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属波利尼西亚独木舟协会主席凯达布(中)
目前,组织这次活动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独木舟协会有关人员及船员家属一行8人,提前到达福州,准备迎接4个月没见到的亲人。他们包括协会主席凯达布(Keitapn)、外联莫埃泰(Moetai)、会计朱蒂特(Judith)、荣誉主席特鲁波(Teraupoo)、考古学家玛丽玛丽(Marimari),以及船员家属拿帕和翻译王辛等。其中,王辛是中国上海人,嫁到法属波利尼西亚,丈夫易立亚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也是船员之一,其婆婆是玛丽玛丽。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船员家属及独木舟协会主席等人。 寻根之行是怎么形成的?
记者:是谁先提出寻根之行的,怎么会想到要驾独木舟寻根?
玛丽:是我儿子易立亚提出来的,当时,他只是个高中生,制作了一艘仿古船参加比赛,说要仿5000多年前的古人从中国漂流到法属波利尼西亚大溪地。因创意独特,他获得了二等奖。
记者:何时开始筹划这次旅行?
凯达布:去年9月,为了这次寻根,我们还专门成立独木舟协会。接着开始筹款、拉赞助、造船。一听到要去寻根问源,大家都很积极,会员很快发展到50多人。还有很多人捐款赞助此次活动。截至昨日捐款已达200万元。 航行遇到什么风险?
记者:在船上,他们怎么生活?
莫埃泰:条件非常艰苦,船上只有约3平方米的船舱,大伙只能轮流进舱躺一会儿。食物及淡水按天计算,必须严格控制。船员大多习惯在海上生活,习惯吃生鱼。只要捕到鱼就不愁饿肚子,吃不了的鲜鱼就晒干储藏起来。
记者:在海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莫埃泰:在菲律宾海域遇到过两次台风,所幸都与台风擦肩而过,有惊无险。
记者:你们与船员怎么联系?
莫埃泰:我们有卫星电话,每天通话两次,船长必须报告所处的位置,船员的身体以及供给状况。
航行结束后怎么回去?
记者:你们对这次航行有什么样的预期目的?
莫埃泰:首先,以古人的方式从大溪地漂流到中国,追寻古人迁移的足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件。其次,他们这艘船是根据1820年图纸仿建,之后他们会将此船带回大溪地建一座帆船学校,借此唤起人民对航行事业的热爱。 记者:福建是你们的终站点吗,你们怎么回去?
凯达布:我们的终站点是上海,但由于风向及洋流,目前无法漂流到上海,只能从陆路到上海去。经过四个月的漂流,目前船员也很累了,无法再驾船回家,我们将寻找中国船员将船漂回去,或者直接运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