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古代航海黑科技,是真的“黑”!

2022-9-2 11:04 · 大杂烩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海洋自古以来的神秘感
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卫星导航定位、电子海图、无线电
现代航海科技的发展
让逐梦深蓝触手可及
那么,之前
人们是怎样去认识海洋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看看古代中国航海黑科技吧
1.jpg
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通俗地讲,就是采用隔舱板将舟船整个大的船舱隔断成若干个相互密闭的舱室,即使某几个舱室破损进水,水流也不会在大船舱之间流动,能够使船舶保持一定的浮力和稳定性,降低立即沉船的危险。同时,隔舱板起到横向支撑梁的作用,增强了船舶的稳固性.
       水密隔舱技术的出现可以追潮到我国的晋代,据说,当时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卢循在部竹子的时候,突发奇想将竹子的结构与造船联系在一起,发明了一种称作“八触舰的船舶,即将船舱分割成九个舱室,这被称为水密隔舱的鼻祖。唐宋时期,水密隔舱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船舶建造中。明代,水密隔舱技术随看郑和船队七次远航传入海外各国,逐渐被世界各地造船家所吸取。
2.jpg
指南针
       指南针最初的版本被称为“司南”,由青铜和磁勺组成,磁勺放在平滑的青铜盘中心,勺柄会指向南方。但“司南”并不便于携带,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后来古人将铁片磨成针,磁化其中一头,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或者用蚕丝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保证磁针可以旋转自如,也可以准确指示南方,指南针才正式问世。
       最早记载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的是北宋的《萍州可谈》(1119),书中讲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登则观日,阴嗨观指南针”。南宋时,《诸志》书中记载海船尽夜使用指南针导航。到元代时已用指南针来确定航海路线,称为针路。也出现了在指南针下加上有24个方位的指示盘,把指南针和指示盘合称罗盘,也称罗经盘。明朝初年,航海家郑和带领的远航船队使用的航海图就包括指南针罗盘导航的针路图和天文导航的过洋牵星图。明清两代的海船尾部已设有专放罗盘指南针的针房。
3.jpg
船舵
        舵是船舶的重要操纵设备,附设在船体外,利用航行时水流在其操纵面上的作用力来工作,是控制船舶航向的装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舵的国家。古代航行早期,船桨分为两种,分别用来划行和控制方向,其中控制方向的就被称为舵桨。舵桨的位置在演变过程中由船舷移至船尾中央,操作方法由划动转变为不离开水面的左右摆动,桨叶面积逐渐增大,最终成舵。
       1955年广州东汉墓出土的陶船模型设有船尾舵,反映了桨的演变。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和刘熙所著《释名》等,对舵都有解释,说明舵的应用在当时已相当普遍。
       唐、宋时代船尾舵日臻完善和成熟,出现平衡舵、垂直舵等各种形式。
4.png
艌缝
       传统木船使用大量木质船板连接拼合而成,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拼缝,如果不对拼缝进行严密封堵,水会从缝隙中渗入船壳,导致船舶沉没。所以塞缝堵漏几乎是伴随船舶一起诞生的,造船师傅把填补船壳木板空隙的技术称为"艌(nian)缝”,这项工艺专用的填充材料叫“艌料”。
       艌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麻丝、桐油、石灰调制而成的麻板,主要用于填塞木板之间较宽的缝隙,保证船的水密性;另一种捻料用桐油和石灰调制而成,常用于密封船壳上的钉孔和其他的细小空洞、缝隙,可以防止铁钉锈蚀。
       木船建造成型后,对船壳表面刨光、清理,由专门的艌匠师傅用工具将麻板填入木材缝隙,捣实后再把桐油灰敷在缝隙之上,用工具将封堵表面刮平,铲除多余的油灰。等整个船壳完成鲶缝之后,再用桐油将船体刷一遍,鲶料和船身就融为一体。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海洋自古以来的神秘感
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卫星导航定位、电子海图、无线电
现代航海科技的发展
让逐梦深蓝触手可及
那么,之前
人们是怎样去认识海洋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看看古代中国航海黑科技吧
1.jpg
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通俗地讲,就是采用隔舱板将舟船整个大的船舱隔断成若干个相互密闭的舱室,即使某几个舱室破损进水,水流也不会在大船舱之间流动,能够使船舶保持一定的浮力和稳定性,降低立即沉船的危险。同时,隔舱板起到横向支撑梁的作用,增强了船舶的稳固性.
       水密隔舱技术的出现可以追潮到我国的晋代,据说,当时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卢循在部竹子的时候,突发奇想将竹子的结构与造船联系在一起,发明了一种称作“八触舰的船舶,即将船舱分割成九个舱室,这被称为水密隔舱的鼻祖。唐宋时期,水密隔舱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船舶建造中。明代,水密隔舱技术随看郑和船队七次远航传入海外各国,逐渐被世界各地造船家所吸取。
2.jpg
指南针
       指南针最初的版本被称为“司南”,由青铜和磁勺组成,磁勺放在平滑的青铜盘中心,勺柄会指向南方。但“司南”并不便于携带,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后来古人将铁片磨成针,磁化其中一头,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或者用蚕丝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保证磁针可以旋转自如,也可以准确指示南方,指南针才正式问世。
       最早记载指南针在航海上应用的是北宋的《萍州可谈》(1119),书中讲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登则观日,阴嗨观指南针”。南宋时,《诸志》书中记载海船尽夜使用指南针导航。到元代时已用指南针来确定航海路线,称为针路。也出现了在指南针下加上有24个方位的指示盘,把指南针和指示盘合称罗盘,也称罗经盘。明朝初年,航海家郑和带领的远航船队使用的航海图就包括指南针罗盘导航的针路图和天文导航的过洋牵星图。明清两代的海船尾部已设有专放罗盘指南针的针房。
3.jpg
船舵
        舵是船舶的重要操纵设备,附设在船体外,利用航行时水流在其操纵面上的作用力来工作,是控制船舶航向的装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舵的国家。古代航行早期,船桨分为两种,分别用来划行和控制方向,其中控制方向的就被称为舵桨。舵桨的位置在演变过程中由船舷移至船尾中央,操作方法由划动转变为不离开水面的左右摆动,桨叶面积逐渐增大,最终成舵。
       1955年广州东汉墓出土的陶船模型设有船尾舵,反映了桨的演变。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和刘熙所著《释名》等,对舵都有解释,说明舵的应用在当时已相当普遍。
       唐、宋时代船尾舵日臻完善和成熟,出现平衡舵、垂直舵等各种形式。
4.png
艌缝
       传统木船使用大量木质船板连接拼合而成,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拼缝,如果不对拼缝进行严密封堵,水会从缝隙中渗入船壳,导致船舶沉没。所以塞缝堵漏几乎是伴随船舶一起诞生的,造船师傅把填补船壳木板空隙的技术称为"艌(nian)缝”,这项工艺专用的填充材料叫“艌料”。
       艌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麻丝、桐油、石灰调制而成的麻板,主要用于填塞木板之间较宽的缝隙,保证船的水密性;另一种捻料用桐油和石灰调制而成,常用于密封船壳上的钉孔和其他的细小空洞、缝隙,可以防止铁钉锈蚀。
       木船建造成型后,对船壳表面刨光、清理,由专门的艌匠师傅用工具将麻板填入木材缝隙,捣实后再把桐油灰敷在缝隙之上,用工具将封堵表面刮平,铲除多余的油灰。等整个船壳完成鲶缝之后,再用桐油将船体刷一遍,鲶料和船身就融为一体。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8159积分
379帖子
3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