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帆船是中国独创的帆船类型,相传于西元前200年的汉朝已经存在。经过改良及演变后,至20世纪初仍然活跃于中国近海,多用来贸易及运载。
简介 帆船首初于文献出现是在汉朝的《南州异物志》。根据该书描述,汉朝时中国帆船设计4个风帆,并不直接迎风,而是横向且稍倾斜地面对迎风面。这样能够使船只即使在逆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高速前行,无需像西方帆船一般降帆。在帆的材质方面,则是使用竹竿加强的硬性篷帐。当时最大的船长达20米,宽10米,可以容纳700人左右或260吨以上的货物。 经过宋朝与元朝改良后,中国帆船于15世纪-17世纪中,大量出现于中国近海。期间明朝特使郑和的船队,亦是经过改良此类船只,遍游东亚、南亚,远达非洲。另外亦有证据显示,当时的中国帆船,长约100多米,宽度约50多米,称为宝船。 18世纪后,作为民间交通运输的中国帆船为平底船,舵位于尾部的正中间。中国帆船两端用木板封盖,船底为矩形的中空盒子,船内有多道防水措施。长约12米,宽约4米,高约1米半。这种船应用至1920年代。 英语称中国帆船为“junk”,音译成“戎克船”,一说此英文名称由马来语的“dgong”或“jong”所演变出来的;另一说是依据中国福建史学家朱维干考查证据,是由闽南语发音的“船”,即“舟宗”(左“舟”右“宗”)或“艚”字转音而来[1]。
主要船型- 沙船——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船型,平底方艏方艉。在唐宋时期,它经已成型,成为中国北方海区航行的主要海船。因其适于在水浅多沙滩的航道上航行,所以在明清时期始称作沙船,也作“防沙平底船”。它江河湖海皆可航行,适航性特别强,宽、大、扁、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沙船的纵向结构采用“扁龙骨”,从而使纵向强度得到加强;横向结构则是采用水密隔舱的工艺。这样,沙船纵横一体,抗沈性较好。同时,为提高抗沈性,沙船上还有“太平篮”。当风浪大时,从船上适当位置放下用竹编的其中装有石块的竹篮,悬于水中,可使船减少摇摆。但由于吃水过浅,不能作远海航行之用。
- 福船——中国古代优秀船型,亦称“大福船”。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明代一种巨型战船。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明代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首部高昂,带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沈敌船,多用船力取胜。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舶叫宝船,它采用的就是福船这种适于远航航行的优秀船型。《明史·兵志四》:“(大福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阔,首昂尾高,柁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炮床;中为四层,最下实土石,次寝息所,次左右六门,中置水柜,扬帆炊爨皆在是。最上如露台,穴梯而登,傍设翼板,可凭以战。矢石火器皆伏发,可顺风行。”
- 广船——该船型因多在广东沿海制造而得名,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维持。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历史上最著名的广船为“耆英号”,因曾到英国访问而闻名。
- 老闸船(又称鸭屁股,lorcha)是大约于1550年左右在中国的葡萄牙殖民地发展出来的一种帆船。有传统中式帆装和流线型的西式船身,比传统中式帆船快,比西式帆船需要更少人手,建造维修也较简易。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亚罗号即是一艘Lorcha。
外部链接
参考来源1.^ 汤锦台. 《大航海时代的台湾》. 猫头鹰出版社. 2001.12: 30、31. ISBN 957-469-748-7.
宋朝的沙船
宋朝的沙船
海船耆英號
海船耆英号
康熙皇帝遊江南坐的中国帆船
康熙皇帝游江南坐的中国帆船
現代的中國帆船
现代的中国帆船
阿塞拜疆的中国帆船邮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B8%86%E8%88%B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