,称之为“生态移民”。 图:完全沙化的黄河两岸 以前,沙漠在我眼中是很美的,黄沙漫漫,沙岗毗连,波如涟漪,随风荡漾。在风的塑造中不断地变幻着造型。你永远也看不到一模一样的沙丘,每一次变幻都能令人概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直到,看到了在沙漠与绿洲之间,穿梭往来的人们,才明白,沙漠是多么残酷的一种美。 图:被生态移民后的黄河乡废弃房屋 与玛多县黄河乡藏文小学英周老师的对话: 羚羊:才吉老师告诉我这个乡有2000多人,我怎么看200人都不到呢。 英周:你看前面那些废弃的房屋,原来都是有牧民住的。后来被政府安排搬迁到海南州同德县去了,移民去的地方被命名为果洛新村。 羚羊:为什么要移民呢,又为什么不是全乡人一起移民呢? 英周:为了退牧还草保护环境才移民的,有些人不愿意,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 羚羊:你们学校有多少个学生?会不会放冬虫夏草采挖暑假。 英周:我们有89个学生,这里没冬虫夏草了。 羚羊:怎么就没了呢?采挖冬虫夏草有害处吗? 英周:没坏处吧,可能从佛学上来说,挖的话也是伤害了虫草生命,我们藏民都是信佛的。 羚羊:从来没人告诉过你们,挖冬虫夏草要注意些什么吗? 英周:想起来了,藏语电视台有播的,让大家挖出冬虫夏草后,一定要把土掩盖上,避免破坏草地。 羚羊:那大家挖完后会掩埋好土吗? 英周:这个就不知道了。 图:晚上十点还在酷寒中读书的黄河乡小学学生 与卓玛老师的对话: 羚羊:都快晚上十点了,外面这么冷,孩子们怎么还在读书啊? 卓玛:我们有教学任务,而且也要对学生们负责。这里什么都没有,只能希望他们学好后,将来可以走出这个地方。 羚羊:寄宿学校对老师压力很大吧,白天黑夜你们都要管,能呆在这么荒凉的地方,也挺有奉献精神的, 卓玛:奉献谈不上,想着自己小时候也曾希望过,有一个可以改变自己一生的老师,将心比心,就好好教他们呗。 图:提煤炭去教室取暖的孩子 与白马老师的对话: 羚羊:这些孩子的父母多久来看他们一次。 白马:多半是几个月来一次吧,他们的父母都是牧民。 羚羊:我看有些孩子才6-7岁,他们能照顾自己吗? 白马:我们轮流值班,小的孩子每天11点叫他们起夜,免得尿床。 图:黄河乡小学教室 与曲太老师的对话: 羚羊:学校这么少孩子,周边也没什么人家了,怎么不把学校搬到县上去。 曲太:如果搬到县上,很多牧民便不会送孩子上学了,太远。学校很快会拿到60-70万的项目,而且这里连通玛多县到达日县的国道过几个月也会开始修了。 羚羊:你们黑河乡的学校呢? 曲太:已经搬到玛多县去了,黑河乡没有学校了。 从热曲村下水的时候,还能欣赏到高原草甸的壮美。草山自由舒展地沿着黄河蜿蜒前行,有一种从容大气之美。老天也不再折磨我,风不大,阳光明媚。今天的河流向南,西风,想着40公里的航程,应该是很惬意的吧。 约莫划了十公里左右,到了热曲村后面的多石峡山附近,原来黄中带绿的草山,没有什么过渡地被剃了光头。有些颜色比较深的沙丘上,褐色的粗沙表面,残留着一些稀稀落落的小草丛。一阵大风吹过,已经枯死的草丛,随风在沙丘表面滑动。 可以看出,这些残留着枯死草从的沙丘,应该是刚刚沙化不久的草山。 橡皮艇被水流带到另一个沙丘跟前,沙的颗粒很小。这样的细沙,已经是经过了常年累月的风蚀而形成。原本的泥土和石块,在风的经年作用下不断碰撞,变成了如此纯粹的沙粒。曾经的草甸,连枯死的痕迹都无从可寻,彻底变成了尘埃。 观察河道东岸,草皮赖以生存的沙土层消失不见,裸露出底下的岩石层。光滑的岩石层,不能保存任何水和养分,草丛都上天堂了。 理论上讲,山顶风大加上陡峭导致雨水的保存能力差,是不适合植被生长的地方。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山顶会比山腰和山脚更容易沙化。眼前的事实却是,山顶残留了稀少的植被,山腰和山脚却彻底沙化。推测是人和牲畜在山腰山脚活动得多,加剧了沙化的速度。 记得出发前,好友汤得欢告诉我:祁连山脉西北边,受到来自于北大西洋的强劲干燥西风的摧残,变成了沙漠。而位于山脉东南边的青海高原,受到庇护之余,祁连山还把南方过来的潮湿空气,留在了山脉南边的青海,所以黄河源头这里有丰富的水源。水草丰盛,牛羊肥壮。 但眼前的场景,让我只能脑补得欢兄所描述的盛况。 继续往前,两岸沙漠连绵20多公里,直到离黄河乡几公里远的地方,才开始看到稀落的草丛。 虽然终点设在了黄河乡,但黄河乡并不在黄河边,而是位于黄河的一条支流-黑河的边上。离我上岸的地方有5公里远。收拾行装,负重穿越河边的一处沼泽地,翻过三个小山丘,终于在天黑前到达黄河乡。 图:黄河乡小学校长办公室 黄河乡除了一所藏文小学,几乎见不到几户人家。先行到达的羚羊向老师询问住宿意见,老师们怕我们在外面扎帐篷被狼袭击,安排我们在校长办公室留宿。 晚上十点,看见老师坐在门口的水泥台阶上,检验学生功课。在这人退沙进,人一退再退的地方,有这么一群人却始终坚守在这里。 希望,原来就潜藏在这贫瘠与荒凉之中的执着与坚守里。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闪米特漂流探险”获取每日精彩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