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原创]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猫眼看人】

2011-9-10 10:06 · 改版数据备份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周出差我买了一套《明朝哪些事》,曾听人说过这本书写的不错。晚上信手翻开一本是每八部,被它如讲故事般的写作手法吸引了,竟一个通宵将整本看完。回来后每天晚上睡觉前从头顺序看一些,今天看到第二部,其中讲到郑和下西洋。

    作者对郑和下西洋的情景和细节描述,远不如对政治角力、战场风云描写的细致传神。可能是有关史料不太多,加上作者难以进行合理想象的原因吧,但这完全不影响作者情绪的极度高涨。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从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始了他的七下西洋。这支船队负有两个使命:寻找被政变推翻的建文帝的搜索队,威服四海的宣传队。七下西洋的搜索任务没有完成,但宣传工作成效显著。作者为这支队伍取得的宣传工作成果激动不已,作了长篇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威服四夷的骄傲感,政治正确的道德优越感跃然纸上。

    从横向上比,作者将西方传教士们的传教行为中应该含有的传播平等、博爱、人道理念的正义性全盘否定,“这些人是邪恶的掠夺者”。“郑和的船队带来的是丰富的贸易口和援助品,西洋各国的人们,无论人种、贫富,都能从这些陌生的人脸上看到真诚的笑容,他们心中明白,这些人是友善的给予者。”

    从纵向上比,作者直指当今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他们的道德正确性远比六百年前的中国朝廷差远了。“君不见今日某大国在世界上呼东喝西,指南打北,很是威风,却也麻烦不断,反抗四起”。我们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

   《明朝哪些事》它毕竟是一本历史读本,可以通俗,但不可不严肃。对曾经西方的航海探险、传教,和当今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行为与郑和下西洋进行简单的对比,本身就不严谨,进而得出对彼全盘否定,对己全盘肯定的结论就更是不严肃的。作者也如梁启超一样的感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但我相信两人感叹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作者感叹的是郑和之后再没有我中华帝国宣示皇恩,威服四海的壮举,恐怕梁启超感叹的是郑和之后,就是长达400年的“寸板不得入海”的闭关锁国。

    明成祖要郑和进行的数次壮观巡回宣示,是为了“颁正朔”,广加招徕,促使周围各国“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制造一种“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况,以便提高自己的皇帝声望。郑和下西洋,“恩赏”、“受贡” 不少,却无关开拓国际商贸。明成祖本人并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郑和使团在海外进行一些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这种交换活动是作为与西洋诸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手段,所换回的大多是异域珍宝,供宫廷享用,它与赢利性的海外贸易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成本的政策,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负担。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郑和下西洋时代中国造船术、航海术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郑和的航海波澜壮阔,但遗憾的是,给西方带来工业文明的航海活动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革命性动力,郑和下西洋也因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毫无益处,最终使这种壮举成了昙花一现。

    希望看完后的《明朝哪些事》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本历史书,也是历史。

活着,就是要创造奇迹!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周出差我买了一套《明朝哪些事》,曾听人说过这本书写的不错。晚上信手翻开一本是每八部,被它如讲故事般的写作手法吸引了,竟一个通宵将整本看完。回来后每天晚上睡觉前从头顺序看一些,今天看到第二部,其中讲到郑和下西洋。

    作者对郑和下西洋的情景和细节描述,远不如对政治角力、战场风云描写的细致传神。可能是有关史料不太多,加上作者难以进行合理想象的原因吧,但这完全不影响作者情绪的极度高涨。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从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始了他的七下西洋。这支船队负有两个使命:寻找被政变推翻的建文帝的搜索队,威服四海的宣传队。七下西洋的搜索任务没有完成,但宣传工作成效显著。作者为这支队伍取得的宣传工作成果激动不已,作了长篇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威服四夷的骄傲感,政治正确的道德优越感跃然纸上。

    从横向上比,作者将西方传教士们的传教行为中应该含有的传播平等、博爱、人道理念的正义性全盘否定,“这些人是邪恶的掠夺者”。“郑和的船队带来的是丰富的贸易口和援助品,西洋各国的人们,无论人种、贫富,都能从这些陌生的人脸上看到真诚的笑容,他们心中明白,这些人是友善的给予者。”

    从纵向上比,作者直指当今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他们的道德正确性远比六百年前的中国朝廷差远了。“君不见今日某大国在世界上呼东喝西,指南打北,很是威风,却也麻烦不断,反抗四起”。我们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

   《明朝哪些事》它毕竟是一本历史读本,可以通俗,但不可不严肃。对曾经西方的航海探险、传教,和当今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行为与郑和下西洋进行简单的对比,本身就不严谨,进而得出对彼全盘否定,对己全盘肯定的结论就更是不严肃的。作者也如梁启超一样的感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但我相信两人感叹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作者感叹的是郑和之后再没有我中华帝国宣示皇恩,威服四海的壮举,恐怕梁启超感叹的是郑和之后,就是长达400年的“寸板不得入海”的闭关锁国。

    明成祖要郑和进行的数次壮观巡回宣示,是为了“颁正朔”,广加招徕,促使周围各国“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制造一种“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况,以便提高自己的皇帝声望。郑和下西洋,“恩赏”、“受贡” 不少,却无关开拓国际商贸。明成祖本人并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郑和使团在海外进行一些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这种交换活动是作为与西洋诸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手段,所换回的大多是异域珍宝,供宫廷享用,它与赢利性的海外贸易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成本的政策,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负担。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郑和下西洋时代中国造船术、航海术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郑和的航海波澜壮阔,但遗憾的是,给西方带来工业文明的航海活动却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革命性动力,郑和下西洋也因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毫无益处,最终使这种壮举成了昙花一现。

    希望看完后的《明朝哪些事》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本历史书,也是历史。

活着,就是要创造奇迹!
我要航海网创始人
219206积分
5966帖子
58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