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徐鹏 于 2019-9-15 22:20 编辑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w2.jpg



起航前收拾床铺时,从近乎挤爆的防水袋里小心翼翼拿出来一张陪伴我两年的挂历,细细抚摸展平,找来大力胶,贴在躺下后距我眼睛不到三十厘米的天花板。这是一张两年前单向街书店的三月历,右下角一句诗歌承载了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做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码头” 。正中央一比一人脸大小的银胡子的诗人惠特曼将目光如炬与我进行为期一年的灵魂凝视。



小风天的顺风起航很好玩,大家都堆在一起,眼前几艘船成了平平一堵墙,身后还是一堵墙,大家很佛系的肩并肩手挽手,互相挡一挡彼此的风。等球帆升起来就更有趣了,鼓起来瘪下去,此起彼伏不亦乐乎。起航线就像只有几条车道的隐形的高速公路,硕大的海面大家挤在一起堵了车。好在开赛起航的风速不大不小,不多会儿,大家终于拉开了距离。余光看到不远处有艘船形状怪怪的—— 一看吓一跳:下龙湾的球帆怎么跑船后面去了?!感觉是球帆在前面跑累了,很想下水洗个澡捞个鱼…… 下龙湾的船长约书亚和大副雨果可是三亚号大使船员第一组Level 1训练的船长,大家感情非一般深厚,我忍不住回头一直行着注目礼,眼见球帆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快要看不到了……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w3.jpg

谁料天有不测风洞,伦敦时间下午四时,船队集体在跨过strait of dover进入英吉利海峡前的最后一个小拐弯遭遇风洞,和,逆流…….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w4.jpg

之前神气十足甩下大家十几海里的青岛号此刻也垂头丧气的和后面的我们一起重回起跑线,七八条克利伯小七们的球帆瘪瘪得像泄了气的皮球,铺满整个海面。好不容易疏通的起航塞车到这里彻底变成了海上停车场,任何绝妙的航线计划和战术技巧在风洞面前都变成纸老虎,手持再多魔法的船长一旦误闯了风洞也是无计可施。无奈如我们,大家纷纷赶紧降下了饿肚子的球帆,换上超轻量级找风帆Windseeker(一种形状类似于零号帆,但是材质非常轻薄的、适合小风天行且不局限于顺风航行的帆)。就在停车场里一片劳动的景象:降帆升帆不亦乐乎的时候,被我们远远丢在身后的下龙湾在球帆洗够了海水澡,瞬间咸鱼大翻身,宛若自带鼓风机,嗖嗖嗖得意洋洋超过了所有人,瞬间从第十名变成了第一名,把停车场里的人们气的干瞪眼。

换上Wind Seeker,踏实了没几分钟,就只见左前方的海面有点微微变暗,小波纹开始变得密集。果然不一会儿,风从西边来了,迎风!—换一号扬基帆(克利伯配置中尺寸最大,受风面积最大,力量最大的前帆)。

五个小时内 我们从1号扬基帆换到了2号球帆,从2号球帆换成了windseeker,从windseeker换成了1号扬基帆,1号扬基帆还没上场二十分钟又被刷下去做了替补——船长一声令下又把1号换成2号扬基帆。升帆五次,降帆四次可算暂时踏实下来。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w5.jpg

接下来就是迎风航行了。在“海上停车场”里挣扎的小七终于迎来了她迎风招展的破浪之旅。在舱下的我,头顶惠特曼老爷爷的箴言,终于拥抱了我的诗和远方:而梦想总是一个接一个: 诗和远方都近在咫尺了,身下一张平整不侧滑的床、头顶一个不下雨的天花板、耳边一个安静的世界,就成了最遥不可及的梦想。

迎风航行的底舱世界很凶险,空间感很错乱,声音来势多维,尤其在夜里,一片红光下感觉很有乔治卢卡斯的电影感。一批武士从舱口下来,一批武士走上甲板,大家被统一航海服捂的严严实实看不到脸,目光如炬盯着帆和海况。仿佛随时拔出一把光剑向一切不服宣战。

如果你闭上眼睛仔细听,就可以慢慢判断出声音的来路:正右侧“嗙嗙”的是升帆索敲打桅杆、斜右前“噗啦啦啦啦”是Staysail没有调紧后帆边间歇性抖动,正左侧“咕噜咕噜哗哗—啪“是与我两厘米之隔的大海拍打舱壁,右下方七十五度角“咕涌咕涌”是底舱船底渗进来的海水涌上底舱,右后方四十五度“吱吱嘎,哐“是活动炉灶由于船倾斜太严重而顶到极限的撞击声… 听着声音、闭着眼睛感受船速,渐渐这些乍一听吵闹无比的杂音也慢慢有了些禅意,也慢慢能听出来船的角度是不是跑得过高或者过低,也能预知到一些甲板上即将发生什么了。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w6.jpg

如果忽然听到前后左右都出现了方寸大乱的脚步声,那么大概是要换舷换帆了,紧随其后的就是 船身吱嘎\嘎嘎嘎 — 绳子 噌噌 —— 帆刷啦 扑棱扑棱扑棱扑棱—— 滑轮吱嘎 — 绳子噌噌噌 — 帆刷刷刷 — 铛一声换过来了!—— 伴随着绞盘哐哐哐,船长的喊声,大家的应和声,等等等等有趣极了,每每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想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面一句话;就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脑子里也开始浮想联翩,给这节奏感十足的情景配上荒腔走板的techno电子乐。

再往微观来讲,耳边听到最近的声音其实是床垫与帆布床板的摩擦声,如果没把床拉平的话只能闭着眼较劲,身上小肌肉群用尽也控制不了自己下滑的节奏,想象一下躺在一个60度表面极其平滑没有摩擦力且倾斜的屋顶上(塑料布床板,防雨布睡袋表面,两种材质在一起像打了滑的地板一样滑溜):很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要记得在换舷时船平整前的那微妙的几秒钟做好准备,手向右上方抓住拉住调整床铺角度的绳子,在角度变化的几秒钟内用尽洪荒之力使劲扯,不管体面不体面,一定要把床拉平——不然下一段要讲的倒霉蛋就是你了。

刚刚聊了闭上眼感受的底舱世界,睁开眼就更丰富了,向左倾斜六十多度的船身瞬间变成了向右倾斜六十度,看着锅碗瓢盆时不时从厨房的柜子里飞出来,紧接着一声呼咚!不知哪个倒霉蛋儿从床上掉下来了,回头一看是我们的俄罗斯小伙丹尼,睡得五迷三道,颠得眼棱乌珠迸出,这一摔可是一米六的掉落高度,估计几天后浑身上下要开了个彩帛铺了,红的、黑的、紫的都要绽将出来。

遇到换班起床的更可爱,大梦初醒的一个个同志们表情精彩,眼眶发黑,头发炸开在头顶:眼神饱经沧桑,双目放空任时光荏苒。如果此时船长大吼一声“Everybody On Deck!” 这些迷幻的灵魂会瞬间惊醒,大彻大悟般瞬间从升格镜头般的慢动作转化成常速。当然这也取决于船长吼声的分贝大小,眼前的画面也有可能变成二四六八倍速播放…….

在顶风天里,这些都是美妙的部分。更美妙的在后面……

记得昨天大顶风,船倾斜的极其严重,睡在上铺的我用尽力气也爬不到床上睡觉,无奈之下索性作罢,爬回甲板,船身几乎竖起来了,上浪上得很高,大家都被冲上来的海水洗了一个又一个盐水澡,只跑第一个航段的玛丽小姐紧紧抓着安全绳,小心翼翼挪过来,悄悄问我,是说一路到到葡萄牙都会这么颠么?她已经不敢想还要继续航行到乌拉圭了,她话音还没落,底舱就传来此起彼伏的哇哇哇的呕吐声,顿时我心里一虚,想着风要是不继续往北边摆我们真的可能还要保持一段横风航行。但是为了安慰她,还是咬咬牙说了声不会。

写到这里,我的床铺又下雨了,等我去撑个伞,明天一定要研究一下怎么把甲板渗水的问题解决掉。

本文隐藏了本赛程最重大事件:球帆缠绕大事故!我们下期再聊。

本文图片、视频??管曦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徐鹏 于 2019-9-15 22:20 编辑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w2.jpg



起航前收拾床铺时,从近乎挤爆的防水袋里小心翼翼拿出来一张陪伴我两年的挂历,细细抚摸展平,找来大力胶,贴在躺下后距我眼睛不到三十厘米的天花板。这是一张两年前单向街书店的三月历,右下角一句诗歌承载了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做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码头” 。正中央一比一人脸大小的银胡子的诗人惠特曼将目光如炬与我进行为期一年的灵魂凝视。



小风天的顺风起航很好玩,大家都堆在一起,眼前几艘船成了平平一堵墙,身后还是一堵墙,大家很佛系的肩并肩手挽手,互相挡一挡彼此的风。等球帆升起来就更有趣了,鼓起来瘪下去,此起彼伏不亦乐乎。起航线就像只有几条车道的隐形的高速公路,硕大的海面大家挤在一起堵了车。好在开赛起航的风速不大不小,不多会儿,大家终于拉开了距离。余光看到不远处有艘船形状怪怪的—— 一看吓一跳:下龙湾的球帆怎么跑船后面去了?!感觉是球帆在前面跑累了,很想下水洗个澡捞个鱼…… 下龙湾的船长约书亚和大副雨果可是三亚号大使船员第一组Level 1训练的船长,大家感情非一般深厚,我忍不住回头一直行着注目礼,眼见球帆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快要看不到了……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w3.jpg

谁料天有不测风洞,伦敦时间下午四时,船队集体在跨过strait of dover进入英吉利海峡前的最后一个小拐弯遭遇风洞,和,逆流…….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w4.jpg

之前神气十足甩下大家十几海里的青岛号此刻也垂头丧气的和后面的我们一起重回起跑线,七八条克利伯小七们的球帆瘪瘪得像泄了气的皮球,铺满整个海面。好不容易疏通的起航塞车到这里彻底变成了海上停车场,任何绝妙的航线计划和战术技巧在风洞面前都变成纸老虎,手持再多魔法的船长一旦误闯了风洞也是无计可施。无奈如我们,大家纷纷赶紧降下了饿肚子的球帆,换上超轻量级找风帆Windseeker(一种形状类似于零号帆,但是材质非常轻薄的、适合小风天行且不局限于顺风航行的帆)。就在停车场里一片劳动的景象:降帆升帆不亦乐乎的时候,被我们远远丢在身后的下龙湾在球帆洗够了海水澡,瞬间咸鱼大翻身,宛若自带鼓风机,嗖嗖嗖得意洋洋超过了所有人,瞬间从第十名变成了第一名,把停车场里的人们气的干瞪眼。

换上Wind Seeker,踏实了没几分钟,就只见左前方的海面有点微微变暗,小波纹开始变得密集。果然不一会儿,风从西边来了,迎风!—换一号扬基帆(克利伯配置中尺寸最大,受风面积最大,力量最大的前帆)。

五个小时内 我们从1号扬基帆换到了2号球帆,从2号球帆换成了windseeker,从windseeker换成了1号扬基帆,1号扬基帆还没上场二十分钟又被刷下去做了替补——船长一声令下又把1号换成2号扬基帆。升帆五次,降帆四次可算暂时踏实下来。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w5.jpg

接下来就是迎风航行了。在“海上停车场”里挣扎的小七终于迎来了她迎风招展的破浪之旅。在舱下的我,头顶惠特曼老爷爷的箴言,终于拥抱了我的诗和远方:而梦想总是一个接一个: 诗和远方都近在咫尺了,身下一张平整不侧滑的床、头顶一个不下雨的天花板、耳边一个安静的世界,就成了最遥不可及的梦想。

迎风航行的底舱世界很凶险,空间感很错乱,声音来势多维,尤其在夜里,一片红光下感觉很有乔治卢卡斯的电影感。一批武士从舱口下来,一批武士走上甲板,大家被统一航海服捂的严严实实看不到脸,目光如炬盯着帆和海况。仿佛随时拔出一把光剑向一切不服宣战。

如果你闭上眼睛仔细听,就可以慢慢判断出声音的来路:正右侧“嗙嗙”的是升帆索敲打桅杆、斜右前“噗啦啦啦啦”是Staysail没有调紧后帆边间歇性抖动,正左侧“咕噜咕噜哗哗—啪“是与我两厘米之隔的大海拍打舱壁,右下方七十五度角“咕涌咕涌”是底舱船底渗进来的海水涌上底舱,右后方四十五度“吱吱嘎,哐“是活动炉灶由于船倾斜太严重而顶到极限的撞击声… 听着声音、闭着眼睛感受船速,渐渐这些乍一听吵闹无比的杂音也慢慢有了些禅意,也慢慢能听出来船的角度是不是跑得过高或者过低,也能预知到一些甲板上即将发生什么了。

视频|三亚号重回大西洋w6.jpg

如果忽然听到前后左右都出现了方寸大乱的脚步声,那么大概是要换舷换帆了,紧随其后的就是 船身吱嘎\嘎嘎嘎 — 绳子 噌噌 —— 帆刷啦 扑棱扑棱扑棱扑棱—— 滑轮吱嘎 — 绳子噌噌噌 — 帆刷刷刷 — 铛一声换过来了!—— 伴随着绞盘哐哐哐,船长的喊声,大家的应和声,等等等等有趣极了,每每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想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面一句话;就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脑子里也开始浮想联翩,给这节奏感十足的情景配上荒腔走板的techno电子乐。

再往微观来讲,耳边听到最近的声音其实是床垫与帆布床板的摩擦声,如果没把床拉平的话只能闭着眼较劲,身上小肌肉群用尽也控制不了自己下滑的节奏,想象一下躺在一个60度表面极其平滑没有摩擦力且倾斜的屋顶上(塑料布床板,防雨布睡袋表面,两种材质在一起像打了滑的地板一样滑溜):很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要记得在换舷时船平整前的那微妙的几秒钟做好准备,手向右上方抓住拉住调整床铺角度的绳子,在角度变化的几秒钟内用尽洪荒之力使劲扯,不管体面不体面,一定要把床拉平——不然下一段要讲的倒霉蛋就是你了。

刚刚聊了闭上眼感受的底舱世界,睁开眼就更丰富了,向左倾斜六十多度的船身瞬间变成了向右倾斜六十度,看着锅碗瓢盆时不时从厨房的柜子里飞出来,紧接着一声呼咚!不知哪个倒霉蛋儿从床上掉下来了,回头一看是我们的俄罗斯小伙丹尼,睡得五迷三道,颠得眼棱乌珠迸出,这一摔可是一米六的掉落高度,估计几天后浑身上下要开了个彩帛铺了,红的、黑的、紫的都要绽将出来。

遇到换班起床的更可爱,大梦初醒的一个个同志们表情精彩,眼眶发黑,头发炸开在头顶:眼神饱经沧桑,双目放空任时光荏苒。如果此时船长大吼一声“Everybody On Deck!” 这些迷幻的灵魂会瞬间惊醒,大彻大悟般瞬间从升格镜头般的慢动作转化成常速。当然这也取决于船长吼声的分贝大小,眼前的画面也有可能变成二四六八倍速播放…….

在顶风天里,这些都是美妙的部分。更美妙的在后面……

记得昨天大顶风,船倾斜的极其严重,睡在上铺的我用尽力气也爬不到床上睡觉,无奈之下索性作罢,爬回甲板,船身几乎竖起来了,上浪上得很高,大家都被冲上来的海水洗了一个又一个盐水澡,只跑第一个航段的玛丽小姐紧紧抓着安全绳,小心翼翼挪过来,悄悄问我,是说一路到到葡萄牙都会这么颠么?她已经不敢想还要继续航行到乌拉圭了,她话音还没落,底舱就传来此起彼伏的哇哇哇的呕吐声,顿时我心里一虚,想着风要是不继续往北边摆我们真的可能还要保持一段横风航行。但是为了安慰她,还是咬咬牙说了声不会。

写到这里,我的床铺又下雨了,等我去撑个伞,明天一定要研究一下怎么把甲板渗水的问题解决掉。

本文隐藏了本赛程最重大事件:球帆缠绕大事故!我们下期再聊。

本文图片、视频??管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