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海角孤舟》(63)讲好“女人与海”的故事

来自: 法国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五月份休航后,我的博客更新速度慢了下来,毕竟航海是我写作的主要源泉,利用这难得的笔耕间歇我读了一些文学原理方面的书,意在加强写作修养。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中文写作六年中,我写了三百多篇博客,几十首诗词,整理编辑出了两本书,自认为文学水平提高了不少,但现在意识到,论写作我只是刚刚上路。

写作是门手艺!这是我读完《故事》、《对白》得到的最大收获,(《Story》、《Dialogue》Robert McKee),这两本书虽然讲的是银幕剧作,但其原理适用于任何写作。我曾以为文学大家都是天才,某天突然来了灵感,下笔如有神写下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普通人只有望天兴叹的份。不错!写作需要天份,但天份只是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作者既要有表达的欲望,驾驭文字的激情,又要耐得住知音难求的寂寞,即便踯躅不前也不言弃,有文学成就的人哪个不是常年积累笔耕不辍的呢?

既然写作是门手艺,勤学苦练或许可以入门,首先要有修炼意识,如果不分好坏只管闷头写,难免高产量的原地踏步。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们到底为谁写作?为自己还是为读者?完全为自己是否会走向孤芳自赏?完全为读者是否会有哗众取宠之嫌?《故事》让我明白了平衡的写作应该两者兼顾,作品记录的是作者诚实的感悟,不是轻浮的炫酷,表达的是对读者的尊重,不是鄙薄。作品既然发表出来就是给别人看的,作者和读者其实都在互相寻找,在两者的共鸣中作品才算完整了。

航海游记属于非虚构写作,无论虚构或非虚构其实都是讲故事,其写作技巧是相通的,非虚构写作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它把文学元素应用到现实题材,把真实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深刻、更难人寻味。保罗 翰内的非虚构作品《一曲狂歌(One Wild Song)》我一打开就放不下,作者牵着我一直跟他走完了整个旅程,“狂歌号”跟“海友号”的航海路线非常相似,为什么我不能把我们的航海经历描写得像保罗的那样引人入胜?说到底还是我的写作手艺还欠火候。

写作手艺固然重要,但它并不完全决定作品的价值,比如达尔文的《比格尔号航海日记(The Voyage of the Beagle)》是本极其宝贵的科学人文考察报告,我在火地岛下载了此书,硬着头皮读了大半年,要不是我拒绝虎头蛇尾,此书的阅读很可能就半途而废了。达尔文按照时间顺序把在“比格尔号“上所经历的一切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它本来就是日记嘛!作为自然学家达尔文对动植物观察极其精细,描写栩栩如生,比如巴西有种蝴蝶飞起来动静很大,因为蝶翼上有个类似鼓槌的部件;阿根廷有种蜘蛛,织网不是同心圆而是三角楔状,等等;他对人物描写也很详尽,我特别感兴趣他对土著人的记录;对景物描写更是逼真,用“银河”来描述麦哲伦海峡出口布满礁石的海面……这本大部头流水账阅读很耗神,要集中精力才能进入达尔文的世界,阅读它对治疗失眠很有效呢。

进入二十一世纪,地球上几乎任何角落都已经被人涉足过,探索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等地理极限都已经很商业化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球已经无险可探。在这个体验消费时代,旅行不再是少数人的稀奇经历,游记不能像达尔文那样写成流水账,应该让读者感同身受,既有趣又长知识。引用《故事》里的一段话:“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所有的故事,无论真诚还是虚假,明智还是愚蠢,都会忠实地映现出作者本人,暴露其人性……或人性的缺乏”,作品像一面镜子,呈现客观世界的同时,也照见主观的作者自己,写作帮助提炼感悟,使心灵得到升华,它还是个很好的自省工具呢。

做过记者的海明威从真人真事里提炼出《老人与海》,讲的是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不奢望航海写作会突然迸发出异样火花,但会把游记坚持写下去,熟练写作这门手艺,讲好“女人与海”的故事。

2018年8月6日于法国乡下。


登录航海网,拥抱全世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五月份休航后,我的博客更新速度慢了下来,毕竟航海是我写作的主要源泉,利用这难得的笔耕间歇我读了一些文学原理方面的书,意在加强写作修养。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中文写作六年中,我写了三百多篇博客,几十首诗词,整理编辑出了两本书,自认为文学水平提高了不少,但现在意识到,论写作我只是刚刚上路。

写作是门手艺!这是我读完《故事》、《对白》得到的最大收获,(《Story》、《Dialogue》Robert McKee),这两本书虽然讲的是银幕剧作,但其原理适用于任何写作。我曾以为文学大家都是天才,某天突然来了灵感,下笔如有神写下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普通人只有望天兴叹的份。不错!写作需要天份,但天份只是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作者既要有表达的欲望,驾驭文字的激情,又要耐得住知音难求的寂寞,即便踯躅不前也不言弃,有文学成就的人哪个不是常年积累笔耕不辍的呢?

既然写作是门手艺,勤学苦练或许可以入门,首先要有修炼意识,如果不分好坏只管闷头写,难免高产量的原地踏步。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们到底为谁写作?为自己还是为读者?完全为自己是否会走向孤芳自赏?完全为读者是否会有哗众取宠之嫌?《故事》让我明白了平衡的写作应该两者兼顾,作品记录的是作者诚实的感悟,不是轻浮的炫酷,表达的是对读者的尊重,不是鄙薄。作品既然发表出来就是给别人看的,作者和读者其实都在互相寻找,在两者的共鸣中作品才算完整了。

航海游记属于非虚构写作,无论虚构或非虚构其实都是讲故事,其写作技巧是相通的,非虚构写作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它把文学元素应用到现实题材,把真实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深刻、更难人寻味。保罗 翰内的非虚构作品《一曲狂歌(One Wild Song)》我一打开就放不下,作者牵着我一直跟他走完了整个旅程,“狂歌号”跟“海友号”的航海路线非常相似,为什么我不能把我们的航海经历描写得像保罗的那样引人入胜?说到底还是我的写作手艺还欠火候。

写作手艺固然重要,但它并不完全决定作品的价值,比如达尔文的《比格尔号航海日记(The Voyage of the Beagle)》是本极其宝贵的科学人文考察报告,我在火地岛下载了此书,硬着头皮读了大半年,要不是我拒绝虎头蛇尾,此书的阅读很可能就半途而废了。达尔文按照时间顺序把在“比格尔号“上所经历的一切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它本来就是日记嘛!作为自然学家达尔文对动植物观察极其精细,描写栩栩如生,比如巴西有种蝴蝶飞起来动静很大,因为蝶翼上有个类似鼓槌的部件;阿根廷有种蜘蛛,织网不是同心圆而是三角楔状,等等;他对人物描写也很详尽,我特别感兴趣他对土著人的记录;对景物描写更是逼真,用“银河”来描述麦哲伦海峡出口布满礁石的海面……这本大部头流水账阅读很耗神,要集中精力才能进入达尔文的世界,阅读它对治疗失眠很有效呢。

进入二十一世纪,地球上几乎任何角落都已经被人涉足过,探索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等地理极限都已经很商业化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球已经无险可探。在这个体验消费时代,旅行不再是少数人的稀奇经历,游记不能像达尔文那样写成流水账,应该让读者感同身受,既有趣又长知识。引用《故事》里的一段话:“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所有的故事,无论真诚还是虚假,明智还是愚蠢,都会忠实地映现出作者本人,暴露其人性……或人性的缺乏”,作品像一面镜子,呈现客观世界的同时,也照见主观的作者自己,写作帮助提炼感悟,使心灵得到升华,它还是个很好的自省工具呢。

做过记者的海明威从真人真事里提炼出《老人与海》,讲的是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不奢望航海写作会突然迸发出异样火花,但会把游记坚持写下去,熟练写作这门手艺,讲好“女人与海”的故事。

2018年8月6日于法国乡下。


四海为家,一生追梦。得到太多,回报尚少。虽为螺丝钉,愿做明白人。
57900积分
456帖子
9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1
返回顶部