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

秦始皇统一华夏,开启了大秦帝国时代。秦始皇极为重视海洋,在那个以马车为主的交通工具时代,五次国内巡游,且有四次都到了海疆。无论那一次海疆巡游,都是距大秦都城有数千公里之遥,可见其车马劳顿,何等的不容易。当然秦始皇关注海洋,首先在于宣示主权,展现帝威。还有无良方士的蛊惑有关,真以为海上有神山,能采到长生不老之药。

第三节:秦始皇极为关注海洋

开通灵渠,征服南越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秦时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榕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领取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太平洋岛国开始了海上贸易

秦朝统治岭南后,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当时番禺地区已经拥有相当规模、技术水平很高的造船业。先秦和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由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便是见证。根据出土遗物以及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南越国已能制造25—30吨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南越国的输出品主要是: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输入品则有“珠玑、犀(牛)、玳瑁、果、布等”。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1.jpg

位于广州的秦代造船遗址

1974年底,在今广州中山四路发现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在宫署遗址之下又发现了秦代造船遗址,从出土文物判断,这是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一军处番禺之都”的造船工厂遗址。1975年,秦代造船遗址开始发掘,清理出一段29米长的船台。1997年,发现3600平方米的造船木料加工厂,后因为南越国宫署直接压在工场之上,因保护宫署不再往下发掘。经过多次的勘查研究,结论为工厂是由3个长度超过一百米、走向东西、平行排列的木质造船台以及南侧的木料加工厂组成,可造出宽8米、长30米、载重五六十吨的木船。

   已经有很多考古发现,秦代与一些太平洋国家已开展了海上贸易。在斯里兰卡,考古学者发现秦半两钱,证明从广州出发的秦朝商船,就曾经去过斯里兰卡。或许,去斯里兰卡的船只,就来源于广州秦代造船遗址。

   不仅如此,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或许是最早在皇家园林中,设计制造了一个微缩海洋的人。

   《秦记》:“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三秦记》:“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刻石为鲸鱼二百丈。”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到,秦始皇向往海洋,以至在皇城内制造了一个袖珍海洋。

   关于秦始皇陵的地宫,《史记》有云,“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或为鲸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中的“大海”可能也是展示秦始皇至死不忘的大海梦。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2.jpg

    海疆巡游示强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位十二年。作为最高封建统治者,他曾先后五次出巡,目的在于“示强威,服海内”,宣扬统一四海之功德,促进全国范围内建立具有共同文化基础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准则,巩固并加强其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除第一次在公元前220年西巡陇西外。后四次都到了我国现在的渤海、东海、黄海。

第二次出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这次而且主要是巡行东方郡县。这东方郡县是在统一战争中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去巡视一番,以宣示统治,彰显威严。在那个时代,出巡辛苦而险象环生。据史书记载:常有出巡时“逢大风”、遇“水波恶”、甚至“风雨暴至,休于树下”等,而且还要承受“为盗所惊”等风险。这里所说的“盗”即六国旧势力的反抗。

巡行的当中,秦始皇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封禅,祭祀名山大川之类,也有一些当与巩固统一有关。

这次首次东行登泰山,封山勒石刻碑,歌颂秦军和自己的功德。

秦始皇还去了烟台、胶南,沿东海到江苏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辖区)、徐州,又南下安徽,渡淮河,到河南,车辙又碾过湖南长沙等地。归途从陕西商县回咸阳。

   这次巡游,还曾在海上议事。有琅琊刻石为证:“列侯武城侯、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文献记载是“咸与始皇议功德于海上”。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3.jpg

第三次是公元前218年,“始皇东游至阳武搏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这次巡游由于遇到刺客,时日不长。前呼后拥的浩荡车队巡游了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为去海上寻仙岛求取不老仙药,此次派徐福带数千童男童女,驾船出海。

第四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5年,在上次巡游两年多后,秦始皇又开始巡游。这是第一次北巡,同时“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掠取河南地”。秦始皇向北而去。从潼关过黄河去山西,到了河北邯郸,东抵秦皇岛。出了山海关,到达辽宁绥中海滨。回途经内蒙古、陕西榆林、延安,回咸阳。为了对付强敌匈奴,下令30多万大军历时两年半,修建了全长700多公里,从咸阳直达内蒙古包头的“高速路”秦直道,以十万大军去榆林戊边,筑守长城。在这巡游后,为解决北方驻军的粮饷问题,秦始皇发起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海上漕运,“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东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4.jpg

第三、第四、第五次巡游路线示意

第五次巡游是公元前210年,夺取陆梁地区,设置桂林、香郡、南海等郡,把征发受贬谪的人以及商贩派去防守。又在西北驱逐匈奴。从榆中沿黄河往东一直连接到阴山。沿河修筑城墙,设置要塞。又派蒙恬渡过黄河去夺取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地方,筑起堡垒以驱逐戎狄。迁移被贬谪的人,让他们充实新设置的县。在第五次巡游中,秦始皇先后乘船航行于长江与黄海、渤海水域,环航了山东半岛,展示了秦统一中国后的航海实力。

   琅琊刻石给出了一个答案,即“东抚东土”,秦始皇种种举动,显示出秦始皇追求“东抚东土”的空间极点。简单的说,在“平定天下”、“并一海内”目标下,秦始皇认为东面已知海陆,全是大秦帝国的天下。

   有趣的是,史记还记载了二件事,即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来到琅琊之后“梦与海神战”和“连弩射杀海中巨鱼”。

   秦始皇认为大海是东边的空间极点,这与时代认知有关。因此,这说明秦始皇存在时代局限性,但却证明了秦始皇的确有一定的海洋意识。

   对于秦始皇,《剑桥中国秦汉史》评价,“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有六七位著名的君主.....他们的事迹使其形象比实际生命更为高大,而秦始皇就是其中最早的一人”。秦统一的规模,并不限于兼并六国。进军岭南,征服南越之地,随即置桂林、南海、象郡,使得秦帝国的版图在南方超越了楚国原有疆域,岭南一代自此融入中原控制圈中。而中原政权控制的海岸线因此得以空前延长。秦始皇南海置郡,对于中国海疆史、南海资源开发史和海洋交通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察西汉时期开通南洋航路的历史性进步,不能忽略秦始皇时代前期之功。

第四节:徐福的壮举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他出山在秦始皇登基前后。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5.jpg

        徐福为什么出海?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队人马在泰山封禅刻石,又浩浩荡荡前往渤海。抵达海边,秦始皇登上芝罘岛,纵情远望。只见云海之间,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尤令秦始皇心驰神往。这种景象,本来是海市蜃楼,但方士为迎合秦始皇企望长生的心理,将其说成传说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秦始皇大为高兴,随后根据徐福的要求,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他出海求取仙药。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既已,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秦始皇本人也在此留连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来的只是徐福空手而归。徐福自称见到海神,海神以礼物太薄,拒绝给予仙药。对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数千人及工匠、技师,带谷物种子再度出海。秦始皇则不肯离开,一直等候3个月,不见徐福消息,才怅然而回。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6.jpg

   徐福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上对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一直是争论不断,有人说他是去了日本,也有人说他是去了海南岛,或者是去了南洋,还有人猜测他可能是去了美洲等等。

   五代时候后周义楚和尚所写《义楚六帖》中说:"日本亦名倭国,此中,秦时,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菜。徐福止此,谓蓬菜,至今子孙皆曰秦。

   对于徐福东渡到日本的文字记载,在日本当地也有大量的史书记载。如《富士古文书》:"徐概行奉秦始皇之命,到富士山取不老长寿药,因以居也。"《国文通考》之中也有如下的记述:"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传为徐福居住之旧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

   据《日本国史略》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或云,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赍三坟五典来聘。福求药不得,遂留而不归。或云,止富士山。或云,熊野山,有徐福祠。)”说徐福带童男童女来日本求药,然而不得仙药,只好定居下来。在《富士文书》中则说道徐福来到日本,帮助当地农民耕种,带来一些新的技术。来到日本后,徐福再没有返回中国,也没有得到长生不老药,担心秦始皇追杀,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成为"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等姓氏。在日本民间徐福也被尊称为农神,蚕桑神,医药神。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7.jpg

2007年10月26日,自称徐福后人的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石刻“中日友好始祖徐福”在江苏赣榆揭幕,右一为羽田孜。  

看来徐福东到日本应该不假。

   当然,最具有说服力的还是昔日徐福东渡之时的出发点千童镇有一项闻名遐迩的民间的活动习俗,名曰"信子",现今除了中国之外,日本也有这种活动,只不过是叫作"尸子"。

   日本的新宫市现在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大的祭祀活动,另外也还有人通过分析中国和日本在古代的交通航线以及船只的构造特点等方面,推断徐福东渡应该还是到达了日本。

   徐福在日本的享有很高的地位,从九州到本州的二十多个地方,至今都还流传着有关徐福活动地点、生活足迹以及祠堂、墓葬等传言,相似的说法在多个地方都有所见,徐福也在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视为日本民间信仰的对象。而且日本各地的居民还称徐福为"王",尊称他为"弥生文化的旗手"。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自诩是徐福后人,曾经亲手写下"秦渡庵"三字来纪念徐福。目前日本仅徐福陵墓就有五座,用于祭祀的祠堂也有三十七座,因徐福到访而得名的蓬莱山有十三座,各种遗址和出土文物的数量也是相当之多,被建立起的徐福纪念组织和研究机构就达九十多个,祭祀礼节和活动多达五十多个,以秦和徐为姓氏的也约有十七个。

   不过也还是有些人认为徐福在今天的日本的种种足迹、陵墓都可能只是后人的,如有人认为日本新宫市的徐福陵墓和其他遗迹也都只是后人伪造出来的。

   他们也认为其实徐福东渡日本的说法来自于汉、唐时期的日本和尚常常到中国来宣传学习,也顺便将徐福的故事带到了中国的民间,就这样传着传着最后便被一些文人写进了史书中!

   在日本有一个吉野里遗址,考古学家表明,它是日本弥生中期遗址。在这里发现了"吉野里环壕集落",建筑材料来源于古代中国,形状也和中国的王城很像。这是一座体现古代中国城市构造的城堡遗迹,发掘中还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铁质武器、铁质工具和制造青铜器的工具。

   徐福到底出海了几次?

  关于徐福出海的次数问题,《史记》明确记载的有两次,即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第一次。根据史书记载,徐福第一次东渡的航线是从琅琊出发,过胶州湾、成山、芝罘、庙岛群岛到辽东半岛的老铁山,然后再过鸭绿江到朝鲜半岛的西海岸,绕至朝鲜半岛的东海岸,经对马岛、冲岛、北九州,过关门海峡、濑户内海到和歌山新宫町熊野滩。这次出行,徐福没有得到仙药。恰在徐福归来之前,爆发了残忍的坑杀方士、儒生的“坑儒”事件,徐福也在受谴责之列,但因为他还没有归来而幸免于难。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来琅琊。当年徐福入海寻找仙药,已经九年过去,一直未来归报。当即派人传召徐福,徐福担心遭到重责,奏告秦始皇:“蓬莱仙山确实有仙药,出海时常遇大蛟鱼阻拦,所以不能到达。请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见到大蛟鱼用连弩射击。”秦始皇下令入海时带足渔具,自己也准备了连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数十里,经过荣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时,果然见到大蛟鱼,当即连弩齐射,大蛟鱼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认为此后当可无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药。徐福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东渡,其东渡路线与第一次相同。这一次的东渡,是一次政治避难行为。鉴于之前的“坑儒”事件,东渡日本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讯了。当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今河北世鹿东南),而徐福“得平原广译,止王不来,”一去再也不回了。

   但也有学者认为,秦始皇三十七年并非徐福最后一次出海,因为这次徐福并未"入海采药不返"。还有学者主张三次说,四次说,多次说。

   徐福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出发?

徐福首次渡海的出发地,是在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琅邪是当时的一个古港,早在春秋时,这一带的航海家们就从这里出海,航达朝鲜半岛,而后顺半岛沿岸航行,经过对马岛到达日本九洲。

徐福第二次出海的始发港,由于尚没有找到史书详细记载而说法不一。徐福村人(赣榆)传说是农历的十月十九日,从他的家乡赣榆下海。另一个说法是在山东崂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徐福第二次出海走的仍是第一次的航线,也是在琅邪。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第二次航海时,诈称仙人索取“百工之事”,遂“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如据此推断,徐福有可能走的仍是上次的旧航路。不仅如此,而且也由此我们得知徐福二渡日本,带去了古代中国的“百工之事”,如汉字、中草药和水稻种植等许多文化和科学技术。

     日本人心目中的大神

徐福东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那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徐福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带去了水稻种子,教人们水稻耕作、医药知识、金属冶炼、纺织技术,使日本摆脱了原有的采集、渔猎时代,步入了农耕文明时代。他们学会了冶炼铁器,摆脱了笨拙低效率的石器时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汉字的传入,对日本本民族文字的产生具有借鉴意义。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儒家思想的传入,对日本人民起到了教化作用。这些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直到今天,日本人民仍然把徐福奉为“农耕之神”“医药之神”“纺织之神”。

近年来,在日本福冈县板付的考古遗址中,又发现了碳化米粒遗存,经碳十四测定,与在朝鲜半岛釜山金海地区发现的碳化米为同一类型。说明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日本人民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开始使用青铜器和铁制生产工具以及丝织品等,而且开始有了文字。所有这些,都与此前的日本绳纹文化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日本学界、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源于中国北方沿海文化。这也是日本文字为什么和汉字相似的缘由。

弥生文化起源于日本绳纹文化之后,由于最先是在日本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定名。它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至公元三百多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在弥生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剑、铜铎等。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铎则大多在九州。日本学界认为,加工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术来自中国。日本学者八木奘三郎说,中国山东省有类似铜剑、铜铎的器物出现。梅原末治等学者说,“铜铎之见于日本,无疑意味着中国秦汉人的东渡”。此外,在弥生町遗址中,还出土了中国古钺、古镜和秦式匕首和汉字等。日本人喜欢葫芦都与中国入海的方士有关。

日本学者村新太郎著文,盛赞中国稻米传入日本的重大意义。他说:“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岛饥饿的人们。无论如何稻米要比其他一切都值得感谢。米与牲畜、贝类不同,可以长久贮藏。不久,村落形成了,国家形成了。”稻米的传入,结束了日本的渔猎生活,开始了农耕时代。

据统计,在日本的徐福遗迹有五十多处。清代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写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莱别有天。镜玺永传笠缝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诗,并注有“日本传国重器三:曰剑、曰镜、曰玺,皆秦制也。”

日本新宫有徐福墓,还有1071字的墓碑。新宫市内更有制作和销售“徐福天台乌药”、“徐福寿司”、“徐福酒”等商品的。在速玉神社内,陈列着徐福所用过的鞍、蹬等物。新宫蓬莱山内还有“徐福神龛”,被称为“徐福之宫”。每年都有“御船祭”、“灯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动。传说日本还有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8.jpg

日本的徐福寺

     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徐福东渡日本是中日交往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由于秦统一中国之后,在那遥远的古代,在相对十分落后的造船技术条件下,徐福带领中国航海者,不畏艰险、排除万难,长途远航至朝鲜、日本。其历史意义堪与其后1700余年的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世界性航海伟绩相提并论。

徐福应当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人物,是第一位有姓名见诸史册的航海家。有记载的第一次率领了庞大的中国船队,驶向遥远的异域,开辟了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将东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与生产技术带到日本,促进日本从绳纹文化的长期缓慢发展中摆脱出来,向着使用金属工具和水稻种植的弥生文化转变,使其发生了飞跃性的质变。从而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的长期友好睦邻关系,铺下了重要的基石。

参考资料:

1、韩玉德:《徐福其人及其东渡的几个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

2、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徐福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2页。

3、中国历史未解谜案:徐福东渡成仙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5-09-05]。

4、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9-05]。

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6、王体芳、王洪庆,我们是怎样为研究“徐福东渡日本”的课题服务的?.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6
7、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上)》,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8、互联网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未查明出处,如果哪些影响到您的权益,我将立即删除。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

秦始皇统一华夏,开启了大秦帝国时代。秦始皇极为重视海洋,在那个以马车为主的交通工具时代,五次国内巡游,且有四次都到了海疆。无论那一次海疆巡游,都是距大秦都城有数千公里之遥,可见其车马劳顿,何等的不容易。当然秦始皇关注海洋,首先在于宣示主权,展现帝威。还有无良方士的蛊惑有关,真以为海上有神山,能采到长生不老之药。

第三节:秦始皇极为关注海洋

开通灵渠,征服南越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秦时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榕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领取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太平洋岛国开始了海上贸易

秦朝统治岭南后,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当时番禺地区已经拥有相当规模、技术水平很高的造船业。先秦和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由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便是见证。根据出土遗物以及结合古文献的研究表明,南越国已能制造25—30吨的木楼船,并与海外有了相当的交往。南越国的输出品主要是: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输入品则有“珠玑、犀(牛)、玳瑁、果、布等”。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1.jpg

位于广州的秦代造船遗址

1974年底,在今广州中山四路发现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在宫署遗址之下又发现了秦代造船遗址,从出土文物判断,这是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一军处番禺之都”的造船工厂遗址。1975年,秦代造船遗址开始发掘,清理出一段29米长的船台。1997年,发现3600平方米的造船木料加工厂,后因为南越国宫署直接压在工场之上,因保护宫署不再往下发掘。经过多次的勘查研究,结论为工厂是由3个长度超过一百米、走向东西、平行排列的木质造船台以及南侧的木料加工厂组成,可造出宽8米、长30米、载重五六十吨的木船。

   已经有很多考古发现,秦代与一些太平洋国家已开展了海上贸易。在斯里兰卡,考古学者发现秦半两钱,证明从广州出发的秦朝商船,就曾经去过斯里兰卡。或许,去斯里兰卡的船只,就来源于广州秦代造船遗址。

   不仅如此,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或许是最早在皇家园林中,设计制造了一个微缩海洋的人。

   《秦记》:“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三秦记》:“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刻石为鲸鱼二百丈。”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到,秦始皇向往海洋,以至在皇城内制造了一个袖珍海洋。

   关于秦始皇陵的地宫,《史记》有云,“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或为鲸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中的“大海”可能也是展示秦始皇至死不忘的大海梦。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2.jpg

    海疆巡游示强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位十二年。作为最高封建统治者,他曾先后五次出巡,目的在于“示强威,服海内”,宣扬统一四海之功德,促进全国范围内建立具有共同文化基础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准则,巩固并加强其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除第一次在公元前220年西巡陇西外。后四次都到了我国现在的渤海、东海、黄海。

第二次出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这次而且主要是巡行东方郡县。这东方郡县是在统一战争中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去巡视一番,以宣示统治,彰显威严。在那个时代,出巡辛苦而险象环生。据史书记载:常有出巡时“逢大风”、遇“水波恶”、甚至“风雨暴至,休于树下”等,而且还要承受“为盗所惊”等风险。这里所说的“盗”即六国旧势力的反抗。

巡行的当中,秦始皇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封禅,祭祀名山大川之类,也有一些当与巩固统一有关。

这次首次东行登泰山,封山勒石刻碑,歌颂秦军和自己的功德。

秦始皇还去了烟台、胶南,沿东海到江苏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辖区)、徐州,又南下安徽,渡淮河,到河南,车辙又碾过湖南长沙等地。归途从陕西商县回咸阳。

   这次巡游,还曾在海上议事。有琅琊刻石为证:“列侯武城侯、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文献记载是“咸与始皇议功德于海上”。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3.jpg

第三次是公元前218年,“始皇东游至阳武搏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这次巡游由于遇到刺客,时日不长。前呼后拥的浩荡车队巡游了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为去海上寻仙岛求取不老仙药,此次派徐福带数千童男童女,驾船出海。

第四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5年,在上次巡游两年多后,秦始皇又开始巡游。这是第一次北巡,同时“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掠取河南地”。秦始皇向北而去。从潼关过黄河去山西,到了河北邯郸,东抵秦皇岛。出了山海关,到达辽宁绥中海滨。回途经内蒙古、陕西榆林、延安,回咸阳。为了对付强敌匈奴,下令30多万大军历时两年半,修建了全长700多公里,从咸阳直达内蒙古包头的“高速路”秦直道,以十万大军去榆林戊边,筑守长城。在这巡游后,为解决北方驻军的粮饷问题,秦始皇发起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海上漕运,“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东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4.jpg

第三、第四、第五次巡游路线示意

第五次巡游是公元前210年,夺取陆梁地区,设置桂林、香郡、南海等郡,把征发受贬谪的人以及商贩派去防守。又在西北驱逐匈奴。从榆中沿黄河往东一直连接到阴山。沿河修筑城墙,设置要塞。又派蒙恬渡过黄河去夺取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地方,筑起堡垒以驱逐戎狄。迁移被贬谪的人,让他们充实新设置的县。在第五次巡游中,秦始皇先后乘船航行于长江与黄海、渤海水域,环航了山东半岛,展示了秦统一中国后的航海实力。

   琅琊刻石给出了一个答案,即“东抚东土”,秦始皇种种举动,显示出秦始皇追求“东抚东土”的空间极点。简单的说,在“平定天下”、“并一海内”目标下,秦始皇认为东面已知海陆,全是大秦帝国的天下。

   有趣的是,史记还记载了二件事,即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来到琅琊之后“梦与海神战”和“连弩射杀海中巨鱼”。

   秦始皇认为大海是东边的空间极点,这与时代认知有关。因此,这说明秦始皇存在时代局限性,但却证明了秦始皇的确有一定的海洋意识。

   对于秦始皇,《剑桥中国秦汉史》评价,“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有六七位著名的君主.....他们的事迹使其形象比实际生命更为高大,而秦始皇就是其中最早的一人”。秦统一的规模,并不限于兼并六国。进军岭南,征服南越之地,随即置桂林、南海、象郡,使得秦帝国的版图在南方超越了楚国原有疆域,岭南一代自此融入中原控制圈中。而中原政权控制的海岸线因此得以空前延长。秦始皇南海置郡,对于中国海疆史、南海资源开发史和海洋交通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察西汉时期开通南洋航路的历史性进步,不能忽略秦始皇时代前期之功。

第四节:徐福的壮举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他出山在秦始皇登基前后。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5.jpg

        徐福为什么出海?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大队人马在泰山封禅刻石,又浩浩荡荡前往渤海。抵达海边,秦始皇登上芝罘岛,纵情远望。只见云海之间,山川人物时隐时现,蔚为壮观,尤令秦始皇心驰神往。这种景象,本来是海市蜃楼,但方士为迎合秦始皇企望长生的心理,将其说成传说中的海上仙境。徐福乘机给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可以得到长生仙药。秦始皇大为高兴,随后根据徐福的要求,派童男、童女数千人随他出海求取仙药。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既已,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秦始皇本人也在此留连忘返,等候徐福佳音。然而,等来的只是徐福空手而归。徐福自称见到海神,海神以礼物太薄,拒绝给予仙药。对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数千人及工匠、技师,带谷物种子再度出海。秦始皇则不肯离开,一直等候3个月,不见徐福消息,才怅然而回。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6.jpg

   徐福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上对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一直是争论不断,有人说他是去了日本,也有人说他是去了海南岛,或者是去了南洋,还有人猜测他可能是去了美洲等等。

   五代时候后周义楚和尚所写《义楚六帖》中说:"日本亦名倭国,此中,秦时,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菜。徐福止此,谓蓬菜,至今子孙皆曰秦。

   对于徐福东渡到日本的文字记载,在日本当地也有大量的史书记载。如《富士古文书》:"徐概行奉秦始皇之命,到富士山取不老长寿药,因以居也。"《国文通考》之中也有如下的记述:"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传为徐福居住之旧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

   据《日本国史略》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或云,徐福率童男女三千人,赍三坟五典来聘。福求药不得,遂留而不归。或云,止富士山。或云,熊野山,有徐福祠。)”说徐福带童男童女来日本求药,然而不得仙药,只好定居下来。在《富士文书》中则说道徐福来到日本,帮助当地农民耕种,带来一些新的技术。来到日本后,徐福再没有返回中国,也没有得到长生不老药,担心秦始皇追杀,要求同行男女各自改姓成为"秦"、"佃"、"福田"、"羽田"、"福台"、"福山"等姓氏。在日本民间徐福也被尊称为农神,蚕桑神,医药神。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7.jpg

2007年10月26日,自称徐福后人的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石刻“中日友好始祖徐福”在江苏赣榆揭幕,右一为羽田孜。  

看来徐福东到日本应该不假。

   当然,最具有说服力的还是昔日徐福东渡之时的出发点千童镇有一项闻名遐迩的民间的活动习俗,名曰"信子",现今除了中国之外,日本也有这种活动,只不过是叫作"尸子"。

   日本的新宫市现在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大的祭祀活动,另外也还有人通过分析中国和日本在古代的交通航线以及船只的构造特点等方面,推断徐福东渡应该还是到达了日本。

   徐福在日本的享有很高的地位,从九州到本州的二十多个地方,至今都还流传着有关徐福活动地点、生活足迹以及祠堂、墓葬等传言,相似的说法在多个地方都有所见,徐福也在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视为日本民间信仰的对象。而且日本各地的居民还称徐福为"王",尊称他为"弥生文化的旗手"。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自诩是徐福后人,曾经亲手写下"秦渡庵"三字来纪念徐福。目前日本仅徐福陵墓就有五座,用于祭祀的祠堂也有三十七座,因徐福到访而得名的蓬莱山有十三座,各种遗址和出土文物的数量也是相当之多,被建立起的徐福纪念组织和研究机构就达九十多个,祭祀礼节和活动多达五十多个,以秦和徐为姓氏的也约有十七个。

   不过也还是有些人认为徐福在今天的日本的种种足迹、陵墓都可能只是后人的,如有人认为日本新宫市的徐福陵墓和其他遗迹也都只是后人伪造出来的。

   他们也认为其实徐福东渡日本的说法来自于汉、唐时期的日本和尚常常到中国来宣传学习,也顺便将徐福的故事带到了中国的民间,就这样传着传着最后便被一些文人写进了史书中!

   在日本有一个吉野里遗址,考古学家表明,它是日本弥生中期遗址。在这里发现了"吉野里环壕集落",建筑材料来源于古代中国,形状也和中国的王城很像。这是一座体现古代中国城市构造的城堡遗迹,发掘中还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铁质武器、铁质工具和制造青铜器的工具。

   徐福到底出海了几次?

  关于徐福出海的次数问题,《史记》明确记载的有两次,即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第一次。根据史书记载,徐福第一次东渡的航线是从琅琊出发,过胶州湾、成山、芝罘、庙岛群岛到辽东半岛的老铁山,然后再过鸭绿江到朝鲜半岛的西海岸,绕至朝鲜半岛的东海岸,经对马岛、冲岛、北九州,过关门海峡、濑户内海到和歌山新宫町熊野滩。这次出行,徐福没有得到仙药。恰在徐福归来之前,爆发了残忍的坑杀方士、儒生的“坑儒”事件,徐福也在受谴责之列,但因为他还没有归来而幸免于难。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再次来琅琊。当年徐福入海寻找仙药,已经九年过去,一直未来归报。当即派人传召徐福,徐福担心遭到重责,奏告秦始皇:“蓬莱仙山确实有仙药,出海时常遇大蛟鱼阻拦,所以不能到达。请派弓箭手一同前往,见到大蛟鱼用连弩射击。”秦始皇下令入海时带足渔具,自己也准备了连弩。海船由琅琊起程,航行数十里,经过荣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时,果然见到大蛟鱼,当即连弩齐射,大蛟鱼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认为此后当可无虞,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药。徐福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东渡,其东渡路线与第一次相同。这一次的东渡,是一次政治避难行为。鉴于之前的“坑儒”事件,东渡日本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这次,秦始皇再也等不到徐福音讯了。当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今河北世鹿东南),而徐福“得平原广译,止王不来,”一去再也不回了。

   但也有学者认为,秦始皇三十七年并非徐福最后一次出海,因为这次徐福并未"入海采药不返"。还有学者主张三次说,四次说,多次说。

   徐福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出发?

徐福首次渡海的出发地,是在山东半岛南端的琅邪。琅邪是当时的一个古港,早在春秋时,这一带的航海家们就从这里出海,航达朝鲜半岛,而后顺半岛沿岸航行,经过对马岛到达日本九洲。

徐福第二次出海的始发港,由于尚没有找到史书详细记载而说法不一。徐福村人(赣榆)传说是农历的十月十九日,从他的家乡赣榆下海。另一个说法是在山东崂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徐福第二次出海走的仍是第一次的航线,也是在琅邪。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第二次航海时,诈称仙人索取“百工之事”,遂“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如据此推断,徐福有可能走的仍是上次的旧航路。不仅如此,而且也由此我们得知徐福二渡日本,带去了古代中国的“百工之事”,如汉字、中草药和水稻种植等许多文化和科学技术。

     日本人心目中的大神

徐福东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那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徐福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带去了水稻种子,教人们水稻耕作、医药知识、金属冶炼、纺织技术,使日本摆脱了原有的采集、渔猎时代,步入了农耕文明时代。他们学会了冶炼铁器,摆脱了笨拙低效率的石器时代,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汉字的传入,对日本本民族文字的产生具有借鉴意义。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儒家思想的传入,对日本人民起到了教化作用。这些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直到今天,日本人民仍然把徐福奉为“农耕之神”“医药之神”“纺织之神”。

近年来,在日本福冈县板付的考古遗址中,又发现了碳化米粒遗存,经碳十四测定,与在朝鲜半岛釜山金海地区发现的碳化米为同一类型。说明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日本人民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开始使用青铜器和铁制生产工具以及丝织品等,而且开始有了文字。所有这些,都与此前的日本绳纹文化没有任何传承关系。日本学界、考古界公认:弥生文化源于中国北方沿海文化。这也是日本文字为什么和汉字相似的缘由。

弥生文化起源于日本绳纹文化之后,由于最先是在日本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定名。它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至公元三百多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在弥生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剑、铜铎等。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铎则大多在九州。日本学界认为,加工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术来自中国。日本学者八木奘三郎说,中国山东省有类似铜剑、铜铎的器物出现。梅原末治等学者说,“铜铎之见于日本,无疑意味着中国秦汉人的东渡”。此外,在弥生町遗址中,还出土了中国古钺、古镜和秦式匕首和汉字等。日本人喜欢葫芦都与中国入海的方士有关。

日本学者村新太郎著文,盛赞中国稻米传入日本的重大意义。他说:“稻米拯救了日本列岛饥饿的人们。无论如何稻米要比其他一切都值得感谢。米与牲畜、贝类不同,可以长久贮藏。不久,村落形成了,国家形成了。”稻米的传入,结束了日本的渔猎生活,开始了农耕时代。

据统计,在日本的徐福遗迹有五十多处。清代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写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莱别有天。镜玺永传笠缝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诗,并注有“日本传国重器三:曰剑、曰镜、曰玺,皆秦制也。”

日本新宫有徐福墓,还有1071字的墓碑。新宫市内更有制作和销售“徐福天台乌药”、“徐福寿司”、“徐福酒”等商品的。在速玉神社内,陈列着徐福所用过的鞍、蹬等物。新宫蓬莱山内还有“徐福神龛”,被称为“徐福之宫”。每年都有“御船祭”、“灯祭”等,都是祭祀徐福的活动。传说日本还有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之中国 第六十四章:秦始皇的海洋梦w8.jpg

日本的徐福寺

     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徐福东渡日本是中日交往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由于秦统一中国之后,在那遥远的古代,在相对十分落后的造船技术条件下,徐福带领中国航海者,不畏艰险、排除万难,长途远航至朝鲜、日本。其历史意义堪与其后1700余年的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世界性航海伟绩相提并论。

徐福应当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先驱人物,是第一位有姓名见诸史册的航海家。有记载的第一次率领了庞大的中国船队,驶向遥远的异域,开辟了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将东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与生产技术带到日本,促进日本从绳纹文化的长期缓慢发展中摆脱出来,向着使用金属工具和水稻种植的弥生文化转变,使其发生了飞跃性的质变。从而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的长期友好睦邻关系,铺下了重要的基石。

参考资料:

1、韩玉德:《徐福其人及其东渡的几个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

2、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徐福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2页。

3、中国历史未解谜案:徐福东渡成仙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5-09-05]。

4、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9-05]。

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6、王体芳、王洪庆,我们是怎样为研究“徐福东渡日本”的课题服务的?.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6
7、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上)》,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8、互联网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未查明出处,如果哪些影响到您的权益,我将立即删除。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049积分
77帖子
0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