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送走了航海人保罗,感慨了很久,我们航海的目的是多么的不同。---《大西洋航游760天》

2020-7-20 12:56 · 林静的航海生活
来自: 山东烟台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几天读完了由棹远心闲翻译,彼得•尼柯尔斯著的《狂人远航赛》, 写的是1968年英国泰晤士报主办的金球杯单手不间断环球帆船比赛的故事。作者对比赛的九位参赛手的方方面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生动地呈现了九个性格鲜明命运迥异的男子汉。我不由得想起了航海中遇到的一个人物:保罗,他那时在积极准备做同样的事情:参加开放六十跨洋帆船比赛(Open 60)。保罗当时的处境与书中九位好汉在筹资策划参赛的经历惊人地相似,我感到有一股力量在敦促我讲保罗的故事。
       金球杯的九位参赛者年龄从二十七到五十七岁不等,其中有四位军人 、两位职业航海家、一位航运船长、一位航海家的私友和一位电子工程师。除了后面两位,所有的参赛手都有驾帆船过大洋的经验。九个赛手所用的船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胶合板的三体船(trimaran)、单桅玻璃钢纤维双龙骨船(bilge keel sloop)、钢制双桅船(ketch)、木制双桅船、平帆木船(Chinese Junk)、曲沿双桅船(Schooner). (Ketch 船艏的桅杆比船尾的桅杆高,Schooner正相反)。最小的船是三十英尺,最大的是六十六英尺。每一条船都有设计上的绝招,理论上都有胜出的可能性。

       纸上谈兵没有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溜就知道了,九位选手只有两位完成了环球航行,其中只有一位航过了终点线成为大奖的得主。放弃比赛的七名选手中一位因为胃出血而退出比赛;一位因船小有故障而放弃;一位因船翻转一周产生恐惧知难而退;一位桅杆折断;一位得奖无望担心船不坚而放弃;一位船破进水而沉船(离终点只有一千海哩,壮志未酬);一位谎报数据压力过大而自杀,真是太富有戏剧性了。除了自杀的那位唐奈德,八条好汉各个都是英雄,其中六位好汉在此之后都参加过不同的航海赛事,每个人都圆了他们的环球航海梦。更有甚者,最年轻的柴•布里斯完成了绕相反方向顶风顶水环球航行,那才真正称得上跟大自然叫板。他们是大海真正的主人。

       单手不间断环球航赛条件非常艰苦,设想一个人驾着小船不靠岸走上大半年,没有人对话,没有任何帮助,对选手的身体和心理的苛求可想而知。航线要求绕南半球的三个最危险的海角:好望角、陆文角、合恩角。不知多少船只曾在这三个危险的海角遇险。如果比赛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名和利,冒这样的险是否值得?唐奈德参赛的初衷就带有明显的商业色彩,他被自己吹嘘出来的童话搞得骑虎难下,以至于谎报船在海中的位置来维持他所承诺的设计奇迹,他计算出一系列的位置经纬度,报告过了这个角那个角,实际上他一直猫在大西洋一个角都没有航过。沽名钓誉的结果是身败名裂,他无法回到岸上面对江东父老,投海自尽是他最后的选择。

       法国职业航海家茂特谢则是另一个极端。他有一艘坚固的钢船,有航行合恩角的经验,他轻装上阵,准备得最充分。他比第一批出发的选手晚出发了两个月,但过合恩角时只比诺克思约翰斯顿晚三个星期,从整个航行时间上茂特谢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最艰苦的航行已经过去了,只要北上回到欧洲就可以摘冠,名利双收了。但茂特谢做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决定,他放弃回欧洲闯红线,几个月的赛事让他对英国泰晤士报怀有成见,他不会从跟他价值观不同的人的手里领奖。结果他继续航行饶了地球一圈半,再一次航过好望角、陆文角,最后在塔希提岛停了下来。茂特谢在这次连续不断的航行中,南半球最危险的三大角,好望角、陆文角过了两次,合恩角过了一次。茂特谢是我老公心目中的英雄。唐奈德求之不得而自杀,茂特谢信手拈来却放弃,这个世界真是充满了讽刺。

       最后唯一一个航过终点线的是罗宾•诺克思约翰斯顿。他笨重的印度木船坚固而缓慢,用航海人的话说就是航行像笨猪,坚固如城池(sail like a pig, safe like a house)。我的大英雄谢克尔顿有句名言:靠着耐力而胜出(By Endurance We Conquer。谢克尔顿Shackleton的南极探险队困在了冰上,最后全部人马奇迹般地安全撤离)。帆船比赛不仅是速度的角逐,更是耐力的拼搏,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船,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罗宾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有趣的是罗宾放弃了奖金,而把它捐给了唐奈德的遗孀。罗宾和茂特谢都放弃了利,但两个人都收获了名。从此两人都成了航海界泰斗极的人物,罗宾还被女王封了爵。2013年的圣诞节,七十四岁高龄的罗宾来到悉尼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

       我们遇见保罗是在2005年9月16日,在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Cascais。那天风很大,“同道者”在港湾里抛下锚没多久,一艘很大的铝制赛船驶进港。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在这么大的风里摆弄这么大的船显得力不从心。抛锚既要控制马达,还要控制锚索。一个人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好几个来回锚也没抛好,他很忙,但并不恐惧。老公决定把小汽艇放入水去帮助他,他们两个人配合很快就把锚抛好了。这个年轻人就是三十六岁的英国人保罗,他个子不高,人长得很精神。

       第二天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顺便叫上保罗,他没有小汽艇,一个人呆在船上出不来。保罗很高兴,他买了好多东西,因为他一个人从西班牙的瓦伦洽(Valencia) 驾船过来,几个昼夜中间根本就没有停过。瓦伦洽在地中海,到葡萄牙要经过直布罗陀再往北。这一段航道非常繁忙,一个人单手航行几乎没时间睡觉。我记得我们推着超市的购物车在街上走了很远,卸下东西后老公又原路把手推车推回去,这时候感到平时居家开汽车的方便啊。晚上保罗邀请我们过去喝啤酒。我一看他的船简直惊呆了,除了最基本的一点设施,里面几乎就是一个空壳,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这是一艘还没有完工的船啊。保罗说他的船是为参加开放六十帆船比赛而设计的。他以极便宜的价钱从一个退赛选手的手里买过来。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整天的工作就是找赞助。这家给他一个锚,那家给他一个帆,东拼西凑的好歹能航行了,但离参加比赛设备还差得很远。我们经常看到赛船上贴着花花绿绿的商业标签,都是类似的小赞助商,只有主赞助可以把名字写到主帆上。

       拉赞助是一个辛苦活,三寸不烂之舌让人慷慨解囊去赞助一个根本没什么名气的水手很不容易。保罗身上有一种四射的能量,好像他永远充满了热情和动力。我想谁也不想花钱给一个颓废疲塌的人。保罗说帆船比赛必须得出名,水手一旦有名厂家挤破头地争着给赞助,没名气的人就比较辛苦。但保罗相信这件事是可以做成的,不是已经有人给了他帆和锚了吗?拉赞助是计划A,保罗还有计划B,那就是找航海伙伴,最好伙伴能带点儿赞助来。保罗从地中海的西班牙一个人到葡萄牙来就是迎接一个伙伴上船。

       离开Cascais,“同道者”去了里斯本,一个星期后在游艇会又碰上了保罗。他很沮丧地说在大风中他的CQR锚的旋颈折断了,他还得再买一个新锚。他的航海伙伴也跑了,上船一个星期那个人觉得不可能成功地参加比赛,决定退出。保罗的计划A 和计划B都没有着落,人很丧气。晚上我做了中餐,请保罗一块过来吃饭,我做了酸辣汤、辣子鸡丁、炸小柿子椒配米饭。保罗显然很享受,他平时自己吃饭根本就是瞎凑合。几听啤酒下肚,保罗打开了话匣子。他从二十三岁就在帆船业混,到现在十三年了。他身无分文,有一个做人事工作的女朋友在英国,但他们的关系很松散。如果有一天他成功了,那么一切就都有了,保罗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送走了保罗我跟老公感慨了很久,我们航海的目的是多么的不同啊。了解其他航海人的生活使我们知道了还有人是这样一种活法,真是海上亡命徒啊。保罗虽然做事不顾后果,但他绝对不是愚蠢之人,他的穷困潦倒使得他铤而走险,不知有多少参加比赛的选手是像保罗这样的人,他们对大海有多少爱的成分?他们的船是否装备恰当?他们冒这样的险是否值得?想到保罗设备不足而硬去参赛,他也许会消失在海上,我们心里真的是很不安稳。

2014年2月12日于悉尼。

       老公补充信息:保罗需要参加一个五百海哩的资格赛,他的伙伴就是来帮助他参加资格赛的。但一看船那么简陋就放弃了。保罗的一个赞助商后来翻悔想撤资,保罗赶紧把钱花在船的设备上,要钱没有,要船半条!

24.png

25.png

26.png

27.png


fbi333888 来自: 中国
看第二遍,真是太好看了,
2020-7-20 12:56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几天读完了由棹远心闲翻译,彼得•尼柯尔斯著的《狂人远航赛》, 写的是1968年英国泰晤士报主办的金球杯单手不间断环球帆船比赛的故事。作者对比赛的九位参赛手的方方面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生动地呈现了九个性格鲜明命运迥异的男子汉。我不由得想起了航海中遇到的一个人物:保罗,他那时在积极准备做同样的事情:参加开放六十跨洋帆船比赛(Open 60)。保罗当时的处境与书中九位好汉在筹资策划参赛的经历惊人地相似,我感到有一股力量在敦促我讲保罗的故事。
       金球杯的九位参赛者年龄从二十七到五十七岁不等,其中有四位军人 、两位职业航海家、一位航运船长、一位航海家的私友和一位电子工程师。除了后面两位,所有的参赛手都有驾帆船过大洋的经验。九个赛手所用的船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胶合板的三体船(trimaran)、单桅玻璃钢纤维双龙骨船(bilge keel sloop)、钢制双桅船(ketch)、木制双桅船、平帆木船(Chinese Junk)、曲沿双桅船(Schooner). (Ketch 船艏的桅杆比船尾的桅杆高,Schooner正相反)。最小的船是三十英尺,最大的是六十六英尺。每一条船都有设计上的绝招,理论上都有胜出的可能性。

       纸上谈兵没有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一溜就知道了,九位选手只有两位完成了环球航行,其中只有一位航过了终点线成为大奖的得主。放弃比赛的七名选手中一位因为胃出血而退出比赛;一位因船小有故障而放弃;一位因船翻转一周产生恐惧知难而退;一位桅杆折断;一位得奖无望担心船不坚而放弃;一位船破进水而沉船(离终点只有一千海哩,壮志未酬);一位谎报数据压力过大而自杀,真是太富有戏剧性了。除了自杀的那位唐奈德,八条好汉各个都是英雄,其中六位好汉在此之后都参加过不同的航海赛事,每个人都圆了他们的环球航海梦。更有甚者,最年轻的柴•布里斯完成了绕相反方向顶风顶水环球航行,那才真正称得上跟大自然叫板。他们是大海真正的主人。

       单手不间断环球航赛条件非常艰苦,设想一个人驾着小船不靠岸走上大半年,没有人对话,没有任何帮助,对选手的身体和心理的苛求可想而知。航线要求绕南半球的三个最危险的海角:好望角、陆文角、合恩角。不知多少船只曾在这三个危险的海角遇险。如果比赛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名和利,冒这样的险是否值得?唐奈德参赛的初衷就带有明显的商业色彩,他被自己吹嘘出来的童话搞得骑虎难下,以至于谎报船在海中的位置来维持他所承诺的设计奇迹,他计算出一系列的位置经纬度,报告过了这个角那个角,实际上他一直猫在大西洋一个角都没有航过。沽名钓誉的结果是身败名裂,他无法回到岸上面对江东父老,投海自尽是他最后的选择。

       法国职业航海家茂特谢则是另一个极端。他有一艘坚固的钢船,有航行合恩角的经验,他轻装上阵,准备得最充分。他比第一批出发的选手晚出发了两个月,但过合恩角时只比诺克思约翰斯顿晚三个星期,从整个航行时间上茂特谢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最艰苦的航行已经过去了,只要北上回到欧洲就可以摘冠,名利双收了。但茂特谢做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决定,他放弃回欧洲闯红线,几个月的赛事让他对英国泰晤士报怀有成见,他不会从跟他价值观不同的人的手里领奖。结果他继续航行饶了地球一圈半,再一次航过好望角、陆文角,最后在塔希提岛停了下来。茂特谢在这次连续不断的航行中,南半球最危险的三大角,好望角、陆文角过了两次,合恩角过了一次。茂特谢是我老公心目中的英雄。唐奈德求之不得而自杀,茂特谢信手拈来却放弃,这个世界真是充满了讽刺。

       最后唯一一个航过终点线的是罗宾•诺克思约翰斯顿。他笨重的印度木船坚固而缓慢,用航海人的话说就是航行像笨猪,坚固如城池(sail like a pig, safe like a house)。我的大英雄谢克尔顿有句名言:靠着耐力而胜出(By Endurance We Conquer。谢克尔顿Shackleton的南极探险队困在了冰上,最后全部人马奇迹般地安全撤离)。帆船比赛不仅是速度的角逐,更是耐力的拼搏,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船,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罗宾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有趣的是罗宾放弃了奖金,而把它捐给了唐奈德的遗孀。罗宾和茂特谢都放弃了利,但两个人都收获了名。从此两人都成了航海界泰斗极的人物,罗宾还被女王封了爵。2013年的圣诞节,七十四岁高龄的罗宾来到悉尼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

       我们遇见保罗是在2005年9月16日,在葡萄牙里斯本附近的Cascais。那天风很大,“同道者”在港湾里抛下锚没多久,一艘很大的铝制赛船驶进港。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在这么大的风里摆弄这么大的船显得力不从心。抛锚既要控制马达,还要控制锚索。一个人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好几个来回锚也没抛好,他很忙,但并不恐惧。老公决定把小汽艇放入水去帮助他,他们两个人配合很快就把锚抛好了。这个年轻人就是三十六岁的英国人保罗,他个子不高,人长得很精神。

       第二天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顺便叫上保罗,他没有小汽艇,一个人呆在船上出不来。保罗很高兴,他买了好多东西,因为他一个人从西班牙的瓦伦洽(Valencia) 驾船过来,几个昼夜中间根本就没有停过。瓦伦洽在地中海,到葡萄牙要经过直布罗陀再往北。这一段航道非常繁忙,一个人单手航行几乎没时间睡觉。我记得我们推着超市的购物车在街上走了很远,卸下东西后老公又原路把手推车推回去,这时候感到平时居家开汽车的方便啊。晚上保罗邀请我们过去喝啤酒。我一看他的船简直惊呆了,除了最基本的一点设施,里面几乎就是一个空壳,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这是一艘还没有完工的船啊。保罗说他的船是为参加开放六十帆船比赛而设计的。他以极便宜的价钱从一个退赛选手的手里买过来。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整天的工作就是找赞助。这家给他一个锚,那家给他一个帆,东拼西凑的好歹能航行了,但离参加比赛设备还差得很远。我们经常看到赛船上贴着花花绿绿的商业标签,都是类似的小赞助商,只有主赞助可以把名字写到主帆上。

       拉赞助是一个辛苦活,三寸不烂之舌让人慷慨解囊去赞助一个根本没什么名气的水手很不容易。保罗身上有一种四射的能量,好像他永远充满了热情和动力。我想谁也不想花钱给一个颓废疲塌的人。保罗说帆船比赛必须得出名,水手一旦有名厂家挤破头地争着给赞助,没名气的人就比较辛苦。但保罗相信这件事是可以做成的,不是已经有人给了他帆和锚了吗?拉赞助是计划A,保罗还有计划B,那就是找航海伙伴,最好伙伴能带点儿赞助来。保罗从地中海的西班牙一个人到葡萄牙来就是迎接一个伙伴上船。

       离开Cascais,“同道者”去了里斯本,一个星期后在游艇会又碰上了保罗。他很沮丧地说在大风中他的CQR锚的旋颈折断了,他还得再买一个新锚。他的航海伙伴也跑了,上船一个星期那个人觉得不可能成功地参加比赛,决定退出。保罗的计划A 和计划B都没有着落,人很丧气。晚上我做了中餐,请保罗一块过来吃饭,我做了酸辣汤、辣子鸡丁、炸小柿子椒配米饭。保罗显然很享受,他平时自己吃饭根本就是瞎凑合。几听啤酒下肚,保罗打开了话匣子。他从二十三岁就在帆船业混,到现在十三年了。他身无分文,有一个做人事工作的女朋友在英国,但他们的关系很松散。如果有一天他成功了,那么一切就都有了,保罗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送走了保罗我跟老公感慨了很久,我们航海的目的是多么的不同啊。了解其他航海人的生活使我们知道了还有人是这样一种活法,真是海上亡命徒啊。保罗虽然做事不顾后果,但他绝对不是愚蠢之人,他的穷困潦倒使得他铤而走险,不知有多少参加比赛的选手是像保罗这样的人,他们对大海有多少爱的成分?他们的船是否装备恰当?他们冒这样的险是否值得?想到保罗设备不足而硬去参赛,他也许会消失在海上,我们心里真的是很不安稳。

2014年2月12日于悉尼。

       老公补充信息:保罗需要参加一个五百海哩的资格赛,他的伙伴就是来帮助他参加资格赛的。但一看船那么简陋就放弃了。保罗的一个赞助商后来翻悔想撤资,保罗赶紧把钱花在船的设备上,要钱没有,要船半条!

24.png

25.png

26.png

27.png


看第二遍,真是太好看了,
2020-7-20 12:56
四海为家,一生追梦。得到太多,回报尚少。虽为螺丝钉,愿做明白人。
57900积分
456帖子
9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1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