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南海古沉船很多

2007-12-30 00:00 · 谢柏毅
来自: 广东广州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虫宁宁 于 2014-9-12 16:16 编辑

南海沉船还有很多  
       广东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2000多年来的海上贸易长盛不衰,是海上丝路的起始点和必经之地,不仅沿岸有相关的文化遗存,海底的文物资源更是丰富。据史载,中国鸦片战争以前有明确记载的沉船事件就有100多宗,沉船不计其数。记者在曾作为“南海一号”考古基地的阳东县东评镇的渔村采访时,当地渔民告诉记者,他们所知道的沉船绝不止“南海一号”一艘,当地有很多关于沉船的故事和传说。大澳村一位渔民告诉记者,大澳村古时就是一个大海港,也是海上国际贸易的中转地,很多海盗、商贩在这里交易,曾经繁荣一时。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大海难,死去的人不计其数,现在村后的山坡上还有一个“万人坑”,“你说这里沉船能不多?”
  随着近年许多文物和古船不断被发现,广东沿海早已成为考古学界关注的“黄金海岸”。此外,广东的潜水、救捞技术和海洋研究实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曾参与过几乎全国所有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专家估计,随着“南海一号”最终浮出水面,水下考古将在国内兴起,而广东将无可争议地成为水下考古的中心。
  新闻背景
  “南海一号”考古大事记
  发现:记者在“南海一号”沉船海域附近——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大澳渔村采访时,当地一位40多岁的渔民告知,“南海一号”
  沉船在当地早已广为人知。在他青年时代,就有老人告诫他,不要到那里(“南海一号”沉船的海面)撒网,因为那里有东西会把鱼网刮破。
  他自己以前就曾在那里被刮破过鱼网。这位渔民还表示,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有沉船,但都见怪不怪,并且也不知道那里面有什么“宝贝”,所以大家都没有向政府报告过这件事情。直到水下考古队在他们所在的东平镇安营扎寨时,才知道是这么回事。
  “南海一号”正式被考古界关注是在上世纪80年代。据介绍,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广东台山与阳江交界的海域内寻找一条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行动中,意外在一条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绿釉小瓷盘、锡壶、青白釉瓷器盖等。经鉴定,这些瓷器主要是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出品的珍贵文物;同时发现的一条铜鎏金带钩,在国内尚未出土过,可能是外国人的饰物。考古界认为,这一发现极有可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因此立即引起世界考古学界的瞩目。
  该船随之被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命名为“南海一号”。此后,国家考古部门曾一度与日本签署过合作打捞“南海一号”的协议,然而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调查、打捞工作几度搁浅。
  探测:时隔10多年后,“南海一号”再度被提起。2000年,考古部门对“南海一号”正式展开调查。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始对“南海一号”展开大规模考古调查。在香港中国水下考古研究探索协会提供的一项总额达120万港元赞助资金支持下,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领队,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青岛、福州等市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同组成一支12人左右的“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具体负责实施此项调查工作。香港中国水下考古研究探索协会的潜水志愿人员及广州救捞局当年曾参加过“南海一号”沉船探摸工作的职业潜水员也参与其中。
  据内部人士透露,这次行动虽然聘用了专业潜水队员,配备了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以及声纳同步搜寻系统,水下考古人员也使用了国际上流行的高氧潜水技术,但由于经过10多年的淤泥沉淀,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南海一号”沉船已不见踪影。无奈之下,水下考古队只好从美国进口了更先进的深海探测仪器,重新搜索定位,最终虽然找到了沉船的踪迹,但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这次没有打捞出任何文物。由于这次失败,水下考古队开始对外“封锁”有关“南海一号”的消息,这项备受关注的重大考古工程一度从媒体上消失了两年。
  但水下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却并没中断。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由于定位准确、准备充分,考古队很快就找到了沉船,并挖开淤泥,进入船中,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据阳江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此次打捞采用的是小规模逐个打捞的办法。考古队从广州打捞局租来打捞船,停泊在沉船的海面上,然后让考古队员潜下海底,刨开淤泥,打开沉船后舱,打捞一点就送上水面,然后再潜水打捞。在考古队员的艰苦努力下,“南海一号”
  水下考古取得了丰硕成果。虽然由于“封锁”消息,此次行动鲜为外界所知,但此次所打捞起来的4000余件文物在圈内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资料链接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的瓷艺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有“瓷的时代”之说。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出现了定、汝、官、哥、钧和景德镇六大名窑,所产瓷器在造型、釉色和装饰上均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其美学风格以沉静雅素为特色,品种有青瓷、白瓷和黑瓷等。北宋晚期建立官窑,开创了釉色变化和开片装饰的新途径。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是瓷器由单一釉色向彩瓷和花釉瓷发展的时期。为了釉色深沉,就必须胎薄,因此釉厚胎薄是南宋官窑产品的一大特色。
  宋代中国瓷器出口迅速增加,遍及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和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南京赵汝适在《诸番志》中所提到的从中国直接进口瓷器的国家和地区就有15个,转口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应远过此数。为此,朝廷在东南沿海的广州、明州、杭州、泉州等口岸城市设立了市舶司。宋瓷出口的品种主要有景德镇的青白瓷、龙泉窑的青瓷、磁州窑的黑瓷、越窑的划花器以及广东和福建等地的青瓷和青白瓷长品等。
谢柏毅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虫宁宁 于 2014-9-12 16:16 编辑

南海沉船还有很多  
       广东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2000多年来的海上贸易长盛不衰,是海上丝路的起始点和必经之地,不仅沿岸有相关的文化遗存,海底的文物资源更是丰富。据史载,中国鸦片战争以前有明确记载的沉船事件就有100多宗,沉船不计其数。记者在曾作为“南海一号”考古基地的阳东县东评镇的渔村采访时,当地渔民告诉记者,他们所知道的沉船绝不止“南海一号”一艘,当地有很多关于沉船的故事和传说。大澳村一位渔民告诉记者,大澳村古时就是一个大海港,也是海上国际贸易的中转地,很多海盗、商贩在这里交易,曾经繁荣一时。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大海难,死去的人不计其数,现在村后的山坡上还有一个“万人坑”,“你说这里沉船能不多?”
  随着近年许多文物和古船不断被发现,广东沿海早已成为考古学界关注的“黄金海岸”。此外,广东的潜水、救捞技术和海洋研究实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曾参与过几乎全国所有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专家估计,随着“南海一号”最终浮出水面,水下考古将在国内兴起,而广东将无可争议地成为水下考古的中心。
  新闻背景
  “南海一号”考古大事记
  发现:记者在“南海一号”沉船海域附近——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大澳渔村采访时,当地一位40多岁的渔民告知,“南海一号”
  沉船在当地早已广为人知。在他青年时代,就有老人告诫他,不要到那里(“南海一号”沉船的海面)撒网,因为那里有东西会把鱼网刮破。
  他自己以前就曾在那里被刮破过鱼网。这位渔民还表示,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那里有沉船,但都见怪不怪,并且也不知道那里面有什么“宝贝”,所以大家都没有向政府报告过这件事情。直到水下考古队在他们所在的东平镇安营扎寨时,才知道是这么回事。
  “南海一号”正式被考古界关注是在上世纪80年代。据介绍,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广东台山与阳江交界的海域内寻找一条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行动中,意外在一条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绿釉小瓷盘、锡壶、青白釉瓷器盖等。经鉴定,这些瓷器主要是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出品的珍贵文物;同时发现的一条铜鎏金带钩,在国内尚未出土过,可能是外国人的饰物。考古界认为,这一发现极有可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因此立即引起世界考古学界的瞩目。
  该船随之被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命名为“南海一号”。此后,国家考古部门曾一度与日本签署过合作打捞“南海一号”的协议,然而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调查、打捞工作几度搁浅。
  探测:时隔10多年后,“南海一号”再度被提起。2000年,考古部门对“南海一号”正式展开调查。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始对“南海一号”展开大规模考古调查。在香港中国水下考古研究探索协会提供的一项总额达120万港元赞助资金支持下,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领队,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青岛、福州等市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同组成一支12人左右的“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具体负责实施此项调查工作。香港中国水下考古研究探索协会的潜水志愿人员及广州救捞局当年曾参加过“南海一号”沉船探摸工作的职业潜水员也参与其中。
  据内部人士透露,这次行动虽然聘用了专业潜水队员,配备了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以及声纳同步搜寻系统,水下考古人员也使用了国际上流行的高氧潜水技术,但由于经过10多年的淤泥沉淀,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南海一号”沉船已不见踪影。无奈之下,水下考古队只好从美国进口了更先进的深海探测仪器,重新搜索定位,最终虽然找到了沉船的踪迹,但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这次没有打捞出任何文物。由于这次失败,水下考古队开始对外“封锁”有关“南海一号”的消息,这项备受关注的重大考古工程一度从媒体上消失了两年。
  但水下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却并没中断。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细打捞。由于定位准确、准备充分,考古队很快就找到了沉船,并挖开淤泥,进入船中,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据阳江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此次打捞采用的是小规模逐个打捞的办法。考古队从广州打捞局租来打捞船,停泊在沉船的海面上,然后让考古队员潜下海底,刨开淤泥,打开沉船后舱,打捞一点就送上水面,然后再潜水打捞。在考古队员的艰苦努力下,“南海一号”
  水下考古取得了丰硕成果。虽然由于“封锁”消息,此次行动鲜为外界所知,但此次所打捞起来的4000余件文物在圈内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资料链接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的瓷艺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有“瓷的时代”之说。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出现了定、汝、官、哥、钧和景德镇六大名窑,所产瓷器在造型、釉色和装饰上均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其美学风格以沉静雅素为特色,品种有青瓷、白瓷和黑瓷等。北宋晚期建立官窑,开创了釉色变化和开片装饰的新途径。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是瓷器由单一釉色向彩瓷和花釉瓷发展的时期。为了釉色深沉,就必须胎薄,因此釉厚胎薄是南宋官窑产品的一大特色。
  宋代中国瓷器出口迅速增加,遍及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和非洲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南京赵汝适在《诸番志》中所提到的从中国直接进口瓷器的国家和地区就有15个,转口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应远过此数。为此,朝廷在东南沿海的广州、明州、杭州、泉州等口岸城市设立了市舶司。宋瓷出口的品种主要有景德镇的青白瓷、龙泉窑的青瓷、磁州窑的黑瓷、越窑的划花器以及广东和福建等地的青瓷和青白瓷长品等。
谢柏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