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航海事故 清代福建航政及船检

2020-2-24 00:01 · 航海历史
来自: 山东青岛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15111Q54003245.jpg

船只登记与检查办法

        《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五《康熙二十三年四月辛亥》记载:1684年,清廷在民间私船出海方面规定:国内商船与渔船除照例缴纳船税外,船主还应事先禀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领取印票,并在船头烙印号码,以供出入海口时官府查验。所谓验烙,就是船只造好后,由沿海当地管理盘查港口的官员(汛弁)协同甲长、澳保检查船质情况后,给船编号,并将船号和船只属于某县的内容烙印在船头。《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会议设立澳甲条款》第三条“三、商渔船只宜烙号给照也”记载1780年规定:“应请责成澳口弁兵,协同甲长,查明所辖船只若干,逐号刊烙油书。”然后“报县验明,给予印照。”船号烙刻在船头后,甲长等人报送当地衙门地方官验明,由地方官颁发船照,准许下海。验烙的主要执行人是甲长。可见船质检查的第一关归地方基层小吏负责。甲长、澳保在当地管理盘查港口的汛弁协助下,统计所辖地区船只数量和船质情况,按期报县。“三、商渔船只宜烙号给照也”:“所有每月出洋船只若干,某日某船由澳出口捕鱼,于何日回澳,著令该保甲按十日造册报县,由县通报查考。”给新船编号发照,原为登记地区船只情况,以防违法事件发生,“又商渔船船只,验烙给照,原为杜弊起见”。可甲长、澳保和县地方官有时会串通一气,在船未造出还没有编船号以前,就将船照发给船厂,“或将船照先用空白发给船房”,以“冀得规利”。为追究相关验烙发照违法责任,1780年福建省例规定:地方各府县要将甲长、澳保等小吏的住址、姓名、长相、年龄等造册录报宪台和督宪处,以便督察(见《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会议设立澳甲条款》)。船号的编写烙刻,还为了官府监视渔户的日常动向,“请列船号以稽渔户也”。日常甲长和澳保的职责,还包括登记所辖地区的船只数量,“应着澳甲一律查明所辖户丁内,船若干只,各于门牌内填注。”福建省的延、建、邵、汀等地区的船号编写,由各府专派的一名佐贰官,与下属县官亲自编写,不许委托甲长、澳保等胥役。如此做法,则一些歹人无法钻空子,此等“验烙给照,则匪船不能混入”。《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严禁勒索船只验烙给照陋规》制定了新的验烙规定:为减少验烙次数,防止相关管理人员钻空子搞腐败,商船改渔船,渔船改商船,或船只买卖后易船主,都不能改船号,不能重新烙刻;县长新任,或船照更换,也不能改船号和重复验烙;而船照规定一年一换,上面登记船号;船只的日常检查、管理统归甲长、澳保和船总负责。有关一些沿海地区已编船只不能重复验烙的内容,《福建省例》记载:1776年,福建相关部门查得福建侯官县的大小商渔船及(舟专)船,许多没有船号和船照,无法验烙和查看船照。于是询问县地方官此事。县地方官回复说该县的“(舟专)船并商造盐船”以往都归西河委员查验,按照上面的指示,不办理编烙给照的手续。而“外备装盐船梢并所辖民人置造溪船、买顶外邑船只”则照例有船号烙刻在船头,并有船照。县地方官因此希望将该县“大小商渔船只及单篙只橹小艇同上游溪船、西南盐(舟专),一并清厘烙号”,编写船号。福建总督部堂派员前往侯官县细查船只验烙情况后,推出“凡有大小已编之船只不得重复验烙”的章程,令该县认真执行:一、西南(舟专)船由西河委员编写船号后“验充给照”,并在县里备案,以防“重复给照烙号”,并令西河和浦下二委员互相稽查给照烙号情况;二、商造盐船与其他地区的(舟专)船,也由西河正协办各员一律查验,编号给照;三、大小商船和渔船以后再造、及转卖,都由县地方官负责“批准编烙给照”,表明转卖的船只,可以改变船号,“重复验烙”;四、其它单篙只橹小艇、内河小船,以前没有编号验烙的,一个月内前往县衙门申请办理,“请编请照”,已有船号者,不能涂改,“不许重复验烙”。1785年福建省相关部门规定,福建全省的出海小船一律要查明烙号。包括沿海采捕船和“内河通海之各色小船”,没有船号,需要马上办理。只有沿岸的农船不必验烙请照。内河通海的有底无篷小船,也需去州县衙门,“验烙给照”,以“经过汛口查验”。
商船梁头的丈量查检

        《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丈量商船梁头之法》记载嘉庆年间的1807年,闽浙总督部堂按照福建霞浦县的新造商船检丈标准,规定了福建沿海各州县的商船梁头丈量检验法:将船宽尺寸数据填入船户县照和关牌中,上报福建省相关衙门和署司,待上级相关技术人员的复查核实。“量验清厘,一体换填的实牌照,造册详报,请示丈量遵办等情。”“嗣后新进大小船只,应照实在丈尺开填,不得援关税折算之例,致有影射。仍候檄行沿海各厅、县,逐船验量送报”。福建霞浦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位于台湾海峡西北岸,为“闽浙要冲”,与台岛的经贸往来十分频繁。一些船商领照时,梁头一丈八尺者,报尺寸是八尺。霞浦县的商船梁头税以八尺至一丈八尺梁头船只为收取对象,八尺以下者不收取船税。为清查船政,“至丈量之法,应于何处丈起,至何处为止,如何计算长短”,需“明定科条,以便遵守”。霞浦地区的相关官员制订了商船梁头和船长的丈量之法,并推广至福建全省。福建商船的梁头丈量之法,根据1800年就已部分地区实行的丈量章程,统一推广执行。这一章程,出自1736年统辖兴化府、泉州府与永春州的兴泉永道相关部门制订的船只丈量法:“含檀与船傍内面接连之处丈起,不除(舟感)堂含檀,实长若干,即为梁头实在数目”。商船的梁头丈量,由沿海各厅、县地方官“亲诣查验”,“逐船验量送报”,送交福建布政司相关船户管理部门,并由其布政司的上级管理机关福建省巡抚部院批准通过,闽浙总督部堂最终“检查批示”。闽浙总督部堂至乾隆年间始成定制,其时,清廷在全国共设置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两广、云贵、四川八个总督部堂。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巡抚部院只负责一个省的行政管理。总督一般为从一品到正二品,抚台则为从二品。总督权力较巡抚大。清朝省级的巡抚部院下辖两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皆只管理一省的行政事务。巡抚部院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抚台,执掌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大权;布政使司的最高长官是藩台,主管财赋、民政;按察使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臬台,掌管一省的司法和驿传等。抚台和藩台官品都为从二品,臬台为正三品。《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丈量商船梁头之法》御批如下:“嗣后新进大小船只,应照实在丈尺开填,不得援关税折算之例,致有影射。仍候檄行沿海各厅、县,逐船验量送报,毋再弊混。并候督部堂批示。缴。又奉总督部堂阿批:如详通行,饬遵办理。仍候抚部院批示。缴。奉此,经即转行遵照在案。”具体丈量法按照布政司“嘉庆十二年(1807年)正月初六日”的相关规定:“奉此,遵查丈量船身,自应核实。若梁头七尺以外,递行折算,其一丈八尺者,只开八尺,洵(诚然)如宪批输税之例,并非给与之例,各属误会例意,易滋影射。但偏查条例,亦无一定章程。惟乾隆元年,前兴泉永道朱佥事原议丈量船只,无论关县,总以含檀与船傍内面接连之处丈起,不除(舟感)堂含檀,实长若干,即为梁头实在数目,不得以船傍外之两(舟皮)算作梁头丈量等语。……嗣后新造折造大小船只完竣,地方官亲诣查验,必须照议自含檀与船傍内面左边接连之处起丈,至右边船傍内面接连之处止,实在若干长短,据实开填照内,不得假手吏胥,以致该船户等藉端影射,而违奏定章程。一经查出,从严参究。”
津渡管理与渡船检查

        针对福州航区风浪大渡船装载过多,事故频发现象,1758年,闽浙总督部堂杨长官根据按察使司最高行政长官臬台的题案,制定了福州府相关渡船检查的津渡管理规则:在闽县和长乐县设立渡船汛口,由汛口文武官员盘查来往渡船的关口,审查三种大、中、小船型渡船,“稽查”这三种渡船的船质和装载情况,“按照程途远近,船只大小,装载人货,详晰定议。”如发现存在严重超载现象,追究汛口文武官员和当地澳保的责任。《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渡载客人货物,额定人数,货数取钱》:“按察使司史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正月内,经本司史议得,酌定船只大小,大船载客三十六人,随带行李货物不得过二百斤。……出示刊榜晓谕,并责成澳保及汛口文武员弁稽查,详奉前宪批尤饬遵照在案。”将各处渡船处所“按照程途远近,船只大小,装载人货,详晰定议。”“福州府议覆前来:两本司会查福属闽、长二县设立渡船处所,各有大、中、小三样船只。”要严查是否有超载,如果“澳保汛兵稽查不力”,将追究责任,“严禁多载,嗣后各县渡载船只,俱照依原定大、中、小三号应载人货数目装载”,“并令澳保与汛口兵役随时稽查”。闽县辖区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长乐县一起归福州府管辖。1774年,闽浙总督部堂制定条规:闽县的乌龙江渡口来往渡船,要一律“备查”,进行船舶质量检查和登记。船只出现质量问题,随时报告县府地方官,以修补和更换:“一体备查,取结、编号、书篷,准其渡载。倘有朽坏,随时禀销。”渡船还要编号,将船号刊刻在船舷外侧,船户姓名书写在桅篷上,方便渡口人员的质量检查监督和安全管理。同时,相关藩司官员检查渡船大、中、小三种船型,规定乘客人数,“大船每只载二十人,中船十五人,小船十人。”严禁超载。藩司官员还将渡船管理的“议定规条”刊刻在乌龙江两岸巨石上,以警示渡船人员时刻遵守渡船管理条规。《福建省例》二十四《海防例•议定渡船装载条规》:察使司史规定“请将现在渡船查明造册,取结编号书篷,如有增置,一体办理,余照县议等情具详前来。本司道会核无异,应如该县府所议,嗣后乌龙江渡船概由峡江大路,自南抵北,自北到南,各于对岸揽载放行,毋许仍由小路,致有风波不测之虞。其各船装载人数,大船每只载二十人,中船十五人,小船十人。……即令开驾,不许多揽……并饬该县查明该处渡船现在共若干只,若令保甲造具花名年貌清册,取其连名互结,各予腰牌,编列号数,刊刻船旁,并将船户姓名大书桅篷,遇有船梢不法,以便商民指禀。此后如有增置,听该船户报县,一体备查,取结、编号、书篷,准其渡载。倘有朽坏,随时禀销。仍将议定规条,勒石两岸,俾知遵守。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15111Q54003245.jpg

船只登记与检查办法

        《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五《康熙二十三年四月辛亥》记载:1684年,清廷在民间私船出海方面规定:国内商船与渔船除照例缴纳船税外,船主还应事先禀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领取印票,并在船头烙印号码,以供出入海口时官府查验。所谓验烙,就是船只造好后,由沿海当地管理盘查港口的官员(汛弁)协同甲长、澳保检查船质情况后,给船编号,并将船号和船只属于某县的内容烙印在船头。《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会议设立澳甲条款》第三条“三、商渔船只宜烙号给照也”记载1780年规定:“应请责成澳口弁兵,协同甲长,查明所辖船只若干,逐号刊烙油书。”然后“报县验明,给予印照。”船号烙刻在船头后,甲长等人报送当地衙门地方官验明,由地方官颁发船照,准许下海。验烙的主要执行人是甲长。可见船质检查的第一关归地方基层小吏负责。甲长、澳保在当地管理盘查港口的汛弁协助下,统计所辖地区船只数量和船质情况,按期报县。“三、商渔船只宜烙号给照也”:“所有每月出洋船只若干,某日某船由澳出口捕鱼,于何日回澳,著令该保甲按十日造册报县,由县通报查考。”给新船编号发照,原为登记地区船只情况,以防违法事件发生,“又商渔船船只,验烙给照,原为杜弊起见”。可甲长、澳保和县地方官有时会串通一气,在船未造出还没有编船号以前,就将船照发给船厂,“或将船照先用空白发给船房”,以“冀得规利”。为追究相关验烙发照违法责任,1780年福建省例规定:地方各府县要将甲长、澳保等小吏的住址、姓名、长相、年龄等造册录报宪台和督宪处,以便督察(见《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会议设立澳甲条款》)。船号的编写烙刻,还为了官府监视渔户的日常动向,“请列船号以稽渔户也”。日常甲长和澳保的职责,还包括登记所辖地区的船只数量,“应着澳甲一律查明所辖户丁内,船若干只,各于门牌内填注。”福建省的延、建、邵、汀等地区的船号编写,由各府专派的一名佐贰官,与下属县官亲自编写,不许委托甲长、澳保等胥役。如此做法,则一些歹人无法钻空子,此等“验烙给照,则匪船不能混入”。《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严禁勒索船只验烙给照陋规》制定了新的验烙规定:为减少验烙次数,防止相关管理人员钻空子搞腐败,商船改渔船,渔船改商船,或船只买卖后易船主,都不能改船号,不能重新烙刻;县长新任,或船照更换,也不能改船号和重复验烙;而船照规定一年一换,上面登记船号;船只的日常检查、管理统归甲长、澳保和船总负责。有关一些沿海地区已编船只不能重复验烙的内容,《福建省例》记载:1776年,福建相关部门查得福建侯官县的大小商渔船及(舟专)船,许多没有船号和船照,无法验烙和查看船照。于是询问县地方官此事。县地方官回复说该县的“(舟专)船并商造盐船”以往都归西河委员查验,按照上面的指示,不办理编烙给照的手续。而“外备装盐船梢并所辖民人置造溪船、买顶外邑船只”则照例有船号烙刻在船头,并有船照。县地方官因此希望将该县“大小商渔船只及单篙只橹小艇同上游溪船、西南盐(舟专),一并清厘烙号”,编写船号。福建总督部堂派员前往侯官县细查船只验烙情况后,推出“凡有大小已编之船只不得重复验烙”的章程,令该县认真执行:一、西南(舟专)船由西河委员编写船号后“验充给照”,并在县里备案,以防“重复给照烙号”,并令西河和浦下二委员互相稽查给照烙号情况;二、商造盐船与其他地区的(舟专)船,也由西河正协办各员一律查验,编号给照;三、大小商船和渔船以后再造、及转卖,都由县地方官负责“批准编烙给照”,表明转卖的船只,可以改变船号,“重复验烙”;四、其它单篙只橹小艇、内河小船,以前没有编号验烙的,一个月内前往县衙门申请办理,“请编请照”,已有船号者,不能涂改,“不许重复验烙”。1785年福建省相关部门规定,福建全省的出海小船一律要查明烙号。包括沿海采捕船和“内河通海之各色小船”,没有船号,需要马上办理。只有沿岸的农船不必验烙请照。内河通海的有底无篷小船,也需去州县衙门,“验烙给照”,以“经过汛口查验”。
商船梁头的丈量查检

        《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丈量商船梁头之法》记载嘉庆年间的1807年,闽浙总督部堂按照福建霞浦县的新造商船检丈标准,规定了福建沿海各州县的商船梁头丈量检验法:将船宽尺寸数据填入船户县照和关牌中,上报福建省相关衙门和署司,待上级相关技术人员的复查核实。“量验清厘,一体换填的实牌照,造册详报,请示丈量遵办等情。”“嗣后新进大小船只,应照实在丈尺开填,不得援关税折算之例,致有影射。仍候檄行沿海各厅、县,逐船验量送报”。福建霞浦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位于台湾海峡西北岸,为“闽浙要冲”,与台岛的经贸往来十分频繁。一些船商领照时,梁头一丈八尺者,报尺寸是八尺。霞浦县的商船梁头税以八尺至一丈八尺梁头船只为收取对象,八尺以下者不收取船税。为清查船政,“至丈量之法,应于何处丈起,至何处为止,如何计算长短”,需“明定科条,以便遵守”。霞浦地区的相关官员制订了商船梁头和船长的丈量之法,并推广至福建全省。福建商船的梁头丈量之法,根据1800年就已部分地区实行的丈量章程,统一推广执行。这一章程,出自1736年统辖兴化府、泉州府与永春州的兴泉永道相关部门制订的船只丈量法:“含檀与船傍内面接连之处丈起,不除(舟感)堂含檀,实长若干,即为梁头实在数目”。商船的梁头丈量,由沿海各厅、县地方官“亲诣查验”,“逐船验量送报”,送交福建布政司相关船户管理部门,并由其布政司的上级管理机关福建省巡抚部院批准通过,闽浙总督部堂最终“检查批示”。闽浙总督部堂至乾隆年间始成定制,其时,清廷在全国共设置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两广、云贵、四川八个总督部堂。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巡抚部院只负责一个省的行政管理。总督一般为从一品到正二品,抚台则为从二品。总督权力较巡抚大。清朝省级的巡抚部院下辖两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皆只管理一省的行政事务。巡抚部院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抚台,执掌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大权;布政使司的最高长官是藩台,主管财赋、民政;按察使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臬台,掌管一省的司法和驿传等。抚台和藩台官品都为从二品,臬台为正三品。《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丈量商船梁头之法》御批如下:“嗣后新进大小船只,应照实在丈尺开填,不得援关税折算之例,致有影射。仍候檄行沿海各厅、县,逐船验量送报,毋再弊混。并候督部堂批示。缴。又奉总督部堂阿批:如详通行,饬遵办理。仍候抚部院批示。缴。奉此,经即转行遵照在案。”具体丈量法按照布政司“嘉庆十二年(1807年)正月初六日”的相关规定:“奉此,遵查丈量船身,自应核实。若梁头七尺以外,递行折算,其一丈八尺者,只开八尺,洵(诚然)如宪批输税之例,并非给与之例,各属误会例意,易滋影射。但偏查条例,亦无一定章程。惟乾隆元年,前兴泉永道朱佥事原议丈量船只,无论关县,总以含檀与船傍内面接连之处丈起,不除(舟感)堂含檀,实长若干,即为梁头实在数目,不得以船傍外之两(舟皮)算作梁头丈量等语。……嗣后新造折造大小船只完竣,地方官亲诣查验,必须照议自含檀与船傍内面左边接连之处起丈,至右边船傍内面接连之处止,实在若干长短,据实开填照内,不得假手吏胥,以致该船户等藉端影射,而违奏定章程。一经查出,从严参究。”
津渡管理与渡船检查

        针对福州航区风浪大渡船装载过多,事故频发现象,1758年,闽浙总督部堂杨长官根据按察使司最高行政长官臬台的题案,制定了福州府相关渡船检查的津渡管理规则:在闽县和长乐县设立渡船汛口,由汛口文武官员盘查来往渡船的关口,审查三种大、中、小船型渡船,“稽查”这三种渡船的船质和装载情况,“按照程途远近,船只大小,装载人货,详晰定议。”如发现存在严重超载现象,追究汛口文武官员和当地澳保的责任。《福建省例》二十三《船政例•渡载客人货物,额定人数,货数取钱》:“按察使司史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正月内,经本司史议得,酌定船只大小,大船载客三十六人,随带行李货物不得过二百斤。……出示刊榜晓谕,并责成澳保及汛口文武员弁稽查,详奉前宪批尤饬遵照在案。”将各处渡船处所“按照程途远近,船只大小,装载人货,详晰定议。”“福州府议覆前来:两本司会查福属闽、长二县设立渡船处所,各有大、中、小三样船只。”要严查是否有超载,如果“澳保汛兵稽查不力”,将追究责任,“严禁多载,嗣后各县渡载船只,俱照依原定大、中、小三号应载人货数目装载”,“并令澳保与汛口兵役随时稽查”。闽县辖区隶属于福建福州府,与长乐县一起归福州府管辖。1774年,闽浙总督部堂制定条规:闽县的乌龙江渡口来往渡船,要一律“备查”,进行船舶质量检查和登记。船只出现质量问题,随时报告县府地方官,以修补和更换:“一体备查,取结、编号、书篷,准其渡载。倘有朽坏,随时禀销。”渡船还要编号,将船号刊刻在船舷外侧,船户姓名书写在桅篷上,方便渡口人员的质量检查监督和安全管理。同时,相关藩司官员检查渡船大、中、小三种船型,规定乘客人数,“大船每只载二十人,中船十五人,小船十人。”严禁超载。藩司官员还将渡船管理的“议定规条”刊刻在乌龙江两岸巨石上,以警示渡船人员时刻遵守渡船管理条规。《福建省例》二十四《海防例•议定渡船装载条规》:察使司史规定“请将现在渡船查明造册,取结编号书篷,如有增置,一体办理,余照县议等情具详前来。本司道会核无异,应如该县府所议,嗣后乌龙江渡船概由峡江大路,自南抵北,自北到南,各于对岸揽载放行,毋许仍由小路,致有风波不测之虞。其各船装载人数,大船每只载二十人,中船十五人,小船十人。……即令开驾,不许多揽……并饬该县查明该处渡船现在共若干只,若令保甲造具花名年貌清册,取其连名互结,各予腰牌,编列号数,刊刻船旁,并将船户姓名大书桅篷,遇有船梢不法,以便商民指禀。此后如有增置,听该船户报县,一体备查,取结、编号、书篷,准其渡载。倘有朽坏,随时禀销。仍将议定规条,勒石两岸,俾知遵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