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滇舟记 滇船记 1---看到老木船了!

2009-6-21 00:00 · 许路的中式帆船
来自: 北美地区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到达昆明一周后,终于逃离乱成一团的大工地,欧阳开车,BJ2020驶上由西向东的环滇池之路。

    前几天做了功课,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滇池开渔的信息,提及渔船的资讯极少,只是方向都指向海口镇所属的几个村子。

    古代的滇池水域面积及水深都要比今天大得多,位于滇池北岸的官渡石虎堆考古出土了五千年前的陶制网坠,滇池南端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中期铜鼓,有呈现渔猎生活和龙舟竞渡场面图形,官渡的地名就是源自其唐宋时代作为重要渡口。

    明代扩建昆明城,将护城河与滇池航道凿通,形成了城区与滇池相连的水运网。滇池的主要码头在北岸有西门篆塘码头和云津码头,在南端则有晋宁昆阳码头,其间有50多公里水路,行船需7-8个小时。明代唐晓官《晋宁州风土记》云:“郡(晋宁州)去会城(昆明)仅百里,商估陆行者少,暮挂帆而朝达云津,可省负担之劳”。

    清末,滇池水运达到高峰,共有大小船只500余只,由昆阳运粮食土特产、由西山运米石砖瓦、由海口运大米木材进昆明,再由昆明将日用百货运往滇池沿岸各地。木船从载重3-4吨发展30多吨,划桨者也从2人增加到6-8人。

    1988年地方政府开始实施滇池开湖捕捞与封湖禁渔管理,1994年又禁止机动渔船在滇池使用。2008年开渔期为8月29日后的一个月,约有1800艘渔船、5000多名渔民进入滇池捕鱼。

    2009年6月8日中午,一位三轮摩托车载客工领着我们从海口镇大街拐进狭窄的村道,走到尽头后一片豁然。

    看到老木船了!

    这是位于滇池南面西岸的一个小小渔村,伸入湖岸的小港汊成为绝佳的停泊地,高出水面仅半米的码头亦是渔家小院外面的空地,在我的老家叫做埕,十足古意。

    小码头上并排着二十几只小船,其中约有一半是老木船,另一半则是同样形状的铁皮船,船型都是两头尖高,咋看似乎辨不出头尾,像似洞里萨河上的印度支那小船。

    仔细观察之下,这些小船长度约8米多,底长近6米,没有固定舵,中部稍靠后各有一个桅座,没看到桅杆。

    询问旁边的渔民,这种小船由前后两人摇橹,可载1吨重的鱼获,桅杆长约7米,平时连同篷一起收起放置库房内。这些船大都是十几年前造的,用的是当地叫做楸木的材料,捻灰缝,师傅从昆明请来,当时造价口千元,现在得近万元了,因为树少了,伐木手续难办。于是村民便依样用铁皮造船,成本才两千多元。

    当地人称帆为篷,桅杆叫篷杆,篷由渔民自己做。

    小渔村有李、金、张三个姓氏,崇拜龙王,历来以打鱼为生,滇池管理当局实行禁渔开渔制度后,他们一直在与渔政拉锯。

    一对渔民划橡胶艇靠岸,提上来一网兜的鲫鱼,男人说,拿到市场可以1斤可以卖10元。码头旁边一户渔家也端来一碟葱油炒虾和一碟油炸小鱼,这是我们乍到时看有渔民拿着一簸箕小虾上岸,转身进入旁边的小院,我便怂恿师兄前去联系搭伙,于是鱼虾飘香恰是时候。

    码头上聊天的渔民说,滇池禁止机动渔船捕鱼,依靠风力和人力的传统木船才得以保留,但海口现在就剩下这些小船了,那些有三个篷杆的大船,可能要到更下面的昆阳才有。

    沿215省道继续驱车南下。昆阳位于滇池的尾端,是晋宁县的县城,有点费力地找到一个摩托车载客工,说是可以带到停大船的地方。BJ2020跟着大路转小路再转田耕道,直到了一处池边,没看到村子,也没看到船。载客工消失在池边小道的尽头,过了一会返回说,这地方叫兴旺村,原有两只大船刚刚卖掉了。

    欧阳介绍说,滇池西岸富东岸穷,渔民和渔船会比较多,于是我们转上102省道环东岸继续寻找。不料路难行而又基本看不到池岸,折腾了一番后只好转进环湖高速公路,却也同样看不到湖。

    看来下回得改从水路寻找


1.jpg
30-40年代滇池帆船资料图片(Documentary: The junks of Dianchi Lake in 1930s-1940s )

2.jpg
30-40年代滇池船家资料图片(Documentary: The junks and junkmen of Dianchi Lake in 1930s-1940s)

3.jpg
Illustration: The junks of Dianchi Lake in one west shore fishing village

4.jpg
Illustration: The mast seat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到达昆明一周后,终于逃离乱成一团的大工地,欧阳开车,BJ2020驶上由西向东的环滇池之路。

    前几天做了功课,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滇池开渔的信息,提及渔船的资讯极少,只是方向都指向海口镇所属的几个村子。

    古代的滇池水域面积及水深都要比今天大得多,位于滇池北岸的官渡石虎堆考古出土了五千年前的陶制网坠,滇池南端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中期铜鼓,有呈现渔猎生活和龙舟竞渡场面图形,官渡的地名就是源自其唐宋时代作为重要渡口。

    明代扩建昆明城,将护城河与滇池航道凿通,形成了城区与滇池相连的水运网。滇池的主要码头在北岸有西门篆塘码头和云津码头,在南端则有晋宁昆阳码头,其间有50多公里水路,行船需7-8个小时。明代唐晓官《晋宁州风土记》云:“郡(晋宁州)去会城(昆明)仅百里,商估陆行者少,暮挂帆而朝达云津,可省负担之劳”。

    清末,滇池水运达到高峰,共有大小船只500余只,由昆阳运粮食土特产、由西山运米石砖瓦、由海口运大米木材进昆明,再由昆明将日用百货运往滇池沿岸各地。木船从载重3-4吨发展30多吨,划桨者也从2人增加到6-8人。

    1988年地方政府开始实施滇池开湖捕捞与封湖禁渔管理,1994年又禁止机动渔船在滇池使用。2008年开渔期为8月29日后的一个月,约有1800艘渔船、5000多名渔民进入滇池捕鱼。

    2009年6月8日中午,一位三轮摩托车载客工领着我们从海口镇大街拐进狭窄的村道,走到尽头后一片豁然。

    看到老木船了!

    这是位于滇池南面西岸的一个小小渔村,伸入湖岸的小港汊成为绝佳的停泊地,高出水面仅半米的码头亦是渔家小院外面的空地,在我的老家叫做埕,十足古意。

    小码头上并排着二十几只小船,其中约有一半是老木船,另一半则是同样形状的铁皮船,船型都是两头尖高,咋看似乎辨不出头尾,像似洞里萨河上的印度支那小船。

    仔细观察之下,这些小船长度约8米多,底长近6米,没有固定舵,中部稍靠后各有一个桅座,没看到桅杆。

    询问旁边的渔民,这种小船由前后两人摇橹,可载1吨重的鱼获,桅杆长约7米,平时连同篷一起收起放置库房内。这些船大都是十几年前造的,用的是当地叫做楸木的材料,捻灰缝,师傅从昆明请来,当时造价口千元,现在得近万元了,因为树少了,伐木手续难办。于是村民便依样用铁皮造船,成本才两千多元。

    当地人称帆为篷,桅杆叫篷杆,篷由渔民自己做。

    小渔村有李、金、张三个姓氏,崇拜龙王,历来以打鱼为生,滇池管理当局实行禁渔开渔制度后,他们一直在与渔政拉锯。

    一对渔民划橡胶艇靠岸,提上来一网兜的鲫鱼,男人说,拿到市场可以1斤可以卖10元。码头旁边一户渔家也端来一碟葱油炒虾和一碟油炸小鱼,这是我们乍到时看有渔民拿着一簸箕小虾上岸,转身进入旁边的小院,我便怂恿师兄前去联系搭伙,于是鱼虾飘香恰是时候。

    码头上聊天的渔民说,滇池禁止机动渔船捕鱼,依靠风力和人力的传统木船才得以保留,但海口现在就剩下这些小船了,那些有三个篷杆的大船,可能要到更下面的昆阳才有。

    沿215省道继续驱车南下。昆阳位于滇池的尾端,是晋宁县的县城,有点费力地找到一个摩托车载客工,说是可以带到停大船的地方。BJ2020跟着大路转小路再转田耕道,直到了一处池边,没看到村子,也没看到船。载客工消失在池边小道的尽头,过了一会返回说,这地方叫兴旺村,原有两只大船刚刚卖掉了。

    欧阳介绍说,滇池西岸富东岸穷,渔民和渔船会比较多,于是我们转上102省道环东岸继续寻找。不料路难行而又基本看不到池岸,折腾了一番后只好转进环湖高速公路,却也同样看不到湖。

    看来下回得改从水路寻找


1.jpg
30-40年代滇池帆船资料图片(Documentary: The junks of Dianchi Lake in 1930s-1940s )

2.jpg
30-40年代滇池船家资料图片(Documentary: The junks and junkmen of Dianchi Lake in 1930s-1940s)

3.jpg
Illustration: The junks of Dianchi Lake in one west shore fishing village

4.jpg
Illustration: The mast seat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549积分
81帖子
0精华
帖子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