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二手
资料库
帆船航海资料库
活动中心
导读
Guide
手机APP
网址导航
视频电影
航海文库
造船图纸
航海摄影
下载APP
手机精选
每日签到
帖子
淘专辑
导读
淘专辑
好友
收藏
排行榜
动态
分享
广播
门户
勋章
活动中心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返回列表
航海事故
顶两艘欧洲最强战列舰,明朝中国人造出“航空母舰”?郑和宝船究竟长啥样
[ 复制链接 ]
亲亲元宝
2020-3-3 18:35 ·
航海历史
关注
来自: 山东青岛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徐鹏 于 2020-3-4 02:41 编辑
编者按:在蔚蓝大海上乘风破浪的巨船,可以说是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所能建造的最宏伟的交通工具。不过这就引来了一个问题,中国最大的海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会想到明代著名的郑和宝船与
远航
琉球的封舟,那么这两种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一个问题,可能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郑和宝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要解释这个问题,就首先要清楚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并且属于什么种类?
可能人们对宝船大小的最直接印象,来自于文献记载中的“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光看这一数据,可能大家并没有什么概念,那么按照明代一丈等于今天3.2米来计算,郑和宝船中的“大者”长度达到了140米左右,“中者”也有118米左右。
虽然这个数据最早出自参与下西洋的马欢在回国之后所写的《瀛涯胜览》,但是有一个问题,他所提供的数据是不是真的准确?这还要引申一个问题,这种超过百米的船只,在世界船只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样的等级?
▲西班牙“圣三位一体”号
首先来对比一下历史上一些比较著名的木制战舰,比如著名的巨型战舰西班牙的“圣三位一体”号和法国的“瓦尔密”号。这两者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因为沉重的船体,虽然他们都有较为先进的帆索系统,但是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依然行动速度缓慢。船身更大的“瓦尔密”号,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甚至不得不依靠蒸汽船,将其拖到合适的炮位。虽然郑和宝船并不像这两艘战舰一样携带大量火炮,但是考虑到大宝船两倍以上的船长,重量也必然会超过“圣三位一体”号和 “瓦尔密”号。
▲法国“瓦尔密”号
甚至到了蒸汽机出现后,虽然有了可靠动力,可以让更大的体积的木制船航行在海上,但是作为近代船长记录保持者,英国皇家海军的“沃登爵士号”受制于木质材料的强度,船长也止步于85米。直到后来金属船壳的出现,才最终让船只的长度能够突破百米。
▲世界上最大的木制船“沃登爵士号”船
当然了,这时候应该有人要说了,说不定是明朝初期的船工,掌握了什么秘传的技术呢?首先一个简单问题,船只做的越大,那就意味着船的的重量越重,但在蒸汽机出现之前,有限的风力推动如此巨大的船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想通过减少某些结构让船体减重,那又会降低船身强度,从而不可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船只。
知道了文献数据有问题,那么想要确定郑和宝船的大致大小,就必须要从考古入手,先确定郑和宝船究竟属于哪一种类。虽然有关这一方面没有什么文献的记载,但是却有两个重要的线索,那便是郑和宝船的主要建造地——太仓,以及在这里发现的明代宝船建造遗址中,所发现的舵杆。
▲太仓郑和公园
太仓早在宋代就已经当时中国重要的
造船
业基地。在元代,伴随着元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海上漕运,太仓更是一跃成为了当时整个东亚最大的造船业中心。因此,明朝将太仓选为下西洋船只建造的中心,可以正是对元朝航海遗产的继承。因此可以说,想要确定郑和宝船的大小,完全可以以元代海船作为参考。
▲山东出土的元代沙船复原
在太仓地区所生产的海船,主要是向北沿海岸运输漕粮的沙船。这种船只的一大特点,便是它们的平底结构,这一结构使沙船吃水更浅,有助于在近海岸地区,避免出现搁浅或触礁。不过相对而言,这种船的结构,也使得它们在抗浪方面表现较差。
▲沙船
说到这是不是感到什么奇怪的迷之既视感呢?没错,元朝在两次征日战争,尤其是第二次远征日本,正是使用了大量平底的大型沙船,它们沿着海岸一路驶往日本九州,但最终在“神风”中几乎全军覆没。
▲远征日本的蒙古海军
有着这种巨大的缺陷,那不可能直接作为郑和下西洋的船只。这一点从太仓宝船建造遗址出土的舵杆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从出土的宝船舵杆残件来看,它们与同样是太仓出土的元代古舵形制相同,通过与各地出土的元代沙船船舵对比,两者之间是存在着继承关系。
▲出土的宝船船舵
通过船舵来反推,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宝船,极有可能正是在元代,通过对当时在太仓地区主要制造的沙船进行改造,从而诞生的改进型沙船。这一结论的另一重要作证,便是明代沙船在日本和东南亚,也有着相关的记载,比如说在日本,就将沙船称为“南京船”,以此与产自福建的福船相区别。这足以说明在明代已经有相当部分沙船,不再只能局限于近海地区
活动
,而是有了远洋航行的能力。
▲明代的三种沙船
▲日本绘制的南京船(鸟
船型
)
那么依据沙船来反推,宝船应该有多大呢?由于太仓出土的宝船船舵并不完整,而且随着船的增大以及航线的情况,船舵的大小也必然会有较大的比例变化,只能给出一个相对的数据。这支11米长的船舵,它所属的船长应该是在40米左右,同时考虑到还有比船舵出土的作塘还是中等大小,因此很有可能,宝船与后来封舟是相同的45~50米长度。除此之外,数量最多,还有与宝船一起陪同出航,元明时期常见的28~30米长沙船。
▲郑和舰队
说完了宝船,那么最后再来说说明朝中后期的封舟。相对于宝船,封舟记载更为详尽。但是如今大众对于封舟的解读,却时常出现过度吹捧和贬低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封舟如果作为海船来说,是问题非常多的。在中国当时比较落后的帆索结构,对于风力的利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庞大的封舟虽然得益于中国传统的硬帆,可以在顺风时保持较快的速度,但是一旦风力不足或者逆风时,则会陷入在海上停摆的危险。
除了速度外,由于封舟本身采用的是福船船型,这种结构能够让封舟在农历六月多台风的季节里,虽然船只受到严重损害,但是明朝五次封舟出使琉球,都未出现船毁人亡的情况。然而,福船船型较深的吃水,同时也给封舟带来的一个问题,即在入港时,极易搁浅。加上封舟本身巨大船体所带来的巨大重量、极低的灵活度,以及古那霸港狭窄崎岖的入港航道。使得封舟入港必须等到出现大潮之后,由小船和纤夫通过缆绳拖入港中。
▲古那霸港的国场川航道
综合以上的信息,其实也不难看出,封舟从船只本身的角度来看,作为东亚地区风帆时代的标志性船只,在远航方面还算是合格的。但是受限于帆索系统等,即为船只提供动力的设施系统技术落后,让封舟在航行和入港都显得极为难堪。所以在这之后,在明末和清朝初期,中国船只制造业开始极大的吸收西方造船技术,对传统船只进行改造。
▲吸收欧洲船只技术的的封舟
然而,伴随着乾隆和他自诩的盛世时代到来,中国本就滞后的造船业发展,正式走向了更加黑暗的时代……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期待你的评论哦~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徐鹏 于 2020-3-4 02:41 编辑
编者按:在蔚蓝大海上乘风破浪的巨船,可以说是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所能建造的最宏伟的交通工具。不过这就引来了一个问题,中国最大的海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会想到明代著名的郑和宝船与
远航
琉球的封舟,那么这两种船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一个问题,可能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郑和宝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要解释这个问题,就首先要清楚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并且属于什么种类?
可能人们对宝船大小的最直接印象,来自于文献记载中的“宝船六十三只: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光看这一数据,可能大家并没有什么概念,那么按照明代一丈等于今天3.2米来计算,郑和宝船中的“大者”长度达到了140米左右,“中者”也有118米左右。
虽然这个数据最早出自参与下西洋的马欢在回国之后所写的《瀛涯胜览》,但是有一个问题,他所提供的数据是不是真的准确?这还要引申一个问题,这种超过百米的船只,在世界船只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样的等级?
▲西班牙“圣三位一体”号
首先来对比一下历史上一些比较著名的木制战舰,比如著名的巨型战舰西班牙的“圣三位一体”号和法国的“瓦尔密”号。这两者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因为沉重的船体,虽然他们都有较为先进的帆索系统,但是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依然行动速度缓慢。船身更大的“瓦尔密”号,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甚至不得不依靠蒸汽船,将其拖到合适的炮位。虽然郑和宝船并不像这两艘战舰一样携带大量火炮,但是考虑到大宝船两倍以上的船长,重量也必然会超过“圣三位一体”号和 “瓦尔密”号。
▲法国“瓦尔密”号
甚至到了蒸汽机出现后,虽然有了可靠动力,可以让更大的体积的木制船航行在海上,但是作为近代船长记录保持者,英国皇家海军的“沃登爵士号”受制于木质材料的强度,船长也止步于85米。直到后来金属船壳的出现,才最终让船只的长度能够突破百米。
▲世界上最大的木制船“沃登爵士号”船
当然了,这时候应该有人要说了,说不定是明朝初期的船工,掌握了什么秘传的技术呢?首先一个简单问题,船只做的越大,那就意味着船的的重量越重,但在蒸汽机出现之前,有限的风力推动如此巨大的船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想通过减少某些结构让船体减重,那又会降低船身强度,从而不可能建造出如此巨大的船只。
知道了文献数据有问题,那么想要确定郑和宝船的大致大小,就必须要从考古入手,先确定郑和宝船究竟属于哪一种类。虽然有关这一方面没有什么文献的记载,但是却有两个重要的线索,那便是郑和宝船的主要建造地——太仓,以及在这里发现的明代宝船建造遗址中,所发现的舵杆。
▲太仓郑和公园
太仓早在宋代就已经当时中国重要的
造船
业基地。在元代,伴随着元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海上漕运,太仓更是一跃成为了当时整个东亚最大的造船业中心。因此,明朝将太仓选为下西洋船只建造的中心,可以正是对元朝航海遗产的继承。因此可以说,想要确定郑和宝船的大小,完全可以以元代海船作为参考。
▲山东出土的元代沙船复原
在太仓地区所生产的海船,主要是向北沿海岸运输漕粮的沙船。这种船只的一大特点,便是它们的平底结构,这一结构使沙船吃水更浅,有助于在近海岸地区,避免出现搁浅或触礁。不过相对而言,这种船的结构,也使得它们在抗浪方面表现较差。
▲沙船
说到这是不是感到什么奇怪的迷之既视感呢?没错,元朝在两次征日战争,尤其是第二次远征日本,正是使用了大量平底的大型沙船,它们沿着海岸一路驶往日本九州,但最终在“神风”中几乎全军覆没。
▲远征日本的蒙古海军
有着这种巨大的缺陷,那不可能直接作为郑和下西洋的船只。这一点从太仓宝船建造遗址出土的舵杆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从出土的宝船舵杆残件来看,它们与同样是太仓出土的元代古舵形制相同,通过与各地出土的元代沙船船舵对比,两者之间是存在着继承关系。
▲出土的宝船船舵
通过船舵来反推,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宝船,极有可能正是在元代,通过对当时在太仓地区主要制造的沙船进行改造,从而诞生的改进型沙船。这一结论的另一重要作证,便是明代沙船在日本和东南亚,也有着相关的记载,比如说在日本,就将沙船称为“南京船”,以此与产自福建的福船相区别。这足以说明在明代已经有相当部分沙船,不再只能局限于近海地区
活动
,而是有了远洋航行的能力。
▲明代的三种沙船
▲日本绘制的南京船(鸟
船型
)
那么依据沙船来反推,宝船应该有多大呢?由于太仓出土的宝船船舵并不完整,而且随着船的增大以及航线的情况,船舵的大小也必然会有较大的比例变化,只能给出一个相对的数据。这支11米长的船舵,它所属的船长应该是在40米左右,同时考虑到还有比船舵出土的作塘还是中等大小,因此很有可能,宝船与后来封舟是相同的45~50米长度。除此之外,数量最多,还有与宝船一起陪同出航,元明时期常见的28~30米长沙船。
▲郑和舰队
说完了宝船,那么最后再来说说明朝中后期的封舟。相对于宝船,封舟记载更为详尽。但是如今大众对于封舟的解读,却时常出现过度吹捧和贬低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封舟如果作为海船来说,是问题非常多的。在中国当时比较落后的帆索结构,对于风力的利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庞大的封舟虽然得益于中国传统的硬帆,可以在顺风时保持较快的速度,但是一旦风力不足或者逆风时,则会陷入在海上停摆的危险。
除了速度外,由于封舟本身采用的是福船船型,这种结构能够让封舟在农历六月多台风的季节里,虽然船只受到严重损害,但是明朝五次封舟出使琉球,都未出现船毁人亡的情况。然而,福船船型较深的吃水,同时也给封舟带来的一个问题,即在入港时,极易搁浅。加上封舟本身巨大船体所带来的巨大重量、极低的灵活度,以及古那霸港狭窄崎岖的入港航道。使得封舟入港必须等到出现大潮之后,由小船和纤夫通过缆绳拖入港中。
▲古那霸港的国场川航道
综合以上的信息,其实也不难看出,封舟从船只本身的角度来看,作为东亚地区风帆时代的标志性船只,在远航方面还算是合格的。但是受限于帆索系统等,即为船只提供动力的设施系统技术落后,让封舟在航行和入港都显得极为难堪。所以在这之后,在明末和清朝初期,中国船只制造业开始极大的吸收西方造船技术,对传统船只进行改造。
▲吸收欧洲船只技术的的封舟
然而,伴随着乾隆和他自诩的盛世时代到来,中国本就滞后的造船业发展,正式走向了更加黑暗的时代……
回复
举报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优秀版主
活跃且尽责职守的版主
亲亲元宝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475166
积分
1094
帖子
7
精华
发布新话题
帖子排行榜
换一批
1
南美篇33:从冰山冰川到伊他卡号锚地
2
赞助商|逐浪王者·荣耀鲸狮,青岛鲸狮啤酒与海帆赛共同见证海上
3
赛队巡礼 | 全环不停歇,竞逐海南岛
返回版块列表
千万粉丝的大本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发送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说说你的想法......
0
0
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