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按照海军官兵的说法,干海军有“三大累”:刮船底、搬炮弹、清油舱。这“三大累”之中,最有说道的,恐怕就是“刮船底”了。看看下面的航母清理对比图,就知道这活究竟累不累了! 刮船底这事不简单,曾经位列海军三大累,航母每次都要十几万美元 在海洋水体环境中生存了大量的生物,很多浅水层生物往往有附着固生的习性,除了岸边或水中的岩石,船舶水线以下的部位也是这些生物集体附着的好去处。这种生物种类很多,除了细菌、硅藻,还有藤壶、牡蛎、贻贝、盘管虫等种类。这些海洋生物大量聚集,使得船底看起来很像一个移动的海产品养殖场。 船舶在海水中浸泡时间越长,附着物自然就越来越多。有人实测厦门海域的某快艇,下水一年后船底附着的生物多达每平米17公斤。依此估算,一艘1000吨的船舶,船底附着物就重达8.5吨,也就相当于增加了接近1%的负载,乍看起来好像并不多,但船舶常年航行在海上,日积月累带来的影响就非常可观了。 具体来说,这些附着生物对船舶造成影响和损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船体重量,增加了船底的粗糙度,增加了航行阻力,最终增加了船舶航行油耗; 二是附着生物的分泌物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对金属船壳和船底表面造成损害,从而增加船舶维修频次和维护费用,也会缩短船舶使用寿命; 三是船底的很多设施设备,比如螺旋桨、进排水口、减摇鳍等结构部件,容易受到这些生物影响,或导致堵塞影响进出水效率,或卡住 活动部件造成操作迟滞,最终影响航行安全。 这些附着生物不仅对船舶带来很大的危害,对水中的各类设施设备都有不利影响,因此人们将其称之为“海洋污损生物“。 据统计,全球由于上述危害带来的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我国某货轮下水一年后,前往意大利停泊一个月时间,船底附着了大量海洋生物,在返回途中,航速由原来的18节降至13节,全程航行时间增加了10多天,燃油消耗增加500吨,这个经济损失还是非常大的。 对于民用船舶,可能仅仅减缓航速、增加运营成本,而对于军舰而言,影响舰艇航速和机动能力,甚至最终会改变战争结局。在1905年的俄日对马海战中,远道而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打得几乎全军覆灭。据分析,俄国舰队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俄军舰艇航速没能达到预期,拖延了大量时间,导致日本舰队以逸待劳伏而歼之。可以想象,在长达7个月的海上征途中,这些铁甲舰的船底早已成了众多海洋生物的家园。因此,有人说 帮助日本海军击败俄国舰队的武器竟然是藤壶! 刮船底这事不简单,曾经位列海军三大累,航母每次都要十几万美元 因此,对于船舶而言,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坞清理船底、重新刷漆。由于船底面积较大,生物附着也非常牢固,因此“刮船底”向来都是辛苦活。过去,海军战士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入坞舰艇下搭起脚手架,系上安全带,人手一支铁铲或电动钢刷展开“集群作战”。这种“海鲜飞舞”“腥味刺鼻”的环境,非常考验战士的毅力。 好在如今的军舰维护工作量已经大大减轻。一方面,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减少生物附着。比如涂刷专门的防污漆,添加铜、铅、锡等在内的重金属抗微生物剂,可以有效抑制甚至杀死附着的海洋生物,大大降低了生物附着程度。不过,这种污漆对海洋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不小的影响。 另一方面,人们开发了各种新型清理方法和工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水上清洗时采取喷砂除污、高压清洗机等,效率比铲子高的多。水下清洗可以采用转刷清洗、加热处理,甚至使用清洗机器人等,比水上清理更加及时方便。 转载自 军备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