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

2020-8-10 21:24 · 航海历史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w1.jpg

    第四节:闭关锁国导致鸦片战争
   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在介绍英国的有关章节已作了介绍,这里这种介绍一下闭关锁国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鸦片战争因鸦片大量输入中国而引起吗?答案是否定的,鸦片战争与鸦片有关,但不是引起鸦片战争的主要因素。可以说大清的闭关锁国是引起鸦片战争的主要根源。  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海洋霸主,从经济和工业上看,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工业生产水平迅速增强,工业化水平全球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英国控制了全球大部分贸易,英国的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7%。从军事上看,在工业革命的催化下,一大批新式武器出炉,装备于英国皇家海军,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是世界第一强大的海军。陆军不仅武器装备先进,而且采用的是现代的训练和作战方式。当时印度和一些南太平洋国家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对于英国来说,中国对其实施经济强国十分重要。一方面英国需要从中国直接采购大量的茶叶、丝绸、陶瓷等中国产品,满足国内尤其时尚等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英国还需要把他的工业品推销到中国市场。  大清的闭关锁国让英国的计划难以实现。  同时中国和英国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就撤销了宁波、泉州、松江三地海关,仅允许在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确切说,“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主要是针对西方各国而言,南洋地区的商人仍然可以到闽、浙、江海关进行贸易。即便在广州,西方商人也只能通过由清政府特许对外贸易的十三家商行(也就是著名的十三行)来进行。西方商人吃住都只能在十三行的驿馆里,根本不能和普通中国商人直接贸易。   当时英国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清朝则是以白银作为货币,所以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都要以银两折算,英国必须从欧洲、美洲购入白银来支付给清朝,金银货币之间的买卖兑换,再加上清朝又是实行浮动汇率兑换,让英国的利润进一步受损。同时在税率方面,清朝对从英国的进口货物都要抽取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这也让英国极为不满。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农历10月,英国商人波朗、亚免、质臣等来广州,奉英皇乔治三世命向广东总督报告说:“因前年大皇帝万寿未申祝厘,今遣使臣马嘎尔尼等将由天津入贡。”总督郭世勋转奏乾隆帝,乾隆帝谕“准其所请”。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农历6月19日,使团船队抵达广州,之后马戛尔尼一行于8月抵达北京。9月14日,乾隆帝正式接见使团,马戛尔尼代表英国政府向其提出了七个请求,要求签订正式条约:1、派遣驻北京人员管理中英贸易。2、允许英国商船至宁波、舟山及两广、天津地方收泊交易。3、允许英国商人比照俄国之例在北京设一商馆以收贮发卖货物。4、要求在舟山附近小海岛修建设施,作存货及商人居住。5、允许选择广州城附近一处地方作英商居留地,并允许澳门英商自由出入广东。6、允许英国商船出入广州与澳门水道并能减免货物课税。7、允许英人传教至次年。乾隆一概不准。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清廷又将深受海外欢迎的茶叶作为禁止出口的货物之一,谕令皖、浙、闽三省巡抚,“严饬所属,广为出示晓谕,所有贩茶赴粤之商人,俱仍照旧例,令由内河过岭行走,永禁出洋贩运,偿有违禁私出海口者,一经掣获,将该商人治罪,并将茶叶入官。若不实力禁止,仍私运出洋,别经发觉,查明系由何处海口偷漏,除将守口员弁严参外,并将该巡抚惩处不贷。”这对英国又是一巨大打击,在英国人的消费中,茶叶占很大比重。   中国茶叶在英国广受欢迎,在家庭消费中占有很高的比重。1781年—1790年,中国每年销往英国的仅茶叶一项价值高达9600万英镑,而同期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价值仅1600万英镑。可见贸易逆差之大。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从6月3日到6月25日结束,历时23天,总共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这对英国同样是以极大打击,但还不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引起这场战争的原因,除了经济利益上的冲突,还有文化层面上的冲突也是一直被人忽视的。清朝依然延续传统的世界中心、五服朝贡等非平等外交策略,在对待外夷来朝还是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这样被轻视或是忽视,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平等待遇。   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英国水兵在九龙尖沙咀村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由于清朝和西方采用不同的法律体系,所以西方列强认为按照清朝法律是不公平的,之前凡是发生涉及洋人的案件,都是由西方领事官员裁决,这次当然也不例外。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义律拒不交出凶手,只判了几个月的监禁了事。因此,8月15日林则徐奉旨下令禁止与英国的一切贸易,派兵进入澳门,驱逐英人出境。这一事件才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线。10月1日,英国内阁以与清朝的贸易受阻以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的决定。   道光二十年(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皇帝的旨意,宣布正式封港,并且永远断绝和英国的贸易来往。这就等于是导火索最终引爆了炸药桶。   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表示“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中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严重关切,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响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4月,英国国会对出兵中国进行了激烈辩论,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决议。但是没有正式对清朝宣战,所以英国一直认为这只是为了通商断绝而采取的军事报复行动,既不是为了鸦片贸易,也谈不上是战争。   英国舰队6月从印度开赴中国,拉开了这场中英之间没有宣战的战争。英国舰队到达中国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舟山沦陷,上海沦陷,厦门沦陷,宁波沦陷,镇江沦陷,就是名将关天培重兵防御的广州也没能撑过一天。双方的伤亡比例是400:1。1842年底,《南京条约》签订,至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了。英国殖民香港,清廷赔款2100两白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和税率协商。   以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几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w2.jpg
   第五节:不堪一击的清朝海防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可以说基本没有海防。即便是清朝最重视的广州水师,其装备和兵员也极其糟糕。清朝的水师并非近代意义上的海军,也并非独立军种,而是附属于八旗、绿营之内的一个专业兵种。最有战斗力的水师力量不是水兵而是抚、督、镇辖下的本标兵。   相比之下,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华海军兵力包括战舰16艘(共载炮540门)、武装轮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0余艘,舰队官兵共3000余人。随着战争的进展,英侵华海军力量陆续增强。1842年8月,英国侵华海军兵力计有:战舰25艘、木质轮船9艘、铁质轮船6艘,辅助船只中有医院船1艘、运兵船6艘、测量船2艘,以及运输船约60艘。侵华英军最大的排水量超过1500吨的三级战列舰炮位配置为,最下层载28门32磅弹炮,上层甲板载28门18磅弹炮,露天甲板载14门9磅弹炮,舰首载炮4门,一些是9磅弹炮,和32磅弹卡龙舰炮配合使用。   而在实际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水师基本没有和英军在海上发生正面战斗,所谓海战就是清朝的海岸炮台应对英国战舰。清军水师船偶尔也想伏击侵略军舰队,但由于舰炮和海战战术的落后,往往无功而返,甚至损失惨重。如1858年7月19日,在珠江上一艘清军舰船配备精兵17人,装备有上膛的火铳、火箭、刀剑和长矛,专门为了突袭英军护卫舰而设计的,袭击了一艘有8名水兵和1名海军陆战队员的侵华英军独桅纵帆船。经过半小时的激战,英方击毙了13名清兵,剩下的4名清兵最后跳到岸上,狼狈逃跑。把他们的兵船、武器、弹药和同伴尸体全部留给了英军,后者拖着清军师船凯旋。所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在基本没有海防的情况下,一路很轻松的占领中国沿海各个城市。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w3.jpg
曾经是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舰队第六节:清朝海军的建立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才开始了建设海军的过程。1866年,清政府在福州马尾成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以沈葆桢为船政大臣。同年,李鸿章要求其江南制造局建造炮舰。1868年8月,第一艘中国制造的蒸汽军舰“恬吉”号在南京下水。1869年,“万年青”(又称“万年清”)在福州下水。但由上海和福州制造的船只不仅在质量上无法与外国船只相比,就费用而言也比买外国同规模的舰船费用高得多。  到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中止了其造船计划。于是李鸿章等官员便着手从国外买船。为人所熟知的定远、镇远两战舰即为外国制造(1880年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至1882年清王朝拥有约50艘西式战舰,其中半数为进口。从拥有战舰数量上看,大清已然成为亚洲第一海上强国。在海军队伍的建设上,早在1867年即建立的福州船政学堂是新建海军最主要的军官来源。在沈葆桢和丁日昌离开船政局后,福州船政局开始衰落。作为代替,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成立了天津水师学堂。后来又有了水陆师学堂(广东,1887年),曾国荃的南洋水师学堂(南京,1890年)。  1885年10月清政府宣布成立海军衙门,以醇亲王为总理大臣。海军衙门的成立并不意味着海军的统一部署和统一指挥。  以后有了四大水师,分别是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北洋水师的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北洋水师在1894年—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其覆没也是洋务运动的破产的标志。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w4.jpg
北洋水师访问日本时的官兵照片   福建水师又称福建海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由福州船政局节制。同时也是当时装备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支近代化舰队。1860年由左宗棠奉命成立福建船政后,随着福建船政制造厂和船政学堂的不断发展,马江附近的军港设施日益健全、船政制造的军舰和培训出的海军人才也渐成规模。清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命沈葆桢总理船政事务,统管造船厂和前后学堂、水师营。    同治十三年(1874年),福建水师拥有铁肋木壳船,炮舰等舰15艘,又从国外购得3舰。于1879年7月4日颁上谕,清政府诏令闽局轮船先行练成一军,福建水师正式宣布成立。截止到中法战争爆发之前,福建水师水师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统辖兵船已达26艘。有主力战舰十数艘,但多为木壳结构,总排水量仅9900吨,载普通火炮47门,官兵1100人。   马尾港是福建水师的基地。中法战争前,法国侵略者利用清政府和战举棋不定,犹豫分歧,便以武力配合外交讹诈来迫使清政府就范。1884年7月中旬,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舰队以“游历”为名,驶进马尾军港。闽浙总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等,在李鸿章对外退让妥协政策的影响下,深恐得罪侵略者,影响中法“和议”和列强“调解”,不但不防范,反而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对前来准备进攻中国海军的法国舰队以“友好的接待”。并“严谕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甚至禁止港内水师舰只移动,免使法军产生疑虑。8月21日,中法谈判破裂。23日上午,何璟接到法国驻福州领事战书后,竟然对水师官兵封锁消息,不准官兵“轻举妄动”,而寄希望于乞求法军延期进攻。下午一点,法舰向福建水师发炮进攻。福建水师在未作任何战守准备的情况下仓促还击。多数舰只还来不及起锚,便被法军优势炮水纷纷击伤、击沉。海战不到30分钟,福建水师兵舰11艘,运输舰19艘,全部被击毁。官兵阵亡521人,伤150人,下落不明者51人。而法军,5人被击毙,15人受伤。海战同时,法军轰毁了洋务派经营了近20年的福州造船厂和两岸炮台与无数民房。经中法之战,福建水师几近全军覆没,以后剩余的几艘舰船以后归新成立的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直接建立在旧绿营水师编制的基础之上,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   绿营广东水师最早成军于康熙三年(1664年),水师提督驻惠州,后由于海边平静而裁撤。嘉庆十四年(1809年)复置水师提督,驻虎门。绿营广东水师合计各营战船约有400余艘,均为旧式木质帆船。其中最大的战舰是水师督船,也不过排水量数百吨,载12门前膛铁炮而已。这样的装备,缉贼拿盗尚敷其用。在鸦片战争中遇到英军的坚船利炮,则相形见绌,不堪一击。鸦片战争后,广东水师也走向了近代化。同治五年(1866年),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6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广东水师向福州船政先订购了一艘无防护巡洋舰广甲号后又追加了广乙、广丙两艘鱼雷巡洋舰和炮舰广庚号,至此广东水师终于有了千吨级的军舰。此时的广东水师共有舰艇37艘,总吨位1.1万吨。“广甲” “广乙”“广丙”号1894年参加南北洋大会操北上,在甲午战争中归北洋水师指挥,先后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中被击毁。广丙号在威海卫海战结束后被俘。宣统元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远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广东水师作为一支独立编制的存在宣告终结。  南洋水师,又称南洋海军,职责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由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开始在经营福建船政的同时筹办南洋海防。  1884年初具规模,至甲午战争前,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1888年正式成军。   南洋水师最为骄傲的就是在中法战争中取得镇海保卫战的胜利。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军一度企图侵占中国的台湾,但因为遭到台湾军民的坚决抵抗而告失败,法国远东舰队随即开始了对台湾的封锁,以断绝台湾守军的外援。1885年1月18日,清廷派南洋水师5舰起锚南下。南洋水师出动的消息随即传到法国舰队,法国将领孤拔亲自率舰队在中途进行截击。2月13日清晨5时半,法国舰队发现了悬挂龙旗的中国军舰,孤拔当即下令准备战斗,上午7时,双方舰队拉近至10海里。南洋水师的5舰也发现了法国舰队,“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加大马力,准备甩掉法国军舰,“澄庆”、“驭远”由于航速较慢,躲向石浦港。孤拔兵分两路追击。但令人意外的是,2月15日天明以后,法国舰队意外发现“驭远”、“澄庆”二舰自沉在港中,船上官兵已全部撤离,究竟2舰为何自沉?当时清政府的调查是,“驭远”和“澄庆”管带畏战,下令自行凿沉军舰。清政府因此大怒,将两舰管带发配边关充军,以示惩罚。“开济”、“南琛”、“南瑞”3舰在甩掉法国舰队后,于2月27日驶入了海防重镇镇海,第二天即被法军发现,当晚7时孤拔率“巴雅”、“凯旋”、“尼埃利”、“达拉克”4舰到达镇江海口外。后在南洋水师的奋力抗击下,取得了镇海保卫战的胜利。此次胜利,尽管也只是小胜,但也是清朝水师难得的胜利。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分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水师正式消失。清朝水师的可悲之处在于尽管有四大水师,但节制不同,并不是一支统一的海军。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除了福建水师中法战争后受南洋水师节制外,其它舰队一向互不统属,严分区域,互不应援,甚至见死不救。甲申闽海危机四十余日,朝廷一再严旨催促派舰驰援,广东水师只派了两三艘军舰到闽江口外游弋作势,实力较强的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却以实力不敌,守口尚且力量不足为由拒不发兵。待到皇帝切责“实在可恶”不得已出动时,福建水师已经几乎全军覆没了。究其原因,仍要追述到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汉族地方军阀势力则大大膨胀,兴办海军几乎成了这些军阀兼封疆大吏的私事,因此甲午朝鲜半岛和黄海上空战云密布时,中国三大舰队和甲申闽海危机时一样,仍旧不能合势御敌。北洋水师既无望于南洋水师,遂不得不以一隅之力去搏日本全国海军之师。当然,北洋水师的惨败还在于经费短缺,大量海军经费被挪用,无经费购置新的舰船,甚至无经费保养已有舰船和进行武器更新。 第七节:甲午战争后中日地位的转折及大清海军的消失甲午战争过程中北洋水师的惨败已在介绍日本有关章节中做了叙述,这里不忍再叙。  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完全“自主”,实际上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我国辽东半岛、台湾省、澎湖列岛等地(后辽东半岛由于俄罗斯干涉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赔款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签订后,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人们痛骂李鸿章是“卖国贼”,要求清政府严办李鸿章。台湾人民更是义愤填膺。他们纷纷组织义民军,推举台南守将刘永福任军统,共同抗日。台湾军民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战斗。最后,义军大部分战死。台湾军民4个多月的抗战,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杀伤敌人3万多。在这以后漫长的半个世纪中,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w5.jpg

  《马关条约》的签署是一极大的转折,在国际上中国的地位一落千丈;对国内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灾难,老百姓从此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付出了数目空前的赔款。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种侵略的特点是资本输出与领土掠夺。  首先是中国地位的极具下滑。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洋务运动,国力已有所增强。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一些胜利,让世界为之一惊,对中国刮目相看。左宗棠收复伊犁,威慑了沙皇俄国。开始与外国修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此时的中国可以说是亚洲第一强国。   但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世界列强看到了外表看似强大的中国,实际上十分的虚弱。中国从此失去了相应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列强看到中国的虚弱。连日本都可以打败中国,所以就开始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地欺负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其次,亚洲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甲午战争是一场此消彼长的战争。中国从国际舞台上走下了,日本粉墨登场,由于中国的赔偿,日本开始迅速崛起,于是日本取代了中国在东方的强国地位。  日本从《马关条约》得到的不仅是钱财而已。日本的势力扩张到了中国,而且日本人还在中国取得了种种特权,占领了台湾,获得了在辽东的势力范围,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日本在中国贸易通商,投资办厂,享受政策优惠,使得中国很快沦为日本的原材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日本因此获得快速成长。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  甲午战争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之后,清朝的水师进行了合并重组,成立了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但战斗力已经与一个大国极不相称了。  巡洋舰队有巡洋舰“海圻”(同型舰“海天”号已失事(1904年4月26日,4300吨的“海天”号巡洋舰在鼎星岛海域触礁沉没,这是中国海军在海难事故中沉没的最大军舰。管带刘冠雄受袁世凯庇护未受严厉处分)等共15艘。   长江舰队有练习舰“镜清”号等17艘。   此外,还有一些舰艇属于各省水师编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个舰队受命前往汉口镇压革命军,但海军官兵大都同情革命,准备发动起义,海军提督萨镇冰默认了起义行为,11月晚11时大清海军大臣萨镇冰发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舰艇好自为之”的信号,黯然离开舰队,11月15日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以后在晚清时期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民国海军。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起暖心事件。    清朝覆灭的前夕,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曾率领舰船”海圻“号,出访欧美各国。当时美洲许多国家正掀起一场排挤华人的浪潮。   程璧光率领舰队到达美国后,拜会美国总统,还在纽约市政厅发表了即兴英语演讲,得到美国人的礼遇。兜兜转转一圈后,程璧光离开美国,前往古巴。   古巴华侨听到大清海军要来的消息后,十分激动。毕竟外面的日子那么艰难,看到祖国海军军舰的身影,能不激动吗?他们自发组织了许多人去欢迎、观看”海圻“号。古巴总统跟程璧光见面会谈后,很快表示古巴不再歧视华人。   随后不久,墨西哥也宣布,不再歧视华人,并且还要给受害的华人补偿。   外交目的达到后,程璧光就率领舰船,准备按照原路线回国。但当他们到达英国一港口时,传来国内爆发革命的消息。许多船员主动向程璧光请命,要求回国参加革命。   程璧光没有马上做出抉择,而是让官兵自行决定。他说,愿意回国参加革命的,站右舷;不同意的,站左舷。结果全体官兵都站到右边。就连船上一只白色波斯猫也站在了右舷。人心向背,没有人愿意支持大清国了。
参考资料

1、刘军《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赘述》,《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11期

2、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3、陈尚胜,《文史哲》:“闭关”或“开放”类型分析的局限性——近20年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研究述评,2002年06期

4、佚名.《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卷一一三

5、清朝史官,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

6、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第6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7、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上海书店,1986年

8、汪敬虞,《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论清代前期的禁海闭关,1983年02期

9、《中国财政通史.清代卷》

10、互联网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内容,来自互联网,未查明出处。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我将立即删除。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w1.jpg

    第四节:闭关锁国导致鸦片战争
   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在介绍英国的有关章节已作了介绍,这里这种介绍一下闭关锁国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鸦片战争因鸦片大量输入中国而引起吗?答案是否定的,鸦片战争与鸦片有关,但不是引起鸦片战争的主要因素。可以说大清的闭关锁国是引起鸦片战争的主要根源。  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海洋霸主,从经济和工业上看,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工业生产水平迅速增强,工业化水平全球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英国控制了全球大部分贸易,英国的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7%。从军事上看,在工业革命的催化下,一大批新式武器出炉,装备于英国皇家海军,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是世界第一强大的海军。陆军不仅武器装备先进,而且采用的是现代的训练和作战方式。当时印度和一些南太平洋国家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对于英国来说,中国对其实施经济强国十分重要。一方面英国需要从中国直接采购大量的茶叶、丝绸、陶瓷等中国产品,满足国内尤其时尚等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英国还需要把他的工业品推销到中国市场。  大清的闭关锁国让英国的计划难以实现。  同时中国和英国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就撤销了宁波、泉州、松江三地海关,仅允许在广州一地进行对外贸易,确切说,“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主要是针对西方各国而言,南洋地区的商人仍然可以到闽、浙、江海关进行贸易。即便在广州,西方商人也只能通过由清政府特许对外贸易的十三家商行(也就是著名的十三行)来进行。西方商人吃住都只能在十三行的驿馆里,根本不能和普通中国商人直接贸易。   当时英国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清朝则是以白银作为货币,所以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都要以银两折算,英国必须从欧洲、美洲购入白银来支付给清朝,金银货币之间的买卖兑换,再加上清朝又是实行浮动汇率兑换,让英国的利润进一步受损。同时在税率方面,清朝对从英国的进口货物都要抽取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这也让英国极为不满。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农历10月,英国商人波朗、亚免、质臣等来广州,奉英皇乔治三世命向广东总督报告说:“因前年大皇帝万寿未申祝厘,今遣使臣马嘎尔尼等将由天津入贡。”总督郭世勋转奏乾隆帝,乾隆帝谕“准其所请”。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农历6月19日,使团船队抵达广州,之后马戛尔尼一行于8月抵达北京。9月14日,乾隆帝正式接见使团,马戛尔尼代表英国政府向其提出了七个请求,要求签订正式条约:1、派遣驻北京人员管理中英贸易。2、允许英国商船至宁波、舟山及两广、天津地方收泊交易。3、允许英国商人比照俄国之例在北京设一商馆以收贮发卖货物。4、要求在舟山附近小海岛修建设施,作存货及商人居住。5、允许选择广州城附近一处地方作英商居留地,并允许澳门英商自由出入广东。6、允许英国商船出入广州与澳门水道并能减免货物课税。7、允许英人传教至次年。乾隆一概不准。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清廷又将深受海外欢迎的茶叶作为禁止出口的货物之一,谕令皖、浙、闽三省巡抚,“严饬所属,广为出示晓谕,所有贩茶赴粤之商人,俱仍照旧例,令由内河过岭行走,永禁出洋贩运,偿有违禁私出海口者,一经掣获,将该商人治罪,并将茶叶入官。若不实力禁止,仍私运出洋,别经发觉,查明系由何处海口偷漏,除将守口员弁严参外,并将该巡抚惩处不贷。”这对英国又是一巨大打击,在英国人的消费中,茶叶占很大比重。   中国茶叶在英国广受欢迎,在家庭消费中占有很高的比重。1781年—1790年,中国每年销往英国的仅茶叶一项价值高达9600万英镑,而同期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价值仅1600万英镑。可见贸易逆差之大。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从6月3日到6月25日结束,历时23天,总共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这对英国同样是以极大打击,但还不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引起这场战争的原因,除了经济利益上的冲突,还有文化层面上的冲突也是一直被人忽视的。清朝依然延续传统的世界中心、五服朝贡等非平等外交策略,在对待外夷来朝还是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这样被轻视或是忽视,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平等待遇。   道光十九年(1839年)7月,英国水兵在九龙尖沙咀村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由于清朝和西方采用不同的法律体系,所以西方列强认为按照清朝法律是不公平的,之前凡是发生涉及洋人的案件,都是由西方领事官员裁决,这次当然也不例外。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义律拒不交出凶手,只判了几个月的监禁了事。因此,8月15日林则徐奉旨下令禁止与英国的一切贸易,派兵进入澳门,驱逐英人出境。这一事件才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线。10月1日,英国内阁以与清朝的贸易受阻以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的决定。   道光二十年(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皇帝的旨意,宣布正式封港,并且永远断绝和英国的贸易来往。这就等于是导火索最终引爆了炸药桶。   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表示“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中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严重关切,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响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4月,英国国会对出兵中国进行了激烈辩论,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决议。但是没有正式对清朝宣战,所以英国一直认为这只是为了通商断绝而采取的军事报复行动,既不是为了鸦片贸易,也谈不上是战争。   英国舰队6月从印度开赴中国,拉开了这场中英之间没有宣战的战争。英国舰队到达中国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舟山沦陷,上海沦陷,厦门沦陷,宁波沦陷,镇江沦陷,就是名将关天培重兵防御的广州也没能撑过一天。双方的伤亡比例是400:1。1842年底,《南京条约》签订,至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了。英国殖民香港,清廷赔款2100两白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和税率协商。   以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几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w2.jpg
   第五节:不堪一击的清朝海防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可以说基本没有海防。即便是清朝最重视的广州水师,其装备和兵员也极其糟糕。清朝的水师并非近代意义上的海军,也并非独立军种,而是附属于八旗、绿营之内的一个专业兵种。最有战斗力的水师力量不是水兵而是抚、督、镇辖下的本标兵。   相比之下,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华海军兵力包括战舰16艘(共载炮540门)、武装轮船4艘、运兵船1艘、运输船20余艘,舰队官兵共3000余人。随着战争的进展,英侵华海军力量陆续增强。1842年8月,英国侵华海军兵力计有:战舰25艘、木质轮船9艘、铁质轮船6艘,辅助船只中有医院船1艘、运兵船6艘、测量船2艘,以及运输船约60艘。侵华英军最大的排水量超过1500吨的三级战列舰炮位配置为,最下层载28门32磅弹炮,上层甲板载28门18磅弹炮,露天甲板载14门9磅弹炮,舰首载炮4门,一些是9磅弹炮,和32磅弹卡龙舰炮配合使用。   而在实际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水师基本没有和英军在海上发生正面战斗,所谓海战就是清朝的海岸炮台应对英国战舰。清军水师船偶尔也想伏击侵略军舰队,但由于舰炮和海战战术的落后,往往无功而返,甚至损失惨重。如1858年7月19日,在珠江上一艘清军舰船配备精兵17人,装备有上膛的火铳、火箭、刀剑和长矛,专门为了突袭英军护卫舰而设计的,袭击了一艘有8名水兵和1名海军陆战队员的侵华英军独桅纵帆船。经过半小时的激战,英方击毙了13名清兵,剩下的4名清兵最后跳到岸上,狼狈逃跑。把他们的兵船、武器、弹药和同伴尸体全部留给了英军,后者拖着清军师船凯旋。所以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在基本没有海防的情况下,一路很轻松的占领中国沿海各个城市。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w3.jpg
曾经是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舰队第六节:清朝海军的建立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才开始了建设海军的过程。1866年,清政府在福州马尾成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以沈葆桢为船政大臣。同年,李鸿章要求其江南制造局建造炮舰。1868年8月,第一艘中国制造的蒸汽军舰“恬吉”号在南京下水。1869年,“万年青”(又称“万年清”)在福州下水。但由上海和福州制造的船只不仅在质量上无法与外国船只相比,就费用而言也比买外国同规模的舰船费用高得多。  到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中止了其造船计划。于是李鸿章等官员便着手从国外买船。为人所熟知的定远、镇远两战舰即为外国制造(1880年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至1882年清王朝拥有约50艘西式战舰,其中半数为进口。从拥有战舰数量上看,大清已然成为亚洲第一海上强国。在海军队伍的建设上,早在1867年即建立的福州船政学堂是新建海军最主要的军官来源。在沈葆桢和丁日昌离开船政局后,福州船政局开始衰落。作为代替,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成立了天津水师学堂。后来又有了水陆师学堂(广东,1887年),曾国荃的南洋水师学堂(南京,1890年)。  1885年10月清政府宣布成立海军衙门,以醇亲王为总理大臣。海军衙门的成立并不意味着海军的统一部署和统一指挥。  以后有了四大水师,分别是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北洋水师的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北洋水师在1894年—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其覆没也是洋务运动的破产的标志。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w4.jpg
北洋水师访问日本时的官兵照片   福建水师又称福建海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由福州船政局节制。同时也是当时装备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一支近代化舰队。1860年由左宗棠奉命成立福建船政后,随着福建船政制造厂和船政学堂的不断发展,马江附近的军港设施日益健全、船政制造的军舰和培训出的海军人才也渐成规模。清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命沈葆桢总理船政事务,统管造船厂和前后学堂、水师营。    同治十三年(1874年),福建水师拥有铁肋木壳船,炮舰等舰15艘,又从国外购得3舰。于1879年7月4日颁上谕,清政府诏令闽局轮船先行练成一军,福建水师正式宣布成立。截止到中法战争爆发之前,福建水师水师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统辖兵船已达26艘。有主力战舰十数艘,但多为木壳结构,总排水量仅9900吨,载普通火炮47门,官兵1100人。   马尾港是福建水师的基地。中法战争前,法国侵略者利用清政府和战举棋不定,犹豫分歧,便以武力配合外交讹诈来迫使清政府就范。1884年7月中旬,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舰队以“游历”为名,驶进马尾军港。闽浙总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等,在李鸿章对外退让妥协政策的影响下,深恐得罪侵略者,影响中法“和议”和列强“调解”,不但不防范,反而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对前来准备进攻中国海军的法国舰队以“友好的接待”。并“严谕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甚至禁止港内水师舰只移动,免使法军产生疑虑。8月21日,中法谈判破裂。23日上午,何璟接到法国驻福州领事战书后,竟然对水师官兵封锁消息,不准官兵“轻举妄动”,而寄希望于乞求法军延期进攻。下午一点,法舰向福建水师发炮进攻。福建水师在未作任何战守准备的情况下仓促还击。多数舰只还来不及起锚,便被法军优势炮水纷纷击伤、击沉。海战不到30分钟,福建水师兵舰11艘,运输舰19艘,全部被击毁。官兵阵亡521人,伤150人,下落不明者51人。而法军,5人被击毙,15人受伤。海战同时,法军轰毁了洋务派经营了近20年的福州造船厂和两岸炮台与无数民房。经中法之战,福建水师几近全军覆没,以后剩余的几艘舰船以后归新成立的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  广东水师也叫广东海军,清朝末期部署于南海区域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直接建立在旧绿营水师编制的基础之上,长官为广东水师提督,受两广总督节制。   绿营广东水师最早成军于康熙三年(1664年),水师提督驻惠州,后由于海边平静而裁撤。嘉庆十四年(1809年)复置水师提督,驻虎门。绿营广东水师合计各营战船约有400余艘,均为旧式木质帆船。其中最大的战舰是水师督船,也不过排水量数百吨,载12门前膛铁炮而已。这样的装备,缉贼拿盗尚敷其用。在鸦片战争中遇到英军的坚船利炮,则相形见绌,不堪一击。鸦片战争后,广东水师也走向了近代化。同治五年(1866年),当时两广总督瑞麟向英国、法国购入了6艘蒸汽火炮舰船,用于巡海、缉私、捕盗。1884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后,广东水师向福州船政先订购了一艘无防护巡洋舰广甲号后又追加了广乙、广丙两艘鱼雷巡洋舰和炮舰广庚号,至此广东水师终于有了千吨级的军舰。此时的广东水师共有舰艇37艘,总吨位1.1万吨。“广甲” “广乙”“广丙”号1894年参加南北洋大会操北上,在甲午战争中归北洋水师指挥,先后于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中被击毁。广丙号在威海卫海战结束后被俘。宣统元年,广东水师与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一起编为远洋舰队和长江舰队,广东水师作为一支独立编制的存在宣告终结。  南洋水师,又称南洋海军,职责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由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开始在经营福建船政的同时筹办南洋海防。  1884年初具规模,至甲午战争前,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1888年正式成军。   南洋水师最为骄傲的就是在中法战争中取得镇海保卫战的胜利。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军一度企图侵占中国的台湾,但因为遭到台湾军民的坚决抵抗而告失败,法国远东舰队随即开始了对台湾的封锁,以断绝台湾守军的外援。1885年1月18日,清廷派南洋水师5舰起锚南下。南洋水师出动的消息随即传到法国舰队,法国将领孤拔亲自率舰队在中途进行截击。2月13日清晨5时半,法国舰队发现了悬挂龙旗的中国军舰,孤拔当即下令准备战斗,上午7时,双方舰队拉近至10海里。南洋水师的5舰也发现了法国舰队,“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加大马力,准备甩掉法国军舰,“澄庆”、“驭远”由于航速较慢,躲向石浦港。孤拔兵分两路追击。但令人意外的是,2月15日天明以后,法国舰队意外发现“驭远”、“澄庆”二舰自沉在港中,船上官兵已全部撤离,究竟2舰为何自沉?当时清政府的调查是,“驭远”和“澄庆”管带畏战,下令自行凿沉军舰。清政府因此大怒,将两舰管带发配边关充军,以示惩罚。“开济”、“南琛”、“南瑞”3舰在甩掉法国舰队后,于2月27日驶入了海防重镇镇海,第二天即被法军发现,当晚7时孤拔率“巴雅”、“凯旋”、“尼埃利”、“达拉克”4舰到达镇江海口外。后在南洋水师的奋力抗击下,取得了镇海保卫战的胜利。此次胜利,尽管也只是小胜,但也是清朝水师难得的胜利。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分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水师正式消失。清朝水师的可悲之处在于尽管有四大水师,但节制不同,并不是一支统一的海军。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除了福建水师中法战争后受南洋水师节制外,其它舰队一向互不统属,严分区域,互不应援,甚至见死不救。甲申闽海危机四十余日,朝廷一再严旨催促派舰驰援,广东水师只派了两三艘军舰到闽江口外游弋作势,实力较强的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却以实力不敌,守口尚且力量不足为由拒不发兵。待到皇帝切责“实在可恶”不得已出动时,福建水师已经几乎全军覆没了。究其原因,仍要追述到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影响,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汉族地方军阀势力则大大膨胀,兴办海军几乎成了这些军阀兼封疆大吏的私事,因此甲午朝鲜半岛和黄海上空战云密布时,中国三大舰队和甲申闽海危机时一样,仍旧不能合势御敌。北洋水师既无望于南洋水师,遂不得不以一隅之力去搏日本全国海军之师。当然,北洋水师的惨败还在于经费短缺,大量海军经费被挪用,无经费购置新的舰船,甚至无经费保养已有舰船和进行武器更新。 第七节:甲午战争后中日地位的转折及大清海军的消失甲午战争过程中北洋水师的惨败已在介绍日本有关章节中做了叙述,这里不忍再叙。  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完全“自主”,实际上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我国辽东半岛、台湾省、澎湖列岛等地(后辽东半岛由于俄罗斯干涉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赔款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资本家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签订后,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人们痛骂李鸿章是“卖国贼”,要求清政府严办李鸿章。台湾人民更是义愤填膺。他们纷纷组织义民军,推举台南守将刘永福任军统,共同抗日。台湾军民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战斗。最后,义军大部分战死。台湾军民4个多月的抗战,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杀伤敌人3万多。在这以后漫长的半个世纪中,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九章:从闭关锁国到国土沦陷w5.jpg

  《马关条约》的签署是一极大的转折,在国际上中国的地位一落千丈;对国内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灾难,老百姓从此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付出了数目空前的赔款。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这种侵略的特点是资本输出与领土掠夺。  首先是中国地位的极具下滑。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洋务运动,国力已有所增强。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一些胜利,让世界为之一惊,对中国刮目相看。左宗棠收复伊犁,威慑了沙皇俄国。开始与外国修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此时的中国可以说是亚洲第一强国。   但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世界列强看到了外表看似强大的中国,实际上十分的虚弱。中国从此失去了相应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列强看到中国的虚弱。连日本都可以打败中国,所以就开始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地欺负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其次,亚洲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甲午战争是一场此消彼长的战争。中国从国际舞台上走下了,日本粉墨登场,由于中国的赔偿,日本开始迅速崛起,于是日本取代了中国在东方的强国地位。  日本从《马关条约》得到的不仅是钱财而已。日本的势力扩张到了中国,而且日本人还在中国取得了种种特权,占领了台湾,获得了在辽东的势力范围,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日本在中国贸易通商,投资办厂,享受政策优惠,使得中国很快沦为日本的原材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日本因此获得快速成长。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  甲午战争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之后,清朝的水师进行了合并重组,成立了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但战斗力已经与一个大国极不相称了。  巡洋舰队有巡洋舰“海圻”(同型舰“海天”号已失事(1904年4月26日,4300吨的“海天”号巡洋舰在鼎星岛海域触礁沉没,这是中国海军在海难事故中沉没的最大军舰。管带刘冠雄受袁世凯庇护未受严厉处分)等共15艘。   长江舰队有练习舰“镜清”号等17艘。   此外,还有一些舰艇属于各省水师编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个舰队受命前往汉口镇压革命军,但海军官兵大都同情革命,准备发动起义,海军提督萨镇冰默认了起义行为,11月晚11时大清海军大臣萨镇冰发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舰艇好自为之”的信号,黯然离开舰队,11月15日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以后在晚清时期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民国海军。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起暖心事件。    清朝覆灭的前夕,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曾率领舰船”海圻“号,出访欧美各国。当时美洲许多国家正掀起一场排挤华人的浪潮。   程璧光率领舰队到达美国后,拜会美国总统,还在纽约市政厅发表了即兴英语演讲,得到美国人的礼遇。兜兜转转一圈后,程璧光离开美国,前往古巴。   古巴华侨听到大清海军要来的消息后,十分激动。毕竟外面的日子那么艰难,看到祖国海军军舰的身影,能不激动吗?他们自发组织了许多人去欢迎、观看”海圻“号。古巴总统跟程璧光见面会谈后,很快表示古巴不再歧视华人。   随后不久,墨西哥也宣布,不再歧视华人,并且还要给受害的华人补偿。   外交目的达到后,程璧光就率领舰船,准备按照原路线回国。但当他们到达英国一港口时,传来国内爆发革命的消息。许多船员主动向程璧光请命,要求回国参加革命。   程璧光没有马上做出抉择,而是让官兵自行决定。他说,愿意回国参加革命的,站右舷;不同意的,站左舷。结果全体官兵都站到右边。就连船上一只白色波斯猫也站在了右舷。人心向背,没有人愿意支持大清国了。
参考资料

1、刘军《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赘述》,《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11期

2、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3、陈尚胜,《文史哲》:“闭关”或“开放”类型分析的局限性——近20年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研究述评,2002年06期

4、佚名.《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卷一一三

5、清朝史官,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

6、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第6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7、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上海书店,1986年

8、汪敬虞,《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论清代前期的禁海闭关,1983年02期

9、《中国财政通史.清代卷》

10、互联网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内容,来自互联网,未查明出处。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我将立即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