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虫宁宁 于 2022-2-22 15:38 编辑
在美国文化和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这种思维已经渗透进了美国政治到经济的方方面面。没有什么体育特长还真的很难获取民意,竞选总统。
奥巴马从高中到大学期间他一直参加各种篮球比赛。在高中校队比赛时,奥巴马身穿的是23号球衣,对此他本人曾开玩笑的说:“我比乔丹更早穿23号。”
俄罗斯总统普京拥有柔道黑带,在任期间每次奥运会普京都亲自出席俄罗斯体育代表团的誓师大会。
英国前首相泰德-西斯,是一名出色的帆船运动员,1969年,他驾驶着属于自己的帆船赢得著名的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Sydney to Hobart Yacht Race)冠军。此后又在1971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海军上将杯(Admiral's Cup)帆船赛,并在1971年的比赛中率领英国队获得冠军。
当今看起来有些富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曾经是学校的橄榄球队主力,后来还参加过学校的足球队。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是个狂热的自行车爱好者,他自称从不在骑车时思考当前的世界局势。小布什骑车喜欢“一骑绝尘”的感觉,酷爱与那些坐在机动车里的陪练人员“飙车”,据称时速曾达29公里!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是一位网球运动的忠实拥趸,在任期间曾多次现场观看温布尔登网球赛,并经常与一些职业选手切磋球技。
不仅政坛,“华尔街之狼”们也热衷体育,美国前任财长亨利·鲍尔森就曾是大学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样游泳运动员。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曾经是校长跑队的队员。
为什么这么多政治、金融界精英在青少年时期都学习或者从事过一种体育项目,并且终身热爱体育呢?还要从体育教育对人格培养和心智成熟的积极影响上说起。
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李稻葵分析道,运动员不仅具备异于常人的身体条件,更关键的是,具备成功者具备的特殊心理素质。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合作就是永恒的主题。人与人之间有竞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竞合,单靠一项是无法取胜,这就是体育精神。而运动员身上是两者兼备。运动员还要懂得团队合作,即使是单人项目,如乒乓球、陪练,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跳水、体操、营养师、田径项目,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运动员常常能从精英中脱颖而出。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一个能赢的团队一定也是经历过许多逆境的团队,不可避免有过失望、恐惧、质疑、懊恼……尤其在千变万化的比赛场上。在竞赛落后的情况下,核心人物必须摒弃杂念,千万不能纠结在“真惨、真倒霉”的心态上,也不能妄想一举定乾坤,而是集中精力想好下一个赛事,才能把握住赢回来的机会。这种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必须保持住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嗯,这点和 帆船比赛如出一辙,帆船运动也是最能培养领导力的体育项目之一哦。)
正是因为运动员的这些特征,国外商学院特别青睐有运动背景的学生。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研:毕业20年后,哪些校友群体为母校捐款最多?结果出人意料,捐款最多的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反而是那些有校队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无论当年还是现在全都是最有集体荣誉感的,牛津大学有个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这项创立110多年的奖学金有四项招生标准,其中一项就是喜爱体育,最好有运动成就。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往往具备优秀的心智,是值得栽培的未来领袖。
在美国,一到周末,很多家长都会陪伴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有些还担任球队的教练。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课,几乎与文化课时平分秋色。西方国家认为,有体育精神的孩子是值得栽培的未来领袖。比起多做几道题,培养孩子公平竞争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塑造他们强大的信心与号召力,才是让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反观中国,很多家长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的体育锻炼、体育能力往往被忽视。在国内人们的印象中,体育生甚至带上了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标签,他们被认为拥有矫健的体魄,却不擅长文化课,一度和“差生”划上等号。美国大学盛产体育明星,英国是全民崇尚运动的国家,在留学申请中,只要有特长,学校便会考虑去接受学生。据了解,2017年哈佛录取的新生中有10.3%有体育特长。美国顶尖大学看重体育特长最主要还是因为这能最大限度拓展孩子的心智禀赋。
芸杉帆船航海俱乐部暑期专为7-14岁青少年定制帆船夏令营, 让孩子们在阳光、海浪的陪伴下以小帆船为载体快乐成长。
当孩子们驾驭自己的小帆船驰骋在大自然环境中, 这种成就感是最棒的成长教育。
航海文化提升孩子善于分析、开拓思维能力,掌握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团队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 开拓视野增长智慧,丰富阅历,收获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