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如何在大风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成功地实施海难救助

2012-3-22 19:45 · 改版数据备份
来自: Reserved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何在大风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成功地实施海难救助

“以最快捷的速度获取最准确的信息情报,以最科学的决策制定最完善的计划部署,以最有效的手段配备最精干的搜救力量,以最满意的效果回馈最热切的社会期待。”这是交通部副部长、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徐祖远对海上搜救工作提出的要求。为了不断探索海上搜救的客观规律,加强海上搜救理论研究,9月24日,全国各地搜救中心、海事部门、专业救助部门、航运单位、科研院校的搜救专家们会聚辽宁大连,就大风浪天气的搜救技术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但对于我国大部分海区,特别是北方海区来说,秋天的来临也标志着恶劣海况天数的增加,而恶劣海况又往往与海上事故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在大风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成功地实施海难救助,近日,来自各地的搜救专家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8级大风以上恶劣天气百人死亡率高2倍2003年2月22日14时30分,辽宁大连渤海轮船公司所属“辽旅渡7”轮,从辽宁旅顺开往山东龙口途中,在渤海海峡北砣矶岛附近海域遇大风,船体严重倾斜发出遇险求救信号。接到险情报告后,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有关领导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值班室组织指挥搜救。在当地政府、海上搜救中心的有效组织下,迅速派出包括专业救助船、海事船艇、渔船、军船在内的20余艘救援船赶赴现场进行搜救,经各方奋力抢救,81名旅客和船员都被安全救起,其中4人因在低温的海水中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4年1月16日,浙江舟山普陀利达海运有限公司所属“利达洲18”轮在大风中机舱失火,请求救助。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中远公司“乐昌岭”和“新永安17”、“丰银3”轮共同努力,将救生艇内的12名遇险船员救起。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2003年至2004年9月中旬,全国共发生海上险情989起,涉险人数11846名,10916人获救,救助成功率92.1%。经统计分析,其中1至7级风力情况下发生海上险情900起,涉险人数10679名,9984人获救,救助成功率93.5%;8级大风以上受恶劣天气影响而发生的海上险情89起,涉险人数1167名,932人获救,救助成功率79.9%。从以上分析数据可以看出,8级大风以上恶劣天气发生的海上险情所造成的百人死亡率比一般天气情况高出2倍多。这些数据说明,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海难救助是海上搜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探索搜救新理论及应用是今后重点据了解,为全面提升中国海上搜救水平,一直以来,交通部海事局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按照《搜救力量指定指南》,建立了搜救力量数据库;修订《搜救值班指南》,以指导搜救协调员接警后开展工作;建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编译出版了《国际航空和海上搜寻救助手册》,为搜救行动方案的选择提供技术性指导;建立了医疗联动机制和中国船舶数据库;建立了“险情上报查寻统计分析系统”和“海事危防管理工作软件”;完成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编写工作;并编制了客船、化学品船、飞行器遇险时的应急反应预案,以利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快速反应,发挥最大减灾效果;完成了天津港等6个港口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的CCTV图像传递,初步实现了现场搜救信息传递的可视化;成立了“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海上搜救专家组”,为各级领导在搜救决策中起到参谋作用。

  交通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海上搜救的技术水平和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前过多地强调对搜救装备的投入,对搜救理论的研究不够。容易造成在搜救指挥、协调行动中缺乏科学性,使好的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今后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地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搜救理论研究,不断探索海难救助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科学合理地整合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以科学的方法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海难救助典型案例,提出在大风浪等恶劣气象条件下海上人命救助的新方法、新观念,通过实践检验新的理论、新技术,从而不断完善搜救理论和技术。

活着,就是要创造奇迹!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如何在大风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成功地实施海难救助

“以最快捷的速度获取最准确的信息情报,以最科学的决策制定最完善的计划部署,以最有效的手段配备最精干的搜救力量,以最满意的效果回馈最热切的社会期待。”这是交通部副部长、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徐祖远对海上搜救工作提出的要求。为了不断探索海上搜救的客观规律,加强海上搜救理论研究,9月24日,全国各地搜救中心、海事部门、专业救助部门、航运单位、科研院校的搜救专家们会聚辽宁大连,就大风浪天气的搜救技术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但对于我国大部分海区,特别是北方海区来说,秋天的来临也标志着恶劣海况天数的增加,而恶劣海况又往往与海上事故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在大风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成功地实施海难救助,近日,来自各地的搜救专家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8级大风以上恶劣天气百人死亡率高2倍2003年2月22日14时30分,辽宁大连渤海轮船公司所属“辽旅渡7”轮,从辽宁旅顺开往山东龙口途中,在渤海海峡北砣矶岛附近海域遇大风,船体严重倾斜发出遇险求救信号。接到险情报告后,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有关领导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值班室组织指挥搜救。在当地政府、海上搜救中心的有效组织下,迅速派出包括专业救助船、海事船艇、渔船、军船在内的20余艘救援船赶赴现场进行搜救,经各方奋力抢救,81名旅客和船员都被安全救起,其中4人因在低温的海水中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4年1月16日,浙江舟山普陀利达海运有限公司所属“利达洲18”轮在大风中机舱失火,请求救助。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中远公司“乐昌岭”和“新永安17”、“丰银3”轮共同努力,将救生艇内的12名遇险船员救起。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2003年至2004年9月中旬,全国共发生海上险情989起,涉险人数11846名,10916人获救,救助成功率92.1%。经统计分析,其中1至7级风力情况下发生海上险情900起,涉险人数10679名,9984人获救,救助成功率93.5%;8级大风以上受恶劣天气影响而发生的海上险情89起,涉险人数1167名,932人获救,救助成功率79.9%。从以上分析数据可以看出,8级大风以上恶劣天气发生的海上险情所造成的百人死亡率比一般天气情况高出2倍多。这些数据说明,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海难救助是海上搜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探索搜救新理论及应用是今后重点据了解,为全面提升中国海上搜救水平,一直以来,交通部海事局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按照《搜救力量指定指南》,建立了搜救力量数据库;修订《搜救值班指南》,以指导搜救协调员接警后开展工作;建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编译出版了《国际航空和海上搜寻救助手册》,为搜救行动方案的选择提供技术性指导;建立了医疗联动机制和中国船舶数据库;建立了“险情上报查寻统计分析系统”和“海事危防管理工作软件”;完成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编写工作;并编制了客船、化学品船、飞行器遇险时的应急反应预案,以利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快速反应,发挥最大减灾效果;完成了天津港等6个港口向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的CCTV图像传递,初步实现了现场搜救信息传递的可视化;成立了“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海上搜救专家组”,为各级领导在搜救决策中起到参谋作用。

  交通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海上搜救的技术水平和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前过多地强调对搜救装备的投入,对搜救理论的研究不够。容易造成在搜救指挥、协调行动中缺乏科学性,使好的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今后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地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搜救理论研究,不断探索海难救助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科学合理地整合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以科学的方法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海难救助典型案例,提出在大风浪等恶劣气象条件下海上人命救助的新方法、新观念,通过实践检验新的理论、新技术,从而不断完善搜救理论和技术。

活着,就是要创造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