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其他 曲春:点点白帆·印记人生|新中国70华诞特辑⑧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虫宁宁 于 2021-2-17 12:08 编辑

曲春:点点白帆·印记人生|新中国70华诞特辑⑧w1.jpg

七十年春华秋实,七十年砥砺奋进。正值新中国70周年华诞,在举国欢庆的时刻,中帆协以《七代人的帆船故事》祝福祖国母亲的生日,追忆过去、讲述今天,展望未来!“七代人的帆船故事”不仅仅是回顾和传承、更是发展和弘扬,中国帆船人永远站立在时代的潮头,用鼓满的风帆催动中国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行!现在让我们跟随《七代人的帆船故事》的脚步,一同追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七代帆船人的故事,感谢中国所有的帆船人,正是一代代帆船人和他们坚忍不拔的航海精神,激发我们不断航行的信心与力量,引领我们从一个辉煌航向另一个新的辉煌!
曲春:点点白帆·印记人生|新中国70华诞特辑⑧w2.jpg

曲春,1963年出生,航海模型国家级运动健将,国家级教练,国内为数不多的国际仲裁,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校长。

编前语:对于曲春的印象,永远是风度翩翩,儒雅淡定,一身合体的航海界通用礼服——深色西装、浅色裤子、航海鞋,一副浅色框眼镜,嘴角永远挂着淡淡的笑容。谈起话来,引经据典,外语更是流利熟练,让你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名专业的运动员。

曲春在此前的生命中从未有一刻离开过帆船,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了国际竞赛官和仲裁官的考试,让中国人在世界帆船裁判界有了自己的声音。
点点白帆,装点曲春的人生。

自学成才 与船结缘

夏日的青岛,艳阳高照,每天,青岛奥帆基地的海面上,都有一群可爱的孩子驾驶着OP帆船,用稚嫩的小手磕磕绊绊地掌舵、升帆,乘风破浪,开启他们的帆船人生。
他们并不知道,就在他们的身后,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的校长曲春久久地站在码头上。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他总是感到心中有一种责任油然而生。这些年,包括笔者的儿子在内,不知道有多少个孩子从青岛航校这片海域起航,从此爱上帆船,爱上航海。

“今年我们夏天做了9期夏令营,全年计划做15期冬夏令营的培训。”整个一个夏天,浮山湾内都是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做孩子的工作,真的是很操心的,我每周甚至每天都要去看他们训练,是出于责任心。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的比较多。夏令营大部分时间在海上,见风雨,见烈日,吃从未吃过的苦。要克服风浪,还要克服恐惧害怕等心理障碍。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就很容易出问题,所以这方面我特别用心。每星期,我和我的团队,航校的领导班子,主管的夏令营的部门还有和夏令营工作不相干的部门的员工,都要去夏令营做慰问、保障、看护和现场的管理工作。这样大家可能会对这项运动在青少年当中的作用有更切身的体会。”

为了让孩子们在夏令营多学东西,航校的课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小帆船学习、帆船理论培训、龙骨船体验、航海文化解读,从早上七点起床到晚上九点半睡觉,孩子们无时不刻不在学习和帆船有关的一切。

“我希望孩子们夏令营当中安全顺利,希望他们在一周的训练当中体验到快乐,体验到航海的魅力所在,最后能有一些孩子从夏令营走向大海,走向深蓝。其实我有的时候看到低龄的,六七岁的孩子一个人驾驶小船在大海上行驶,独立应对大自然的挑战,都觉得很震撼。应对变数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培养是很好的工具,看到孩子们欣喜的面容,看到他们克服困难驶向大海,内心十分高兴,兴奋,感触也很深 。帆船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要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俱乐部、教育机构、院校、有志之士都参与到海上运动对青少年的培养上来。”

而曲春刚刚接触帆船的时候,也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孩子。最初,他是一名遥控帆船的专业队选手,有一天,他和练芬兰人级的一名队员都觉得对方的项目好玩,就在业余时间互相换项目练。因为正常训练时间曲春不可能用别人的船,他只能在午休时间,从汇泉湾跑到栈桥,然后再跑回来,每天跑五六公里。这个距离看起来不长,但是别忘了,当时的曲春也只有17岁,而且从来没有过任何水上的训练。“我只是向队友和教练请教,该怎么解缆,进港的时候怎么栓船,怎么能把船开走,如果船翻了怎么把船给重新扶正,开回来。”

也许是对帆船有独到的天赋,整整一个夏天,曲春自学成才,他不仅能够顺利地把船开进开出,优哉游哉地享受海上时光,而且竟然一次都没有翻过船,“其实我一直都做着翻船的准备,想着翻了应该怎么办,但是我还真就没扣过船,觉得风大了,我就把帆松一点,减小受力。”
曲春从那时就对帆船爱得不能自拔,“有风的时候,船特别快,特别刺激好玩,看着船在水面上静静地航行,那种感觉特别奇妙,不知道很多帆友第一次玩船,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有这种感觉。”

当时,中国的帆船帆板运动还处于落后水平,在奥运会上连前十都进不去。不过80年代中期帆板运动发展起来以后,给了中国帆船一个好机会,国内帆板那时候发展很快。89年取得帆板项目世界冠军,92年,曲春的前同事,现任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主席的张小冬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帆板项目银牌。
尽管如此,那时候帆船在国内仍然属于超级冷门项目,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这个项目。所有帆船运动的参与者都是被选拔进专业队的运动员,而那时候全国专业运动员加起来也不过百十来号人。

张小冬拿冠军的时候,曲春已经退役,开始读研究生,这时候,导师的一个决定让他的一生又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
曲春:点点白帆·印记人生|新中国70华诞特辑⑧w3.jpg

从呕吐晕船到国际仲裁

“导师1992年给我一个出去实习的机会:秦皇岛全国锦标赛,派我去学习。去了以后就把我派到终点裁判船上做记录,当时是第一次做裁判工作,风浪大还会晕船、呕吐,好在最后我坚持下来了。”

1993年,曲春被借调到航校,做一个俄罗斯教练的翻译,1994年他进入航校作为帆船帆板教研室的员工,做科研教练的工作,业余时间做专业书籍的翻译。自此,曲春就再也没有离开航校这“一亩三分地”。而他的裁判工作也自此开始。

“1995年我参加了全国锦标赛的裁判工作,主要是编排和起点。裁判工作上比较大的转折点是1996年,当时的国家体育总局水中心副主任席有余分管的处室做亚洲帆板公开赛,在广东汕尾。当时中心缺比赛赛前筹备和运营管理这方面的人才,我就被借调到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主要做筹备工作,结果席主任看到我前期筹备工作做的还不错,就让我做总裁判长职务,当时对我也是挑战。因为之前经验积累的不是很足,一下子就做国际大赛总裁判长,感觉有点懵。不过我的个性就是喜欢迎接挑战,在其他裁判的帮助下,比赛非常圆满地打了下来,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所有的全国大赛总裁判长都是交给我来做,几年之后又转到仲裁方面做了尝试。我觉得仲裁工作也很有意思,从此对国际裁判的各项工作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夏季奥运会,而青岛作为帆船比赛的场地,肩负重任。当时已经成为青岛航海运动学校副校长的曲春进入奥运会筹备组,开始筹备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

当时,国内的航海文化和今天相比可谓天上地下,举办水手之夜,国外嘉宾光鲜亮丽,而中国这边,很多人T恤短裤就进了会场,大部分女士素面朝天,也未着裙装。对于帆船这项运动,大家还是好奇的成分多,参与实践的少,真正热爱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国外对中国同样缺乏了解,当时西班牙帆协的一名官员来到中国,几乎惊掉了下巴,他在国外看到的中国的宣传片和电影要么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农村生活,要么是清朝的长袍马褂,要么是李小龙的中国功夫,如此现代的青岛让他瞠目结舌,本来觉得饭都有可能吃不饱的他面对30多种可选择的早餐,一时间花了眼。

在北京奥运会筹办的过程中,曲春也感觉到了一种责任,让中国人多了解帆船,让外国人多了解中国,似乎从那以后,只要是正式场合,他的经典航海礼服就再也没有换过。

筹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曲春与国际帆联官员、技术人员有了较多的接触,对国际裁判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当时国际帆联秘书长鼓励曲春尽早进入世界帆联参与工作。2006年,在时任总局水上中心主任韦迪的关照和督促下,曲春以增补人员的身份顺利进入国际帆联,成为教练委员会的一员。自此,曲春开始了自己在国际组织中奋斗的历程。

2009年,曲春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大庆,他被选做观礼嘉宾,可以去北京观礼。可恰恰在这个时候,他也得到了去阿根廷进行竞赛官培训和考试的机会,时间巧得不能再巧了,9月30日开始,10月3日结束。更要命的是,这个考试的通过率是百分之二十,低到令人难以想象。
纠结了很久,又听取了水上中心主任韦迪的意见,曲春还是决定去阿根廷。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他开始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不是英语专业出身,所以对我来说,难度可想而知,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英语的读写能力,否则题都做不完。”

轻描淡写几句话,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但是结果是令人欣慰的,20个人的考试,只通过了四个,其中就有曲春,转年,他又参加了国际仲裁官的培训考试,同样顺利通过,这样,曲春就开始“持证上岗”,执裁了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为中国在世界帆船界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此时中国帆船帆板已经开始整体发展起来,也需要在世界上有自己的话语权和声音。
曲春:点点白帆·印记人生|新中国70华诞特辑⑧w4.jpg

CCOR 印记人生

很多人不知道,2008年之后,如果当时稍微脑子转一下,现在的曲春已经不在帆船圈了。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表现优异的奥组委成员都得到了很好的工作安排,曲春也不例外,体育局副局长的位置在向他招手。家人、朋友都认为,他应该去体育局任职,可是曲春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要留在航校。此时,曲春的行政级别已经是副局级,但是他在学校,却只能降半级,别人奥运会过后升职,曲春却自己把自己“降级使用”了。“去体育局,各种待遇都有,还能赶上分房,回航校就什么都没了,根本没有人理解我,但是我觉得挺好,因为我经历了奥运会,觉得我还可以在专业上做很多事。”2009年底,曲春任职的青岛航校买了十条船,准备在青岛开个帆船俱乐部,2010年初,船就到位了。

就在这时候,当时一起筹备北京奥运会的朋友纷纷找到曲春,想再来青岛看看,而且希望每年都有机会来青岛看看当初的奥运会赛场,这种情结曲春非常了解,他灵机一动,既然大家都要来,一波波接待,带着大家只是观光游览实在没意思,干脆攒一个平台,让大家一起玩,这样大家来也不会觉得没有事情做,就这样,CCOR诞生了,赛事的中文全称叫“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

经历了奥运会,中国的大帆船事业逐步推进,中国杯、海帆赛等赛事应运而生,CCOR赶在这个契机,也迅速成长起来。

曲春所在的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是一个事业单位,而CCOR是一个商业赛事,“在奥组委的时候接触了很多国外的商业赛事,觉得他们的运作模式很好,非常亲民,文化内涵也很丰富,有自己非常独特的IP。”

体制内的人办体制外的比赛,曲春遇到的困难一重接着一重,“比如说我的下属去拉了一个赞助,我一分钱提成给不了他;比如说我们用的主持人,在外面主持一场可能价钱不菲,但是在CCOR主持一分钱不多拿还得随叫随到;比如说我的教练,在海上当裁判,白天黑夜连轴转,没有补助没有加班费,放在谁身上谁也会心理不平衡。但是我们的团队真的非常不错,我们把赛事的前景,赛事的意义跟大家分享之后,大家还是兢兢业业地去做事。”

就凭着这股精神,一个事业单位的商业赛事竟然坚持了整整10年,“我们每年赛事的预算110万,你相信吗?说起来没人信,我们的资金来源就是参赛费、报名费,加上赞助的钱,压缩一切成本。”为了多找赞助,曲春放下身架,用他的话说,求爷爷,告奶奶,厚脸厚皮的去要钱,在国际大赛中的果敢骄傲全都要放下。除了压缩成本,CCOR通过专业的服务来吸引船队多多报名参赛,“后勤服务上我没办法像中国杯和海帆赛那样,但是专业需求上我会做到极致,比如说我是一个菜鸟,我赛前想培训几天,这个只有在航校最容易实现。另外我们的专业性,我们请的核心裁判全部是大咖,就算预算再紧也请最专业的仲裁团队,我们甚至鼓励参赛队伍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抗议,要求我们给予解释,这样他们才能学到真东西,就是因为这样,参赛队伍觉得体验感比较好,一直能获得不断升级的较强刺激,他就愿意来,我们队自己的定位就是这样慢慢琢磨出来的。”

有人看到曲春的艰难,提出把商业运行权买断,曲春一口回绝,“虽然这样我们能收一笔钱,但是这样等于拿着我们家的孩子去别人家养,最主要的是我害怕这个赛事就不会按照我们最初的设想去做,会走偏。”

今年的CCOR又增设了高校组别和OP组别,对于学生,对于孩子,曲春一说起来总是饱含深情,“培养年轻人,说大点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少年强则中国强。”因为高校组平时训练时间少,来参加CCOR总是会比其他专业船队成绩差,这样会影响年轻人参与帆船的积极性,所以特意设置他们的组,而且这些高校我们不允许雇佣军,要实实在在都是他们的学生才行。”

对于OP组,曲春更是觉得这是CCOR的参与者中最可爱的选手,“你看看那些小男孩,开幕式上台都是扭着跳着上去的,这是孩子该有的样子,是他们的释放,是CCOR的亮点所在。我们做好充足的安全保障,让孩子在青岛的大风大浪中体验帆船的快乐,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这10年,CCOR见证了中国普通帆友从对帆船知之甚少到痴迷的全过程,第一届CCOR的时候,曲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要不停解释帆船的分类、区别,还有不少媒体第一次坐媒体船,从兴奋到晕船呕吐。而第十届CCOR,有四名纯粹的媒体人竟然加入参赛队伍,成为正式的水手,这拔节上升的10年,让很多人的人生因为帆船发生了改变。

不知不觉,10年走过,今年CCOR的主题是:印记人生,对于曲春来说,这10年也铭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印记了他的帆船人生。

后记:“帆船是我一生喜爱的运动,我愿意亲自驾驶他,也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有人说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用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职业,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

“只要和帆船有关的事情,我都不觉得累,再多再辛苦,遇到的困难再多都没关系,我乐在其中。”

微风拂过,青岛奥帆基地,一排排龙骨船和OP船整齐地排列着,十一期间,这里又将开始的新一期培训和亲子营,届时,在码头上,那个带着眼镜,风度翩翩的“曲SIR”一定还会出现,帆船已经融入他的血液,融入他的生命。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虫宁宁 于 2021-2-17 12:08 编辑

曲春:点点白帆·印记人生|新中国70华诞特辑⑧w1.jpg

七十年春华秋实,七十年砥砺奋进。正值新中国70周年华诞,在举国欢庆的时刻,中帆协以《七代人的帆船故事》祝福祖国母亲的生日,追忆过去、讲述今天,展望未来!“七代人的帆船故事”不仅仅是回顾和传承、更是发展和弘扬,中国帆船人永远站立在时代的潮头,用鼓满的风帆催动中国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行!现在让我们跟随《七代人的帆船故事》的脚步,一同追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七代帆船人的故事,感谢中国所有的帆船人,正是一代代帆船人和他们坚忍不拔的航海精神,激发我们不断航行的信心与力量,引领我们从一个辉煌航向另一个新的辉煌!
曲春:点点白帆·印记人生|新中国70华诞特辑⑧w2.jpg

曲春,1963年出生,航海模型国家级运动健将,国家级教练,国内为数不多的国际仲裁,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校长。

编前语:对于曲春的印象,永远是风度翩翩,儒雅淡定,一身合体的航海界通用礼服——深色西装、浅色裤子、航海鞋,一副浅色框眼镜,嘴角永远挂着淡淡的笑容。谈起话来,引经据典,外语更是流利熟练,让你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一名专业的运动员。

曲春在此前的生命中从未有一刻离开过帆船,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了国际竞赛官和仲裁官的考试,让中国人在世界帆船裁判界有了自己的声音。
点点白帆,装点曲春的人生。

自学成才 与船结缘

夏日的青岛,艳阳高照,每天,青岛奥帆基地的海面上,都有一群可爱的孩子驾驶着OP帆船,用稚嫩的小手磕磕绊绊地掌舵、升帆,乘风破浪,开启他们的帆船人生。
他们并不知道,就在他们的身后,青岛航海运动学校的校长曲春久久地站在码头上。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他总是感到心中有一种责任油然而生。这些年,包括笔者的儿子在内,不知道有多少个孩子从青岛航校这片海域起航,从此爱上帆船,爱上航海。

“今年我们夏天做了9期夏令营,全年计划做15期冬夏令营的培训。”整个一个夏天,浮山湾内都是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做孩子的工作,真的是很操心的,我每周甚至每天都要去看他们训练,是出于责任心。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的比较多。夏令营大部分时间在海上,见风雨,见烈日,吃从未吃过的苦。要克服风浪,还要克服恐惧害怕等心理障碍。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就很容易出问题,所以这方面我特别用心。每星期,我和我的团队,航校的领导班子,主管的夏令营的部门还有和夏令营工作不相干的部门的员工,都要去夏令营做慰问、保障、看护和现场的管理工作。这样大家可能会对这项运动在青少年当中的作用有更切身的体会。”

为了让孩子们在夏令营多学东西,航校的课程安排的满满当当,小帆船学习、帆船理论培训、龙骨船体验、航海文化解读,从早上七点起床到晚上九点半睡觉,孩子们无时不刻不在学习和帆船有关的一切。

“我希望孩子们夏令营当中安全顺利,希望他们在一周的训练当中体验到快乐,体验到航海的魅力所在,最后能有一些孩子从夏令营走向大海,走向深蓝。其实我有的时候看到低龄的,六七岁的孩子一个人驾驶小船在大海上行驶,独立应对大自然的挑战,都觉得很震撼。应对变数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培养是很好的工具,看到孩子们欣喜的面容,看到他们克服困难驶向大海,内心十分高兴,兴奋,感触也很深 。帆船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要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俱乐部、教育机构、院校、有志之士都参与到海上运动对青少年的培养上来。”

而曲春刚刚接触帆船的时候,也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孩子。最初,他是一名遥控帆船的专业队选手,有一天,他和练芬兰人级的一名队员都觉得对方的项目好玩,就在业余时间互相换项目练。因为正常训练时间曲春不可能用别人的船,他只能在午休时间,从汇泉湾跑到栈桥,然后再跑回来,每天跑五六公里。这个距离看起来不长,但是别忘了,当时的曲春也只有17岁,而且从来没有过任何水上的训练。“我只是向队友和教练请教,该怎么解缆,进港的时候怎么栓船,怎么能把船开走,如果船翻了怎么把船给重新扶正,开回来。”

也许是对帆船有独到的天赋,整整一个夏天,曲春自学成才,他不仅能够顺利地把船开进开出,优哉游哉地享受海上时光,而且竟然一次都没有翻过船,“其实我一直都做着翻船的准备,想着翻了应该怎么办,但是我还真就没扣过船,觉得风大了,我就把帆松一点,减小受力。”
曲春从那时就对帆船爱得不能自拔,“有风的时候,船特别快,特别刺激好玩,看着船在水面上静静地航行,那种感觉特别奇妙,不知道很多帆友第一次玩船,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有这种感觉。”

当时,中国的帆船帆板运动还处于落后水平,在奥运会上连前十都进不去。不过80年代中期帆板运动发展起来以后,给了中国帆船一个好机会,国内帆板那时候发展很快。89年取得帆板项目世界冠军,92年,曲春的前同事,现任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主席的张小冬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帆板项目银牌。
尽管如此,那时候帆船在国内仍然属于超级冷门项目,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这个项目。所有帆船运动的参与者都是被选拔进专业队的运动员,而那时候全国专业运动员加起来也不过百十来号人。

张小冬拿冠军的时候,曲春已经退役,开始读研究生,这时候,导师的一个决定让他的一生又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
曲春:点点白帆·印记人生|新中国70华诞特辑⑧w3.jpg

从呕吐晕船到国际仲裁

“导师1992年给我一个出去实习的机会:秦皇岛全国锦标赛,派我去学习。去了以后就把我派到终点裁判船上做记录,当时是第一次做裁判工作,风浪大还会晕船、呕吐,好在最后我坚持下来了。”

1993年,曲春被借调到航校,做一个俄罗斯教练的翻译,1994年他进入航校作为帆船帆板教研室的员工,做科研教练的工作,业余时间做专业书籍的翻译。自此,曲春就再也没有离开航校这“一亩三分地”。而他的裁判工作也自此开始。

“1995年我参加了全国锦标赛的裁判工作,主要是编排和起点。裁判工作上比较大的转折点是1996年,当时的国家体育总局水中心副主任席有余分管的处室做亚洲帆板公开赛,在广东汕尾。当时中心缺比赛赛前筹备和运营管理这方面的人才,我就被借调到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主要做筹备工作,结果席主任看到我前期筹备工作做的还不错,就让我做总裁判长职务,当时对我也是挑战。因为之前经验积累的不是很足,一下子就做国际大赛总裁判长,感觉有点懵。不过我的个性就是喜欢迎接挑战,在其他裁判的帮助下,比赛非常圆满地打了下来,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所有的全国大赛总裁判长都是交给我来做,几年之后又转到仲裁方面做了尝试。我觉得仲裁工作也很有意思,从此对国际裁判的各项工作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夏季奥运会,而青岛作为帆船比赛的场地,肩负重任。当时已经成为青岛航海运动学校副校长的曲春进入奥运会筹备组,开始筹备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

当时,国内的航海文化和今天相比可谓天上地下,举办水手之夜,国外嘉宾光鲜亮丽,而中国这边,很多人T恤短裤就进了会场,大部分女士素面朝天,也未着裙装。对于帆船这项运动,大家还是好奇的成分多,参与实践的少,真正热爱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国外对中国同样缺乏了解,当时西班牙帆协的一名官员来到中国,几乎惊掉了下巴,他在国外看到的中国的宣传片和电影要么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农村生活,要么是清朝的长袍马褂,要么是李小龙的中国功夫,如此现代的青岛让他瞠目结舌,本来觉得饭都有可能吃不饱的他面对30多种可选择的早餐,一时间花了眼。

在北京奥运会筹办的过程中,曲春也感觉到了一种责任,让中国人多了解帆船,让外国人多了解中国,似乎从那以后,只要是正式场合,他的经典航海礼服就再也没有换过。

筹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曲春与国际帆联官员、技术人员有了较多的接触,对国际裁判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当时国际帆联秘书长鼓励曲春尽早进入世界帆联参与工作。2006年,在时任总局水上中心主任韦迪的关照和督促下,曲春以增补人员的身份顺利进入国际帆联,成为教练委员会的一员。自此,曲春开始了自己在国际组织中奋斗的历程。

2009年,曲春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大庆,他被选做观礼嘉宾,可以去北京观礼。可恰恰在这个时候,他也得到了去阿根廷进行竞赛官培训和考试的机会,时间巧得不能再巧了,9月30日开始,10月3日结束。更要命的是,这个考试的通过率是百分之二十,低到令人难以想象。
纠结了很久,又听取了水上中心主任韦迪的意见,曲春还是决定去阿根廷。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他开始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不是英语专业出身,所以对我来说,难度可想而知,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英语的读写能力,否则题都做不完。”

轻描淡写几句话,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但是结果是令人欣慰的,20个人的考试,只通过了四个,其中就有曲春,转年,他又参加了国际仲裁官的培训考试,同样顺利通过,这样,曲春就开始“持证上岗”,执裁了伦敦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为中国在世界帆船界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此时中国帆船帆板已经开始整体发展起来,也需要在世界上有自己的话语权和声音。
曲春:点点白帆·印记人生|新中国70华诞特辑⑧w4.jpg

CCOR 印记人生

很多人不知道,2008年之后,如果当时稍微脑子转一下,现在的曲春已经不在帆船圈了。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表现优异的奥组委成员都得到了很好的工作安排,曲春也不例外,体育局副局长的位置在向他招手。家人、朋友都认为,他应该去体育局任职,可是曲春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要留在航校。此时,曲春的行政级别已经是副局级,但是他在学校,却只能降半级,别人奥运会过后升职,曲春却自己把自己“降级使用”了。“去体育局,各种待遇都有,还能赶上分房,回航校就什么都没了,根本没有人理解我,但是我觉得挺好,因为我经历了奥运会,觉得我还可以在专业上做很多事。”2009年底,曲春任职的青岛航校买了十条船,准备在青岛开个帆船俱乐部,2010年初,船就到位了。

就在这时候,当时一起筹备北京奥运会的朋友纷纷找到曲春,想再来青岛看看,而且希望每年都有机会来青岛看看当初的奥运会赛场,这种情结曲春非常了解,他灵机一动,既然大家都要来,一波波接待,带着大家只是观光游览实在没意思,干脆攒一个平台,让大家一起玩,这样大家来也不会觉得没有事情做,就这样,CCOR诞生了,赛事的中文全称叫“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

经历了奥运会,中国的大帆船事业逐步推进,中国杯、海帆赛等赛事应运而生,CCOR赶在这个契机,也迅速成长起来。

曲春所在的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是一个事业单位,而CCOR是一个商业赛事,“在奥组委的时候接触了很多国外的商业赛事,觉得他们的运作模式很好,非常亲民,文化内涵也很丰富,有自己非常独特的IP。”

体制内的人办体制外的比赛,曲春遇到的困难一重接着一重,“比如说我的下属去拉了一个赞助,我一分钱提成给不了他;比如说我们用的主持人,在外面主持一场可能价钱不菲,但是在CCOR主持一分钱不多拿还得随叫随到;比如说我的教练,在海上当裁判,白天黑夜连轴转,没有补助没有加班费,放在谁身上谁也会心理不平衡。但是我们的团队真的非常不错,我们把赛事的前景,赛事的意义跟大家分享之后,大家还是兢兢业业地去做事。”

就凭着这股精神,一个事业单位的商业赛事竟然坚持了整整10年,“我们每年赛事的预算110万,你相信吗?说起来没人信,我们的资金来源就是参赛费、报名费,加上赞助的钱,压缩一切成本。”为了多找赞助,曲春放下身架,用他的话说,求爷爷,告奶奶,厚脸厚皮的去要钱,在国际大赛中的果敢骄傲全都要放下。除了压缩成本,CCOR通过专业的服务来吸引船队多多报名参赛,“后勤服务上我没办法像中国杯和海帆赛那样,但是专业需求上我会做到极致,比如说我是一个菜鸟,我赛前想培训几天,这个只有在航校最容易实现。另外我们的专业性,我们请的核心裁判全部是大咖,就算预算再紧也请最专业的仲裁团队,我们甚至鼓励参赛队伍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抗议,要求我们给予解释,这样他们才能学到真东西,就是因为这样,参赛队伍觉得体验感比较好,一直能获得不断升级的较强刺激,他就愿意来,我们队自己的定位就是这样慢慢琢磨出来的。”

有人看到曲春的艰难,提出把商业运行权买断,曲春一口回绝,“虽然这样我们能收一笔钱,但是这样等于拿着我们家的孩子去别人家养,最主要的是我害怕这个赛事就不会按照我们最初的设想去做,会走偏。”

今年的CCOR又增设了高校组别和OP组别,对于学生,对于孩子,曲春一说起来总是饱含深情,“培养年轻人,说大点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少年强则中国强。”因为高校组平时训练时间少,来参加CCOR总是会比其他专业船队成绩差,这样会影响年轻人参与帆船的积极性,所以特意设置他们的组,而且这些高校我们不允许雇佣军,要实实在在都是他们的学生才行。”

对于OP组,曲春更是觉得这是CCOR的参与者中最可爱的选手,“你看看那些小男孩,开幕式上台都是扭着跳着上去的,这是孩子该有的样子,是他们的释放,是CCOR的亮点所在。我们做好充足的安全保障,让孩子在青岛的大风大浪中体验帆船的快乐,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这10年,CCOR见证了中国普通帆友从对帆船知之甚少到痴迷的全过程,第一届CCOR的时候,曲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要不停解释帆船的分类、区别,还有不少媒体第一次坐媒体船,从兴奋到晕船呕吐。而第十届CCOR,有四名纯粹的媒体人竟然加入参赛队伍,成为正式的水手,这拔节上升的10年,让很多人的人生因为帆船发生了改变。

不知不觉,10年走过,今年CCOR的主题是:印记人生,对于曲春来说,这10年也铭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印记了他的帆船人生。

后记:“帆船是我一生喜爱的运动,我愿意亲自驾驶他,也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有人说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用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职业,我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

“只要和帆船有关的事情,我都不觉得累,再多再辛苦,遇到的困难再多都没关系,我乐在其中。”

微风拂过,青岛奥帆基地,一排排龙骨船和OP船整齐地排列着,十一期间,这里又将开始的新一期培训和亲子营,届时,在码头上,那个带着眼镜,风度翩翩的“曲SIR”一定还会出现,帆船已经融入他的血液,融入他的生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