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视频电影
航海文库
造船图纸
航海摄影
下载APP
手机精选
每日签到
帖子
淘专辑
导读
淘专辑
好友
收藏
排行榜
动态
分享
广播
门户
勋章
活动中心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返回列表
关于石房蛤毒素,你知道哪些?
[ 复制链接 ]
麦穗儿
2022-10-25 09:46 ·
大杂烩
关注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石房蛤毒素是海洋生物中毒性最强的麻痹性毒素之一,口服致死量仅为1.0~4.0mg,是比眼镜蛇毒还要强80倍的剧毒,误食含有毒素的贝类会发生中毒。
1793年6月15日,正在北太平洋环球旅行乔治温哥华上尉记录到一个奇怪的案例,5名船员早餐时食用了在当地收获的贻贝,结果导致严重的中毒,上尉亲眼目睹了船员们当时痛苦的状态,而且其中一名船员还中毒身亡,于是温哥华上尉将这个产地的贻贝标记为有毒。
之所以说这个案例比较奇怪,是因为5名船员使用的贻贝都是平时常吃的品种,不知为何突然含有毒性。此后这种因食用了常吃的贻贝、牡蛎或者扇贝等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在全球多地出现,而且中毒者的症状几乎一样。
也就是说平时常见、常吃的海鲜贝类并不是有毒的品种,但在某个时间段却变成了剧毒物,在食用数量足够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中毒者死亡。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水产界,直到1928年,才有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科学家在研究贝类中毒案例时发现,中毒者食用的贝类有一个共同点:都受到了涡鞭毛藻的污染。因此科学家猜测这些贝类是因为食用了涡鞭毛藻才拥有了毒性的,当科学家给贝类喂食了涡鞭毛藻之后,结果发现这些贝类确实具有了毒性。
1957年,科学家终于在石房蛤中提取到了这种毒素,并因此将其该毒素命名为石房蛤毒素,也被称为萨克毒素(SPS)或者麻痹性贝毒素。该毒素是海洋生物中毒性最强烈的麻痹性毒素之一,长期以来为国外军事研究单位所高度重视,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石房蛤毒素虽然是从贝类中发现并分离出来,但是后来又发现贝类的毒素来自于它们的食物双鞭毛藻类。这些藻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洋,在温暖季节爆发性开花繁殖,把海水染成不同的颜色,也就是“赤潮”。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有人称其为“有害藻类”或者“红色幽灵”。这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者细菌等爆发性增殖或者高度聚集,而引起的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虽然有个“赤”字,而且被称为“红潮”,但是赤潮并不一定是红色,它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会呈现黄、绿或者褐色等不同颜色。赤潮中的某些细菌和有毒海洋藻类会产生毒素,通过食物链蓄积于滤食性贝类、鱼、虾、蟹等水产品中,当这些水产品被人类捕捞并端上餐桌后,就可能会造成食用者中毒。
赤潮的主要毒素就是石房蛤毒素,石房蛤毒素和河豚毒素一样,是小分子、非蛋白质的海洋神经毒素。提纯的石房蛤毒素为白色固体,它易溶于水,遇热稳定,易从胃肠道吸收,不会被人体的消化酶分解破坏,因此含有石房蛤毒素的贝类即便被烹饪煮熟,毒性依然存在。
石房蛤毒素的毒性很强,根据急性毒性分级,该毒素是极毒级,对成年人的轻度中毒量为110μg,口服致死量是1.0~4.0mg,也有报道为0.54~0.9mg。
该毒素的作用机制与河豚毒素基本相同,可以阻断钠离子的流动通道,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和肌肉收缩所需的动作电位传播。简单说来就是,石房蛤毒素干扰了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石房蛤毒素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它引起的麻痹效果是吗啡的50倍,毒性是眼镜蛇毒的80倍,被称为“已知最毒的有机化合物”,再加上这种毒素的热稳定性,使得携带了该毒素的水产品无论如何烹制,都不能减轻其毒性。
人类多因误食含有石房蛤毒素的贝类等海产品而发生中毒,中毒症状往往因食用的量不同而不同。中毒症状发生很突然,一般食用后3分钟至3小时出现症状。
早期中毒会出现嘴唇、舌头。指尖、面部麻木或者灼烧感,也有一些刺痛感。接着患者的颈部和四肢末端麻痹,直至随意肌共济失调,眼花、疲倦犯困,喉咙发干,语言错乱等。
轻度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局部皮肤有麻木或者刺痛感。重度中毒者表现为全身肌肉松弛麻痹,呼吸肌收缩无力,呼吸困难,患者还会感到身体有漂浮感。
依中毒剂量不同,一般在中毒后2~12 小时内因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死亡时多数患者意识清楚。 一般24 小时后仍存活的患者预后良好,不会留后遗症。 严重中毒15 分钟内就可死亡,石房蛤毒素中毒的死亡率约为10%左右。
鉴于石房蛤毒素的高危害性和分布的广泛性,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了水产品安全检验的必检项目。在食品卫生和安全方面,随着海洋环境的恶化,赤潮的大量发生,世界对贝毒的检验更加重视。
美国在1925年时就建立了贝毒监测制度,1958 年以后,贝产地石房蛤毒素允许量为80μg/100g(相当于400MU/100g)。日本、加拿大等都有类似的规定, 饮水中的石房蛤毒素及类似物含量健康警戒线为3μg/L。
关于石房蛤毒素,你还知道哪些?
apple-system, "">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期待你的评论哦~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石房蛤毒素是海洋生物中毒性最强的麻痹性毒素之一,口服致死量仅为1.0~4.0mg,是比眼镜蛇毒还要强80倍的剧毒,误食含有毒素的贝类会发生中毒。
1793年6月15日,正在北太平洋环球旅行乔治温哥华上尉记录到一个奇怪的案例,5名船员早餐时食用了在当地收获的贻贝,结果导致严重的中毒,上尉亲眼目睹了船员们当时痛苦的状态,而且其中一名船员还中毒身亡,于是温哥华上尉将这个产地的贻贝标记为有毒。
之所以说这个案例比较奇怪,是因为5名船员使用的贻贝都是平时常吃的品种,不知为何突然含有毒性。此后这种因食用了常吃的贻贝、牡蛎或者扇贝等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在全球多地出现,而且中毒者的症状几乎一样。
也就是说平时常见、常吃的海鲜贝类并不是有毒的品种,但在某个时间段却变成了剧毒物,在食用数量足够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中毒者死亡。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水产界,直到1928年,才有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科学家在研究贝类中毒案例时发现,中毒者食用的贝类有一个共同点:都受到了涡鞭毛藻的污染。因此科学家猜测这些贝类是因为食用了涡鞭毛藻才拥有了毒性的,当科学家给贝类喂食了涡鞭毛藻之后,结果发现这些贝类确实具有了毒性。
1957年,科学家终于在石房蛤中提取到了这种毒素,并因此将其该毒素命名为石房蛤毒素,也被称为萨克毒素(SPS)或者麻痹性贝毒素。该毒素是海洋生物中毒性最强烈的麻痹性毒素之一,长期以来为国外军事研究单位所高度重视,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石房蛤毒素虽然是从贝类中发现并分离出来,但是后来又发现贝类的毒素来自于它们的食物双鞭毛藻类。这些藻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大洋,在温暖季节爆发性开花繁殖,把海水染成不同的颜色,也就是“赤潮”。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有人称其为“有害藻类”或者“红色幽灵”。这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者细菌等爆发性增殖或者高度聚集,而引起的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虽然有个“赤”字,而且被称为“红潮”,但是赤潮并不一定是红色,它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会呈现黄、绿或者褐色等不同颜色。赤潮中的某些细菌和有毒海洋藻类会产生毒素,通过食物链蓄积于滤食性贝类、鱼、虾、蟹等水产品中,当这些水产品被人类捕捞并端上餐桌后,就可能会造成食用者中毒。
赤潮的主要毒素就是石房蛤毒素,石房蛤毒素和河豚毒素一样,是小分子、非蛋白质的海洋神经毒素。提纯的石房蛤毒素为白色固体,它易溶于水,遇热稳定,易从胃肠道吸收,不会被人体的消化酶分解破坏,因此含有石房蛤毒素的贝类即便被烹饪煮熟,毒性依然存在。
石房蛤毒素的毒性很强,根据急性毒性分级,该毒素是极毒级,对成年人的轻度中毒量为110μg,口服致死量是1.0~4.0mg,也有报道为0.54~0.9mg。
该毒素的作用机制与河豚毒素基本相同,可以阻断钠离子的流动通道,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和肌肉收缩所需的动作电位传播。简单说来就是,石房蛤毒素干扰了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石房蛤毒素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它引起的麻痹效果是吗啡的50倍,毒性是眼镜蛇毒的80倍,被称为“已知最毒的有机化合物”,再加上这种毒素的热稳定性,使得携带了该毒素的水产品无论如何烹制,都不能减轻其毒性。
人类多因误食含有石房蛤毒素的贝类等海产品而发生中毒,中毒症状往往因食用的量不同而不同。中毒症状发生很突然,一般食用后3分钟至3小时出现症状。
早期中毒会出现嘴唇、舌头。指尖、面部麻木或者灼烧感,也有一些刺痛感。接着患者的颈部和四肢末端麻痹,直至随意肌共济失调,眼花、疲倦犯困,喉咙发干,语言错乱等。
轻度中毒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症状,局部皮肤有麻木或者刺痛感。重度中毒者表现为全身肌肉松弛麻痹,呼吸肌收缩无力,呼吸困难,患者还会感到身体有漂浮感。
依中毒剂量不同,一般在中毒后2~12 小时内因呼吸肌麻痹、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死亡时多数患者意识清楚。 一般24 小时后仍存活的患者预后良好,不会留后遗症。 严重中毒15 分钟内就可死亡,石房蛤毒素中毒的死亡率约为10%左右。
鉴于石房蛤毒素的高危害性和分布的广泛性,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了水产品安全检验的必检项目。在食品卫生和安全方面,随着海洋环境的恶化,赤潮的大量发生,世界对贝毒的检验更加重视。
美国在1925年时就建立了贝毒监测制度,1958 年以后,贝产地石房蛤毒素允许量为80μg/100g(相当于400MU/100g)。日本、加拿大等都有类似的规定, 饮水中的石房蛤毒素及类似物含量健康警戒线为3μg/L。
关于石房蛤毒素,你还知道哪些?
apple-system, "">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麦穗儿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8159
积分
379
帖子
3
精华
发布新话题
帖子排行榜
换一批
1
29ft open deck sailing catamaran (daysailer)
2
Catamaran Hurricane 6.5
3
Catamaran Supercat ARC21
4
小帆船转让,入门级。
5
无问西东——勇气和毅力
6
总结篇:普吉岛周边帆船旅行
1
超值的!P20家庭式休闲帆船
2
2017年产53尺英国豪华游艇
返回版块列表
千万粉丝的大本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发送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