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華·埃爾夫號木帆船

2008-5-5 00:00 · 谢柏毅
来自: 广东广州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jpg
  25年前在廣州製造、中國式仿古帆船“華·埃爾夫號”,經過有心人多年的尋訪,在法國終於被發現了。
創意源自十八世紀
中國帆船航行法國
    1979
年,廣州造船廠接到了一份來自法國“莊遜79”航海俱樂部的訂單。不過法國人的要求很奇怪:他們需要的是一艘中國式樣的仿古船。
    法國人的這個想法來自一個傳說:在十八世紀,有一艘來自中國的帆船,經過漫長的海上航行抵達法國,成為中法交往史上一段具有神秘色彩的往事。一群法國年輕人靈機一動,希望能原樣造一艘古船,重現這次航行。同時證明中國的古帆船,可以進行遠距離、複雜條件的海上航行。
    法國人的要求讓廣船的專家們犯了難。這艘船的副總設計師老洪介紹,雖然廠裏當時還有專門的木工車間,有木殼魚雷艇生產線,集中了廣東地區最棒的一批木工師傅,但是此次航行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法國人提供的資料也少得可憐,中國古代木船種類繁多,無法推斷這艘船到底是什麼模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專家們最終決定,採用廣東陽江的“南海54”三桅船型。這種船既是貨船,又可用作漁船,也可適應海上遠航。接下來是解決材料難題。按照歐洲標準,木船要用柚木建造,但是造價太高。斟酌之後,決定甲板用柚木,旁板用印尼抄木,骨架、龍骨用印尼硬木,同時還從河源的深山中,採伐了一些精良的木材。最終船上採用的木料達7種之多,總用材55立方米。


  它是廣船第一艘仿古帆船
   “這是我們自己做的第一艘仿古帆船。”廣船國際技術中心產品設計部管理室副主任、當時的設計者之一蔡樹成至今仍保留著這艘船的設計總結。畢業于華工船舶建造與設計專業的他表示,因為從來沒有設計過這種船,只能跑到海邊去看漁船找靈感。特別是船上的帆具,根本就不懂怎樣設計才能使其收張自如。而且帆的面積和船水下側面積的比例應該是多少,應該耐多少級的風,都沒有可借鑒的資料。當時國內也沒有專門的仿古木船建造規範,不得已選擇了交通部中國船舶檢驗局的《木制漁船檢驗規範(草案)》。  
    蔡樹成介紹,完工後的“華·埃爾夫號”總長25米,水線長19米,吃水1.6米,排水量70噸,帆的總面積為210平方米。為了穩定船體,特別安裝了一條重達6噸的龍骨作為壓載之用,同時載船中央設置了一個深入水中約2米的穩向板。
返航法國之旅並不輕鬆
    仿古船的建造從19807月開始,19815月完成,造價28萬美元。因為資助商是埃爾夫石油公司,又是在中國建造,所以命名為“華•埃爾夫號”。交船之前,“莊遜79”俱樂部主席尼爾•律元曾致信廣州方面,表示因為對中國海域不熟悉,希望能夠派出技術人員隨船指導。
廣州造船廠的劉華、何長貴、孫在良、溫鵬高4人隨即隨船參訓,帶領7名法國船員航行了廣州、香港、湛江水域。船抵達香港時,正趕上一個國際仿古帆船大賽,“華•埃爾夫號”作為唯一的中國式仿古船參賽,取得了不錯的名次。
    但是“華·埃爾夫號”之後的航程並不順利。儘管船上裝了機動設備,但是主要的動力還是風帆,中國帆船的操帆方法與歐洲帆船完全不同,這對7名年輕人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之前僅培訓這些年輕人操帆就用了一個月。更麻煩的是蘇伊士運河因戰火關閉,它只得繞道好望角,這是一條非常危險的航線,對於還沒有衛星定位系統的“華·埃爾夫號”來說更是如此。駛至新加坡,7個人病倒了6個,到了麻六甲又要修船,前後整整半年,“華·埃爾夫號”才回到法國。
15年環游地球一周半
   “華·埃爾夫號”開回法國之後的情況廣船人並不清楚。直到1991年,老洪應邀到法國主持一個中國古帆船設計,才在馬賽又見到了它的身影,保養還相當不錯。但是從那之後直到今天,木船再也沒有消息。老洪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禁唏噓:當時用的都是最好的料,最好的工,最棒的木雕……
    不久前, “尋訪海上絲路與航海文明”採訪組奔赴歐洲採訪時,專程趕到馬賽找尋這艘船的下落,但沒能找到。然而或許是機緣巧合,“我在法國有很多愛好中國帆船的朋友,其中一位正好是這艘船的新主人。”法籍華人覃石冠出發到廣州前一周的短暫尋訪,便破解了一個困擾廣州造船人多年的“懸案”。
   “華·埃爾夫號”目前停泊在法國巴黎境內風景如畫的塞納河上,與眾多式樣各異的遊艇、帆船為伴。在25年的水上生涯中,這艘長度幾乎只有“哥德堡號”1/3的小木船創造了驕人的成績:它用了15年的時間,環球航行了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四大洲,在44個國家留下了足跡,航程可環繞地球一周半。
希望有機會重遊“誕生地”
    為何廣州人多年來一直找不到“華·埃爾夫號”?覃石冠一語道破天機:這艘船在法國的名字是“廣州女士號”。這四個楷體的漢字,至今仍清晰地印在船尾中國式樣的“盤龍雲海”圖案之中。“仿古帆船,廣州造船廠”的銘牌也仍鑲嵌在船上。
    船的新主人是一位法國的導演,曾經執導過多部廣告和一些紀錄片。不過“華·埃爾夫號”如今已經不能再進行海上航行。它的三根桅杆都換過了,船體的很多木料也不再是原件。船甲板之上又加了蓋,以對付巴黎變幻莫測的天氣。整艘船被改造成了一個“酒吧”,經常有人在這裏邊喝東西,邊交流中國的航海歷史,其中鄭和的傳奇故事是比較受歡迎的話題。有時這裏也舉辦一些藝術活動,或者舉辦一些展覽,但是主題往往離不開航海。船上還有一個“楊祠堂”,在當地人眼中,它是典型的中國符號。
    覃石冠表示,他們希望把“華·埃爾夫號”拖回中國進行修復,使其能夠繼續在海上航行。同時,也是為25年前的那次中法海上文化交流,寫下一頁漂亮的續篇。
谢柏毅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jpg
  25年前在廣州製造、中國式仿古帆船“華·埃爾夫號”,經過有心人多年的尋訪,在法國終於被發現了。
創意源自十八世紀
中國帆船航行法國
    1979
年,廣州造船廠接到了一份來自法國“莊遜79”航海俱樂部的訂單。不過法國人的要求很奇怪:他們需要的是一艘中國式樣的仿古船。
    法國人的這個想法來自一個傳說:在十八世紀,有一艘來自中國的帆船,經過漫長的海上航行抵達法國,成為中法交往史上一段具有神秘色彩的往事。一群法國年輕人靈機一動,希望能原樣造一艘古船,重現這次航行。同時證明中國的古帆船,可以進行遠距離、複雜條件的海上航行。
    法國人的要求讓廣船的專家們犯了難。這艘船的副總設計師老洪介紹,雖然廠裏當時還有專門的木工車間,有木殼魚雷艇生產線,集中了廣東地區最棒的一批木工師傅,但是此次航行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法國人提供的資料也少得可憐,中國古代木船種類繁多,無法推斷這艘船到底是什麼模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專家們最終決定,採用廣東陽江的“南海54”三桅船型。這種船既是貨船,又可用作漁船,也可適應海上遠航。接下來是解決材料難題。按照歐洲標準,木船要用柚木建造,但是造價太高。斟酌之後,決定甲板用柚木,旁板用印尼抄木,骨架、龍骨用印尼硬木,同時還從河源的深山中,採伐了一些精良的木材。最終船上採用的木料達7種之多,總用材55立方米。


  它是廣船第一艘仿古帆船
   “這是我們自己做的第一艘仿古帆船。”廣船國際技術中心產品設計部管理室副主任、當時的設計者之一蔡樹成至今仍保留著這艘船的設計總結。畢業于華工船舶建造與設計專業的他表示,因為從來沒有設計過這種船,只能跑到海邊去看漁船找靈感。特別是船上的帆具,根本就不懂怎樣設計才能使其收張自如。而且帆的面積和船水下側面積的比例應該是多少,應該耐多少級的風,都沒有可借鑒的資料。當時國內也沒有專門的仿古木船建造規範,不得已選擇了交通部中國船舶檢驗局的《木制漁船檢驗規範(草案)》。  
    蔡樹成介紹,完工後的“華·埃爾夫號”總長25米,水線長19米,吃水1.6米,排水量70噸,帆的總面積為210平方米。為了穩定船體,特別安裝了一條重達6噸的龍骨作為壓載之用,同時載船中央設置了一個深入水中約2米的穩向板。
返航法國之旅並不輕鬆
    仿古船的建造從19807月開始,19815月完成,造價28萬美元。因為資助商是埃爾夫石油公司,又是在中國建造,所以命名為“華•埃爾夫號”。交船之前,“莊遜79”俱樂部主席尼爾•律元曾致信廣州方面,表示因為對中國海域不熟悉,希望能夠派出技術人員隨船指導。
廣州造船廠的劉華、何長貴、孫在良、溫鵬高4人隨即隨船參訓,帶領7名法國船員航行了廣州、香港、湛江水域。船抵達香港時,正趕上一個國際仿古帆船大賽,“華•埃爾夫號”作為唯一的中國式仿古船參賽,取得了不錯的名次。
    但是“華·埃爾夫號”之後的航程並不順利。儘管船上裝了機動設備,但是主要的動力還是風帆,中國帆船的操帆方法與歐洲帆船完全不同,這對7名年輕人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之前僅培訓這些年輕人操帆就用了一個月。更麻煩的是蘇伊士運河因戰火關閉,它只得繞道好望角,這是一條非常危險的航線,對於還沒有衛星定位系統的“華·埃爾夫號”來說更是如此。駛至新加坡,7個人病倒了6個,到了麻六甲又要修船,前後整整半年,“華·埃爾夫號”才回到法國。
15年環游地球一周半
   “華·埃爾夫號”開回法國之後的情況廣船人並不清楚。直到1991年,老洪應邀到法國主持一個中國古帆船設計,才在馬賽又見到了它的身影,保養還相當不錯。但是從那之後直到今天,木船再也沒有消息。老洪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禁唏噓:當時用的都是最好的料,最好的工,最棒的木雕……
    不久前, “尋訪海上絲路與航海文明”採訪組奔赴歐洲採訪時,專程趕到馬賽找尋這艘船的下落,但沒能找到。然而或許是機緣巧合,“我在法國有很多愛好中國帆船的朋友,其中一位正好是這艘船的新主人。”法籍華人覃石冠出發到廣州前一周的短暫尋訪,便破解了一個困擾廣州造船人多年的“懸案”。
   “華·埃爾夫號”目前停泊在法國巴黎境內風景如畫的塞納河上,與眾多式樣各異的遊艇、帆船為伴。在25年的水上生涯中,這艘長度幾乎只有“哥德堡號”1/3的小木船創造了驕人的成績:它用了15年的時間,環球航行了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四大洲,在44個國家留下了足跡,航程可環繞地球一周半。
希望有機會重遊“誕生地”
    為何廣州人多年來一直找不到“華·埃爾夫號”?覃石冠一語道破天機:這艘船在法國的名字是“廣州女士號”。這四個楷體的漢字,至今仍清晰地印在船尾中國式樣的“盤龍雲海”圖案之中。“仿古帆船,廣州造船廠”的銘牌也仍鑲嵌在船上。
    船的新主人是一位法國的導演,曾經執導過多部廣告和一些紀錄片。不過“華·埃爾夫號”如今已經不能再進行海上航行。它的三根桅杆都換過了,船體的很多木料也不再是原件。船甲板之上又加了蓋,以對付巴黎變幻莫測的天氣。整艘船被改造成了一個“酒吧”,經常有人在這裏邊喝東西,邊交流中國的航海歷史,其中鄭和的傳奇故事是比較受歡迎的話題。有時這裏也舉辦一些藝術活動,或者舉辦一些展覽,但是主題往往離不開航海。船上還有一個“楊祠堂”,在當地人眼中,它是典型的中國符號。
    覃石冠表示,他們希望把“華·埃爾夫號”拖回中國進行修復,使其能夠繼續在海上航行。同時,也是為25年前的那次中法海上文化交流,寫下一頁漂亮的續篇。
谢柏毅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400积分
281帖子
2精华
帖子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