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家好,我叫王伦。2005年,那时的我已经对驾着属于自己的小船出海梦想了几年了,每次在海边,看着海上的点点渔火,看广阔的海洋,都有着强烈的出海欲望。我想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向往着自由和辽阔,约上三两好友驾船出海,可以嬉戏、可以垂钓,仿佛是驾着船走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远离喧嚣和烦恼。 而当我选择船只时,却发现根本没有可供选择的船型。对于经济能力高的人来说,有很多选择,但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能够适合个人用船的,就只有充气船和玻璃钢小快艇。充气船我用过,虽说放气后可折叠,方便携带,但其安全性却让人担心,充气和放气的过程花费的时间也不少,挺累人的,只适合在静水中嬉戏游玩,说到出海,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玻璃钢小艇能胜任近海游玩,但体积可以说是庞大了,只能停放在港里或者拉到沙滩上,还得请人看船,每个月都得开支不小的花费,虽说有专用拖车可以运输,但起码家里有可以容得下它的地方,中国绝大部分地方没有专用的码头,它的重量也会使上下水成-为头痛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意识到在个人用船这一块有个极大的市场空白点,便产生了自己设计一种能带回家的船的念头,把用船的门槛降到最低,并且这种船在海上有足够的安全性,在普通人的家里也能方便存放.
从小我就喜欢动脑动手制作小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DIY,于是开始了设计之路,没想到这条路一走就是5年,设计的目标从一开始就确定是: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三者合一,因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用船,都希望能省心省力,安全上有足够的保证,用船应该是件开心的事,不能带来太多的额外负担,所以这三个指标要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适合个人用船的船。
在设计期间搜索参考了大量的资料,为了解决船存放和运输时的问题,需要使船具备在陆地上把体积缩得更小、并具备在陆地上的行驶能力,所以曾经一度把船设计非常复杂,折叠式、各种伸缩拉杆组合式,都让船体结构有太多的铰链机构,不仅成本会高居不下,防锈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各个连接点也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设计无数次走进死胡同,又无数次从新的设计角度中爬起;数度脑筋短路而暂时放弃,又数度积蓄力量卷土重来......现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结构,却是我无数个日夜辛劳的结晶,实现同样的功能,结构和部件越简单,设计难度就越高。
10年1月2日,是个倒霉的日子,开摩托车和朋友去越野时,看不清坡顶有个高度约20CM的垂直突起点,导致飞上坡顶后车头前栽,落地后翻滚扭伤了腰,接下来的半个月基本上是躺在床上休养。
2010年1月2日,是个幸运的日子。。躺在床上枯燥无聊的日子里,身体动弹不得,脑子却格外的灵活,不断地灵光闪现,躺上床上的半个月时间,将各个思路重拾,并完美地溶合到一起,各个设计上的难题都一一迎刃而解,我居然完成了设计!之前的设计都只是停留在图纸或是模型上,这次的设计让我自信满满地开始动手造出一条实物的船。在跟朋友聊天时,我说起要造一艘可以在陆地上让其它车辆牵引的船,朋友们都以为我在开玩笑,都不认为我能造出这样的船。2010年3月底,我开始制造第一艘测试船。北海是个工业比较落后的城市,造船所需要的配件和材料能供选择的少得可怜,设计中的每一样材料都得满大街地跑上几天,才可以找到勉强可以代替的东西,所以造船过程中的超过一半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找、购买材料上去了。为了造船,我把一楼的一角改成工作室,并购买了电焊机、手砂轮、电钻和各种加工工具。因为是第一艘测试船,我把参数设定得比较保守,船的长度是3.16米,这是个人用船比较适中的一种尺寸,拖车状态时,宽度是96CM,船状态的宽度是190CM,船状态的宽度约是拖车状态的2倍,理论浮力是800公斤,可以乘坐四人。
2010年5月2日,船终于造好了,重量是60公斤,两个人可以不是很费力地抬着走,对这个重量我还算满意,如果是生产条件理想的话,材料和加工工艺上的提升,会使重量降到50公斤以下,搬动和拆装船时就更轻松了。
(今年造挑战船时,简陋的工作间一角,没精力收拾,丢锦池)
因为那时还没有申请专利,所以对船的测试过程都比较隐秘,选择了离市区6、7公里远的南万港作为下水的地方,所有的测试都在夜晚进行。但我开着125CC摩托车拖着这船经过市区时,还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在路上根本不敢停留,一停下马上就围了一群看新鲜的人。在人车稀少的路段时,我数度把车速提高到80公里以上,朋友的车在后面追都追不上,可以听到发动机力不从心的嘶吼,但车的行驶状态正常,没有出现难以操控的情况。由于拖车杆和摩托车的连接点使用了球头拉杆,车开得非常轻松,在时速4、50公里过弯时,还能伏下身进行劈弯,证明了我对其在拖车状态时的设计是正确的,而且它在路上行驶的阻力也比想像中的小,车的极速只下降了十几公里;进行的紧急刹车试验,效果也很理想,刹车距离并没有很大幅度地加大,车身也没出现明显的摆动或偏移。后面还进行过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的牵引测试,自行车拖着船有点费力,但也并不是很费力那种,比想像中的好些,只要路程不是太远,自行车还是能够胜任对其牵引的;用电动车拖船,和摩托车没有太大区别,毫不费力;用汽车时,完全感觉不到后面拖着一艘船。船在陆地上行驶时的情况,给了我第一个惊喜。
到达南万港后,直接把船拉到沙滩上,在靠近水的地方,两个人对船进行组装,从拖车状组装成船的状态的过程是5-6分钟,从船状态转变到拖车状态的时间也几乎一样,这样的组装时间,比充气船充、放气的时间都要短。拖车状态时的轮架,在船状态时就成为了发动机的固定架,只需要把发动机架上去再旋紧固定螺钉就可以了。那时使用的是一台国产3.6马力船外机,重量很轻,装上了发动机,两个人还是可以轻松地把船抬到水里。
呵呵,第一次对船进行测试,陪同的朋友都非常紧张,即使水性很好,穿上了救生衣,还是神色紧张、严阵以待。不过下水后,朋友们的顾虑都打消了,船在水中很平稳,在港内兜转了一个多小时,船身没感觉到异常,检查后各连接点正常,没有松动或变形,于是大家一致决定把船开出港口,开到海上。 南万港外,因为其位置和地形,即使是在风很小的情况下也有不小的浪涌,特别是西南风时,是北海海域浪较大的位置之一。第一次开着自己造的船出海迎接风浪,我自己也感到非常的兴奋,当天的浪不大,我们沿着海岸线寻找浪最大的地方,测试船的抗风浪能力。在海上,看到陆地上城市的灯光、看到东堤上钓鱼人密密麻麻的诱捕灯光,看到冠头岭在夜色下的轮廓......我终于有了一艘属于自己的船,并能驾着它出海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还是在晚上不断地出海测试,船越开越远,经受的风浪也越来越大。在西南浪的南万海域,1.5米高的浪是家常便饭,但对于测试船来说,却并不费力,船的摇晃幅度并不大,看着其它的小渔船在浪里大幅度地起伏,测试船就像是紧紧贴在水面上一样,丝毫没有要翻船或是出现危险的情况,甚至是在浪里,我们四个人全移到船的一侧,也没能令船翻覆。经过一个月的测试,船的表现大大超出我的期望,那时我知道了,这是一艘真正能走进千家万户的船。
我于2010年6月3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申请专利的过程委托了专业人员。呵呵,说老实的,虽然是我发明的船,但申请材料里的很多东西我都看得不是很懂,很简单的东西阐述得很复杂,词句干涩却处处有伏笔,涉及的范围很广,很是厉害,专业人员说这是为了获得更大的保护范围。虽然申请了专利,但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还是有点令人失望,不过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不会被山寨,我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船,它不像衣服、手机之类的,喜欢用就用,不喜欢就扔掉,在海上,质量代表的就是生命啊。 因为有了船,很多时候出海后 ,都能收获很多海鲜,朋友们聚在一起吃着自己收获回来的海鲜,喝着啤酒,确实是人生一大爽事。2010年7月台风灿都过后,市区里风很小, 在家里憋了几天的我们,兴致勃勃地约着一起出海,怀念那海鲜很久了。谁知到了海上却是另一番风景,风力在6级以上,呼呼地刮,海浪咆哮 着冲击东堤,溅起的浪花高达5、6米,港内还好,只有小小的浪,港内泊满了渔船,长度小于10米的渔船当天根本不敢出海,我们开船在港内悠转了很久,最后按捺不住朝着港外驶去。在驶出港口的通道上,我们已经感受到海浪的威力,浪一排排地压过来,船开始像越野车一样,不 断地上倾下俯。到了海上,那浪像小山一样压过来,目测浪高约3米(关于浪高,有些说法是不一样的,我所指的是浪谷到浪尖的高度)在浪谷 里时,四周什么都看不到,只看到比头顶还要高出近2米的浪,在浪尖上看到四周一片片涌动的浪头,风吹得人快睁不开眼了。船像过山车一样 ,不断地以大角度的倾斜上仰越上浪头,又以大角度的俯冲冲入浪谷,我们都是玩越野车的人,这种起伏反而令我们感到异常兴奋。在这样的风浪里,想在船上作业是不可能的了,只有紧紧抓住船,防止掉入海中。
出海一个小时后,接到朋友的电话,也赶过来想上船玩,于是把船开向南万三婆庙。在靠近西堤边上的浪特别的急,浪型的倾斜度更大,速度 也更快,船的起伏和倾斜度变得更大,即使船上坐了四个人,船外机的螺旋桨还是不断地出现空泡现象,不断地空转,令船只难以操控,只能折回港内。回到港内接朋友,天哪,那小子还带着两个妞,关系比较复杂,不过管它呢,我是测试我的船的,人家打的酱油还是醋都不关我的 事。询问过两位小妹妹都会游泳的情况下,船载着7个人,晃悠悠地又出海了,这是第一次超载,并且是在这么大的风浪情况下测试这船。再次 开到海上,每过一个浪头,大家都配合默契地大声狂呼,两个小妹妹一开始不叫,后来也大声地叫出来了,不知是怕还是兴奋。一直玩到天快黑我们才上了岸,身上基本已湿透,冷得直打哆嗦。
回去后仔细检查了船体,船体各连接点正常,没有开裂或是变形,在那样的风浪里,船虽然晃得厉害,却还远远没有要翻船的迹象,但我已没 兴趣,也没有必要再去测试它的抗风浪能力极限了,它的表现已远远超出它正常使用情况下所要承受的,对于一条用在近海游玩的小船而言,它已具备足够的安全性。而且它即使翻了,还是浮在海面上的,浮筒内填充的泡沫,让它在任何极端的情况下都不会下沉。
第一艘测试船的照片,用台铃木王当拖车。这是停在家门口准备出发时照的。
行驶在北海大道西段时朋友帮拍的。
下水,在港内悠转。朋友在船上的坐姿像三只青蛙。
专利受理后,我开始着手做这船的宣传计划,男人的天性,使我一下子就把宣传计划确定为:用小船做一次长距离航行的挑战。说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个行动,那我用行动去证明这种小船的安全性,当时定下来的方案是造一条长度仅有2.6米的小船,挑战北海—涠洲岛。后来,一位老同学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既然是这么有市场的东西,我建议等专利授权后再做公开宣传,公开太早可能连专利都拿不到,白忙一场。”这话说到我的心里去,这船已经花了我太多了心血,我伤不起啊!走得越远,迈出的每一步就需更谨慎。我听从了老同学的建议,挑战活动暂时搁置。
活动暂时搁置,但还是常常开船出海游玩。2010年8月,碰到了两件令我心灵为之一颤的事。
第一件,我们在南万港的沙滩上组装船时,经常有些渔民围过来看热闹,有次一位渔民很直接地对我说:“你能帮我造一艘这样的船吗?不管多少钱,你开价就是。”我很奇怪,他有一条8米长的小木船,我问他:“你已经有船了,要我这样的小船做什么?”他的回答很令我震撼:“别看我们这样,真的是很辛苦的,晚上还要出来看船,有你这种船,我直接拉回家里,我起码能睡个好觉。”睡个好觉,为这船失眠过无数个夜晚的我,很刻骨铭心地知道“能睡个好觉”真正的意义。我不知道这世界还有多少渔民还在小木船、小竹筏、小舢板上作业,这些安全系数并不高的生产工具却承载着他们养家糊口的重任,在冒着风险作业之外,晚上还要看船,不能和老婆孩子一起在家里睡个安稳觉。其实科技可以让他们作业更安全一点,生活更好一点的。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原来我设计的船能给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带来好处。曾经看过渔政部门的一个统计,在我们这个城市及其辖区,这类简易船只数量超过5000艘。这不仅仅是个市场,我们更应承担起改进生产工具、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第二件,2010年中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在电视、在网络上都可以看到许多人被洪水冲走的镜头,看着他们绝望无力地任由洪流摆布,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心里有非常刺痛的感觉,我恨我没能尽早地把设计完成,恨我没能让这船尽早投产,如果这船能在之前可以上市,那能拯救多少生命?现救援用的船只都是以充气艇为主,其安全性是很有限的。而我发明的这种船比市面上的救援用船具备更多的优势,除了具备“方便转移”的机动性外,还拥有极高的安全性,它不怕撞击,不怕锐物刺穿,难以翻覆和永不沉没的特性使其能够到达充气艇无法到达的地方,这对于在灾难前的生命而言,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4月,我和我太太这两个习惯自由自在的人,却突然有了很强烈想要小孩的想法,人生就是这样的微妙,命运就是这样的巧妙,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居然要了小孩,某些事,是来不及做计划的。那是我们十几年感情的结晶啊,有了小孩后,责任感变得更强烈,自己走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加的谨慎。
船的材料,有部分是有害的化学物品,为此,我太太从三楼搬到了二楼住,使用化学物品的地方放在三楼大阳台,阳台和客厅的门总是紧闭,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室内,大阳台的窗户总打开,可以尽快地散发和稀释有害气体。船体金属材料部分的制作放在一楼工作室和花园里,这样二楼的房间里,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苦了我太太,不能在家里随意地走动,多数时候都得闷在房里看电影。 一个人造船的过程很辛苦,除了上班外,每天都要抽出好几个小时造船,很多时候甚至工作到晚上十点多钟,体力近乎透支,腰肌也开始劳损,每次工作结束腰都痛得让我喘大气,躺在地上好长时间不能动弹,异常痛苦。面临着一个如此充满挑战性和庞大的计划,即使我是在精力和体力透支,肌体受损的情况下,大脑依然过度活跃,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基本上每个晚上都失眠,大脑兴奋得无法入眠,无法休息好,第二天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再工作,被电动工具误伤的风险也会大幅增加,我陷入了一种形势很不妙的恶性循环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让大脑麻痹的方式帮助我进入睡眠状态,每晚睡前的两瓶啤酒或是两杯白兰地,帮助我走出这样的困境,可能这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却非常有效,靠着酒精的麻醉,我每天能保证有5-6小时的入眠状态,让我能坚持下去。虽然整个造船过程碰到很多难题,不断迫压我的承受极限,我却异常冷静地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没有出现抱怨、逃避、抓狂的情绪。 制作船的两个浮筒是最累的,花了我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特别是铺玻璃钢的过程,树脂的用量也要掌握得好,固化的时间也得把握得好。一开始铺设就差不多要连续做上十小时不停歇,而且要选择在阳光最好的时候,这样固化的质量最好,铺设玻璃钢的几天,被热得近乎虚脱,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得弯着腰,让我的腰背痛苦不堪。而那时我太太也开始了怀孕反应,不能饿着,一饿就吐,每天都要吃很多顿,对吃的东西非常挑剔。晚上1点多2点,或许是早上6、7点,只要老婆叫声“我饿了”,立马机械式地起床下楼煮东西再端上来给老婆吃,整个过程都还处在半睡半醒之间,我都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睁着还是闭着的。老爸老妈也年迈了,不能让他们太操劳了,自己的老婆自己照顾吧,辛苦是辛苦,捱一捱就过去了。我太太在精神好的时候,也会为我按摩一下,缓解我腰背的疼痛。
为了给船增加帆,花费了我非常多的精力,我接触帆船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只是在网络上的接触,没有实物给我参考。桅杆、帆、滑轮也都没有现成的卖,淘宝网上搜索很长时间未果,只找到一个不锈钢的前帆卷帆器,标价居然要7000多,我用废弃的金属材料自己做了一个,加入两个轴承,总造价5块钱,用到现在都很顺手,没有过故障。 桅杆选择直径两寸的薄镀锌钢管,重量还能接受,强度还凑和,6米的长度两端垫起来,中间站个人晃晃悠悠的,但没有出现塑性变形。滑轮就那些小作坊做的不锈钢滑轮,10块钱一个,已经是最好的了。后来证明那都是假不锈钢,泡了海水就锈,一段时间已经是转不动了,凑和着用吧
拉索也没得选,3块钱一米的尼龙绳,会起毛,但肯定是断不了,凑和着用吧。帆只能选择到帆布店挑选相对薄而韧的帆布,第一次确定帆的面积是:主帆5平方米、前帆4平方米,不过第一次选择的帆布店加工工艺非常差,剪裁的线走得弯弯曲曲,帆缝得皱皱巴巴,线脚乱七八糟,我把照片发到自由岛上时,还被人笑称这帆像内裤一样。但老板热情好谈,我还是抱着复杂的心情带着笑容把钱付了。回家后实际一测量,主帆不到4平方米,前帆刚3平方米出头,让我差点晕倒,没办法,凑和着用吧。
甲板和舵的制造 ,木料部分全部用树脂作了防水处理。
开始给船体上油漆,选择了黄色为主体,够艳丽,在海上比较醒目。本来打算给浮筒上层胶衣,这样可以获得比较光滑平整的表面,但时间紧迫,最后还是省了这一步骤。
这是后来在一楼对船作最后的上漆和修补。那几天太太去了外地。
在花园里组装船,花园只有4米宽,装好的船几乎占据了整个花园。
在造船的过程中,空暇时很喜欢看中国达人秀,虽然是个秀,但看着在舞台上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梦想而执着和坚持,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感,自己感同身受,台上的每个人都在感动和激励着自己。经历了艰辛才真正明白为梦想而一直在奋斗着有多么可贵,所有为梦想而坚持不懈、 执着追求。~
路很弯曲,但我总算走了过来,两个月后,船终于造好了。6月初,在一个伸手可以看见五指却感觉不到风的夜晚,我和朋友们偷偷摸摸地把船开出海了,这可是处女航啊。船上坐了6个人,主帆打开了,船没反应,前帆又打开了,还是没有反应,船在海上漂着,我不断地在微风中寻找 风向,并不停地调整舵的方向,结果都还是没有反应。折腾了半天,船漂到了堤坝边上,大家脱了衣服跳下水,游泳把船推了回来,又重新开始折腾。这时另外一个朋友开着小艇到了,我把我船上的人赶了三个到朋友的小艇上,这下帆船开始有些动静了,很慢,但可以控制住船了。 7 P1 H7
在朋友的小艇的陪同下,船慢慢地驶离海岸一公里远,海上好多灯光船在钓鱿鱼,那些船纷纷把射灯对着我的船,好奇地打量,灯光射得我们 连眼睛都睁不开,朋友们纷纷指着那些灯光船大骂着“XXOO”。到了后来,一点风都没有了,船又开始在海上打圈漂着,没办法,只有让朋友 的小艇拖回去。在系绳的时候,在小艇上的朋友都纷纷嚷着要回到我的船上来,原来在这样风平浪静的海况下,朋友的小艇都晃得很厉害,朋友都有些晕船了,回到我的船上都说“还是这船稳,舒服”。
这次的处女航算是失败了,回到岸上,朋友们都开玩笑说:“帆船,真的烦啊!”,我却酝酿着找风大的时机进行测试。
6月15日,东南风3-4级,下水地点选择在侨港海滩,我得模拟浪大时在海南岛抢滩登陆时可能会发生的状况。侨港海边的白头浪汹涌,声势吓人。在朋友的帮助下,我独自将船开到海上,只要将船头对准海浪,穿过那看似吓人的白头浪很轻松,形状如同刀刃般的浮筒穿浪效果很理想。船身比第一条测试船只高了20CM,但没想到白头浪都无法冲上甲板。这次依然没带发动机,我有计划地将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我连这都应付不了,那北海到三亚的挑战是没戏了。海上浪高约2米,船应付得很轻松,我还在船上拍了段视频,相机拍出来,浪看上去只有几十厘米高,但把视频全屏,再观察船倾斜的角度就能知道那天的浪并不小。那天看到有条约6米长的小木船开出港口,过浪时,船差不多翘到直立起来了,开船那人肯定非常牛。
穿过了白头浪的区域,我把船开到离海岸约一公里远的地方,开始进行各种练习,顺风、横风、逆风、迎风转向、顺风转向等各种驾驶方式,要知道,我开的第一条帆船,就是我自己造的这条,看过一些帆船操控的理论知识,但没任何实践的经验,一开始又要顾掌舵,又要顾调整两张帆,还得看风向标和罗盘,弄得手忙脚乱。 慢慢地,开始掌握一些技巧了,便驾着船向着更远的地方开去。当天吹的是东南风,风是从海上往岸边吹,我的船逆风航行的角度在45度以上,而且航速非常慢,我只能选择往西南方向走。船的速度慢,又没有压水板,侧移得比较厉害,实际上基本上是向西的方向走。船开到了南万海域,离岸差不多有10公里,还能看到冠岭山庄那超大的别墅群。下午两点多钟,开始返航了,离我的出发点,距离大概十几公里,返程也是以小角度航行的,下午四点半钟的时候回到了银滩一号附近,离岸只有200米左右了,那时潮位正涨到最高,那里没有可登陆的地方,海浪拍打着堤坝,靠近海岸的地方,浪特别的陡,只能又往海上开去,开了几百米再次往侨港方向登陆,但船速慢加上侧移得厉害再加上水流的作用, 我还是没能往侨港方向靠近得多少米。反复折腾了几次,都没法往侨港方向走,一狠心,把船开到离岸两三公里的地方,争取有足够的距离去换取航行的角度。直到傍晚七点多钟才回到了侨港海滩。
把船从家中推出来,朋友一早就到我家里帮忙。这次试航也顺便测试了用于长途航行的座椅,结果很不错,很符合人体工程,开了十几小时的船都不觉得累。、
在西南大道等候红绿灯,才早上8点太阳就很猛烈了。!
装船,不小心站错位置了,姿势有些不雅,但是并不费力的。这么大的船纯手工制作,重量也只有100公斤。
装船用了几分钟,装帆倒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那时的舵是只能向前收起的,让我登陆沙滩时吃尽了苦头,回去马上就改了。
穿过白头浪的区域,只要船头对准浪,还是比较轻松。
这次试航朋友们一直不断地到沙滩上看着海面,寻找我的船的踪影,不断地打电话询问情况。浪较大,大家都在为我担心,真的很感谢有这帮好兄弟!这次试航让我收获甚多,让我摸到了操控帆船的门道,也让我对帆和舵存在的缺陷心里有个底,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不断地进行测试训练,也不断地对船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的主要是帆和舵部分,船体本身基本没动。而在此期间,也和自由岛的酋长冷悍柔情、潮和左岸、蒙妞等联系上,和他们商谈我这个挑战计划,他们的观点都非常一致:很冒险,但很赞赏和支持我这种精神。在这里再次感谢他们几位对我的支持和肯定,有了他们几位的支持,我无疑吃了颗定心丸。
到了8月底,经过多次测试,船的修改已经基本定型,桅杆高度增加到了7米,主帆9.5平方米,前帆6.5平方米,舵也改为可以自动向后收,方便登陆。船的速度、逆风航行角度明显改善,我对帆船的操控也日渐熟练,挑战计划进入到了落实阶段,我开始着手准备远航的物资,频繁留意天气状况的走向、并和家人一起作最后的风险评估。这一年多来,家人是看着我一路地走过来的,知道我的梦想,知道我的坚持,也明白我在重大事件面前的冷静和谨慎,家人的支持,让能我专心应对这个计划。当时初步定下的时间是中秋节过后。 几个月来的训练,让我对风有近乎本能的反应,无论何时何地都习惯性地感受力向和风力,再抬头看天上云飘动的方向去验证自己的判断,如判断有误时再分析地形环境为何会造成这样的误差。
9月5日,陪着太太到医院做了出发前的一次胎儿检查,胎儿发育一切正常,让我倍感欣慰。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太太挽着手走着时,心里也会涌起强烈的幸福感。
中秋节的当晚,一家人在楼顶上,一桌摆着水果月饼等,是喝茶、红酒和看电视晚会的地方,另一桌摆着电烧烤炉,可以烹调丰盛的食物。当晚天气还不错,可以看到巨大的明月,还有强盛等地方燃放的烟花,爸妈很高兴,除了哥和嫂子在深圳,一家都团聚了,明年的中秋节,人肯定会更多,更热闹。我挑战的事没告诉两位老人,不想让他们担心。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完成了造船、测试、改良、训练等众多事情,每天都像机械人般把自己压榨到了极限,精力和体力方面都趋向衰竭,心态却异常的平静,思路也能一直保持清晰,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我知道自己进入状态了。时间很紧迫,物资的准备工作也无法做到很理想,但对比起来,强大的内心和精神力量显同样重要,物资方面够用就好,更何况还有天气、季节的限制。人是无法等到各个方面都十全十美的,如果非要等到什么都齐备时才出发,那结果可能永远没有出发的一天。
物资的主要清单如下:
48瓶500ML的矿泉水,这是足够一个成年人8日以上的饮用量,在极端时候,食物可以没有,但水一定不能缺;食物准备了5袋压缩饼干、两个牛肉罐头、一罐和几袋蔬菜、火腿肠若干、袋装的食品若干、月饼3个、面包6个、牛奶几盒、还有零食若干;导航2台、罗盘2个,手机2台,求救信号弹一对,45安时的电瓶一个,两盏LED射灯、3盏LED爆闪灯,相机一台,充电电池3对;60L漂流防水袋1个,电话防水袋若干,分体式雨衣一套,衣物若干,大号厚料塑料袋6个;除拆卸船的工具外,还准备了两个组合小刀、一把匕首,60米的备用绳索;46升汽油、6马力船外机一台。
9月14日,天气预报对北海、东方、三亚的天气作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报,未来几天内,风向都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风力3-4级,只有局部地区有阵雨,等的就是这种天气啊,3-4级的北风和东北风可以让船获得比较理想的速度,浪又不至于太大,而且一路顺风,情况好的话两天两夜就能达到三亚。出发的日期就定在9月17日。
还剩两天的时间去准备,虽然那时物资大多已准备好,但要做的事还是很多,光是打包这些物资就花了差不多一天时间,还有船和发动机的保养,一直到出发,我都没有时间好好地休息过一次。 9月16晚,出发前一天的晚上,10点半钟把所有的物资打包好,各种电源设备也把电充满,上到三楼休息一下。平时都是和太太一起坐在电脑前 ,今晚也是这样地坐着,明天就要出发了,免不了会深深地凝望。忙碌了这么长的时间,我早已疲惫不堪,在她眼中我看到了心疼和怜爱,却看不到紧张和慌乱;她轻轻地握住我的手,倚在我肩上,没有说话,但她想说的是什么,我心里早已明了。
明天就要出发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出发的时刻终于来到,我知道我今晚肯定也是睡不着了,洗了澡,灌了两罐啤酒进去,假装喝晕了的样子跑到床上睡去。躺在床上,明天出发时和在途中可能出现的影像,一幕幕地浮现在眼着,睡了半个小时,不行,太兴奋了,赶紧下楼又 拿了两罐上来,今晚太激动,药得加量。一直到凌晨1点半左右,我终于睡着了,得到了一次宝贵的休息机会。 9月17日,早上6点29分,离闹钟响起还差一分钟的时间,我自动醒来,开始准备出发前的准备。7点半钟,朋友都陆续来到我家帮忙,有个同学可能昨晚喝多了,7点半打电话给他时还在睡觉,放下电话不到5分钟就到了我家,真是飞一般的速度啊。我太太挺着肚子不方便,也不想让出发时的那种场面拨弄她的情绪,我跟老爸老妈说我开船去涠洲岛玩几天,同时也交待记者要等我出发后才能把消息发出来,这样等到老人知道时,我已经到了海南岛沿岸航行,他们就不用那么担心了。我姐、姐夫和我6岁的外甥女跟着去为我送行。姐给了我一个玉佩,说是保平安的,我把它戴到脖子上(整个历程我都佩戴着这个玉佩,从不脱下),姐夫给了我一包参片,说是提神用的(后来果然是起到了作用)。
8点15分,我们来到了侨港海滩,开始装船和固定挑战过程所用的物资。很感谢姐夫和一帮朋友,很认真卖力地帮我装船,让我节省了不少体力,当天的太阳很猛烈,在烈日下每个人都汗流夹背。10点半,船和所有的物资安放完毕,大家又对船的各个连接点进行多次检查。大概11点左右,我驾着船出发了。姐夫推着我的船一直推到齐腰深的水,中途我回头对姐夫说:不用推了,船已经能走了。姐夫没出声,依旧在奋力推船,看到他紧咬的牙关和认真的眼神,我知道他不仅仅是在帮我推船,更深一层的是表达他对我的祝福和支持!
出发前在家里照的,现在看起来,出发前的我真的是太白了
船推到了家门外,给它个拖车状态时的特写,这次挑战靠的就是它了。浮筒上的龙,是因为我想说明,这船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
还是用摩托车来拖,开得很轻松。吸引了大量路人的目光。
固定和安装各种设备,水非常重要,得用网兜住。所有的行李和物资都有保险绳拴住。
准备就绪,船的全貌。
桅杆顶上的圆球是浮球,作用是当船翻覆时,只能翻90度,而不会翻至180度桅杆在水下的稳定状态,还可以靠体重把船扶正过来。当初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装浮球,因为桅杆顶装了浮球后,顶部的重量会加大船的摇晃幅度,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最保险的做法,这样万一翻船了,还有机会。
出发前我和船的特写,一个手势,包含了很多很多.......到了足够的水深,开始对舵进行加固,因为接下来的300公里都是在海上航行,没有靠岸的机会,是此次挑战最凶险的一段,一定要舵以最坚固的状态顺利穿越这300公里汹涌的海面。
我、水陆组合船,出发了,准备了多年,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为之失眠了许多个晚上,现在,终于踏上征程了。)身躯或许是疲惫的,但我能感觉到我体内的那股能量在涌动,我要做的就是一直往南走,一直往南走......
北海的沙滩坡度很缓,走个一百几十米,水也不到腰深,甚至只到膝盖。到了水足够深的地方,我开始加固舵,因为接下来的300公里都是一望无际的海,没有登陆的可能性,暂时取消舵自动往后收的功能,换来更加高的强度。把舵加固完,往岸上一望,大家都还聚在沙滩上看着我,我左手抓住桅杆拉索,右手握拳高高地举起,岸上爆起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大家都在为我加油打气,令我把刚才装船的疲劳一扫而光,士气大振。我想,当自己一个人在茫茫大海上时,记着有这么一帮好兄弟姐妹,心理也会变得格外的刚强和欣慰。
加固好舵,回到驾驶位上,穿好防晒衣、救生衣、戴上帽子,调整好导航和罗盘,再用一根8米长的绳子绑住自己腰间,另一头绑在船上,独自一人开船,万一掉下海,船没人操控了还是照样会继续往前开,人游泳是不可能追得上船的,那样的情况可是最大的杯具了,系上了保险绳后,人掉到海里时可能还是会有被拖伤的危险,不过还有爬上船的机会。独自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很多细节都不能忽视,一个不小心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一切准备好后,开始往涠洲岛方向进发。下水时吹的是东北风,加固好舵后,风向变为东风稍偏南,风力也减小到1-2级,船的速度很慢,但还可以听到浮筒破浪时“哗哗”的水声,大概半小时后,风越来越小,船开始没了声响,往后面一看,北海的楼看起来还很高大,离岸不过2、3公里左右。我心想着不行,不能这样勉强用着帆浪费时间,我得争取在天气好的时机,尽可能地多赶路。立即当机立断把帆收起拉着发动机,保持在一半的油门,时速大约10公里,往涠洲岛开去。过不了几分钟,风完全停下了,海面光滑得像镜子,只有很圆滑的涌动。呵呵,玩船这么久,还从来没碰到过这么平静的海,不管了,先用发动机赶路,等风起了再用帆。
近岸的船还是很多的,渔船、沙滩游乐的摩托艇、载客出海游玩的快艇,还有收海鲜的快艇,都靠近过来看新奇,我同样是向他们伸出一个大拇指,却看得他们一愣一愣的。一小时后,船开始慢慢变少了,只是偶尔会和些渔船擦身而过,其它的船只看起来就是个小黑点了。
出发后,我的情绪也迅速回归平静,开着发动机,手握着舵杆轻轻地拉动调整方向,很轻松,海也是露出了难得的平静,我想那时的画面看起来一定是很浪漫惬意吧。但我的注意力很集中,我知道危险随时都有可能突然出现,而且它是不会向你预警的。除了密切注意周围的环境,我脑中一直在想着此次航行可能出现的最恶劣的情形,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在深夜天气突然变差,下起大暴雨刮起8、9级的强风时,我该如何操作?万一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船解体了,我该如何求生?虽然机率很小,但我得做好这样的准备。% 下午太阳很大,海面上基本上没什么风,只有船前进行时带来的一丝微风,我身着救生衣躺在椅子上被太阳曝晒着,汗湿透了全身,只有不停地喝水补充水份,出发前也知道做个顶篷会非常有用,但顶篷得溶入到整艘船的设计里,不能阻碍船上众多绳索的操控,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救生衣不能脱下来,我现在要做的就尽量保持情绪的平静和尽可能小的体力消耗。
突然前方几十米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条手腕粗的绳索,我马上打舵右转,船左边的舵斜擦着绳索转了过来,好险,如果转得不及时,这样粗的绳索对舵和发动机都能造成伤害。关了发动机,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只是一条漂在水面上的绳索,不是网具,往左右各看了一下,看不到边,不知道有多长,绕过这绳索可能会浪费过多的油和时间。幸好我带有一根2米长的方钢管,是打算翻船时作为扶正船的加长杆的,取下钢管把绳索压到舵以下,这样船才能过去。绳索很粗,把它压到差不多一米深的水里不是很容易。经过几分钟的努力,终于把绳索搞了过去,这时看到一条渔船开了过来,用钩子把绳索钩到船上去,肯定是这粗心的渔船不小心把这一大捆绳遗失在海面上了。那条渔船的人都走到了舷边在看我的船,没功夫搭理他们了,拉着发动机继续前进。
回头看看北海,已经看不到地平线,只能看到市区的高楼,再开了一会,肉眼就能看到涠洲岛,朦朦胧胧的一线黑影,有了能目视的目标物,导航、罗盘都不用看了,盯着涠洲岛开船。离涠洲岛越来越近了,连斜阳岛也清晰可见,我已经用发动机开了几个小时,但海上依旧一点风都没有,我心想有些不妙,风和天气预报的相差太远了。原来我的计划是从北海直杀到海南东方市,但现在这样的风况不利于这条线路,没风,单靠发动机跑到东方,不稳定的因素太多,油也不一定够用,想了下,最后决定杀去离北海最近的长沙村,北海到长沙村附近的海岸直线距离是165公里,但到东方市附近海岸的直线距离是235公里,既然天气情况和预计的不同,还是选择最近的路线到达海南保险。
在离涠洲岛还有几公里的时候,调整方向往东南走,原计划是从涠洲岛西边经过的,现在改为从东边经过,在涠洲岛和斜阳岛之间穿过去。下午大概4点左右,到达了涠洲岛,在离海岸几百米远的地方关了发动机,让发动机休息一下,同时自己也吃了一个面包和一瓶牛奶,出发到现在一直都没有进食的欲望,可能是太热了吧,但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想不想吃都得让自己吃点东西,不及时补充能量,越往后越不利。吃完东西后,起来检查一下船体各个部分,还有上面的物资固定,一切正常后,掏出手机,打电话给家人和朋友报个平安,告知现在到达的地方还有人和船的情况,4点多钟,还是没风,拉着发动机往长沙村方向进发了。
我靠着涠洲东岸大概有3、4百米行驶,岸边的沙滩还有松树林、在沙滩上劳作的渔民还有游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行驶过的地方水深约一米多到3米,涠洲东岸的水非常清澈,清到什么程度?清到感觉不到水,驾着船就像是驾着飞机贴地飞行,看着海底的地貌和礁石在船底下掠过,感觉非常奇妙。如果有时间的话,我真想停船在那里呆一会,甚至是下水潜游一番,海底的风光实在太美了,可惜我是在挑战,美景并不足以让我停留,回头有空了,再驾船到这里感受一番吧。
斜阳岛面对着涠洲岛的那面,尽是嶙峋的岩壁,充满了沧桑和荒凉感,就像一块巨大的岩石耸立在海面上,还真想不到上面有人居住。在两个岛之间穿过去,感觉速度非常的慢,开了半天了,回头看看岛屿还是高大得很,像是停留在原地。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斜阳岛的岩壁上,岩壁显露出了像美国西部山区一样褐红色的光泽,在茫茫海面上看到这种景像,真的很壮观。在经过涠洲岛那一段时,好几次有掏出相机拍照的欲望,但相机放在防水包里,要拿出来得花费精力和时间,影响到开船,一个人开船,得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一旦分神,船的航向走偏,浪费的是时间和油,我得尽可能快地赶到海南岛,连一秒钟都不能浪费。
夕阳下的海面很美很壮观,在我不经意地瞄了海面上金色的波光时,在右舷几十米处发现了一大一小两条海豚,大的背鳍目测将近有一米高,背部和背鳍充满肌肉感,黝黑得发亮,在海面上时起时伏,和我的船并驾齐驱。这是我第一次在海面上看到海豚,看了几十秒后才想起要拍照,这个一定得拍。可是当我手忙脚乱地把相机拿出来时,海面上再也看不到它们的身影,我一手拿着相机,一手抓着舵杆,环顾四周海面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能看到它们再出现。我记得渔民有个说法,出海时看到海豚会带来好运,这两条海豚在我离涠洲岛约20公里处,在真正开始挑战最凶险的一段海域时出现,它们会为我带来好运吗?我算是个现实主义者吧,可是看到这两条可爱的精灵,也不禁令我幻想翩翩。在我的信仰中,从没有向上天祈祷,但此时此刻我却仰面对着广阔的天穹,心里暗暗地说:老天爷,保佑我在这段海域上不要碰到狂风暴雨吧!
天色渐暗,夜色从四周开始涌起,只剩下太阳落下的地方有一片火红色的云彩,回头望了一下,依稀还可以看见涠洲岛,岛上已泛起点点灯光。真正的挑战开始了,我打开了船上全部的灯光,一盏远光灯装在船头照着前方,一盏挂在横杆上照亮我在船上的整个活动区域,还有三盏爆闪灯安放在船上面对各个方向。即将进入通信盲区了,我打电话告诉家人朋友现在的情况和所在的位置,看导航离长沙村只有100公里左右,预计明天早上9点钟之前就能走出通信盲区了。
晚上9点钟,起风了。已经开着发动机行驶了10个小时,一直很担心发动机会出故障,这种小马力的船外机可不是用来作长途航行的,迫于无风才拉着发动机赶路,现在起风了,心中不免狂喜。熄掉发动机,把主帆和前帆全打开,船破浪“哗哗”地向前驶去。风力一直稳定在3-4级,原来吹的是东风,船基本是可以保持横风行驶,速度很快,可惜好景不长,不到半个小时,风向就变为东南了,船只能以小角度逆风航行,我的船没有稳定板,小角度逆风航行时侧移较大,速度也上不去。原来的目标长沙村在东南方向,而用帆的话,船只能往南方行驶,加上侧移,船实际的前进方向是南方偏西了。起风后我要决定的一个问题是:还往不往长沙村方向跑?到长沙村的话,全程逆风,要不断地左右换舷,速度也会非常的慢,到三亚的全程线路也会增加几十公里;到东方市的话能以小角度航行,速度快不了多少,但全程可省几十公里。思量之下,决定又重新直取东方市,反正现在风向合适,接下来风向也很有可能会改变,我只能根据风向的变化来决定航线,呵呵,见风使舵,这就是帆船,不仅考体力,也很考脑力。
晚上10点左右,开始感觉有些饿了,吃了一个面包,一瓶牛奶和一个卤蛋。船上所产生的垃圾,我全部用塑料袋装起来,烟头也放到矿泉水瓶里,再用一根绳子把瓶颈绑住,在近海海域,我们已经看到有太多的污染了,所以我更不能在这美丽的海上增加污染。
夜晚时,我视野中就没少于10艘船,灯光船,那些船在白天是看不见的,太远了,起码距离有十多二十公里,只有在晚上才能看到一个亮点。船一直在晃,不可能一直盯着导航和罗盘看,绝大多数时候都得远眺前方,我基本上是一两个小时才看一眼导航,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还有自己要前进的方向,然后看罗盘的指针,顺着指针的方向找到一个可以目视的点,再对准这个点前进。这些灯光船是很好的目视目标,是我保持前进方向准确的目标物。当然,这个点只能用几分钟,因为船都是在动的,几分钟后,方向已经偏移了,得重新再找个目标点。我在穿越看不到地平线的海域时,一直都是用这个方法保持方向,这样我的双眼都能一直看着前方。
在这片海域,三四级的风,浪高约在1.5米,浪在船左舷前方大概以30度的角度打过来,这是令船最颠簸的一个角度。在测试这船时,再大的风浪都不成问题,但到了真正挑战时,一定要尽量避免船受到过大的冲击,挑战是冒险的,但做法一定要是稳妥的。船是能承受,但很多时候为了减轻冲击力,我还是选择放慢船速以便和海浪的频率相配合,多次收起前帆;或是稍往右舷转点方向,改变迎浪的角度。 风方一直稳定在东南风,帆的角度无须频繁地调整,只要把好舵,保持着前帆不敲帆的最小角度的角度前进便可,虽然以大一点的角度航行可以获得更快的速度,但船的侧移无法计算得精准,我很怕船往西偏移太多而错过了东方市。夜晚的海上,除了风声和船划破海浪的声音外,其它什么声音都没有,我半躺在座椅上操控着船,偶尔环顾四周的海面,看看零星的光点,也偶尔抬头看看天空,幸好,可以看到星星,看到星星意味着在短时间不会下雨。忽然我发现桅杆右后拉索松弛得很厉害,把射灯对着一照,吓了我一大跳,拉索的张紧螺栓居然松脱了,拉索的下端吊在船侧网的小绳索上随风摆动。在海上,出现这样的意外是非常要命的,没有拉索的固定,桅杆脆弱得不堪一击,幸亏今晚只是以小角度航行,并没有选择左右换舷正逆风航行,不然的话,右舷受风,3、4级的风力能很轻松地把桅杆折断。
我整个人像被电击一样马上跳起来,穿过船上的操控索站到了右浮筒上,一查看,要命,张紧螺栓的下段已经没踪影了,只剩上半段孤零零地吊着。马上回到甲板上找了一根备用绳索把拉索重新固定好,整个过程必须得把船保持在左舷受风的状态,观察帆的形态,时不时扳一下舵让船保持方向。船在过浪时桅杆的摇摆拉力也非常大,很用力气地收紧,桅杆一摆又拉开了,试了很多次才找准了一次机会把绳索拉紧并绑上,没有张紧螺栓,拉力很难达到理想的程度,只能是凑和用着了。把拉索绑好,松了一口气,再检查其它三条拉索,两条前拉索也有不同程度的松脱,桅杆开始有了一定的摆动间隙。在风浪中去调整桅杆前拉索是很危险的事。 绑上右后拉索时是不能停船的,因为一定要把船处于左舷受力的状态,这样才能不伤及桅杆,船一停就把握不了方向了,即使降了帆,如果船转到右舷受风,一样会损坏桅杆。但处理前拉索时,因为船头起伏大,而且没有可供抓扶的地方,很容易掉到海里,所以必须把船停下。把帆收起来走到船头,为了降低阻力,船浮筒的前端设计得像刀一样的锋利,所以浮力非常有限,站在船头时,水基本上已浸过浮筒,我一脚站在浮筒上一脚蹬着拖车杆,弯下腰拧紧张紧螺栓,船在海浪上不断摇晃,我好几次都被抛了出去,靠单手抓住细细的钢丝拉索,生硬把身体拉了回来。" k" d( W" J. T' 我身上拖着安全绳,在几条拉索间不断地钻来钻去,调整拉索,直至目测桅杆处于比较正直的位置上了,再用细绳把张紧螺栓上下段连在一起,防止再次松脱。在测试时,从没发生过张紧螺栓松脱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发动机的震动吧,这是出发前没有考虑到的一点,幸好发现得及时。把拉索重新固定、调整好花费了将近半个小时,在海浪中处理这些问题很花体力,一米五高的浪,站稳都不是容易的事,搞好后已经感觉到腰背、臀部的肌肉有些刺痛感,幸好只是轻微拉伤。固定好拉索后,马上升帆,找回方向重新起航。
明知用绳子固定好张紧螺栓后不是会再出现松脱的情况的,但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还是忍不住常常观察这几根螺栓的状况,呵呵,心有余悸啊。夜晚海上降温不算很厉害,我穿着防晒衣外加救生衣,感觉刚刚好,很凉爽,白天被曝晒得厉害,夜晚的降温让我倍感舒适。凌晨3点左右,开始感觉到饥饿,吃了一个蛋和一袋竹笋,这时肌肉的撕痛感已基本消失,困意涌了上来,赶快喝下一瓶红牛。但过了一会就发现其实喝红牛并没起到提神的作用,眼前都是几乎一成不变的浪涌和无限的空广,困意越来越强,只要保持一个姿势几分钟就开始打瞌睡,我只有不停地抽烟,不停地动。
凌晨四点钟左右,突然间肚子痛起来,马上就很急,急得忍不住,在船上脱裤子可不像平时那样利索,东扯西拉搞了好久才把裤子脱下来,抓着座椅在甲板边蹲了下来......此处省略若干字。甲板和座椅之间只有10厘米的宽度,勉强够踩住,船晃啊晃,我也跟着晃啊晃,光溜溜的屁股对着漆黑的海面,真有点心生寒意。边拉边看着罗盘开船,深知此时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一秒都不能耽搁,拉肚子当然不能阻挠我前进。幸亏出发前姐夫塞了包餐纸给我,才省去水洗之苦,那时想着万一要大号,就用水洗算了,现在才体会到有包餐纸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这一段有些不雅,我想了好久才决定把它写出来,毕竟挑战过程的环境就是么恶劣,也算是忠实还原吧。 犯困是人的本能,从17日早上6点钟到现在折腾了一整天,人体本能作出了反应,需要休息去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以前也有过通霄一两天的经历,但那是十多二十岁的时候了,恢复能力非常强,像现在32岁的我,只要一个晚上不睡觉,补睡一个星期还觉得很累,现在的我哪有时间休息呢?现在只有马不停蹄地赶到海南岛,在沿岸相对安全的地方才能有机会休息。拉了肚子之后,犯困的现像明显减轻,呵呵,想不到拉肚子还有提神的作用。经历在风浪中调整桅杆拉索和拉肚子后,身体感觉到很乏力,软绵绵地靠在座椅上,一只手控着舵杆,朝南偏西方继续进行。
凌晨5点左右,海上还是那样的黑,灯光船的灯光相继熄灭,很快海上就只剩下漆黑的一片,看不到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在一霎间,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存在于哪个年代,现在的海面和亿万年前的海面相信没有什么差别。在亿万年间不知道出现了多少又灭绝了多少个物种?人类的出现在短短的几千年时间里改变了陆地的模样,但大海依然是那样的浩瀚,一样是那样无边无际的荡漾。驾着这样小的船穿越这么宽阔的海面,在中国没有人做过,我没有把握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情况,驾驶小船和驾驶大船穿过辽阔的海域,感觉和视野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国我可能是第一个以这样的条件身处在这样环境当中的人,身处挑战过程当中的我,也时不时会陷入沉思和反省。
凌晨6点过后,天际渐渐发白,在微弱的光亮中,渐渐地可以看到远方的海面,灰蒙蒙的一片。天快亮了,我想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一定会以为我觉得黑夜很恐怖,在黑暗中祈祷天快亮,恰恰相反,托老天爷的福,到目前为止,一路上没有碰到大的风浪,夜晚的气温让我倍感舒适,白天的到来对于当时的我就像是魔咒,毒辣的阳光比黑暗还要可怕。6点半钟左右,东方出现了一大片红,太阳准备出来了,这时海面已经很光亮了,东方的一片艳红和天际的鱼肚白,让云彩看起来像乌云般浓黑厚重。眼前的景色很雄伟,看了一下GPS,离东西市还超过100公里,现在是身处离陆地最远的位置,拿相机出来拍一下吧,在这个位置留个念。
风力在慢慢减弱,在用相机拍视频的时候,风力已经减小到2-3级,7点左右,风力已经减小到1级左右,船速已经是慢得不像样了。计算了一下,昨晚一个晚上,用帆跑过的实际有效距离只有60公里左右,现在离东方市还有100公里,我得快马加鞭了,收好帆拉着发动机,朝正南方一路前进。
到了这里,海面上开始出现了飞鱼,船经过时,飞鱼振翅跃出水面,发出像大黄蜂飞动的“嗡嗡”声,起飞速度非常快,就像弹簧一样弹起来,飞了几十米后落入水中,有些在飞行的过程当中会转弯,姿势很优美,有些连续在水面上一直点过去,像我们打水飘一样。一开始还是零零散散的几条,到了后来,常常是几十条一齐起飞,“嗡嗡”声不绝于耳,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水痕。
突然一群海鸥映入我的眼帘,总数大概有几十只,看到我的船纷纷飞高,然后在海面上不停地盘旋,在离船更远的地方偶尔低飞捕鱼,不到几分钟,集体往东南方向飞去,很快就消失在我的视野中。当时的我非常惊叹,这里离最近的陆地也超过70公里,海鸥捕食居然会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回来一趟一百多公里,口中衔着的鱼够喂饱小海鸥吗?每天它们是要跑一趟?二趟?还是更多趟才能够喂饱嗷嗷待哺的雏鸟?它们不知疲倦地来回觅食,我不知道它们懂不懂得埋怨,但它们每一天都为儿女和生存奔波拼搏着,它们是勇士!反过来看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的不足,埋怨上天的不公,海鸥生活在更恶劣的环境之中,但它们每一天都在拼搏着,我们应该学习海鸥,勇敢地面对一切,展翅遨翔在天地之间。
风很快就完全停下,海面上恢复了平静,圆滑的浪涌让船不再颠簸。太阳开始变得火热,照射到到身上火辣辣的痛,尽管穿了防晒衣,昨天的曝晒已经让我的皮肤轻度晒伤,海上的阳光实在太毒辣。不觉得饿,但还是吃了剩下的一盒牛奶和我平时喜欢吃的毛毛虫面包,必须要有计划地进食补充能量。这两种食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最容易变质,得先吃,把保质期长的食品留在后面。
p 吃了东西后,困意又涌了上来,白天强烈的光亮让困意更甚,我喝了红牛,不停地抽烟,不停地换姿势,但还是避免不了打瞌睡,但很庆幸,这种瞌睡往往只维持十几秒到三十秒,有时是自然醒了过来,有时是被飞鱼振翅的声音吵醒。平均不到10分钟就要打一次瞌睡,醒了后连忙找回方向,开了一会又睡着了,最严重的一次船的方向居然偏听偏信转了差不多120度,走到东北方向去了。我很想停船好好休息一会,但在这样的海域锚到不了海底,睡了一觉后船都不知会漂到哪里了,这样的好天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只能强撑着继续赶路。
这样的情况下,在海上孤独地赶路,感觉渡日如年,开了好久好久,一看时间还不到10点,计划是开到12点停船让发动机休息。因为疲惫,精神开始有点模糊,头痛得“嗡嗡”作响,突然间听到自己的手机响了,我心里一阵狂喜,以为提前离开了通信盲区,连忙掏手机出来,一看不是,但刚才的确是很清晰地听到了手机铃声啊。现在离陆地还远着哪,一般来说离岸起码30公里以内手机才会有信号,当时没放在心上,把手机放好又继续开船。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手机铃声响起,掏出手机一看又不是,如此反复了几次,手机铃声在耳中都非常的洪亮清晰,我知道我开始出现幻觉了。人在极端疲劳的情况下是会出现幻声幻觉的,没想到我的幻觉来得这么早,心想有些不妙,但又没有选择,只有尽快赶到陆地好好休息,知道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我在心里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尽量保持清醒,特别是作决定时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离陆地还有很远,而时间已经超过了昨晚和家人朋友说的走出通信盲区的时间,照这个速度,我得下午才能走出通信盲区,家人朋友一定担心死了,想到这里,我心中不免着急,但这种情况下我又能怎么做?只能告诫自己要冷静,即使是迟了也要安全地前进,要走最合理的线路,家人朋友的担心自己目前无能为力,只有安安全全地到达海南岛沿岸才是真正令他们放心的,即使再急,我也不能急。
到达陆地的心很急,但我在烈日下驾着船只能一米、一米地前进。为了驱散睡意,我开始大声地唱杨培安的“我相信”,这首歌很励志,我在造船时累得不得了的时候,也常常放这首歌听,唱了几次“我相信”后开始唱张雨生的“大海”,唱许巍的“蓝莲花”。不知是否有人会想像过有这样的情形出现:在茫茫大海中,有一支小小的双体船,上面坐着一个男人在声嘶力竭地“喊歌”,呵呵,而想不到这一幕就出现在我的身上。唱了十几分钟,唱累了,在海上,唱得再用力,自己听到的是蚊子般的的声音,很没劲,也累得很快。与其说在海上唱歌能励志,激励积极的心态,不如说在海上唱歌会打击自己的信心,那时我就想了,回到陆地上,我一定要自己包个厢好好唱个够。白天在海面上看不到一艘船,我选择了白云作为暂时的定位物,云的边缘、突起、缺口都是很容易识别的点,但云一直在变幻着,换定位点的频率也变得更快,一直盯着云看,令自己头晕眼花得厉害。10点多钟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一艘船,开始是一个黑点,开了好久,船的轮廓才慢慢清晰起来,与船擦肩而过时,觉得这船特别的高大。其实平时看到这样的船很平常,但自己驾着一艘这么小的船跑了这么久,看到这船后心中觉得特别的高大。船是停着的,甲板和窗舷都看不到人影,估计是昨晚劳作后现在休息了,人家在休息,我却只能拼命地赶路,现在体会到一个人开着没有自动舵的船航海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我多希望现在船上有多一个人在,帮我把一下舵,让我能躺下来好好睡一会。
越往前走,船越多了起来,渐渐地船可以代替白云做我的定位点了。走着走着,西南方向出现了两个模糊的影子,很像两幢高楼耸立着,那时离东方市还有70公里左右,我想有什么楼能高大到在这个位置能够看到,但心里衷心地希望是陆地上的标志物。再看了好久,慢慢看清了,还真的是两幢大楼,看起来很庞大,一边不敢相信,一边又激动着,我是如此地接近陆地了吗?禁不住往大楼的方向开去,能看到陆地上的东西,谁还管导航和罗盘呢?越来越接近,当能清晰地看清这两幢大楼时,才发现那是两艘装载着高高的集装箱的大船,它们是如此的巨大,竟然误导到我以为看到了陆地上的东西。心中不免掠过一丝失望,悻悻地恢复往正南方向行驶,其实心知这么远的距离是不可能看得到陆地上的任何东西的,只是心里太愿意相信是了想着带了两罐牛肉罐头,吃其它东西都是食而无味,为了补充能量强迫自己吃下去的,平时我爱吃肉,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肉类的味道是我最想要的,心里又欣喜地打开防水包把牛肉罐头取出来。打开罐头,一股牛肉味飘了出来,挺香的,在那一刹间稍微有了进食的欲望。罐头里的牛肉都被一些粘乎乎的油质流体浸泡着,现的温度很高,防水包摸着都烫手,但这种流体却还是粘乎乎的,一点都不变稀,不知是什么东西。开始采购食品时也曾想着买些巧克力,但在20多度的温度下巧克力就化了,现在的温度起码30多度,想着要舔食像拉稀一样的东西就放弃巧克力了。打开小刀插了一块牛肉出来,咬了一口,还不错,肉味挺浓的,第二口就开始觉得油腻了,好不容易吃了两块,油腻得吃不下了。把盖子合回来放在旁边的甲板上,想着等会再吃,过了十几分钟一看,罐头没了。发动机的震动和船的摇晃让它掉到海里去了,虽然我没有再吃牛肉的胃口,但食物毕竟是宝贵的,以后有用的东西都不能随便地放了。我想捡到牛肉罐头的鱼一定格外的开心,终于有机会尝到陆地上的肉了。
中午12点,发动机该休息了。船上还有朋友昨天出发时买的包子,说是让我留在路上吃的,但一直都没有胃口吃,晒了这么久,都已经干得硬邦邦的,就把包子丢到海里喂鱼了。刚把包子丢完,突然发现船头前方出现了几条鱼,有3条形状像青衣的鱼,但花纹和颜色还要艳丽,体长约60CM,还有一条体型很像龙鱼的鱼,体长约80CM,双鳍宽而大,中间闪亮着一大团梦幻的蓝色。这是我从没见过的鱼,叫不上名字,它们围着船慢悠悠地转,回头一看,船尾又围过来七八条小一点的。我喜欢养锦鲤,一直都很在意鱼的泳姿,可是在这海面上,船边那些鱼的泳姿却美得超出了我想像的范围,它们并不怕人,尽情地向我展示它们的艳丽。海水非常的湛蓝,用手捧一把海水都能看到是蓝色的,但如此蓝的水却又格外的清澈,轻松地看到水下几米深,太不可思议了。阳光照射着海面,像钻石般耀眼的光泽从水下几米深的地方折射出来,水质好得难以想像。十几条鱼围着船,我从来没有在这么近的距离,在如此漂亮的海水中看到过如此漂亮的鱼,近得触手可及,这一幕是如此令人震撼,在这一刹那我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灵魂。有朋友问我当时为什么不捉一条鱼?在那种情境,你只会惊叹自然界的美,根本不会有捉鱼的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