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

    人类产生之后,就开始了对生存空间权利的争夺。随着国家的诞生,科技的不断进步,空间权争夺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公元前3000年左右以来,人类对空间权的争夺一直在演替着,先后出现了对陆权、海权、空权、天权的控制和争夺,这也是人类战争不断的主要根源。

    第一节、陆权论的产生及影响

   陆权论的产生要人类比争夺陆权要晚几千年。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陆权强国——阿卡德帝国,而陆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末。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w1.jpg

                     麦金德

1919年,英国战略家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论。

麦金德,全名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1861—1947),他曾任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和皇家地理学会会员。麦金德一生从事教育和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对国际和各国局势的变化的历史观察和思考,寻找一种“至少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公式”,而“这个公式具有透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对抗势力的实用价值”。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w2.jpg

                              世界的红色心脏

1904年,他在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著名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成为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点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他把欧亚非三大洲合起来看做茫茫世界海洋中的一个岛,称之为“世界岛”,把欧亚大陆的中部看作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范围从东欧平原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平原,包括俄罗斯的大部分(含中亚地区)、伊朗、阿富汗及中国的西北。围绕“心脏地带”的是内新月地带或边缘新月地带,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中国及欧亚大陆边缘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w3.jpg

                   “世界岛”及地缘结构

麦德金认为,掌握中枢地区的国家会不断强盛,并具备扩张到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能力。

此后,麦金德又分别于1919年和1943年发表了《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和《全世界赢得和平》两篇论文,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论证。

在麦金德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大陆强国和海洋强国相互斗争的历史,尽管海权强国占过优势,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由于陆权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且交通日益改善,海权国家终将被陆权国家所压制。因此他提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洲由于陆上交通发达,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的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心脏地带,其范围大致西起东欧,东至中西伯利亚和蒙古,南起小亚细亚、亚美尼亚、波斯和中国的西藏,北至北冰洋。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和人力,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而占据心脏地带的国家却屡屡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扩张。据此,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麦金德认为,最有可能控制心脏地带的是俄国和德国,因此警告西方防止俄国的扩张和俄德联盟。麦金德提出陆权论的本意是想提醒作为海权国的英国,它正面临着陆权国家兴起的严重挑战,需要修改战略和外交政策,然而由于德国所处的大陆位置,它比麦金德的祖国更能从该理论中获益。麦金德晚年时根据世界战略地理形势的变化,意识到“企图支配世界的威胁,与其说来自东欧,不如说来自心脏地带本身,即来自苏联”,而单凭西欧国家的力量远不足以遏制苏联,因此提出了以北大西洋及其领海和与之相连的江河流域为区域范围,以英国为海岛航空港,法国为桥头堡,美国和加拿大为强大基地的“地中洋”概念,认为“地中洋”地区可以同心脏地带分庭抗礼。

麦金德的理论在美欧影响巨大,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该组织的成员国基本上都是麦金德提出的“地中洋”地区的国家,可以肯定地说是受麦金德陆权论的影响。这个组织至今仍是美国霸权的重要工具。

麦金德的陆权论在其后半个世纪中成为西方地缘政治学的通行理论,直到今天,多数西方战略家还是按照麦金德的描述来观察世界。事实上,人们从二次大战后西方集团从未放松对东欧的争夺这一事实中,就不难找到麦金德地缘政治思想的痕迹。

第二节  海权论的产生及影响简介

由于下一章要重点介绍海权论,这里只做简要介绍。

美国人马汉是海权论的创立者。

马汉,全名阿尔佛雷德 塞耶 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为海权论的创立者,近代制海权理论的奠基人,美国卓越的海洋历史学家。

1859年毕业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一生从军,最初担任新港海军学院历史学与战略学的讲师;1886年至1889年及一1892年至1893年两度出任该校校长;1898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1899年代表美国出席海牙裁军会议,但坚决反对裁军;1902年至1903年被推为美国历史学会会长。一生致力于为美国海权的建立而奉献。

马汉著作甚多,有关海权的理论散见于其著作中,并未有专书。其中以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1660——1783年历史之影响》;1911年出版的《海军战略论》较著名

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

照马汉的说法,想要称霸海上,有其必要条件,马汉将其归纳为六项,即地理位置、天然地形(包括天然物产与气候)、领土面积、人口数量、人民性格与政府的性质。

马汉的思想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创建的海权学派导致了全球“新海军”的崛起;美国史学界称马汉为“带领美国海军进入二十世纪的有先见之明的天才”。当时,美国完全征服了内陆,马上就要由内陆国变为海洋国,马汉的著作成了这种发展的理论基石。

马汉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美欧的执政者当局的战略制定和决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战略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依据海权论,提出了著名的的‘三海战略’。

斯皮克曼指出:地中海是控制欧亚大陆和非洲的要塞,加勒比海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而中国南海则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谁控制了这三个‘海’,谁就将控制世界。如今美国不断在南海搞所谓的“自由行”不能不说是受此影响。

陆权论的提出者麦金德把欧亚大陆视为中心,把海洋视为边缘,但斯皮克曼则反其道而行之。他指出:只要以边缘包围中心,便可以瓦解中心。

第三节、空权论的产生及影响

空权论的提出者是意大利的空军战略理论家杜黑。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w4.jpg

                                       杜黑

杜黑,全名朱里奥·杜黑(Giulio Douhet,1869—1930),意大利将军、军事理论家。出生于意大利卡塞塔,先后毕业于都灵军事工程学校和陆军大学。在他的代表性著作《制空权》(1921年出版)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控制权理论,预言空中战场是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场。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的空军建设,尤其对轰炸机的发展有过重要的影响。他把地理环境与战略结合在一起研究的思想方法使其理论在地缘政治学占有重要地位。杜黑在《制空论》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基本理论观点。

“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结果就必然成为一个新的战场”。今后“空军极有可能单独完成战争使命,不必有陆、海军参与”。尤其重要的是,空中力量具有比海上和陆地力量更为有利的机动性,飞机在行动和方向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它可以用最短时间(沿直线)沿任何方向的路线向任何地点往返飞行。由于这种独特武器的出现,未来战争的样式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战争的主要特性将与以往战争根本不同。空中力量的发展将使陆权和海权受到严重削弱。
    杜黑的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是制空权是赢得一切战争胜利的前提。“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他把此信条视为进行战争的基本原则,把夺取制空权作为保证国防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他给“制空权”较为科学的经典性定义,即“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势,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

对于夺取制空权的方法,杜黑指出就是采取空中进攻行动。积极的进攻行动不仅是夺取制空权的重要方法,也是掌握整个战争主动权的前提。进攻行动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摧毁敌机于地面,通过空战或采取其它防御性措施是不可能夺取制空权的。

对于夺取制空权的条件,杜黑指出:“制空权除了依靠一支强大的空军外是无法夺取的。”为保证有效地夺取制空权,空军应该由轰炸机、战斗机和少量侦察机组成,其中进攻性力量应该占主体,也就是说,空军是一支进攻性力量,不适用于防御,这是由其特性决定的。

二是独立的空中作战是未来战争战略行动的主要样式,空中战场将是决定性战场。杜黑敏锐地注意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扩展,战争行动出现了“总体化”的趋势。他认为:“现今的社会组织形式已经使战争带有一种全民特性,即国家全体居民和全部资源都被吸入战争熔炉中。而且,既然社会肯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人类现在能预见到,未来战争在特性和范围上都将是总体的。”在这种总体战争中,影响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民众摆脱了在以往战争中所处的被动从属地位,成为可以影响战争胜负的能动因素。同时,在工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的情况下,物质条件的影响程度和军民抵抗意志的反作用力都空前增大。在这一见解的基础上,杜黑认为,在总体战条件下,国家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队及民众的战斗决心与抵抗意志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力量重心,对力量重心的直接打击,将有助于加速战争进程并影响战争结局,而航空武器的出现使未来战争的面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提供了直接打击对方力量重心的手段。因此,未来战争将不再是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线式作战,由空中力量进行的独立空中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战略行动样式,空中力量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将使空中战场成为决定性的战场。只要对敌国城市和居民进行狂轰滥炸,必能摧毁其抵抗意志,使敌国在军事力量尚存的情况下认败求降。

三是空军应当成为国家军事力量的主体。杜黑指出:“为了保证国防,一个国家所做的一切都应当为着一个目标,即在一旦发生战争时掌握最有效的手段夺取制空权。”因此,他明确提出了与意大利以及其它许多国家国防政策格格不入的,甚至是严重对立的观点,即“除非拥有一支在战争中能夺取制空权的空军,充分的国防才可能得到保证”。

在空军建设方针上,他用“独立空军”一词概括这个新军种的性质,其使命是在独立于传统陆上、海上战场的全新的空中战场执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他主张独立空军应该由突击敌人地面(水上)目标的轰炸队和对付敌方抗击的空战队组成。他坚决反对组建配属于陆军和海军部队的航空兵部队,认为这种部队“无用、多余且有害无益”。同时,他也极力反对发展防空力量,认为这种防御性的措施不仅徒劳,而且还将有损于独立空军的建设。

杜黑认为,由于空中力量独特的能力,传统陆军、海军的作用在迅速下降。在未来战争中,陆、海军的价值是“虚构的”,在他看来,继续注重陆、海军的建设就是“在做损害国防准备的蠢事”。因此在国防建设上,他要求保持一支能对付敌人有限进攻的小规模陆、海军部队即可,而应大力扩充空军部队;在战略运用上,陆、海军部队应该实施防御,而由独立空军实施进攻,夺取制空权,就能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此外,他还提出,应发展民用航空事业,作为军用航空的后备。

杜黑的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影响颇大。

他最先系统地阐述了建设空军和使用空军的思想,创立了制空权理论,因此,被称为“战略空军之父”。

杜黑是一位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军事理论家。在空军还处于幼年时期就不顾来自各方面的非难,冲破传统的束缚,大胆预见了“飞机这一新技术成就用于战争,必将引起战争的革命,将出现新的武装力量——空军,新的战争领域——空中战场,新的战争方式——空中战争”,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空军建设和作战使用方面独到的见解,并坚持不懈地为宣传自己的理论主张而斗争,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制空权理论,奠定了自己在空军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由于其理论大胆创新,具有创造性,杜黑被西方誉为卓越的军事思想家和研究空军军事学术的先驱。

与杜黑并称为世界“三大空军战略家”的美国的米切尔、英国的特伦查德,都大量采用了他的思想,米切尔因而被称为“美国的杜黑”。杜黑的空军战略理论对世界各国的空军建设、世界战争的形式乃至20世纪中叶世界和平的维持,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黑的空权论对意大利的军事战略影响极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军出现了,各国参战的飞机有两万多架,在战场上大出风头,可是那时意大利空军只是附属于陆军和海军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军种。

杜黑认为,就地缘战略观点,意大利疆域暴露在敌人从陆上基地所发动大规模进攻之下。阿尔卑斯山环绕著境内最富饶地区,虽能对敌国入侵行动产生阻障作用,但无法遏制敌人由空中进犯。周边海域狭窄,亦不具防御功能。因此,控制空域是意大利安全不可或缺之条件。

杜黑对意大利海陆空三军的战略分工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意大利陆、海军宜担任防卫任务,陆军保卫阿尔卑斯山,海军封锁地中海,而空军则全力担任空域安全维护及发动攻势,藉战略轰炸摧毁敌国战略资源及人民意志,迫使敌国屈服。

第四节、制天权与天战

   空权论的提出是国家利用战斗机控制的近地球空间大气层以内的战略空间保护和争夺。

   制天权则是地球大气层外围空间和整个宇宙间的控制与争夺。

1883年宇航之父苏联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

1926年3月16日美国科学家哥达德制造的世界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试飞成功,飞行时间2.6秒。

1934年德国火箭专家冯 布劳恩把液体燃料火箭A2号发射到两公里的高度。

1942年10月3日德国的V2液体燃料火箭在佩内明德试验场发射成功,是世界第一枚导弹的原型。

1957年6月苏联成功地发射重80吨,射程达八千公里,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T3号。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波尼克1号",标致航天时代的开始。

1958年1月31日美国成功发射其第一颗卫星"探险家1号",发现了范亚伦辐射带。

1960年7月29日美国太空总署发布人类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

1961年2月16日美国用世界上第一具固体燃料四级运载火箭发射"探险家9号"成功。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的"东方一号"发射成功,环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这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大国制天权的争夺就是这样一步步开始的。

   天: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制天权:指一方拥有航天行动的控制优势,他方航天行动被相对控制。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外层空间的控制权。其目的是夺取宇宙空间优势,保证己方拥有航天行动的自由,剥夺敌方航天行动自由。争夺制天权是交战双方为达成军事目的,在军事指挥机关领导下,使用空间与反空间武器系统,采取进攻或防御手段,对外层空间战场实施的控制过程。

   天战:是指各交战方使用空间武器,在宇宙空间战场进行对抗战争。

   宇宙空间的争夺是二战以后开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已经从陆地、海洋、空中扩展到外层空间。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正式对外公布了“高边疆战略论”。

   所谓“高边疆战略论”就是关于美国未来在军事、经济和科学诸方面综合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总体空间战略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建立空间武器系统,即所谓“星球大战”计划(又称战略防御计划),建立多层次、大纵深防御体系,把太空辟为除海、陆、空之外的第四战略领域,以取得对前苏联的军事战略优势。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高边疆战略,前苏联积极采取对策,发展能够突破美国战略防御系统的进攻性战略武器系统,并着手研制自己的战略防御系统。美、苏在太空领域的争夺以及其他军事强国的迅速跟进使外层空间很快成为陆、海、空战场之外的第四战场。

   对外层空间的军事争夺催生了又一个新的军种———天军。美国建立了航天司令部,前苏联组建了航天部队,法国、英国等国家也相继调整本国军事力量,为控制外层空间作准备。人类的战场从陆地、海洋、空中延伸到太空。要赢得战争不仅要争夺制海权、制空权,而且要争夺制天权。在未来战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和战舰群间的大规模混战将被卫星监控技术引导下的远程精确打击和导弹拦截所代替。在未来战争中,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关键取决于该国控制外层空间的能力及由此形成的作战能力。

争夺制天权的主要作战样式有:太空信息战、太空封锁战、太空轨道攻击战、太空防卫战和太空对地突击战等。在军事航天技术的推动下,争夺制天权作战行动,将是以“天军”为主体,其他军种参加的联合作战。

   航天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导致军用卫星和天战兵器的大发展。对外层空间的争夺导致有关制空权的斗争向外层空间拓展。近十多年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运转于外层空间的具有军事功能的航天器,如航天侦察、预警、通信、导航卫星等,已经直接进入了战场的角逐,并对空中、地面、海上作战起到了支援保障作用,可以说对赢得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

   天战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是与制信息权相伴而生。与空间技术发展相应,"天战"可能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空间信息战阶段、争夺制天权阶段和空间对地攻击阶段。无论是空间信息战、争夺制天权,还是空间对地攻击,其构想起点均高于传统意义上的任何战争,而且后一个阶段发展起点又明显高于前一个阶段,总体上表现出高起点的显著特点。空间信息战阶段的高起点主要表现在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完善,使快速反应和远距离精确打击成为可能,制信息权成为作战致胜的先决要素,而制信息权取决于是否具有空间信息系统优势;争夺制天权阶段的高起点主要表现是军事空间系统多级化,为达成争夺制天权的战略目标,空间系统的战术机能日益突出,以反卫星武器为主的空间武器系统使战场延伸至太空,真正实现"全立体化";空间对地攻击阶段则以发展起点更高的空天飞机的问世为主要标志,按照构想,空天飞机是一种将航空和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可自由方便地在"天"、"空"、"地"之间往返,能在"天战"中随时快速突破任何地面防御,从空间对陆、海、空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及遂行其他作战任务。

   二是全新的高空间争夺。"天战"不同于传统的陆战、海战和空战,是一种全新的高空间战争。"天战"以整个太空为战场,极其广阔深远,如果说"天战场"存在界限的话,那么其界限取决于军事空间技术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它全面包容覆盖传统的陆海空战场,具有"居高临下"的高空间优势。当人类还只能停留的地面以生存时,"天基"军事对抗和非对抗活动所追求的优势就并不主要表现在数量规模上,而是表现在高空间的技术质量优势上。

   具体对地面和空中而言,高空间有独特的技术战术优势:作为"天战"作战平台的"天基"军事飞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高度和速度的限制,以极高的高度和极快的速度掠过地球表面,直接而快速地观察地球上广大地区,其作战眼界之广是后者无法比拟的。

   "天基"军事飞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现有国家疆界分割的限制,在地球上的任何地区间自由飞越,其作战跨度之大,让后者只能望其项背。

   "天基"军事飞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时间限制,可以在高空间长时间不间断地执行"天战"任务,其作战时间之长,也是后者难以企及的。因此,一旦控制了整个太空战场,就能凭借其高智能、高技术和高空间优势,全面控制陆海空战场,"制天权"将主导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直接影响战争全局的进程与结果。

   三是以高技术为支撑。"天战"是典型的高技术战争,没有军事空间技术和军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群作为依托,根本谈不上所谓"天战"和"制天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战"技术之"高"与其空间之"高"成正比。空间"高度"越高,"天战"的技术"高度"也越高。"天战"的高技术性集中体现在其作战平台(航天飞机,载人飞船和空间站,航天母舰等)和武器装备(新概念武器等)上——其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几乎集成了新军事变革时代高新技术群进步的所有相关成果,囊括了航天运载、航天材料、微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光学遥感、新概念武器和生物工程等等高新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新技术体系,从而使之成为未来"天战"的突出特点。以航天母舰和激光武器为例,与航空母舰游弋在海洋中类似,宇宙飞船型航天母舰飞行在离地面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是航天飞机的起降平台,十分巨大,可装载四架航天飞机、两艘太空轮船船、一个轨道燃料库和一个太空燃料补给站,一般还大量装载各式各样的太空战武器。按照构想,它将是"天战"的大本营,"天军"的总指挥部就设在其上,统一调度、指挥各种航天器上的宇航员进行太空训练与作战。用激光作武器的设想是基于激光的高热效应,其本质就是利用激光光束输送巨大的能量,与目标的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烧蚀、激波、辐射等杀伤破坏效应,它发出的激光束能量相当于原子弹的100万倍,作用于极小的面积上能将未入轨的洲际导弹、军事卫星、航天器摧毁,使拥有它的一方获得"制天权",是理想的太空武器。

   四是超战术。从战术角度看,虽然在一般意义上"天战"是传统战争形态的延伸,但其独特之处大大超出传统战争形态的范畴,传统的战术要素体系难以完整涵盖、限定"天战"的战术特征,组成传统战术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原则、作战样式和战法等需要在"天战"新的"游戏"规则条件下给以重新审视和界定。"天战"并非是传统战争形态简单的向上叠加,而它遵循的是某种"超(传统)战术"规定性。这种"超战术"规定性与传统战争形态的本质区别,"天战"主要采取太空信息战、太空封锁战、太空轨道破击战、太空防卫战和太空对地突击战等新的作战样式,囊括了信息战、反卫星战、激光战、电子战、反导弹战和电脑网络战等一系列新战法。因此,其战术体系的运行机制也与传统的陆战、海战和空战等有本质不同。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w5.jpg

                            图片来源:中青网-青年参考 资料图

   现代大国空间权的争夺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演化,已经不是单纯靠一种方式而控制和争夺战略空间,已经演化为陆权、海权、空权、制天权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这些演化过程有助于我们知己知彼,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使中国真正屹立世界强国之林而提供借鉴。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网上有关资料

   2、《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3、马汉《海权论》同心出版社2012年版

   4、“空间信息作战:夺取“制天权”的新领域”《国防》期刊2006年4期

   5、“信息化战争制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应用光学》期刊2006年27卷2期

   6、文中图片除标明外来自于互联网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

    人类产生之后,就开始了对生存空间权利的争夺。随着国家的诞生,科技的不断进步,空间权争夺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公元前3000年左右以来,人类对空间权的争夺一直在演替着,先后出现了对陆权、海权、空权、天权的控制和争夺,这也是人类战争不断的主要根源。

    第一节、陆权论的产生及影响

   陆权论的产生要人类比争夺陆权要晚几千年。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陆权强国——阿卡德帝国,而陆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末。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w1.jpg

                     麦金德

1919年,英国战略家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提出了陆权论。

麦金德,全名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1861—1947),他曾任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和皇家地理学会会员。麦金德一生从事教育和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对国际和各国局势的变化的历史观察和思考,寻找一种“至少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公式”,而“这个公式具有透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对抗势力的实用价值”。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w2.jpg

                              世界的红色心脏

1904年,他在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著名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成为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点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他把欧亚非三大洲合起来看做茫茫世界海洋中的一个岛,称之为“世界岛”,把欧亚大陆的中部看作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范围从东欧平原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平原,包括俄罗斯的大部分(含中亚地区)、伊朗、阿富汗及中国的西北。围绕“心脏地带”的是内新月地带或边缘新月地带,包括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中国及欧亚大陆边缘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w3.jpg

                   “世界岛”及地缘结构

麦德金认为,掌握中枢地区的国家会不断强盛,并具备扩张到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能力。

此后,麦金德又分别于1919年和1943年发表了《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和《全世界赢得和平》两篇论文,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论证。

在麦金德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大陆强国和海洋强国相互斗争的历史,尽管海权强国占过优势,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由于陆权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且交通日益改善,海权国家终将被陆权国家所压制。因此他提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洲由于陆上交通发达,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的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心脏地带,其范围大致西起东欧,东至中西伯利亚和蒙古,南起小亚细亚、亚美尼亚、波斯和中国的西藏,北至北冰洋。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和人力,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而占据心脏地带的国家却屡屡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扩张。据此,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麦金德认为,最有可能控制心脏地带的是俄国和德国,因此警告西方防止俄国的扩张和俄德联盟。麦金德提出陆权论的本意是想提醒作为海权国的英国,它正面临着陆权国家兴起的严重挑战,需要修改战略和外交政策,然而由于德国所处的大陆位置,它比麦金德的祖国更能从该理论中获益。麦金德晚年时根据世界战略地理形势的变化,意识到“企图支配世界的威胁,与其说来自东欧,不如说来自心脏地带本身,即来自苏联”,而单凭西欧国家的力量远不足以遏制苏联,因此提出了以北大西洋及其领海和与之相连的江河流域为区域范围,以英国为海岛航空港,法国为桥头堡,美国和加拿大为强大基地的“地中洋”概念,认为“地中洋”地区可以同心脏地带分庭抗礼。

麦金德的理论在美欧影响巨大,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该组织的成员国基本上都是麦金德提出的“地中洋”地区的国家,可以肯定地说是受麦金德陆权论的影响。这个组织至今仍是美国霸权的重要工具。

麦金德的陆权论在其后半个世纪中成为西方地缘政治学的通行理论,直到今天,多数西方战略家还是按照麦金德的描述来观察世界。事实上,人们从二次大战后西方集团从未放松对东欧的争夺这一事实中,就不难找到麦金德地缘政治思想的痕迹。

第二节  海权论的产生及影响简介

由于下一章要重点介绍海权论,这里只做简要介绍。

美国人马汉是海权论的创立者。

马汉,全名阿尔佛雷德 塞耶 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为海权论的创立者,近代制海权理论的奠基人,美国卓越的海洋历史学家。

1859年毕业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一生从军,最初担任新港海军学院历史学与战略学的讲师;1886年至1889年及一1892年至1893年两度出任该校校长;1898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1899年代表美国出席海牙裁军会议,但坚决反对裁军;1902年至1903年被推为美国历史学会会长。一生致力于为美国海权的建立而奉献。

马汉著作甚多,有关海权的理论散见于其著作中,并未有专书。其中以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1660——1783年历史之影响》;1911年出版的《海军战略论》较著名

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

照马汉的说法,想要称霸海上,有其必要条件,马汉将其归纳为六项,即地理位置、天然地形(包括天然物产与气候)、领土面积、人口数量、人民性格与政府的性质。

马汉的思想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创建的海权学派导致了全球“新海军”的崛起;美国史学界称马汉为“带领美国海军进入二十世纪的有先见之明的天才”。当时,美国完全征服了内陆,马上就要由内陆国变为海洋国,马汉的著作成了这种发展的理论基石。

马汉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美欧的执政者当局的战略制定和决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战略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依据海权论,提出了著名的的‘三海战略’。

斯皮克曼指出:地中海是控制欧亚大陆和非洲的要塞,加勒比海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而中国南海则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谁控制了这三个‘海’,谁就将控制世界。如今美国不断在南海搞所谓的“自由行”不能不说是受此影响。

陆权论的提出者麦金德把欧亚大陆视为中心,把海洋视为边缘,但斯皮克曼则反其道而行之。他指出:只要以边缘包围中心,便可以瓦解中心。

第三节、空权论的产生及影响

空权论的提出者是意大利的空军战略理论家杜黑。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w4.jpg

                                       杜黑

杜黑,全名朱里奥·杜黑(Giulio Douhet,1869—1930),意大利将军、军事理论家。出生于意大利卡塞塔,先后毕业于都灵军事工程学校和陆军大学。在他的代表性著作《制空权》(1921年出版)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控制权理论,预言空中战场是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场。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的空军建设,尤其对轰炸机的发展有过重要的影响。他把地理环境与战略结合在一起研究的思想方法使其理论在地缘政治学占有重要地位。杜黑在《制空论》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基本理论观点。

“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结果就必然成为一个新的战场”。今后“空军极有可能单独完成战争使命,不必有陆、海军参与”。尤其重要的是,空中力量具有比海上和陆地力量更为有利的机动性,飞机在行动和方向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它可以用最短时间(沿直线)沿任何方向的路线向任何地点往返飞行。由于这种独特武器的出现,未来战争的样式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战争的主要特性将与以往战争根本不同。空中力量的发展将使陆权和海权受到严重削弱。
    杜黑的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是制空权是赢得一切战争胜利的前提。“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他把此信条视为进行战争的基本原则,把夺取制空权作为保证国防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他给“制空权”较为科学的经典性定义,即“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势,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

对于夺取制空权的方法,杜黑指出就是采取空中进攻行动。积极的进攻行动不仅是夺取制空权的重要方法,也是掌握整个战争主动权的前提。进攻行动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摧毁敌机于地面,通过空战或采取其它防御性措施是不可能夺取制空权的。

对于夺取制空权的条件,杜黑指出:“制空权除了依靠一支强大的空军外是无法夺取的。”为保证有效地夺取制空权,空军应该由轰炸机、战斗机和少量侦察机组成,其中进攻性力量应该占主体,也就是说,空军是一支进攻性力量,不适用于防御,这是由其特性决定的。

二是独立的空中作战是未来战争战略行动的主要样式,空中战场将是决定性战场。杜黑敏锐地注意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扩展,战争行动出现了“总体化”的趋势。他认为:“现今的社会组织形式已经使战争带有一种全民特性,即国家全体居民和全部资源都被吸入战争熔炉中。而且,既然社会肯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人类现在能预见到,未来战争在特性和范围上都将是总体的。”在这种总体战争中,影响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民众摆脱了在以往战争中所处的被动从属地位,成为可以影响战争胜负的能动因素。同时,在工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的情况下,物质条件的影响程度和军民抵抗意志的反作用力都空前增大。在这一见解的基础上,杜黑认为,在总体战条件下,国家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队及民众的战斗决心与抵抗意志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力量重心,对力量重心的直接打击,将有助于加速战争进程并影响战争结局,而航空武器的出现使未来战争的面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提供了直接打击对方力量重心的手段。因此,未来战争将不再是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线式作战,由空中力量进行的独立空中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战略行动样式,空中力量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将使空中战场成为决定性的战场。只要对敌国城市和居民进行狂轰滥炸,必能摧毁其抵抗意志,使敌国在军事力量尚存的情况下认败求降。

三是空军应当成为国家军事力量的主体。杜黑指出:“为了保证国防,一个国家所做的一切都应当为着一个目标,即在一旦发生战争时掌握最有效的手段夺取制空权。”因此,他明确提出了与意大利以及其它许多国家国防政策格格不入的,甚至是严重对立的观点,即“除非拥有一支在战争中能夺取制空权的空军,充分的国防才可能得到保证”。

在空军建设方针上,他用“独立空军”一词概括这个新军种的性质,其使命是在独立于传统陆上、海上战场的全新的空中战场执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他主张独立空军应该由突击敌人地面(水上)目标的轰炸队和对付敌方抗击的空战队组成。他坚决反对组建配属于陆军和海军部队的航空兵部队,认为这种部队“无用、多余且有害无益”。同时,他也极力反对发展防空力量,认为这种防御性的措施不仅徒劳,而且还将有损于独立空军的建设。

杜黑认为,由于空中力量独特的能力,传统陆军、海军的作用在迅速下降。在未来战争中,陆、海军的价值是“虚构的”,在他看来,继续注重陆、海军的建设就是“在做损害国防准备的蠢事”。因此在国防建设上,他要求保持一支能对付敌人有限进攻的小规模陆、海军部队即可,而应大力扩充空军部队;在战略运用上,陆、海军部队应该实施防御,而由独立空军实施进攻,夺取制空权,就能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此外,他还提出,应发展民用航空事业,作为军用航空的后备。

杜黑的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影响颇大。

他最先系统地阐述了建设空军和使用空军的思想,创立了制空权理论,因此,被称为“战略空军之父”。

杜黑是一位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军事理论家。在空军还处于幼年时期就不顾来自各方面的非难,冲破传统的束缚,大胆预见了“飞机这一新技术成就用于战争,必将引起战争的革命,将出现新的武装力量——空军,新的战争领域——空中战场,新的战争方式——空中战争”,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空军建设和作战使用方面独到的见解,并坚持不懈地为宣传自己的理论主张而斗争,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制空权理论,奠定了自己在空军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由于其理论大胆创新,具有创造性,杜黑被西方誉为卓越的军事思想家和研究空军军事学术的先驱。

与杜黑并称为世界“三大空军战略家”的美国的米切尔、英国的特伦查德,都大量采用了他的思想,米切尔因而被称为“美国的杜黑”。杜黑的空军战略理论对世界各国的空军建设、世界战争的形式乃至20世纪中叶世界和平的维持,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黑的空权论对意大利的军事战略影响极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军出现了,各国参战的飞机有两万多架,在战场上大出风头,可是那时意大利空军只是附属于陆军和海军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军种。

杜黑认为,就地缘战略观点,意大利疆域暴露在敌人从陆上基地所发动大规模进攻之下。阿尔卑斯山环绕著境内最富饶地区,虽能对敌国入侵行动产生阻障作用,但无法遏制敌人由空中进犯。周边海域狭窄,亦不具防御功能。因此,控制空域是意大利安全不可或缺之条件。

杜黑对意大利海陆空三军的战略分工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意大利陆、海军宜担任防卫任务,陆军保卫阿尔卑斯山,海军封锁地中海,而空军则全力担任空域安全维护及发动攻势,藉战略轰炸摧毁敌国战略资源及人民意志,迫使敌国屈服。

第四节、制天权与天战

   空权论的提出是国家利用战斗机控制的近地球空间大气层以内的战略空间保护和争夺。

   制天权则是地球大气层外围空间和整个宇宙间的控制与争夺。

1883年宇航之父苏联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使用火箭发射太空船的伟大构想。

1926年3月16日美国科学家哥达德制造的世界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试飞成功,飞行时间2.6秒。

1934年德国火箭专家冯 布劳恩把液体燃料火箭A2号发射到两公里的高度。

1942年10月3日德国的V2液体燃料火箭在佩内明德试验场发射成功,是世界第一枚导弹的原型。

1957年6月苏联成功地发射重80吨,射程达八千公里,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T3号。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波尼克1号",标致航天时代的开始。

1958年1月31日美国成功发射其第一颗卫星"探险家1号",发现了范亚伦辐射带。

1960年7月29日美国太空总署发布人类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

1961年2月16日美国用世界上第一具固体燃料四级运载火箭发射"探险家9号"成功。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的"东方一号"发射成功,环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这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大国制天权的争夺就是这样一步步开始的。

   天: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制天权:指一方拥有航天行动的控制优势,他方航天行动被相对控制。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外层空间的控制权。其目的是夺取宇宙空间优势,保证己方拥有航天行动的自由,剥夺敌方航天行动自由。争夺制天权是交战双方为达成军事目的,在军事指挥机关领导下,使用空间与反空间武器系统,采取进攻或防御手段,对外层空间战场实施的控制过程。

   天战:是指各交战方使用空间武器,在宇宙空间战场进行对抗战争。

   宇宙空间的争夺是二战以后开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已经从陆地、海洋、空中扩展到外层空间。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正式对外公布了“高边疆战略论”。

   所谓“高边疆战略论”就是关于美国未来在军事、经济和科学诸方面综合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总体空间战略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建立空间武器系统,即所谓“星球大战”计划(又称战略防御计划),建立多层次、大纵深防御体系,把太空辟为除海、陆、空之外的第四战略领域,以取得对前苏联的军事战略优势。针对美国咄咄逼人的高边疆战略,前苏联积极采取对策,发展能够突破美国战略防御系统的进攻性战略武器系统,并着手研制自己的战略防御系统。美、苏在太空领域的争夺以及其他军事强国的迅速跟进使外层空间很快成为陆、海、空战场之外的第四战场。

   对外层空间的军事争夺催生了又一个新的军种———天军。美国建立了航天司令部,前苏联组建了航天部队,法国、英国等国家也相继调整本国军事力量,为控制外层空间作准备。人类的战场从陆地、海洋、空中延伸到太空。要赢得战争不仅要争夺制海权、制空权,而且要争夺制天权。在未来战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和战舰群间的大规模混战将被卫星监控技术引导下的远程精确打击和导弹拦截所代替。在未来战争中,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关键取决于该国控制外层空间的能力及由此形成的作战能力。

争夺制天权的主要作战样式有:太空信息战、太空封锁战、太空轨道攻击战、太空防卫战和太空对地突击战等。在军事航天技术的推动下,争夺制天权作战行动,将是以“天军”为主体,其他军种参加的联合作战。

   航天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导致军用卫星和天战兵器的大发展。对外层空间的争夺导致有关制空权的斗争向外层空间拓展。近十多年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运转于外层空间的具有军事功能的航天器,如航天侦察、预警、通信、导航卫星等,已经直接进入了战场的角逐,并对空中、地面、海上作战起到了支援保障作用,可以说对赢得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

   天战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一是与制信息权相伴而生。与空间技术发展相应,"天战"可能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空间信息战阶段、争夺制天权阶段和空间对地攻击阶段。无论是空间信息战、争夺制天权,还是空间对地攻击,其构想起点均高于传统意义上的任何战争,而且后一个阶段发展起点又明显高于前一个阶段,总体上表现出高起点的显著特点。空间信息战阶段的高起点主要表现在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完善,使快速反应和远距离精确打击成为可能,制信息权成为作战致胜的先决要素,而制信息权取决于是否具有空间信息系统优势;争夺制天权阶段的高起点主要表现是军事空间系统多级化,为达成争夺制天权的战略目标,空间系统的战术机能日益突出,以反卫星武器为主的空间武器系统使战场延伸至太空,真正实现"全立体化";空间对地攻击阶段则以发展起点更高的空天飞机的问世为主要标志,按照构想,空天飞机是一种将航空和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可自由方便地在"天"、"空"、"地"之间往返,能在"天战"中随时快速突破任何地面防御,从空间对陆、海、空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及遂行其他作战任务。

   二是全新的高空间争夺。"天战"不同于传统的陆战、海战和空战,是一种全新的高空间战争。"天战"以整个太空为战场,极其广阔深远,如果说"天战场"存在界限的话,那么其界限取决于军事空间技术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它全面包容覆盖传统的陆海空战场,具有"居高临下"的高空间优势。当人类还只能停留的地面以生存时,"天基"军事对抗和非对抗活动所追求的优势就并不主要表现在数量规模上,而是表现在高空间的技术质量优势上。

   具体对地面和空中而言,高空间有独特的技术战术优势:作为"天战"作战平台的"天基"军事飞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高度和速度的限制,以极高的高度和极快的速度掠过地球表面,直接而快速地观察地球上广大地区,其作战眼界之广是后者无法比拟的。

   "天基"军事飞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现有国家疆界分割的限制,在地球上的任何地区间自由飞越,其作战跨度之大,让后者只能望其项背。

   "天基"军事飞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时间限制,可以在高空间长时间不间断地执行"天战"任务,其作战时间之长,也是后者难以企及的。因此,一旦控制了整个太空战场,就能凭借其高智能、高技术和高空间优势,全面控制陆海空战场,"制天权"将主导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直接影响战争全局的进程与结果。

   三是以高技术为支撑。"天战"是典型的高技术战争,没有军事空间技术和军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群作为依托,根本谈不上所谓"天战"和"制天权"。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战"技术之"高"与其空间之"高"成正比。空间"高度"越高,"天战"的技术"高度"也越高。"天战"的高技术性集中体现在其作战平台(航天飞机,载人飞船和空间站,航天母舰等)和武器装备(新概念武器等)上——其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几乎集成了新军事变革时代高新技术群进步的所有相关成果,囊括了航天运载、航天材料、微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光学遥感、新概念武器和生物工程等等高新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新技术体系,从而使之成为未来"天战"的突出特点。以航天母舰和激光武器为例,与航空母舰游弋在海洋中类似,宇宙飞船型航天母舰飞行在离地面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是航天飞机的起降平台,十分巨大,可装载四架航天飞机、两艘太空轮船船、一个轨道燃料库和一个太空燃料补给站,一般还大量装载各式各样的太空战武器。按照构想,它将是"天战"的大本营,"天军"的总指挥部就设在其上,统一调度、指挥各种航天器上的宇航员进行太空训练与作战。用激光作武器的设想是基于激光的高热效应,其本质就是利用激光光束输送巨大的能量,与目标的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烧蚀、激波、辐射等杀伤破坏效应,它发出的激光束能量相当于原子弹的100万倍,作用于极小的面积上能将未入轨的洲际导弹、军事卫星、航天器摧毁,使拥有它的一方获得"制天权",是理想的太空武器。

   四是超战术。从战术角度看,虽然在一般意义上"天战"是传统战争形态的延伸,但其独特之处大大超出传统战争形态的范畴,传统的战术要素体系难以完整涵盖、限定"天战"的战术特征,组成传统战术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原则、作战样式和战法等需要在"天战"新的"游戏"规则条件下给以重新审视和界定。"天战"并非是传统战争形态简单的向上叠加,而它遵循的是某种"超(传统)战术"规定性。这种"超战术"规定性与传统战争形态的本质区别,"天战"主要采取太空信息战、太空封锁战、太空轨道破击战、太空防卫战和太空对地突击战等新的作战样式,囊括了信息战、反卫星战、激光战、电子战、反导弹战和电脑网络战等一系列新战法。因此,其战术体系的运行机制也与传统的陆战、海战和空战等有本质不同。

海洋强国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人类空间权争夺方式及理论的演进w5.jpg

                            图片来源:中青网-青年参考 资料图

   现代大国空间权的争夺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演化,已经不是单纯靠一种方式而控制和争夺战略空间,已经演化为陆权、海权、空权、制天权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这些演化过程有助于我们知己知彼,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使中国真正屹立世界强国之林而提供借鉴。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网上有关资料

   2、《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3、马汉《海权论》同心出版社2012年版

   4、“空间信息作战:夺取“制天权”的新领域”《国防》期刊2006年4期

   5、“信息化战争制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应用光学》期刊2006年27卷2期

   6、文中图片除标明外来自于互联网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049积分
77帖子
0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