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帆船运动将自此不再孤独 奥帆中心彰显科技之光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08年奥运会筹备情况采访记之一

  开篇语

  1月7日~14日,由国内各地主流媒体组成的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采访团,在青岛和北京进行了为期8天的采访,本报记者随采访团大部队率先进驻将于今年8月举行奥运会的奥运场馆,实地考察并采访了奥组委官员、场馆建设人员和工作人员。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纪实报道,与广大读者分享。

  -本报记者 孙嘉晖

  2001年7月13日,北京在申奥成功时曾庄严承诺:北京奥运会的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帆船、帆板赛场,青岛也责无旁贷地举起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大旗。在青岛奥帆中心采访期间,记者感触最深的是这里扑面而来的人文关怀和科技之光。

  “观众大坝”体现人文关怀

  帆船被称为“孤独的运动”。在奥运会历史上,帆船比赛从来没有专门的观众看台。如今,随着青岛奥帆中心主防波堤观众看台的建成,传统观念被完全颠覆。青岛奥帆委将打造一届体现人文关怀的奥帆赛,帆船决赛在被称为“观众大坝”的防波堤前举行,冠军选手从此可以和市民、“帆迷”同时分享夺冠的喜悦。

  在以往的帆船比赛中,观众只有乘船出海,才能远远地看比赛,而其间要经受颠簸和晕船的考验。而现在帆船迷们则可以坐在主防波堤的观众看台上欣赏最为激烈精彩的决赛了,这个“观众大坝”长534米、可以容纳8000~10000名观众。远眺是碧蓝的海,抬头是蔚蓝的天,观众在海天之间共享胜利喜悦,这绝对是个独特的创意,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青岛奥帆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孙立杰兴奋地告诉记者:“在2004年奥运会上,雅典人没有造出来的大坝,青岛人建起来了。”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人类工程,将成为青岛奥帆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志在打造“帆船之都”的青岛人,将为人文奥运留下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

  此外,青岛奥帆中心的多项创新都是围绕人文关怀展开的,像胜利返航线、海上颁奖台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胜利返航线是为冠军选手量身定做的。比赛结束后,他们将驾驶帆船从观众看台前经过,接受观众的欢呼和掌声,然后驶往颁奖台。

  而海上颁奖台则是为前三名选手预留的。奥帆委在海中打造1000平方米的平台,供颁奖时使用。国际帆联对此非常赞赏,认为这一做法改变了传统的颁奖时人船分离模式,充分地利用帆船的背景资源,有利于帆船运动的推广,并让老百姓从中找到人和海的亲近感。

  奥帆中心彰显科技之光

  记者在采访奥帆中心的过程中,时刻可以感受到高科技和绿色环保散发出的迷人魅力。太阳能供暖、制冷,风能发电,海水源热泵技术等技术的运用,让奥帆中心成了一座科技馆。

  在采访期间,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王淑莲讲了一段小插曲,奥帆中心去年举行第二次奥运测试赛,一群欧洲选手和教练颇为傲慢,对奥帆中心的众多高科技设施视而不见,他们要求下海看看检测浮标,这是一个多参数海洋水文、水质监测装置。当他们看到这是一套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时,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说:“No problem!”(没问题)为了保证奥帆赛圆满举行,奥帆委花费数百万元从挪威进口了4套先进的浮标,对奥帆赛赛场进行实时动态、连续的水文、水质监测。而这些是世界高水平选手最信赖的高科技设备。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奥帆委常务副主席臧爱民自豪地告诉记者,奥帆赛整个场馆建设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而这些都得益于高科技的运用。

  奥帆中心在风能丰富的主防波堤建设安装了41盏风能灯,每盏每年节约用电6570度;沿码头岸线还安装了168盏太阳能景观灯,每盏灯每年可节电17000度;而运动员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斜坡屋顶都是太阳能板,运动员中心利用太阳能为其所拥有的300平方米游泳池和洗浴提供热水,而后勤保障中心则采用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成功实现了夏季制冷、冬季采暖和生活热水供应;奥帆新闻中心整个空调系统都是通过海水源热泵技术实现的,这在全国已建成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尚属首家。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08年奥运会筹备情况采访记之一

  开篇语

  1月7日~14日,由国内各地主流媒体组成的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采访团,在青岛和北京进行了为期8天的采访,本报记者随采访团大部队率先进驻将于今年8月举行奥运会的奥运场馆,实地考察并采访了奥组委官员、场馆建设人员和工作人员。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发纪实报道,与广大读者分享。

  -本报记者 孙嘉晖

  2001年7月13日,北京在申奥成功时曾庄严承诺:北京奥运会的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帆船、帆板赛场,青岛也责无旁贷地举起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大旗。在青岛奥帆中心采访期间,记者感触最深的是这里扑面而来的人文关怀和科技之光。

  “观众大坝”体现人文关怀

  帆船被称为“孤独的运动”。在奥运会历史上,帆船比赛从来没有专门的观众看台。如今,随着青岛奥帆中心主防波堤观众看台的建成,传统观念被完全颠覆。青岛奥帆委将打造一届体现人文关怀的奥帆赛,帆船决赛在被称为“观众大坝”的防波堤前举行,冠军选手从此可以和市民、“帆迷”同时分享夺冠的喜悦。

  在以往的帆船比赛中,观众只有乘船出海,才能远远地看比赛,而其间要经受颠簸和晕船的考验。而现在帆船迷们则可以坐在主防波堤的观众看台上欣赏最为激烈精彩的决赛了,这个“观众大坝”长534米、可以容纳8000~10000名观众。远眺是碧蓝的海,抬头是蔚蓝的天,观众在海天之间共享胜利喜悦,这绝对是个独特的创意,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青岛奥帆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孙立杰兴奋地告诉记者:“在2004年奥运会上,雅典人没有造出来的大坝,青岛人建起来了。”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人类工程,将成为青岛奥帆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志在打造“帆船之都”的青岛人,将为人文奥运留下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

  此外,青岛奥帆中心的多项创新都是围绕人文关怀展开的,像胜利返航线、海上颁奖台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胜利返航线是为冠军选手量身定做的。比赛结束后,他们将驾驶帆船从观众看台前经过,接受观众的欢呼和掌声,然后驶往颁奖台。

  而海上颁奖台则是为前三名选手预留的。奥帆委在海中打造1000平方米的平台,供颁奖时使用。国际帆联对此非常赞赏,认为这一做法改变了传统的颁奖时人船分离模式,充分地利用帆船的背景资源,有利于帆船运动的推广,并让老百姓从中找到人和海的亲近感。

  奥帆中心彰显科技之光

  记者在采访奥帆中心的过程中,时刻可以感受到高科技和绿色环保散发出的迷人魅力。太阳能供暖、制冷,风能发电,海水源热泵技术等技术的运用,让奥帆中心成了一座科技馆。

  在采访期间,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王淑莲讲了一段小插曲,奥帆中心去年举行第二次奥运测试赛,一群欧洲选手和教练颇为傲慢,对奥帆中心的众多高科技设施视而不见,他们要求下海看看检测浮标,这是一个多参数海洋水文、水质监测装置。当他们看到这是一套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时,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说:“No problem!”(没问题)为了保证奥帆赛圆满举行,奥帆委花费数百万元从挪威进口了4套先进的浮标,对奥帆赛赛场进行实时动态、连续的水文、水质监测。而这些是世界高水平选手最信赖的高科技设备。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奥帆委常务副主席臧爱民自豪地告诉记者,奥帆赛整个场馆建设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而这些都得益于高科技的运用。

  奥帆中心在风能丰富的主防波堤建设安装了41盏风能灯,每盏每年节约用电6570度;沿码头岸线还安装了168盏太阳能景观灯,每盏灯每年可节电17000度;而运动员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斜坡屋顶都是太阳能板,运动员中心利用太阳能为其所拥有的300平方米游泳池和洗浴提供热水,而后勤保障中心则采用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成功实现了夏季制冷、冬季采暖和生活热水供应;奥帆新闻中心整个空调系统都是通过海水源热泵技术实现的,这在全国已建成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尚属首家。

CYA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80408积分
2459帖子
1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