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行业资讯 帆船环球航行姑娘宋坤:我是海上漂泊的灵魂!

2014-7-27 05:31 · 行业新闻
来自: 美国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本报记者 黄越滔
  什么样的姑娘才是女神?宋坤这样的就是。
  7月12日,2013~2014成帆船环球航行赛季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在伦敦的圣凯瑟琳码头落幕。对31岁的青岛姑娘宋坤来说,这是人生中伟大的一天。作为“青岛号”的一员,宋坤在海上漂泊了近11个月,航行了4万多海里。她不仅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全程参与克利伯赛的中国船员,还成了第一位完成环球航海的中国女性。
  7月23日,宋坤从伦敦回国,出人意料的是,她回国的第一站不是北京也不是家乡青岛,而是对她来说很陌生的广州。宋坤说:“我是来还愿的。”因为,在宋坤出征环球赛前,广州明镜台理发师黄世权专程奔赴青岛,在奥帆基地给她剪了一个齐肩短发。黄世权是一名业余的航海爱好者,几年前在一次业余比赛中认识了宋坤。宋坤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咔嚓、咔嚓嚓,奥法基地的码头上黄一刀的剪刀利索的几下,我的三千烦恼丝很快就变成了齐耳的短发。海风吹来,暑热消去,夕阳西下,白帆一挥,转眼我就到了天涯。”
  时隔一年,完成环球赛的宋坤又是长发披肩,回国时她希望做一件有头有尾的事情,那就是先理发再回家。于是,宋坤走进了阿权的理发店,把过去一年在海上留长了的头发又剪成了齐肩短发,这也标志着这段征程真正结束了。
  疯狂的梦想
  帆船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率还很低,所以外界有一些浅表的误解,比如有钱人才玩帆船。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在第一次无意识的接触后就“上了船”,拥有英语和日语技能的宋坤最初接触帆船只是因为一份翻译工作。
  2006年大学毕业的那年夏天,宋坤有朋友在海边教小孩学帆船,他们需要翻译,所以找到了她。“两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非常热爱这份在海边的工作。”两个月内她学会了驾驶帆船的基本技术。
  “跑了几年的小帆船,不满足,还想更远。有一天看到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号招募的消息,就去报了名。”2012年6月,宋坤被选为2011~2012赛季青岛号第8赛段的船员。“在大西洋上,我想,哇!这个世界好大啊!当时我就动了环球的念头,只是觉得太疯狂了。还没有中国女性完成环球航海,我想做一件大冒险的事情。”宋坤说。
  世界上独自不间断航行的第一人约翰斯顿爵士1995年创办了著名的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与沃尔沃及美洲杯帆船赛的不同在于,克利伯赛是业余比赛,每艘船除了一位船长是专业选手,其他成员都是业余爱好者。每艘船会有10名左右的船员全程参赛,每个赛段再加入几名临时船员。中国最知名的船长郭川是第一个参加克利伯分赛段的中国人。
  一步一步向梦想进发,不仅取决于愿望和决心,还取决于勇气和能力。宋坤说:“为什么是我?本来国内玩帆船的女孩子就不多,大部分人都有工作、有感情或者家庭,航行要一年,准备工作也要至少一年,并不是很多人都愿意放下自己的生活而去做这么冒险的事情的。”
  宋坤的父母在她高中时就离婚了,跟妈妈一起过的宋坤,早已养成了独立思考以及敢于担当的习惯。
  怒放的生命
  2013年7月出征克利伯赛之前,郭川把自己的吊床送给了宋坤。宋坤还特别带上了一个名叫欢欢的熊猫玩偶,那是她的吉祥物。环球航海不是一种娱乐,不是一种时尚,而是纯粹的挑战,因为那些即将在茫茫大海上出现的情景,你在经历之前是不可能凭空想象得出来的。
  吃是必须很快克服的问题,“离港的头两天还能吃蔬菜,后来跨过大西洋的几十天时间里就都只能吃罐头。船上就我一个中国人,我可能在饮食上最不适应了。”久而久之,不适应也成了适应。
  风浪的问题全程伴随,优秀的船员必须在大浪中成长。“里约到开普敦的浪特别大,3天连续呕吐干不了活是正常的事。这才是第二段行程,那时候已经开始疲惫了。”宋坤回忆。在这段航程中,她的摄像器材弄坏了,熊猫欢欢也掉进了海里,而接下来的考验更可怕。
  从开普敦到澳大利亚的阿尔伯尼,南印度洋很快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大浪从头顶打过来,就像无数的石子打到脸上。狂风裹着7到8米的大浪把船盖在水里,船像要被拆掉了一样。船能撑到家吗?”宋坤在日记里写道。
  宋坤这个时候最爱放汪峰的那首《怒放的生命》,“我的内心从最初的激动有了质的变化。船长说南印度洋是他最渴望的航段,我终于理解了,只有经过这样的洗礼,才能成为真正的水手。”
  有一次她在船上滑倒,摔到了尾骨,疼得连坐都不行。宋坤说:“最难熬的时候,间隔两小时就要吃一次止疼片。”船队靠岸后,宋坤被队友送去医院检查。她没有将情况如实告诉医生,她说不疼,已经好了,这么做是怕失去继续航行的机会。事后宋坤回忆说:“医生都是非常谨慎的,我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我不能因为这点伤错过任何一段航行。”
  永恒的美好
  “31岁生日那天,恰好经历南印度洋上最强烈的一场低气压风暴。一个大浪打过来,人在甲板上像在游泳池里。”宋坤回忆,不过很快她就苦尽甘来,“生日过后我们驶入了高气压,风力减弱,天气晴朗,感觉像到了天堂一样,湿了一个星期的航海服终于可以晾干了。”
  “在大西洋,每天都有那么几次海豚在船边上窜来窜去,有一次看到一头巨大的蓝鲸,突然从水里窜到空中,它的脊背是蓝灰色的,肚皮是白色的,特别美。这种瞬间只有两秒,两秒之后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看到了。还有一次,看到一道巨大的彩虹,7种颜色非常清楚。”宋坤美美地回忆,“海洋远比我们所看到的奇妙,有一次,晚上经过一大片发光的水母聚集区,一整片水域都透着光,那种美很难用语言形容,镜头也拍不出来。每天晚上,抬头就是银河,清晰的银河。”
  与美景相伴的是孤独。“船行到南太平洋中间,已经十多天没见过商船了。我问伙伴,离我们最近的人类现在在哪?他指着天空说,在太空站。那种在海上漂流的孤独感,一辈子忘不了。”宋坤说。
  宋坤还聊起第4航段中的插曲:“1月2日,从霍巴特去布里斯班,顺利的时候处于第3名的位置。无线电突然传来MP号紧急呼救的声音,我们迅速折回,那就等于放弃比赛了。我们来到MP号附近,放下拖带缆绳,把MP号拖回霍巴特港。青岛号是唯一在收到求救信号后返回救援的船,船长的决定告诉了我,什么才是真正可贵的勇气。”
  海洋的爱情
  “我出去的时候是单身,回来的时候有了男朋友。”面对记者,宋坤毫不忌讳聊私人感情生活,“青岛号”行至新加坡的时候,她恋爱了。
  “他是另一条船上的船员,澳大利亚人,但父亲是中国人,他是华裔。”宋坤告诉记者,“这段感情缘于美食,我们华人对吃的要求比较高,每次到岸后官方提供的食物都不对中国人胃口,我俩都吃不惯,就约着一起去吃别的。后来在新加坡上岸后,我俩就在一起了。”这种恋爱跟普通人的恋爱不一样,一旦出海,就意味着几十天见不到,相逢只能在下一个停泊之地,相聚几天又再出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的慢节奏爱情。
  海上没有网络信号,只能通过卫星电话进行通话或者发信息,而用卫星通讯又非常贵,“网络再慢也是按kb算流浪,这个卫星通讯是按千分之一的b算流量。”宋坤的男朋友不是那种高大英俊的型男,其貌不扬,比较朴素,但却是她心目中的男神。“不需要是帅哥,我的男神只要有两个品质,一是勇敢,二是有担当。”宋坤说。
  接下来,宋坤打算去澳大利亚跟男友一起考皇家游艇协会的船长资格证。“我们从事同一种事业,更理解彼此。”
  一次艰苦的行程收获了太多,梦想的实现、精神的满足、名声的扩散都在其中,而一份爱情无疑最意外。这是大风大浪里的爱情,这是属于海洋的爱情,有一种洒脱的浪漫。“我是海上漂泊的灵魂,总能遇到惊喜。”宋坤说。
  记者手记
  水手、女神
  “4小时睡去,4小时醒来,船在风里前行,升帆、缩帆、换帆、停泊、启航……”听宋坤讲述她的航海故事,我发现事先准备的很多问题都多余了,因为在她分享经历时,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这次采访持续了大约3小时,从我们第一次握手到最后告别,她一直在笑,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真诚。她说,航海人都心胸宽广、乐观积极,她的表现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人问宋坤:“你喜欢我们叫你女神还是叫你水手?”宋坤大笑了起来:“无论哪一种称呼,我都能感受到你们对我的关怀,真的很开心。”
  我问宋坤:“你讲述自己的经历,最想传递的是什么?”宋坤收起笑容,很认真地说:“信念!信念是支持我完成航行最重要的东西。经历了那些大风大浪后,我更深刻地意识到,生活中那些所谓的压力、困难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不放弃信念。”
  能在宋坤回国当晚就完成对她的专访,要感谢我们的好朋友黄世权。早在10年前我就在阿权的发廊理发,听说他玩帆船,我还采写过他的故事,真没想到这位理发师的帆友里还包括宋坤这样的“大咖”。宋坤在广州停留的时间不足24小时,她说:“权哥在我出航前特意来青岛为我剪发,这次归航我当然也要来明镜台来完成同样的仪式。”宋坤很重视友情,“在海上感觉孤独的时候,我就翻看手机里和朋友们的照片。每次靠岸后,我也就在他们发来的短信中度过。有时候,在岸上觉得很自然的事情,但在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时,就觉得弥足珍贵。”
  2013年5月,我曾前往青岛采访国际帆船赛,见到了当时以赛事主持人身份亮相的宋坤,当时就听闻了她报名参加克利伯赛的消息。这次面对面的交流,她传递出的自信、勇敢、乐观、积极还有美丽,实在让我深受感染。宋坤抵达家乡青岛时已是凌晨,但仍然有很多帆迷守候在机场迎接她回家。她应该知道,她现在的身份已不仅仅是水手,更是千千万万年轻人心中的女神和偶像。无论哪一个称号,她都是实至名归。
活着,就是要创造奇迹!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本报记者 黄越滔
  什么样的姑娘才是女神?宋坤这样的就是。
  7月12日,2013~2014成帆船环球航行赛季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在伦敦的圣凯瑟琳码头落幕。对31岁的青岛姑娘宋坤来说,这是人生中伟大的一天。作为“青岛号”的一员,宋坤在海上漂泊了近11个月,航行了4万多海里。她不仅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全程参与克利伯赛的中国船员,还成了第一位完成环球航海的中国女性。
  7月23日,宋坤从伦敦回国,出人意料的是,她回国的第一站不是北京也不是家乡青岛,而是对她来说很陌生的广州。宋坤说:“我是来还愿的。”因为,在宋坤出征环球赛前,广州明镜台理发师黄世权专程奔赴青岛,在奥帆基地给她剪了一个齐肩短发。黄世权是一名业余的航海爱好者,几年前在一次业余比赛中认识了宋坤。宋坤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咔嚓、咔嚓嚓,奥法基地的码头上黄一刀的剪刀利索的几下,我的三千烦恼丝很快就变成了齐耳的短发。海风吹来,暑热消去,夕阳西下,白帆一挥,转眼我就到了天涯。”
  时隔一年,完成环球赛的宋坤又是长发披肩,回国时她希望做一件有头有尾的事情,那就是先理发再回家。于是,宋坤走进了阿权的理发店,把过去一年在海上留长了的头发又剪成了齐肩短发,这也标志着这段征程真正结束了。
  疯狂的梦想
  帆船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率还很低,所以外界有一些浅表的误解,比如有钱人才玩帆船。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在第一次无意识的接触后就“上了船”,拥有英语和日语技能的宋坤最初接触帆船只是因为一份翻译工作。
  2006年大学毕业的那年夏天,宋坤有朋友在海边教小孩学帆船,他们需要翻译,所以找到了她。“两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非常热爱这份在海边的工作。”两个月内她学会了驾驶帆船的基本技术。
  “跑了几年的小帆船,不满足,还想更远。有一天看到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号招募的消息,就去报了名。”2012年6月,宋坤被选为2011~2012赛季青岛号第8赛段的船员。“在大西洋上,我想,哇!这个世界好大啊!当时我就动了环球的念头,只是觉得太疯狂了。还没有中国女性完成环球航海,我想做一件大冒险的事情。”宋坤说。
  世界上独自不间断航行的第一人约翰斯顿爵士1995年创办了著名的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与沃尔沃及美洲杯帆船赛的不同在于,克利伯赛是业余比赛,每艘船除了一位船长是专业选手,其他成员都是业余爱好者。每艘船会有10名左右的船员全程参赛,每个赛段再加入几名临时船员。中国最知名的船长郭川是第一个参加克利伯分赛段的中国人。
  一步一步向梦想进发,不仅取决于愿望和决心,还取决于勇气和能力。宋坤说:“为什么是我?本来国内玩帆船的女孩子就不多,大部分人都有工作、有感情或者家庭,航行要一年,准备工作也要至少一年,并不是很多人都愿意放下自己的生活而去做这么冒险的事情的。”
  宋坤的父母在她高中时就离婚了,跟妈妈一起过的宋坤,早已养成了独立思考以及敢于担当的习惯。
  怒放的生命
  2013年7月出征克利伯赛之前,郭川把自己的吊床送给了宋坤。宋坤还特别带上了一个名叫欢欢的熊猫玩偶,那是她的吉祥物。环球航海不是一种娱乐,不是一种时尚,而是纯粹的挑战,因为那些即将在茫茫大海上出现的情景,你在经历之前是不可能凭空想象得出来的。
  吃是必须很快克服的问题,“离港的头两天还能吃蔬菜,后来跨过大西洋的几十天时间里就都只能吃罐头。船上就我一个中国人,我可能在饮食上最不适应了。”久而久之,不适应也成了适应。
  风浪的问题全程伴随,优秀的船员必须在大浪中成长。“里约到开普敦的浪特别大,3天连续呕吐干不了活是正常的事。这才是第二段行程,那时候已经开始疲惫了。”宋坤回忆。在这段航程中,她的摄像器材弄坏了,熊猫欢欢也掉进了海里,而接下来的考验更可怕。
  从开普敦到澳大利亚的阿尔伯尼,南印度洋很快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大浪从头顶打过来,就像无数的石子打到脸上。狂风裹着7到8米的大浪把船盖在水里,船像要被拆掉了一样。船能撑到家吗?”宋坤在日记里写道。
  宋坤这个时候最爱放汪峰的那首《怒放的生命》,“我的内心从最初的激动有了质的变化。船长说南印度洋是他最渴望的航段,我终于理解了,只有经过这样的洗礼,才能成为真正的水手。”
  有一次她在船上滑倒,摔到了尾骨,疼得连坐都不行。宋坤说:“最难熬的时候,间隔两小时就要吃一次止疼片。”船队靠岸后,宋坤被队友送去医院检查。她没有将情况如实告诉医生,她说不疼,已经好了,这么做是怕失去继续航行的机会。事后宋坤回忆说:“医生都是非常谨慎的,我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我不能因为这点伤错过任何一段航行。”
  永恒的美好
  “31岁生日那天,恰好经历南印度洋上最强烈的一场低气压风暴。一个大浪打过来,人在甲板上像在游泳池里。”宋坤回忆,不过很快她就苦尽甘来,“生日过后我们驶入了高气压,风力减弱,天气晴朗,感觉像到了天堂一样,湿了一个星期的航海服终于可以晾干了。”
  “在大西洋,每天都有那么几次海豚在船边上窜来窜去,有一次看到一头巨大的蓝鲸,突然从水里窜到空中,它的脊背是蓝灰色的,肚皮是白色的,特别美。这种瞬间只有两秒,两秒之后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看到了。还有一次,看到一道巨大的彩虹,7种颜色非常清楚。”宋坤美美地回忆,“海洋远比我们所看到的奇妙,有一次,晚上经过一大片发光的水母聚集区,一整片水域都透着光,那种美很难用语言形容,镜头也拍不出来。每天晚上,抬头就是银河,清晰的银河。”
  与美景相伴的是孤独。“船行到南太平洋中间,已经十多天没见过商船了。我问伙伴,离我们最近的人类现在在哪?他指着天空说,在太空站。那种在海上漂流的孤独感,一辈子忘不了。”宋坤说。
  宋坤还聊起第4航段中的插曲:“1月2日,从霍巴特去布里斯班,顺利的时候处于第3名的位置。无线电突然传来MP号紧急呼救的声音,我们迅速折回,那就等于放弃比赛了。我们来到MP号附近,放下拖带缆绳,把MP号拖回霍巴特港。青岛号是唯一在收到求救信号后返回救援的船,船长的决定告诉了我,什么才是真正可贵的勇气。”
  海洋的爱情
  “我出去的时候是单身,回来的时候有了男朋友。”面对记者,宋坤毫不忌讳聊私人感情生活,“青岛号”行至新加坡的时候,她恋爱了。
  “他是另一条船上的船员,澳大利亚人,但父亲是中国人,他是华裔。”宋坤告诉记者,“这段感情缘于美食,我们华人对吃的要求比较高,每次到岸后官方提供的食物都不对中国人胃口,我俩都吃不惯,就约着一起去吃别的。后来在新加坡上岸后,我俩就在一起了。”这种恋爱跟普通人的恋爱不一样,一旦出海,就意味着几十天见不到,相逢只能在下一个停泊之地,相聚几天又再出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的慢节奏爱情。
  海上没有网络信号,只能通过卫星电话进行通话或者发信息,而用卫星通讯又非常贵,“网络再慢也是按kb算流浪,这个卫星通讯是按千分之一的b算流量。”宋坤的男朋友不是那种高大英俊的型男,其貌不扬,比较朴素,但却是她心目中的男神。“不需要是帅哥,我的男神只要有两个品质,一是勇敢,二是有担当。”宋坤说。
  接下来,宋坤打算去澳大利亚跟男友一起考皇家游艇协会的船长资格证。“我们从事同一种事业,更理解彼此。”
  一次艰苦的行程收获了太多,梦想的实现、精神的满足、名声的扩散都在其中,而一份爱情无疑最意外。这是大风大浪里的爱情,这是属于海洋的爱情,有一种洒脱的浪漫。“我是海上漂泊的灵魂,总能遇到惊喜。”宋坤说。
  记者手记
  水手、女神
  “4小时睡去,4小时醒来,船在风里前行,升帆、缩帆、换帆、停泊、启航……”听宋坤讲述她的航海故事,我发现事先准备的很多问题都多余了,因为在她分享经历时,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这次采访持续了大约3小时,从我们第一次握手到最后告别,她一直在笑,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真诚。她说,航海人都心胸宽广、乐观积极,她的表现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人问宋坤:“你喜欢我们叫你女神还是叫你水手?”宋坤大笑了起来:“无论哪一种称呼,我都能感受到你们对我的关怀,真的很开心。”
  我问宋坤:“你讲述自己的经历,最想传递的是什么?”宋坤收起笑容,很认真地说:“信念!信念是支持我完成航行最重要的东西。经历了那些大风大浪后,我更深刻地意识到,生活中那些所谓的压力、困难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不放弃信念。”
  能在宋坤回国当晚就完成对她的专访,要感谢我们的好朋友黄世权。早在10年前我就在阿权的发廊理发,听说他玩帆船,我还采写过他的故事,真没想到这位理发师的帆友里还包括宋坤这样的“大咖”。宋坤在广州停留的时间不足24小时,她说:“权哥在我出航前特意来青岛为我剪发,这次归航我当然也要来明镜台来完成同样的仪式。”宋坤很重视友情,“在海上感觉孤独的时候,我就翻看手机里和朋友们的照片。每次靠岸后,我也就在他们发来的短信中度过。有时候,在岸上觉得很自然的事情,但在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时,就觉得弥足珍贵。”
  2013年5月,我曾前往青岛采访国际帆船赛,见到了当时以赛事主持人身份亮相的宋坤,当时就听闻了她报名参加克利伯赛的消息。这次面对面的交流,她传递出的自信、勇敢、乐观、积极还有美丽,实在让我深受感染。宋坤抵达家乡青岛时已是凌晨,但仍然有很多帆迷守候在机场迎接她回家。她应该知道,她现在的身份已不仅仅是水手,更是千千万万年轻人心中的女神和偶像。无论哪一个称号,她都是实至名归。
活着,就是要创造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