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视频电影
航海文库
造船图纸
航海摄影
下载APP
手机精选
每日签到
帖子
淘专辑
导读
淘专辑
好友
收藏
排行榜
动态
分享
广播
门户
勋章
活动中心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返回列表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总结篇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任重而道远 第八十六章:建设海洋强国:前路险峻艰难(二)
[ 复制链接 ]
憨哥的天空
2020-11-19 00:48 ·
航海历史
关注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第八十六章:建设海洋强国:前路险峻艰难(二)
第三节:海上遏制中国是美国的主要遏制方式之一
美国围绕中国采取的一切战略战术措施,一个核心就是坚决遏制住中国,绝不能让中国超越美国。
中国在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影响下,不可能成为一个“侵略性国家”。但美国将其列为影响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威胁,无非是以己度人,容不得中国的崛起动摇自己的“老大”地位。
自从在2018年美国在其国家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定位为头号战略敌人开始,美国就已经赤裸裸地开始着手对中国的全方位遏制。从贸易战,到印太战略,从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到对台军售,特朗普的每一步都是已经算计好的,可以说特朗普口中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攫取中国发展利益,打压中国甚至分裂中国来实现的。
因为特朗普的既定战略就是在要将中国这个最强硬的战略对手干掉,从而实现美国霸权的长久不衰。可以说中国确实是美国百年不遇的对手,不像曾经的苏联和日本,美国在对华用尽了招数之后依旧阻挡不住中国崛起和复兴的脚步,所以特朗普才认为此前的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都是失败的,因此不论未来谁当总统,美国都会将对中国的遏制战略进行到底。
通过海上遏制中国,是美国的主要遏制手段之一。
一是美日海上遏制围堵不断强化。近年来,出于对中国迅速崛起和自身全球霸权衰退的焦虑,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断强化美日、美韩、美澳新军事同盟,把军事重心移至东亚,通过直接插手南海、东海问题全面加强对中国战略围堵,企图迟滞和遏制中国发展进程。特朗普上台后,虽然抛弃了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是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明确提出以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政治右倾化加剧,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进攻性、扩张性、冒险性进一步凸显,并以西南方向为战略重心加紧兵力部署调整,着力打造新型“动态威慑”力量。特别是在美国的纵容和支持下,日本加快修宪步伐,解禁集体自卫权,强行通过新安保法,公然挑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对中国海上军事安全威胁的现实性、严重性明显上升。
二是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错综复杂。中国主张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以上与周边国家存在争议,海域内大量资源被掠夺、部分岛礁被占领。美、日、印等域外国家的介入,使地区海上争端与大国博弈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中国解决海上争端局面更加复杂。日本利用钓鱼岛制造事端,使得擦枪走火引发海上冲突甚至逐步升级为海上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南海周边国家不断加强军备建设,加紧购买先进战机和舰艇,海上军事力量快速发展,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三是台海局势充满变数。民进党上台后,不但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反而加紧推进“台独”路线,竭力煽动两岸的敌意和对立,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坚持“以台制华”战略,近期又悍然提出对台军售和美台军舰相互停靠对方港口。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台湾问题事关国家统一和长远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是必须迈过的一道槛、必须经受的一场大考。
围绕着中国的美军基地
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此前历届政府基本坚持了对华建设性接触战略。但是特朗普上台后,将中国定位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特朗普政府连续对外发布了《国家战略安全报告》《国防战略报告》和《核态势报告》,并于2019年6月发布了《印太战略报告》,以所谓的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为幌子,确定了在各个领域对华开展遏制和打压的“路线图”。 蓄意纵容日本霸占中国的钓鱼岛,纵容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小国霸占中国的南海诸岛;干涉中国内政,频频对台军售,支持分裂中国的台独、港独等等分裂中国的势力。
特朗普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或明或暗地插手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南海军事
活动
态势的强度有增无减,“航行自由行动”的力度、空中抵近侦察的频率都超出以往。
2018年以来,美国频频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特朗普政府公然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赤裸裸地干涉中国内政,暗中支持蔡英文政府的“台独”政策,大幅提高了对台军售数量和规格,且通过了《台湾旅行法案》和《台湾保证法》,实质性提升美台关系。
在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双边关系处于低谷的大背景下,香港亦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一张牌。尤其近期香港因拟议修订《逃犯条例》而触发反对派和“港独”分子抗议的事件,也为美国深度染指香港事务提供了机会。而且,美国近期对香港事务的干预力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些美国高官与港独分子黎智英、陈方安生和李柱铭等会面,美国等西方间谍混迹于抗议人群中煽动民众暴力抗法,攻击中国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
干涉我国内政,阻扰我国统一:不准台湾当局与大陆讨论统一问题,不准台湾退役将领与大陆退役将领进行定期性的交流。坚持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暗中向台湾转让先进军事技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美国的种种打压中国的手段,阻挡不了中国崛起的大势,也治不了自己的病。
第四节:海洋强国面临的其它挑战
中国海洋强国除了面临美国及其盟友,和中国有海洋划界纠纷的国家外带来的挑战之外,中国还面临着其他一些挑战。
一是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挑战。
海上恐怖袭击及海盗行动等跨界犯罪,威胁中国海上贸易通道安全
中国的对外经济依存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其中90%的运输要经过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等咽喉要道完成。这意味着,上述任何地区的不稳定或者海盗、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都有可能威胁中国的海运安全。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运船队,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海上航线连通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个港口。但世界上诸多海上战略通道大部分不为中国所有和控制,一旦发生危机或战事,海上运输将面临严重威胁。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它是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必经之地,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能力极其有限,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另一方面,中国能源生产总体上虽然有所上升,但是,消费结构上存在较大安全问题。2018年中国能源消费比重中煤炭占59.0%,不利于低碳清洁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占比分别为18.9%和7.8%,虽然比重较小,但是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中国在继2017年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石油进口国后,2018年又超过日本成为最大天然气进口国。
同时能源进口通道集中度高,风险评估与安全保障力度不足。中国油气进口来源虽然多元化,但仍集中在中东等少数地缘政治不稳定区域。目前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安哥拉、沙特、伊拉克、阿曼和伊朗等国家。从来源国地理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非、中东和亚太地区。从进口量来看,中国进口主要来源集中在中东地区。中国油气进口通道较为集中,大部分海上运输航线都需经过马六甲海峡。
主要有四条航线:第一条为中东航线。由中东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承担了近一半的中国石油进口运输量。第二条为非洲航线,从非洲经马六甲海峡至中国沿海港口。第三条为拉丁美洲航线和第四条东南亚航线,都经马六甲海峡到中国沿海港口。这样,中国石油有70%—80%进口量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一旦发生战事或被经济封锁,除了海峡容易受到控制,海上运输风险也较大。因此,集中的石油运输通道是当前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挑战。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二是海外利益安全问题日益突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远远超出国境,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是典型的经济外向型国家。
除战略通道外,中国在外生物利益还包括中国驻外机构、境外资产、境外企业、境外中国公民侨民等。
根据《全球外交指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驻外机构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多三个。截至2019年9月,中国与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173个国家设立驻外大使馆,在50个国家设立驻外总领馆99个,另在联合国、欧盟、东盟等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团、使团、代表处11个;商务部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以及国际组织中设立225个驻外经商机构;文化和旅游部在47个国家设立60个旅游办事处(中国文化中心);国家汉办在全世界超过150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余所孔子课堂。
在境外资产方面。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9年9月联合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稳居世界前三名,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截至2018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98万亿美元,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8122.3亿美元。
再就是境外中资企业。从规模上看,根据商务部网站2019年12月5日对外投资备案核准信息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已达56222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数量超过10000家,中国在海外约有30000余家企业正在开展各项业务,经济体量达到60000亿美元;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3000余个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60%。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中老铁路、瓜达尔港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建设中。
境外中国公民侨民也事关国家利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选择出境旅游、工作、留学。在出境旅游方面,出境旅游产业规模在中国快速增长,201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2015年,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已经扩大到151个国家(地区),2018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达到1.49亿人次(见图2)。在出国留学方面,根据教育部2019年3月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达到66.21万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人员951.4万人。对外劳务合作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7万人。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352.3万人次。海外侨胞方面,中国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6000万名海外侨胞。
海外利益受到的挑战主要是恐怖袭击、政局动荡和负面舆情。
恐怖袭击是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风险。中国海外利益拓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恐怖主义威胁,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防范打击恐怖主义形势尤为严峻。2013年-2019年间,全球共发生1.7万起恐怖袭击,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占比超过50%。“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线路与恐怖袭击高发、频发区域高度重合。
政局动荡是影响中国海外利益最具周期性的影响因素。中国海外利益目前主要依靠“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约30%的国家发生过政局动荡,8个国家长期处于战乱状态,23个国家内政遭受别国的严重干涉。中国海外利益常常成为相关国家政党之间、国家之间交易的筹码。地区动荡是影响中国海外利益的常态化因素。中国海外利益目前已经布局和大规模拓展的非洲、南亚、中东等地区存在地区动荡的现象。非洲地区战乱不断;南亚地区的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中东地区的也门内战、叙利亚冲突、伊朗问题、巴以冲突等地区热点问题,都是地区动荡的爆发成因。
负面舆情是观察中国海外利益风险变化的风向标,针对中国海外利益或者中国本身的负面舆情数量多少与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风险等级呈正相关关系。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例,65个国家中的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曾出现过针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和不实炒作,多个国家曾出现过反华游行。社会治安问题是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最常見风险。
在此大背景下,海外利益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安全问题日益突显。
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的塑料漂浮岛
三是海洋环境不断恶化的挑战。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各类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的累积严重危害生态资源和环境健康。“据估算,到2050年,海洋里塑料垃圾的总量可能会超过鱼类的总量。”目前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其中,全球每年约有200万—8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大量海洋塑料垃圾的累积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和资源安全问题。不仅如此,被称为“隐形杀手”的海洋微塑料(直径小于5mm,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也在给海洋带来威胁。“微塑料影响生物的繁殖发育,并造成污染物的累积和沿食物链的传递。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南北两极,从海洋表层到万米深海,微塑料无处不在。目前应对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环境问题仍面临较多挑战与困难,如海洋垃圾与微塑料基础数据还比较欠缺,动态跟踪监测不完整,系统评估海洋垃圾与微塑料污染和生态影响的基础薄弱,无法对其防治提供强有力的科研保障。
目前全球海洋正处于2300万年以来海洋酸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从最初的海洋表面到进入海平面下的500米、1000米,酸化范围也从较远海域扩展至边缘海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近岸海域均不同程度出现了酸化现象,威胁着海洋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导致商业渔业资源的永久改变, 最终会影响到海洋捕捞业的产量和产值。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近海贝类养殖业,因为贝类幼体的外壳易解体,从而对其成体也会带来影响,导致其发育迟滞,甚至死亡。
“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区生物正逐渐失去栖息之地。”自1970年以来,南极磷虾资源的数量已经减少了80%—90%,海水酸化则严重影响着具有碳酸钙外壳生物的生存,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珊瑚礁面积减少约80%,而无限度的围填海、过度捕捞、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等更是让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着巨大危机。
四是海洋科技水平较低的挑战。
我国现代科技起步较晚,早期人才匮乏、创新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科技教育的发展,大多数海洋设备都依赖于进口。
目前,我国的研究视野大多局限在近海区域,深海和极地研究正在投入很大的力量,但是起步较晚。以我国为主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几乎空白。
如我们目前对水深2000米以下的海洋几乎一无所知,然而84%的海洋水深超过2000米。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提出水下工作站的概念,研制了一艘核动力研究潜艇NR-1号(郭亚东,2009;吉雨冠等,2011),负责水下搜索与回收、海底地质调查、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水下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等任务。目前美国正在研制NR-2型军民两用深海作业装备,正在酝酿的“海洋大气海底综合研究”平台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深海研究基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俄罗斯联合包括挪威在内的多个国家,围绕北极开展了海洋油气开发新装备体系的论证与研究,研制了具备强大深海探测作业能力的核动力深海空间站,成功参加多次科考工作。俄罗斯目前仍在积极开展“多功能水下工作站”的研究;日本于2014年提出了“海底城市”的概念,计划2030年建成移动的海底城市;法国则专门针对水下核电站进行了深入的设计和研发,解决深海空间站的动力供给问题。
类似的海洋科技差距在我国目前积极酝酿的大洋钻探平台、海底观测网、海洋机器人等领域也同样存在。美国的大洋钻探平台在5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全球的科学发现,创立了辉煌的科学成就,早期海底观测网的雏形也起始于大约30年前,这方面我们比欧美发达海洋强国落后许多。
我国近几年海洋科技资源越来越丰富,近几年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各地创立了很多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机构,海洋科考船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但是管理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表现为各个管理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条块分割明显,对同一个海域的同样问题,不同地方的科研或企业单位都启动一些类似的研究项目,如海洋基础调查、水深测量等,而不同单位之间资料互相封闭,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科研工作的低水平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很难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在海洋科学家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国外顶尖科学家和留学回国人员加入国内科研单位的情况下,老旧的过于行政化的条块分割型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竞争力。很多时候国内不同政府机构管理下的单位之间很难有长期资料共享的可能性,这不符合国家财政资助下的非涉密资料只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公开的原则。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要求其资助的项目所采集的资料,在一定时间内有独立使用权,但是过了此优先拥有期之后,资料必须公开。在这一点上,我国还需要深入改革,破除重重阻碍。
参考资料
1、《瞭望丨何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8年3月15日
2、太平洋地区海权之争……(作者/策划:胡越强) 2004-10-1014:27:21 稿源:国际在线
3、美智库支招海上围堵中国,加强军事存在让中国“知难而退”,拉拢盟友外交经贸孤立中国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 作者:王权 时间:2014-09-29 16:21:33
4、遏制中国,美国打了哪些“组合牌”2019-09-12 15:51来源:半月谈网
5、李春峰,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潜力与挑战《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9月下
6、鞠海龙: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三大挑战,海洋中国-中国网 2012-12-13 09:03
7、吴立新,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科技,人民网-人民日报2017年11月07日
8、项文惠,中国的海外公民保护—战略实施、制约因素及策略应对[J].国际展望,2017(04)
9、陈立,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研究—中国民营保安公司作用探析[M].法律出版社,2019
10、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央企业“一带一路”国别风险与安保体系建设研究[J].理论视野,2017(06)
11、肖晞,关系治理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J],探索,2019(01)
12、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M],1621
13、孙永生,一带一路:中国海外利益安全风险防控[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06)
14、张杰,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与公民保护[J],俄罗斯研究,2016(05)
15、郎帅,“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难点、要点和重点[J],理论月刊,2018(06)
16、Timothy R,Heath. China's Pursuit of Overseas Security.[R].RAND,2018
17、殷储,中国海外利益亟需三方保护[J],世界知识,2018(01)
18、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19、互联网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内容,来自互联网,未查明出处。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我将立即删除。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期待你的评论哦~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第八十六章:建设海洋强国:前路险峻艰难(二)
第三节:海上遏制中国是美国的主要遏制方式之一
美国围绕中国采取的一切战略战术措施,一个核心就是坚决遏制住中国,绝不能让中国超越美国。
中国在深入骨髓的儒家思想影响下,不可能成为一个“侵略性国家”。但美国将其列为影响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威胁,无非是以己度人,容不得中国的崛起动摇自己的“老大”地位。
自从在2018年美国在其国家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定位为头号战略敌人开始,美国就已经赤裸裸地开始着手对中国的全方位遏制。从贸易战,到印太战略,从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到对台军售,特朗普的每一步都是已经算计好的,可以说特朗普口中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攫取中国发展利益,打压中国甚至分裂中国来实现的。
因为特朗普的既定战略就是在要将中国这个最强硬的战略对手干掉,从而实现美国霸权的长久不衰。可以说中国确实是美国百年不遇的对手,不像曾经的苏联和日本,美国在对华用尽了招数之后依旧阻挡不住中国崛起和复兴的脚步,所以特朗普才认为此前的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都是失败的,因此不论未来谁当总统,美国都会将对中国的遏制战略进行到底。
通过海上遏制中国,是美国的主要遏制手段之一。
一是美日海上遏制围堵不断强化。近年来,出于对中国迅速崛起和自身全球霸权衰退的焦虑,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断强化美日、美韩、美澳新军事同盟,把军事重心移至东亚,通过直接插手南海、东海问题全面加强对中国战略围堵,企图迟滞和遏制中国发展进程。特朗普上台后,虽然抛弃了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是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日本明确提出以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政治右倾化加剧,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进攻性、扩张性、冒险性进一步凸显,并以西南方向为战略重心加紧兵力部署调整,着力打造新型“动态威慑”力量。特别是在美国的纵容和支持下,日本加快修宪步伐,解禁集体自卫权,强行通过新安保法,公然挑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对中国海上军事安全威胁的现实性、严重性明显上升。
二是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错综复杂。中国主张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以上与周边国家存在争议,海域内大量资源被掠夺、部分岛礁被占领。美、日、印等域外国家的介入,使地区海上争端与大国博弈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中国解决海上争端局面更加复杂。日本利用钓鱼岛制造事端,使得擦枪走火引发海上冲突甚至逐步升级为海上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南海周边国家不断加强军备建设,加紧购买先进战机和舰艇,海上军事力量快速发展,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三是台海局势充满变数。民进党上台后,不但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反而加紧推进“台独”路线,竭力煽动两岸的敌意和对立,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坚持“以台制华”战略,近期又悍然提出对台军售和美台军舰相互停靠对方港口。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台湾问题事关国家统一和长远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是必须迈过的一道槛、必须经受的一场大考。
围绕着中国的美军基地
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此前历届政府基本坚持了对华建设性接触战略。但是特朗普上台后,将中国定位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特朗普政府连续对外发布了《国家战略安全报告》《国防战略报告》和《核态势报告》,并于2019年6月发布了《印太战略报告》,以所谓的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为幌子,确定了在各个领域对华开展遏制和打压的“路线图”。 蓄意纵容日本霸占中国的钓鱼岛,纵容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小国霸占中国的南海诸岛;干涉中国内政,频频对台军售,支持分裂中国的台独、港独等等分裂中国的势力。
特朗普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或明或暗地插手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南海军事
活动
态势的强度有增无减,“航行自由行动”的力度、空中抵近侦察的频率都超出以往。
2018年以来,美国频频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特朗普政府公然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赤裸裸地干涉中国内政,暗中支持蔡英文政府的“台独”政策,大幅提高了对台军售数量和规格,且通过了《台湾旅行法案》和《台湾保证法》,实质性提升美台关系。
在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双边关系处于低谷的大背景下,香港亦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一张牌。尤其近期香港因拟议修订《逃犯条例》而触发反对派和“港独”分子抗议的事件,也为美国深度染指香港事务提供了机会。而且,美国近期对香港事务的干预力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些美国高官与港独分子黎智英、陈方安生和李柱铭等会面,美国等西方间谍混迹于抗议人群中煽动民众暴力抗法,攻击中国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
干涉我国内政,阻扰我国统一:不准台湾当局与大陆讨论统一问题,不准台湾退役将领与大陆退役将领进行定期性的交流。坚持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暗中向台湾转让先进军事技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美国的种种打压中国的手段,阻挡不了中国崛起的大势,也治不了自己的病。
第四节:海洋强国面临的其它挑战
中国海洋强国除了面临美国及其盟友,和中国有海洋划界纠纷的国家外带来的挑战之外,中国还面临着其他一些挑战。
一是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挑战。
海上恐怖袭击及海盗行动等跨界犯罪,威胁中国海上贸易通道安全
中国的对外经济依存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其中90%的运输要经过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等咽喉要道完成。这意味着,上述任何地区的不稳定或者海盗、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都有可能威胁中国的海运安全。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运船队,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海上航线连通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个港口。但世界上诸多海上战略通道大部分不为中国所有和控制,一旦发生危机或战事,海上运输将面临严重威胁。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它是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必经之地,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能力极其有限,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另一方面,中国能源生产总体上虽然有所上升,但是,消费结构上存在较大安全问题。2018年中国能源消费比重中煤炭占59.0%,不利于低碳清洁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占比分别为18.9%和7.8%,虽然比重较小,但是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中国在继2017年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石油进口国后,2018年又超过日本成为最大天然气进口国。
同时能源进口通道集中度高,风险评估与安全保障力度不足。中国油气进口来源虽然多元化,但仍集中在中东等少数地缘政治不稳定区域。目前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安哥拉、沙特、伊拉克、阿曼和伊朗等国家。从来源国地理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非、中东和亚太地区。从进口量来看,中国进口主要来源集中在中东地区。中国油气进口通道较为集中,大部分海上运输航线都需经过马六甲海峡。
主要有四条航线:第一条为中东航线。由中东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承担了近一半的中国石油进口运输量。第二条为非洲航线,从非洲经马六甲海峡至中国沿海港口。第三条为拉丁美洲航线和第四条东南亚航线,都经马六甲海峡到中国沿海港口。这样,中国石油有70%—80%进口量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一旦发生战事或被经济封锁,除了海峡容易受到控制,海上运输风险也较大。因此,集中的石油运输通道是当前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挑战。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二是海外利益安全问题日益突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远远超出国境,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是典型的经济外向型国家。
除战略通道外,中国在外生物利益还包括中国驻外机构、境外资产、境外企业、境外中国公民侨民等。
根据《全球外交指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驻外机构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多三个。截至2019年9月,中国与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173个国家设立驻外大使馆,在50个国家设立驻外总领馆99个,另在联合国、欧盟、东盟等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团、使团、代表处11个;商务部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以及国际组织中设立225个驻外经商机构;文化和旅游部在47个国家设立60个旅游办事处(中国文化中心);国家汉办在全世界超过150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余所孔子课堂。
在境外资产方面。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19年9月联合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稳居世界前三名,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截至2018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98万亿美元,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8122.3亿美元。
再就是境外中资企业。从规模上看,根据商务部网站2019年12月5日对外投资备案核准信息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已达56222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数量超过10000家,中国在海外约有30000余家企业正在开展各项业务,经济体量达到60000亿美元;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3000余个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60%。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中老铁路、瓜达尔港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建设中。
境外中国公民侨民也事关国家利益。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选择出境旅游、工作、留学。在出境旅游方面,出境旅游产业规模在中国快速增长,201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2015年,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已经扩大到151个国家(地区),2018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达到1.49亿人次(见图2)。在出国留学方面,根据教育部2019年3月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达到66.21万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人员951.4万人。对外劳务合作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7万人。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352.3万人次。海外侨胞方面,中国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6000万名海外侨胞。
海外利益受到的挑战主要是恐怖袭击、政局动荡和负面舆情。
恐怖袭击是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风险。中国海外利益拓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恐怖主义威胁,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防范打击恐怖主义形势尤为严峻。2013年-2019年间,全球共发生1.7万起恐怖袭击,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占比超过50%。“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线路与恐怖袭击高发、频发区域高度重合。
政局动荡是影响中国海外利益最具周期性的影响因素。中国海外利益目前主要依靠“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约30%的国家发生过政局动荡,8个国家长期处于战乱状态,23个国家内政遭受别国的严重干涉。中国海外利益常常成为相关国家政党之间、国家之间交易的筹码。地区动荡是影响中国海外利益的常态化因素。中国海外利益目前已经布局和大规模拓展的非洲、南亚、中东等地区存在地区动荡的现象。非洲地区战乱不断;南亚地区的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中东地区的也门内战、叙利亚冲突、伊朗问题、巴以冲突等地区热点问题,都是地区动荡的爆发成因。
负面舆情是观察中国海外利益风险变化的风向标,针对中国海外利益或者中国本身的负面舆情数量多少与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风险等级呈正相关关系。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例,65个国家中的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曾出现过针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和不实炒作,多个国家曾出现过反华游行。社会治安问题是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最常見风险。
在此大背景下,海外利益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安全问题日益突显。
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的塑料漂浮岛
三是海洋环境不断恶化的挑战。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各类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的累积严重危害生态资源和环境健康。“据估算,到2050年,海洋里塑料垃圾的总量可能会超过鱼类的总量。”目前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其中,全球每年约有200万—8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大量海洋塑料垃圾的累积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和资源安全问题。不仅如此,被称为“隐形杀手”的海洋微塑料(直径小于5mm,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也在给海洋带来威胁。“微塑料影响生物的繁殖发育,并造成污染物的累积和沿食物链的传递。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南北两极,从海洋表层到万米深海,微塑料无处不在。目前应对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环境问题仍面临较多挑战与困难,如海洋垃圾与微塑料基础数据还比较欠缺,动态跟踪监测不完整,系统评估海洋垃圾与微塑料污染和生态影响的基础薄弱,无法对其防治提供强有力的科研保障。
目前全球海洋正处于2300万年以来海洋酸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从最初的海洋表面到进入海平面下的500米、1000米,酸化范围也从较远海域扩展至边缘海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近岸海域均不同程度出现了酸化现象,威胁着海洋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导致商业渔业资源的永久改变, 最终会影响到海洋捕捞业的产量和产值。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近海贝类养殖业,因为贝类幼体的外壳易解体,从而对其成体也会带来影响,导致其发育迟滞,甚至死亡。
“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区生物正逐渐失去栖息之地。”自1970年以来,南极磷虾资源的数量已经减少了80%—90%,海水酸化则严重影响着具有碳酸钙外壳生物的生存,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珊瑚礁面积减少约80%,而无限度的围填海、过度捕捞、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等更是让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着巨大危机。
四是海洋科技水平较低的挑战。
我国现代科技起步较晚,早期人才匮乏、创新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科技教育的发展,大多数海洋设备都依赖于进口。
目前,我国的研究视野大多局限在近海区域,深海和极地研究正在投入很大的力量,但是起步较晚。以我国为主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几乎空白。
如我们目前对水深2000米以下的海洋几乎一无所知,然而84%的海洋水深超过2000米。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提出水下工作站的概念,研制了一艘核动力研究潜艇NR-1号(郭亚东,2009;吉雨冠等,2011),负责水下搜索与回收、海底地质调查、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水下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等任务。目前美国正在研制NR-2型军民两用深海作业装备,正在酝酿的“海洋大气海底综合研究”平台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深海研究基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俄罗斯联合包括挪威在内的多个国家,围绕北极开展了海洋油气开发新装备体系的论证与研究,研制了具备强大深海探测作业能力的核动力深海空间站,成功参加多次科考工作。俄罗斯目前仍在积极开展“多功能水下工作站”的研究;日本于2014年提出了“海底城市”的概念,计划2030年建成移动的海底城市;法国则专门针对水下核电站进行了深入的设计和研发,解决深海空间站的动力供给问题。
类似的海洋科技差距在我国目前积极酝酿的大洋钻探平台、海底观测网、海洋机器人等领域也同样存在。美国的大洋钻探平台在5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全球的科学发现,创立了辉煌的科学成就,早期海底观测网的雏形也起始于大约30年前,这方面我们比欧美发达海洋强国落后许多。
我国近几年海洋科技资源越来越丰富,近几年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各地创立了很多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机构,海洋科考船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但是管理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表现为各个管理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条块分割明显,对同一个海域的同样问题,不同地方的科研或企业单位都启动一些类似的研究项目,如海洋基础调查、水深测量等,而不同单位之间资料互相封闭,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科研工作的低水平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很难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在海洋科学家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国外顶尖科学家和留学回国人员加入国内科研单位的情况下,老旧的过于行政化的条块分割型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竞争力。很多时候国内不同政府机构管理下的单位之间很难有长期资料共享的可能性,这不符合国家财政资助下的非涉密资料只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公开的原则。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要求其资助的项目所采集的资料,在一定时间内有独立使用权,但是过了此优先拥有期之后,资料必须公开。在这一点上,我国还需要深入改革,破除重重阻碍。
参考资料
1、《瞭望丨何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8年3月15日
2、太平洋地区海权之争……(作者/策划:胡越强) 2004-10-1014:27:21 稿源:国际在线
3、美智库支招海上围堵中国,加强军事存在让中国“知难而退”,拉拢盟友外交经贸孤立中国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 作者:王权 时间:2014-09-29 16:21:33
4、遏制中国,美国打了哪些“组合牌”2019-09-12 15:51来源:半月谈网
5、李春峰,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潜力与挑战《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9月下
6、鞠海龙: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三大挑战,海洋中国-中国网 2012-12-13 09:03
7、吴立新,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科技,人民网-人民日报2017年11月07日
8、项文惠,中国的海外公民保护—战略实施、制约因素及策略应对[J].国际展望,2017(04)
9、陈立,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研究—中国民营保安公司作用探析[M].法律出版社,2019
10、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央企业“一带一路”国别风险与安保体系建设研究[J].理论视野,2017(06)
11、肖晞,关系治理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J],探索,2019(01)
12、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M],1621
13、孙永生,一带一路:中国海外利益安全风险防控[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06)
14、张杰,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与公民保护[J],俄罗斯研究,2016(05)
15、郎帅,“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难点、要点和重点[J],理论月刊,2018(06)
16、Timothy R,Heath. China's Pursuit of Overseas Security.[R].RAND,2018
17、殷储,中国海外利益亟需三方保护[J],世界知识,2018(01)
18、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19、互联网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内容,来自互联网,未查明出处。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我将立即删除。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憨哥的天空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049
积分
77
帖子
0
精华
发布新话题
帖子排行榜
换一批
1
南美篇33:从冰山冰川到伊他卡号锚地
2
赞助商|逐浪王者·荣耀鲸狮,青岛鲸狮啤酒与海帆赛共同见证海上
3
赛队巡礼 | 全环不停歇,竞逐海南岛
返回版块列表
千万粉丝的大本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发送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说说你的想法......
0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