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五章:明朝的海洋经略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2020-4-24 21:33 · 航海历史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七十五章:明朝的海洋经略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五章:明朝的海洋经略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w1.jpg

      强大的明朝水师
   第七节:世界上最强的海军   明朝时的中国海军,已经是世界上最强的,也在两次海战中打败了后来最早成为世界海洋强国的葡萄牙,但后来郑和之后下西洋的壮举没有继续,又自废武功,闭关锁国,激流直下,国势由强转弱。   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漕船,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从元末朱元璋渡江战役和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立国近三百年,明朝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   明朝第一次针对西方国家的海战是对葡萄牙之战,屯门海战和茜草湾海战。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派遣了一支有武装的贸易船队来到了中国,企图和明朝政府开通贸易,被明朝政府拒绝了。葡萄牙人不甘心自己的黄金梦想就此夭折,当时的国王便想采取武力来打开中国的大门,于是一支以西芒为海军司令的葡萄牙舰队以现在的香港屯门一带为基地,在广东沿海地区无恶不作,走私、抢劫、奴役国人、奸淫妇女,沿海一带民愤极大,引起了明朝政府的重视。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皇帝继位,决定要教训一下这些红毛子,下令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率领广东水师剿灭葡萄牙的屯门基地。 1521年3月,汪鋐奉令驱逐进占屯门地区的葡萄牙侵略者。6月,他率当地军民在屯门澳围住了葡萄牙人的据点,展开进攻。但在对方凶猛的火力和先进的战术下,大败。  随后,葡萄牙人的十多艘“蜈蚣战船”泊于屯门澳,另在岸上设有军事营垒,均居于明军的北面。明军的陆路军自九迳山而下,水路军五十多艘战船则由南向北包抄。时正值刮南风。“佛朗机”的战船大而难动,运行调动必赖风帆。汪鋐乘他们大意之时,先命仿造的“佛朗机”火炮向他们开火,然后用火舟冲击,火借风势,直扑佛朗机的“蜈蚣战船”。其躲避不及,有数艘已触火舟。汪鋐又派人潜水,把未起火的敌船底部凿漏。敌船队大乱,胡乱还击。汪鋐指挥明军船队,冲入敌阵,杀上敌船。陆地明军也同时向敌发起猛攻。水陆夹攻,敌无路可逃,岸上营垒尽被摧毁,残存的3艘“蜈蚣船”,趁黑夜狼狈逃往满剌加方向。屯门海战大胜。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五章:明朝的海洋经略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w2.jpg
  屯门海战结束后,1522年9月,葡萄牙人贼心不死,又派别都卢率其所部,准备劫掠新会县茜草湾。汪鋐得报,令明军舰队迅速出击,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俘虏了葡萄牙船只2艘,俘虏葡兵42人,斩杀30余人,缴获数门洋炮,且生擒别都卢。这两次战役大大延缓了西方列强侵占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步伐。   当然,对稳定周边安定做出最大贡献的还是郑和七下西洋过程中,展示的大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起到的威慑作用。带来了中国南部沿海一带及外围的安全,一方面极大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形象,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   明朝皇帝采取的“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缓和了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建立起了相对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   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仔细研究了郑和船队之后曾说,明帝国拥有整个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而郑和船队的规模可能比整个欧洲的海军之和都要庞大。今天的西方学者专家们也承认,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和所率领的舰队,从规模到实力,都是其它西方国家无可比拟的。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当时郑和率领的明朝水师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的局面。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五章:明朝的海洋经略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w3.jpg
第七节:为什么下西洋后又为什么戛然而止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明成祖和郑和死后不久,中国船队便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中国的航海事业突然中断了,这使得中国与西洋各国业已建立起来的联系戛然而止。从此,中国人传统的海外贸易市场逐渐被欧洲人所占据,中国最终退出了正在酝酿形成中的世界性市场。什么原因导致大明放弃了海洋?   战略重点转移之说。有观点认为,明初时海外威胁受到重视,故有郑和下西洋之事。然而,或许郑和过于成功了,“他的海军满载荣誉胜利归来,并确认帝国没有来自海上的威胁”,因此“郑和与他的随从也可以说失去了继续远航的意义”。由于不再担心来自海上的威胁,明朝帝国的安全战略便转向北方。也有学者认为,是顽固的封建思想以及农业帝国的土地观念战胜了海洋观念,导致下西洋的终止。虚耗靡费太甚之说。中国航海史研究会认为,明帝国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停止了海上远航。在明朝帝国内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对远航的不同意见。这是一项投入很大的事业,据统计,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约二千艘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很大。郑和舰队宝船之大,并不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的载重量,而是为了给人“巍如山丘,浮动波上”的观感。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支费浩繁,库藏为虚”,被认为是下西洋终止的直接原因。   郑和下西洋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之说,从而也使得远航难以为继。根据历史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以及朱棣对这些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引发了帝国的恐慌,仅耗费银两据说每年即达600万两,还不包括对两万多下西洋官兵的嘉奖。由于船队携带铜钱出国收购,致使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引起钱币的大规模贬值。不过,有学者认为明朝在洪武、永乐的基础上达到仁宣之治,单从财力上讲,此时远航的物质条件应该较永乐年间更为充足。海洋国家垄断之说。从表面上看,郑和船队每次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但从实质上看,却是“孤帆远影”,它的后面没有,也不许跟随民间海商的船队。明成祖不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一再下令“仍禁频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海道可以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禁频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对于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下令“严禁绝之”。严厉的海禁危及沿海居民的生计,而且导致在停止国家组织的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同时,海洋也被封闭起来了。亦即,一旦皇家的需要得到满足,一旦他们听到了海晏河清的消息,便从国家层面到百姓层面,彻底地封锁了海洋,以至于造成了在世界史的关键时期海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缺位。其他原因说。除以上种种因素外,学者论及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争权夺利,以郑和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失败。仁宗、宣宗二帝在阅历及个人能力上远逊于太祖、成祖二帝,加之社会的稳定,他们无力也无心向外开拓发展,转而以守成为主。郑和的去世,使下西洋失去了“最重要的领导者”,船队无法再连续出航。   无论如何,中国就此和人类社会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

参考资料:

1、第四节: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语文备课大师[引用日期2018-09-29]

2、福建:郑和史迹--静静"等风来"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6-01-18]

3、《明史》卷三百四《郑和传》。

4、剑桥中国明代史·永乐统治时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9-09]

5、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第77-78页

6、Anchor Location of Zheng He's Voyages ,中国日报网.2017-08-25[引用日期2019-12-28]

7、《客座赘语》卷一之《宝船厂》。

8、前闻记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9-09]

9、中国通史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盛衰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11-20]

10、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航程与功绩, 南方网,2005-03-27[引用日期2017-08-11]

11、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8-09-09]

12、谈谭,郑和下西洋动因新探[J],世界宗教研究,2005(2):99-107

13、.  祖籍潮州的“海盗王”横行南洋首级值50万两白银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4-03-15]

14、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惊人发现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 ,网易新闻.2005-05-24[引用日期2018-09-13]

15、严小青,惠富平.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香料朝贡贸易[J].江海学刊,2008(1)

16、互联网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内容,来自互联网,未查明出处。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我将立即删除。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七十五章:明朝的海洋经略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五章:明朝的海洋经略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w1.jpg

      强大的明朝水师
   第七节:世界上最强的海军   明朝时的中国海军,已经是世界上最强的,也在两次海战中打败了后来最早成为世界海洋强国的葡萄牙,但后来郑和之后下西洋的壮举没有继续,又自废武功,闭关锁国,激流直下,国势由强转弱。   明朝水师又称大明水师,它的起源是元末朱元璋所部的两大主力之一巢湖水师。在明成祖鼎盛时期的1420年,明王朝拥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运粮漕船,其中250艘是远洋宝船,此外还拥有大量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从元末朱元璋渡江战役和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立国近三百年,明朝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   明朝第一次针对西方国家的海战是对葡萄牙之战,屯门海战和茜草湾海战。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派遣了一支有武装的贸易船队来到了中国,企图和明朝政府开通贸易,被明朝政府拒绝了。葡萄牙人不甘心自己的黄金梦想就此夭折,当时的国王便想采取武力来打开中国的大门,于是一支以西芒为海军司令的葡萄牙舰队以现在的香港屯门一带为基地,在广东沿海地区无恶不作,走私、抢劫、奴役国人、奸淫妇女,沿海一带民愤极大,引起了明朝政府的重视。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皇帝继位,决定要教训一下这些红毛子,下令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率领广东水师剿灭葡萄牙的屯门基地。 1521年3月,汪鋐奉令驱逐进占屯门地区的葡萄牙侵略者。6月,他率当地军民在屯门澳围住了葡萄牙人的据点,展开进攻。但在对方凶猛的火力和先进的战术下,大败。  随后,葡萄牙人的十多艘“蜈蚣战船”泊于屯门澳,另在岸上设有军事营垒,均居于明军的北面。明军的陆路军自九迳山而下,水路军五十多艘战船则由南向北包抄。时正值刮南风。“佛朗机”的战船大而难动,运行调动必赖风帆。汪鋐乘他们大意之时,先命仿造的“佛朗机”火炮向他们开火,然后用火舟冲击,火借风势,直扑佛朗机的“蜈蚣战船”。其躲避不及,有数艘已触火舟。汪鋐又派人潜水,把未起火的敌船底部凿漏。敌船队大乱,胡乱还击。汪鋐指挥明军船队,冲入敌阵,杀上敌船。陆地明军也同时向敌发起猛攻。水陆夹攻,敌无路可逃,岸上营垒尽被摧毁,残存的3艘“蜈蚣船”,趁黑夜狼狈逃往满剌加方向。屯门海战大胜。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五章:明朝的海洋经略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w2.jpg
  屯门海战结束后,1522年9月,葡萄牙人贼心不死,又派别都卢率其所部,准备劫掠新会县茜草湾。汪鋐得报,令明军舰队迅速出击,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俘虏了葡萄牙船只2艘,俘虏葡兵42人,斩杀30余人,缴获数门洋炮,且生擒别都卢。这两次战役大大延缓了西方列强侵占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步伐。   当然,对稳定周边安定做出最大贡献的还是郑和七下西洋过程中,展示的大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起到的威慑作用。带来了中国南部沿海一带及外围的安全,一方面极大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形象,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   明朝皇帝采取的“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缓和了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建立起了相对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   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仔细研究了郑和船队之后曾说,明帝国拥有整个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而郑和船队的规模可能比整个欧洲的海军之和都要庞大。今天的西方学者专家们也承认,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和所率领的舰队,从规模到实力,都是其它西方国家无可比拟的。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当时郑和率领的明朝水师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的局面。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七十五章:明朝的海洋经略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w3.jpg
第七节:为什么下西洋后又为什么戛然而止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虽然声势浩大,但明成祖和郑和死后不久,中国船队便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中国的航海事业突然中断了,这使得中国与西洋各国业已建立起来的联系戛然而止。从此,中国人传统的海外贸易市场逐渐被欧洲人所占据,中国最终退出了正在酝酿形成中的世界性市场。什么原因导致大明放弃了海洋?   战略重点转移之说。有观点认为,明初时海外威胁受到重视,故有郑和下西洋之事。然而,或许郑和过于成功了,“他的海军满载荣誉胜利归来,并确认帝国没有来自海上的威胁”,因此“郑和与他的随从也可以说失去了继续远航的意义”。由于不再担心来自海上的威胁,明朝帝国的安全战略便转向北方。也有学者认为,是顽固的封建思想以及农业帝国的土地观念战胜了海洋观念,导致下西洋的终止。虚耗靡费太甚之说。中国航海史研究会认为,明帝国是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停止了海上远航。在明朝帝国内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对远航的不同意见。这是一项投入很大的事业,据统计,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约二千艘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很大。郑和舰队宝船之大,并不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的载重量,而是为了给人“巍如山丘,浮动波上”的观感。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支费浩繁,库藏为虚”,被认为是下西洋终止的直接原因。   郑和下西洋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之说,从而也使得远航难以为继。根据历史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以及朱棣对这些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引发了帝国的恐慌,仅耗费银两据说每年即达600万两,还不包括对两万多下西洋官兵的嘉奖。由于船队携带铜钱出国收购,致使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引起钱币的大规模贬值。不过,有学者认为明朝在洪武、永乐的基础上达到仁宣之治,单从财力上讲,此时远航的物质条件应该较永乐年间更为充足。海洋国家垄断之说。从表面上看,郑和船队每次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但从实质上看,却是“孤帆远影”,它的后面没有,也不许跟随民间海商的船队。明成祖不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一再下令“仍禁频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海道可以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禁频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对于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下令“严禁绝之”。严厉的海禁危及沿海居民的生计,而且导致在停止国家组织的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同时,海洋也被封闭起来了。亦即,一旦皇家的需要得到满足,一旦他们听到了海晏河清的消息,便从国家层面到百姓层面,彻底地封锁了海洋,以至于造成了在世界史的关键时期海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缺位。其他原因说。除以上种种因素外,学者论及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争权夺利,以郑和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失败。仁宗、宣宗二帝在阅历及个人能力上远逊于太祖、成祖二帝,加之社会的稳定,他们无力也无心向外开拓发展,转而以守成为主。郑和的去世,使下西洋失去了“最重要的领导者”,船队无法再连续出航。   无论如何,中国就此和人类社会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

参考资料:

1、第四节: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语文备课大师[引用日期2018-09-29]

2、福建:郑和史迹--静静"等风来"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6-01-18]

3、《明史》卷三百四《郑和传》。

4、剑桥中国明代史·永乐统治时期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9-09]

5、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第77-78页

6、Anchor Location of Zheng He's Voyages ,中国日报网.2017-08-25[引用日期2019-12-28]

7、《客座赘语》卷一之《宝船厂》。

8、前闻记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9-09]

9、中国通史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盛衰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11-20]

10、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航程与功绩, 南方网,2005-03-27[引用日期2017-08-11]

11、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8-09-09]

12、谈谭,郑和下西洋动因新探[J],世界宗教研究,2005(2):99-107

13、.  祖籍潮州的“海盗王”横行南洋首级值50万两白银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4-03-15]

14、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惊人发现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 ,网易新闻.2005-05-24[引用日期2018-09-13]

15、严小青,惠富平.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香料朝贡贸易[J].江海学刊,2008(1)

16、互联网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内容,来自互联网,未查明出处。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我将立即删除。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049积分
77帖子
0精华
帖子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