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邝向荣 于 2014-11-12 10:36 编辑
邝向荣在厦门国际海洋周游艇展 演讲,标题为《中华航海》,先简单自我介绍,我是个玩家出身在香港游艇会玩帆船 30多年了,我主要的工作是游艇港规划设计,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作品过去连续三年获奖,我出版了《游艇港》这本书,是中国首本游艇港工具书的作者。
中式帆船 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过去短短十年中华民族走出了像翁以煊 、翟墨 、魏军 、徐莉佳 、郭川 、宋坤 等中华航海第一人,证明了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怕海的民族,只是过去海禁夺走了人民航海的条件,如果中国没有600年的海禁,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历史都可能改写。
回想600年前辉煌的时代我们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舰队,郑和的宝船410尺长比晚他87年的哥伦布的船长达5倍,根据西方1457年的弗拉毛罗地图 Fra Mauro Map上记载中国帆船在1420年已经绕过了好望角探索,这与郑和的年代正好吻合,1846年长160尺的“耆英号”从广州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纽约、波士顿及英国,横渡大西洋仅需21天。
但今天中式帆船文化已经快灭亡,2004年在福建发现船龄近百年的活化石“金华兴号”但按照国家《渔业船舶报废暂行规定》,木质渔船捕捞时间不得超过20年,申请延期不得超过5年,逾期将进行报废,她航行回珠海后最终于2013年沉没,是国家制度下自我毁灭的文化。中式木船是师徒手口相传的文化,工匠不流传图纸 ,至今只有木船身有书本记录,索具制作、力学及航行技术方面几乎是个空白。在强制性报废的制度下,加上木船限制在渔船使用,不能用作游艇及运动用途,木质帆船再没有出路,现在懂得制造及驾驶木质帆船的老人已经七八十岁,再不抢救过十年这文化就在我们这一代灭绝。
幸好中为洋用,外国人对中国帆的研究比我们深入,他们写了很多书记录,而且在游艇上应用中国帆来航行。就如火药一样,我们的发明被人家发扬光大。我们丢弃的文化成为人家的珍宝,中式帆被外国科学化的深入研究及开发成产品,而且外国很多老夫妻选择用中式帆环球,实际上中式帆有很多元素已经在现代竞赛帆船中体现,例如全帆骨、平顶帆、吊帆索等。
抢救这文化必先让中式帆船有市场,工匠有订单能生活,看见有前途才有新人入行传承,我建议 以下三个方法:
1. 发展运动休闲型中式帆船竞赛
2. 开发中式古帆船旅游船
3. 发展中式帆船游艇
就如龙舟发展成为标准化同一级别比赛,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能演变成为国际性的竞赛,又如阿拉伯的Dhow木帆船发展成为社会普及的休闲竞赛运动。国家应该推动发展运动型中式帆船,让传统工艺有市场才能保存。世界上每个大城市及风景区都有古船旅游,越南更把中式帆发展成为旅游地标,中国沿海城市沉淀了深厚的中式船艇文化内涵,中式帆船旅游是个还没挖掘的金矿,有市场需求就能保存工艺。外国在游艇上利用中式帆的范例比比皆是,就如把传统的中式建筑演变成现代会所,开发中式豪华帆船作为个人或商务游艇,用作俱乐部 配套或租赁是个商机。国家的法例及船级社也该追上社会所需,废除对木船的报废规定,为木质游艇发牌提供方便。
2008年太平公主号是完全仿明代帆船工艺建造的复原船,全由木头组成,没有螺丝钉,也没有辅助动力引擎,全靠风力驱动成功横越太平洋到达美国西岸只需70多天,所到之处受到华侨热烈欢迎。此船由台湾刘宁生先生发起,与福龙中国帆船发展中心合作在福建泉州建造,在香港上牌,体现了两岸三地为民族航海文化努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