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

如果不是查阅历史资料,我也想不到在唐代中日之间还有一场淋漓酣畅的海战,而且是中国以少战多,获得大胜。在盛唐时期,唐王朝东征有两次有水师参与的大战,而且都是以唐朝的胜利而告终。这两场胜利带来东北亚近千年的和平安宁。

第十五节:唐太宗水陆并进亲征高句丽

中国现在辽宁的一部分和朝鲜半岛在唐朝初年存有高句丽、百济与新罗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亦称高丽)名声最大,军力最强,对中国中央王朝一直是时降时叛,是隋唐两代王朝的心病。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w1.jpg

隋朝时的朝鲜半岛

隋朝三次征战高丽失败,阵亡将士的尸骨堆积如山,高丽国为了炫耀自己的战绩,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叫“京观”)。令阵亡家属心寒,令中央王朝震怒。

隋朝在征高句丽时遭遇惨败。而隋朝杨广的极度残暴统治导致窦建德、瓦岗军、杜伏威、辅公祏、林世弘等等大量农民起义,使隋朝统治迅速崩溃。隋臣李渊在太原起义,逐步歼灭各割据势力,结束隋末严重分裂,开启了大唐帝国时代。

唐朝立国后,在唐高祖和唐太宗两代人的经营下,北击突厥,西征高昌,重新确立了唐朝对西域的统治。稳固北方和西北的局面后,唐朝开始将战略重心放在对东北地区的经营上,东征高句丽摆上议事日程。

唐王朝建立后,高句丽当局者采取了亲唐的策略,早在武德二年,高句丽君主高建武就派使者朝贡于唐朝。武德四年,高建武再次派使者朝贡于唐朝。武德七年,唐朝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贞观五年,唐朝派人去高句丽收殓埋葬隋朝时期战死的隋人尸体,摧毁高句丽用隋人尸体而堆起的“京观”。高建武担心唐朝攻打高句丽,于是筑长城一千多里,东北从扶余开始,西南到海边。

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的亲唐政策,使高句丽与唐朝之间保持了20余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是,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冬十月,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杀死容留王高建武,另立荣留王弟大阳王的儿子高藏为王。高藏实际上就是傀儡,泉盖苏文自己专权揽政。

  泉盖苏文专权后高丽的对外政策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高丽与百济结成同盟,全力进攻新罗,眼看新罗无力抵挡,灭国在即,新罗只能遣使入唐求救。唐太宗当时派遣司农垂相里玄奖持赐高丽书,令其停止对新罗的进攻。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正月,相里玄奖到达平壤,而莫离支(冠名,权限超过宰相)泉盖苏文正率军南侵新罗,已破其两城,高丽王高藏遣使召还京师。泉盖苏文返回平壤后,态度极其狂傲,他向玄奖说,如果新罗不能将隋末侵占高丽的500里之地归还高丽,“恐兵未能已”。玄奖当然也不是好惹的,当即反唇相讥:“既往之事,焉可追论!至于辽东诸城,本皆中国郡县,中国尚且不言,高丽岂得必求故地。”泉盖苏文这时以东方盟主自居,走上了一条与唐朝进行全面对抗的道路,自然这次唐朝的调停失败了。

不仅如此,高丽还遣使前往漠北,用“厚利”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打算在北面对唐朝进行牵制。在战备方面一面加固高健武时代建造的“长城”,一面在辽东和鸭绿水(今鸭绿江)以及干山山脉之间广大地区集结兵力,构筑军事据点,并大力加强辽东城(今辽宁辽阳)、白岩城(今辽宁辽阳东)、扶余城(今吉林四平)、新城(今辽宁抚顺北)、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安市城(今辽宁盖州东北)以及乌骨城(今辽宁凤城)、卑沙城(今辽宁普兰店西南)等诸城的防御力量,以此作为第二道防线,企图封锁唐军的水陆进攻路线和登陆港口,并在这些地方实行坚壁清野,企图在唐军粮饷匮乏之时乘机反攻。

唐太宗决定对高句丽用兵。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指挥海陆两路大军,东征高丽。四月,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积率领大军渡过辽水,拔盖牟城(故址在今辽宁省沈阳市南五十里),与唐太宗所率领的大军一起攻占高丽统治集团所在地重镇辽东城(故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经过一个月的昼夜激战,全力抵抗。这一时期,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也率领的500艘战船、4万多水师,从东莱出发,渡过渤海海峡,在今天的旅顺口登陆,主攻高丽所占的辽东据点卑沙城(即卑奢城,故址在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县东大和尚山外),并在五月克复。接着,张亮水师又与陆路张俭军联合在建安城(故址在今辽宁省盖县东北15里青石关堡高丽城村东山处),击破高丽军,继而,张亮派总管丘孝忠率一支舰队直抵鸭绿江。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w2.jpg

  正月,诏令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右卫将军裴行等人率领舟师3万人,从“白海道人”,也从莱州泛海,渡鸭绿江,进击泊沟城,打败高利,然后凯旋返航。同年四月,古神感带领兵将从乌胡镇(该镇当置于庙岛群岛北端之隍城岛,即乌湖岛上)越海击高丽,首战于勿山得胜。当晚,高丽1万余兵将偷袭唐军舰队,被古神感设伏的兵将击败后返冋渤海。

此次征伐高句丽,唐太宗总共攻克高句丽的玄菟、横山、盖牟(今辽宁盖平)、磨米、白崖(今辽阳东)、辽东(今辽宁辽阳)、卑沙(今辽宁复县)、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加入唐朝户籍共七万人。新城、建安、驻骅三次较大的战役,杀死高句丽兵四万多人,唐朝将士死近二千人。但之后围攻安市(今辽宁盖平东北)不下,寒冷的冬季到来,而唐军将士大都来自关中无法适应辽东寒冷的冬季,而唐军的后勤运输也因辽东寒冷的冬季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唐太宗被迫班师还朝。这次征战,虽然没有彻底解决高句丽问题,但总体上还是打了大胜仗。

   经过次征战,高丽军队已困敝不堪,唐太宗认为这正是收复辽东的最好时机。于是,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命剑南道(今四川省)“伐木造舟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以便为“东征大军”,水运“经岁之粮”。同时,拟命长孙无忌为大总管,于次年率兵30万,攻往高丽。

   然而,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唐太宗病逝,真可谓“英雄未捷身先死”,唐王朝遂暂“罢辽东之役”。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w3.jpg

第十六节:中日第一次海上大战—白江口海战

唐太宗未竟事业儿子唐高宗并未忘记,掌握朝政后一直在寻找东征高句丽的机会。

公元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新罗国向唐廷告状,说高句丽、百济、靺鞨连兵,攻取新罗三十多城。唐廷下诏劝和,不听。

   公元660年,新罗数次派出使者向唐呼吁:“百济不断妨害我新罗向大唐进贡,更侵攻敝国领土,夺取诸城,请速派援军。”

   此时的唐朝廷有赞成和不赞成两种声音,但武则天一锤定音:出兵十万,绝不讨价还价,让四夷之人知道大唐的作风!

唐廷于660年(显庆五年),诏派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等人率兵攻讨。

   围魏救赵,断其一方。唐军并未直接救援新罗,而是集中力量进攻高句丽的帮凶百济。唐派苏定方率领大军和新罗联手攻打百济。百济不堪一击开门投降,全部纳入唐的版图。国王虽投降了,但坚决反对被唐吞并的势力却残存各地。而且百济和日本有着同盟关系,因此这些势力请求倭国(日本)出兵救援。

   这样就形成了倭国、高句丽、百济“三国”为一方,中国、新罗为一方的东亚国际大战。

   此时的倭国由于大化革新成功,也想一展倭国国威,于是一批日本将士渡过了朝鲜海峡。公元663年,唐与新罗联军包围了百济联合倭国势力的根据地周留城。此时城内已有倭国援军入驻,为搭救被包围的周留城,倭国水师进入白江口。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w4.jpg

一场海战就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打响了。

  公元663年,倭军42000人,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3000人,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咋一看人数倭军是唐军的三倍多,战船数更是唐军近七倍。似乎双方力量悬殊,唐军必败无疑。

  但结果却让人们大跌眼镜。

唐将刘仁轨率水军先行至白江口,布好阵,单等倭国水军的到来。很快倭国水军也绵延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

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

前后双方水陆四战,唐军皆捷,水陆连胜。虽然倭军军船在数量上占绝对劣势,但唐时唐朝的造船技术高超,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日本的兵船与之相较,相对落后。倭军多艘木船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此役,倭军损失上千或溺死,或被斩杀,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百济王扶余丰脱身而逃,周留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兄弟率城内守军、士女以及未被杀死的倭军兵将,“一时并降”。

   比起唐军,倭国的船只虽多出数倍,但几乎都是小型船只,而唐军的一百七十艘则被称为巨船。同时倭军水师原本不习惯大规模作战,而且唐的大型船队早已抵达白村江,严阵以待倭军的到来。因此,唐军占有心理上的优势。

   唐军采取发射火箭的战术来焚烧日本兵船,倭军水师也有火箭。但对巨船而言,火箭并不是有效的杀伤力武器。因为即使船上有一部分着火,也能迅速扑灭。小船不行,一旦着火,很快就会烧及全船。成了火船必然会为了逃命而四处流窜,这样反而会撞上自己人的船只,火苗也随之蔓延。于是日本船只接二连三地被烧毁。唐书记载,燃烧的日本船只达四百余艘。史书上只有短短的八个字:“烟焰灼天,海水皆赤。”足以看出这是一场凄烈无比的水战。

   唐军不放过任何一艘船只,倭军打不过唐军巨大的船和火箭的攻击,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水战持续两天,唐军彻底切断倭军增援部队的必经之路。上游的周留城成了孤城最终被攻陷。

  在此次海战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战船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海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的政治格局。

   在白村江吃了败仗的倭军完全丧失了在朝鲜半岛的主动权,更由于接受大量来自百济的逃亡者,倭国和唐朝的关系日趋恶化。

   由于百济灭亡,高句丽完全孤立,更不是唐军的对手。

   白江口战役五年后,唐终于成功地将朝鲜半岛北半部纳入唐的版图,南半部则是亲唐的新罗,朝鲜半岛再也不存在什么不友好的势力了。

   为纪念此次胜利而建的“大唐平百济塔”现在还残存于韩国的忠清南道。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w5.jpg

高句丽遗址公园

在攻灭了高句丽之后,唐朝一方面把大量高句丽人迁到江、淮之南,另一方面在高句丽设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设置安东都护府,统治高句丽各地。选拔参与征战有功的将士为都督、刺史、县令,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人以镇抚之。

参考资料:

1、云中天《中国历史上的大航海》,三峡出版社,2007年

2、[美]郝延平. 中国三大商业革命和海洋[A]. 张炎宪. 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六辑[C]. 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7.

3、洪迈.夷坚志补:卷21,鬼国母[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蔡永蒹、西山杂志:东埕[M]. 泉州海交馆抄本.

6、洪迈、夷坚丁志:卷6,泉州杨客[M]. 北京:中华书局. 1981.

7、方回.桐江集:卷6,己亥前上书本末[M].宛委别藏:第10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1.

8、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浅探  .新华社[引用日期2018-03-20]
9、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上)》,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森公章,『「白村江」以後――国家危机と东アジア外交』.日本:(讲谈社选书メチエ ,1998:146

11、影响历史的二十一场海战(上) 南国都市报·数字报刊[引用日期2013-08-18]

12、《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东夷》

13、《三国史记·高句丽本记八》

14、一千年前的对日大捷:一万唐军屠灭七万日军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8-18]

15、唐太宗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8-18]

16、 薛仁贵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8-18]

17、杨军,《高句丽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和演变》,中国社科出版社2006年版

18、王金秋,《唐高宗对东北亚政治秩序的构建》,《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9、互联网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

如果不是查阅历史资料,我也想不到在唐代中日之间还有一场淋漓酣畅的海战,而且是中国以少战多,获得大胜。在盛唐时期,唐王朝东征有两次有水师参与的大战,而且都是以唐朝的胜利而告终。这两场胜利带来东北亚近千年的和平安宁。

第十五节:唐太宗水陆并进亲征高句丽

中国现在辽宁的一部分和朝鲜半岛在唐朝初年存有高句丽、百济与新罗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亦称高丽)名声最大,军力最强,对中国中央王朝一直是时降时叛,是隋唐两代王朝的心病。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w1.jpg

隋朝时的朝鲜半岛

隋朝三次征战高丽失败,阵亡将士的尸骨堆积如山,高丽国为了炫耀自己的战绩,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叫“京观”)。令阵亡家属心寒,令中央王朝震怒。

隋朝在征高句丽时遭遇惨败。而隋朝杨广的极度残暴统治导致窦建德、瓦岗军、杜伏威、辅公祏、林世弘等等大量农民起义,使隋朝统治迅速崩溃。隋臣李渊在太原起义,逐步歼灭各割据势力,结束隋末严重分裂,开启了大唐帝国时代。

唐朝立国后,在唐高祖和唐太宗两代人的经营下,北击突厥,西征高昌,重新确立了唐朝对西域的统治。稳固北方和西北的局面后,唐朝开始将战略重心放在对东北地区的经营上,东征高句丽摆上议事日程。

唐王朝建立后,高句丽当局者采取了亲唐的策略,早在武德二年,高句丽君主高建武就派使者朝贡于唐朝。武德四年,高建武再次派使者朝贡于唐朝。武德七年,唐朝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贞观五年,唐朝派人去高句丽收殓埋葬隋朝时期战死的隋人尸体,摧毁高句丽用隋人尸体而堆起的“京观”。高建武担心唐朝攻打高句丽,于是筑长城一千多里,东北从扶余开始,西南到海边。

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的亲唐政策,使高句丽与唐朝之间保持了20余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是,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冬十月,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杀死容留王高建武,另立荣留王弟大阳王的儿子高藏为王。高藏实际上就是傀儡,泉盖苏文自己专权揽政。

  泉盖苏文专权后高丽的对外政策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高丽与百济结成同盟,全力进攻新罗,眼看新罗无力抵挡,灭国在即,新罗只能遣使入唐求救。唐太宗当时派遣司农垂相里玄奖持赐高丽书,令其停止对新罗的进攻。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正月,相里玄奖到达平壤,而莫离支(冠名,权限超过宰相)泉盖苏文正率军南侵新罗,已破其两城,高丽王高藏遣使召还京师。泉盖苏文返回平壤后,态度极其狂傲,他向玄奖说,如果新罗不能将隋末侵占高丽的500里之地归还高丽,“恐兵未能已”。玄奖当然也不是好惹的,当即反唇相讥:“既往之事,焉可追论!至于辽东诸城,本皆中国郡县,中国尚且不言,高丽岂得必求故地。”泉盖苏文这时以东方盟主自居,走上了一条与唐朝进行全面对抗的道路,自然这次唐朝的调停失败了。

不仅如此,高丽还遣使前往漠北,用“厚利”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打算在北面对唐朝进行牵制。在战备方面一面加固高健武时代建造的“长城”,一面在辽东和鸭绿水(今鸭绿江)以及干山山脉之间广大地区集结兵力,构筑军事据点,并大力加强辽东城(今辽宁辽阳)、白岩城(今辽宁辽阳东)、扶余城(今吉林四平)、新城(今辽宁抚顺北)、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安市城(今辽宁盖州东北)以及乌骨城(今辽宁凤城)、卑沙城(今辽宁普兰店西南)等诸城的防御力量,以此作为第二道防线,企图封锁唐军的水陆进攻路线和登陆港口,并在这些地方实行坚壁清野,企图在唐军粮饷匮乏之时乘机反攻。

唐太宗决定对高句丽用兵。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指挥海陆两路大军,东征高丽。四月,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积率领大军渡过辽水,拔盖牟城(故址在今辽宁省沈阳市南五十里),与唐太宗所率领的大军一起攻占高丽统治集团所在地重镇辽东城(故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经过一个月的昼夜激战,全力抵抗。这一时期,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也率领的500艘战船、4万多水师,从东莱出发,渡过渤海海峡,在今天的旅顺口登陆,主攻高丽所占的辽东据点卑沙城(即卑奢城,故址在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县东大和尚山外),并在五月克复。接着,张亮水师又与陆路张俭军联合在建安城(故址在今辽宁省盖县东北15里青石关堡高丽城村东山处),击破高丽军,继而,张亮派总管丘孝忠率一支舰队直抵鸭绿江。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w2.jpg

  正月,诏令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右卫将军裴行等人率领舟师3万人,从“白海道人”,也从莱州泛海,渡鸭绿江,进击泊沟城,打败高利,然后凯旋返航。同年四月,古神感带领兵将从乌胡镇(该镇当置于庙岛群岛北端之隍城岛,即乌湖岛上)越海击高丽,首战于勿山得胜。当晚,高丽1万余兵将偷袭唐军舰队,被古神感设伏的兵将击败后返冋渤海。

此次征伐高句丽,唐太宗总共攻克高句丽的玄菟、横山、盖牟(今辽宁盖平)、磨米、白崖(今辽阳东)、辽东(今辽宁辽阳)、卑沙(今辽宁复县)、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加入唐朝户籍共七万人。新城、建安、驻骅三次较大的战役,杀死高句丽兵四万多人,唐朝将士死近二千人。但之后围攻安市(今辽宁盖平东北)不下,寒冷的冬季到来,而唐军将士大都来自关中无法适应辽东寒冷的冬季,而唐军的后勤运输也因辽东寒冷的冬季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唐太宗被迫班师还朝。这次征战,虽然没有彻底解决高句丽问题,但总体上还是打了大胜仗。

   经过次征战,高丽军队已困敝不堪,唐太宗认为这正是收复辽东的最好时机。于是,在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命剑南道(今四川省)“伐木造舟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以便为“东征大军”,水运“经岁之粮”。同时,拟命长孙无忌为大总管,于次年率兵30万,攻往高丽。

   然而,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唐太宗病逝,真可谓“英雄未捷身先死”,唐王朝遂暂“罢辽东之役”。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w3.jpg

第十六节:中日第一次海上大战—白江口海战

唐太宗未竟事业儿子唐高宗并未忘记,掌握朝政后一直在寻找东征高句丽的机会。

公元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新罗国向唐廷告状,说高句丽、百济、靺鞨连兵,攻取新罗三十多城。唐廷下诏劝和,不听。

   公元660年,新罗数次派出使者向唐呼吁:“百济不断妨害我新罗向大唐进贡,更侵攻敝国领土,夺取诸城,请速派援军。”

   此时的唐朝廷有赞成和不赞成两种声音,但武则天一锤定音:出兵十万,绝不讨价还价,让四夷之人知道大唐的作风!

唐廷于660年(显庆五年),诏派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等人率兵攻讨。

   围魏救赵,断其一方。唐军并未直接救援新罗,而是集中力量进攻高句丽的帮凶百济。唐派苏定方率领大军和新罗联手攻打百济。百济不堪一击开门投降,全部纳入唐的版图。国王虽投降了,但坚决反对被唐吞并的势力却残存各地。而且百济和日本有着同盟关系,因此这些势力请求倭国(日本)出兵救援。

   这样就形成了倭国、高句丽、百济“三国”为一方,中国、新罗为一方的东亚国际大战。

   此时的倭国由于大化革新成功,也想一展倭国国威,于是一批日本将士渡过了朝鲜海峡。公元663年,唐与新罗联军包围了百济联合倭国势力的根据地周留城。此时城内已有倭国援军入驻,为搭救被包围的周留城,倭国水师进入白江口。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w4.jpg

一场海战就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打响了。

  公元663年,倭军42000人,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3000人,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咋一看人数倭军是唐军的三倍多,战船数更是唐军近七倍。似乎双方力量悬殊,唐军必败无疑。

  但结果却让人们大跌眼镜。

唐将刘仁轨率水军先行至白江口,布好阵,单等倭国水军的到来。很快倭国水军也绵延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

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

前后双方水陆四战,唐军皆捷,水陆连胜。虽然倭军军船在数量上占绝对劣势,但唐时唐朝的造船技术高超,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日本的兵船与之相较,相对落后。倭军多艘木船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

此役,倭军损失上千或溺死,或被斩杀,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百济王扶余丰脱身而逃,周留城内拒守的百济王室扶余忠胜、扶余忠志兄弟率城内守军、士女以及未被杀死的倭军兵将,“一时并降”。

   比起唐军,倭国的船只虽多出数倍,但几乎都是小型船只,而唐军的一百七十艘则被称为巨船。同时倭军水师原本不习惯大规模作战,而且唐的大型船队早已抵达白村江,严阵以待倭军的到来。因此,唐军占有心理上的优势。

   唐军采取发射火箭的战术来焚烧日本兵船,倭军水师也有火箭。但对巨船而言,火箭并不是有效的杀伤力武器。因为即使船上有一部分着火,也能迅速扑灭。小船不行,一旦着火,很快就会烧及全船。成了火船必然会为了逃命而四处流窜,这样反而会撞上自己人的船只,火苗也随之蔓延。于是日本船只接二连三地被烧毁。唐书记载,燃烧的日本船只达四百余艘。史书上只有短短的八个字:“烟焰灼天,海水皆赤。”足以看出这是一场凄烈无比的水战。

   唐军不放过任何一艘船只,倭军打不过唐军巨大的船和火箭的攻击,几乎全军覆没。这场水战持续两天,唐军彻底切断倭军增援部队的必经之路。上游的周留城成了孤城最终被攻陷。

  在此次海战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战船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海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的政治格局。

   在白村江吃了败仗的倭军完全丧失了在朝鲜半岛的主动权,更由于接受大量来自百济的逃亡者,倭国和唐朝的关系日趋恶化。

   由于百济灭亡,高句丽完全孤立,更不是唐军的对手。

   白江口战役五年后,唐终于成功地将朝鲜半岛北半部纳入唐的版图,南半部则是亲唐的新罗,朝鲜半岛再也不存在什么不友好的势力了。

   为纪念此次胜利而建的“大唐平百济塔”现在还残存于韩国的忠清南道。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之中国篇 与海洋强国擦肩而过 第六十七章:唐朝的海洋经略之二—唐朝时的两次海战w5.jpg

高句丽遗址公园

在攻灭了高句丽之后,唐朝一方面把大量高句丽人迁到江、淮之南,另一方面在高句丽设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设置安东都护府,统治高句丽各地。选拔参与征战有功的将士为都督、刺史、县令,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人以镇抚之。

参考资料:

1、云中天《中国历史上的大航海》,三峡出版社,2007年

2、[美]郝延平. 中国三大商业革命和海洋[A]. 张炎宪. 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六辑[C]. 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7.

3、洪迈.夷坚志补:卷21,鬼国母[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蔡永蒹、西山杂志:东埕[M]. 泉州海交馆抄本.

6、洪迈、夷坚丁志:卷6,泉州杨客[M]. 北京:中华书局. 1981.

7、方回.桐江集:卷6,己亥前上书本末[M].宛委别藏:第10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1.

8、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浅探  .新华社[引用日期2018-03-20]
9、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上)》,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森公章,『「白村江」以後――国家危机と东アジア外交』.日本:(讲谈社选书メチエ ,1998:146

11、影响历史的二十一场海战(上) 南国都市报·数字报刊[引用日期2013-08-18]

12、《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东夷》

13、《三国史记·高句丽本记八》

14、一千年前的对日大捷:一万唐军屠灭七万日军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8-18]

15、唐太宗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8-18]

16、 薛仁贵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8-18]

17、杨军,《高句丽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和演变》,中国社科出版社2006年版

18、王金秋,《唐高宗对东北亚政治秩序的构建》,《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9、互联网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049积分
77帖子
0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